![](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1/10/fbb09bc5-6676-45e3-b9c3-1ef1355deeb4/fbb09bc5-6676-45e3-b9c3-1ef1355deeb4pic.jpg)
![美學取向課程探究.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1/10/fbb09bc5-6676-45e3-b9c3-1ef1355deeb4/fbb09bc5-6676-45e3-b9c3-1ef1355deeb4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美是哲學的科學、是智慧的科學,是精神的科學,美是人類追求的最高境界。用美做為課程理解的價值準繩和理論基礎,是課程擺脫“工具理性”走向個體生命美感體驗課程的路徑選擇。美學取向課程探究是課程再概念運動的產物,是課程研究范式轉向的一種代表。美學取向課程探究借助美學的理論成果,重新認識課程的本質,重構一種關注生命價值和本體意義的課程,具有意識覺醒、社會轉型的意味,它促使課程對自身的價值做了重新的認識,是課程研究的價值論和方法論的轉向。
2、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法、歷史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為研究方法。通過文獻法,對中外美學流派和思想進行梳理,提煉其中對于課程研究有啟示的觀點,探尋美學理論與課程研究結合的可能性,并以美學理論為分析工具,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中的師生關系、課程評價進行研究和理論構建。運用歷史研究法,對美學取向課程探究的發(fā)展歷程做縱向順理,概括其歷史成就和學術流派,并以此為依據梳理其思想發(fā)展的脈絡和未來發(fā)展走向。通過案例分析法,對真實典型事件的進行描述、分析和
3、討論,使本研究能扎根于實踐現場,使課程研究的理論能觀照實踐。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礎上,擬進一步解決幾個問題:美學取向課程探究的理論建構問題,美學取向課程探究的本質問題,美學取向課程的實施問題,美學取向課程與教師的角色問題,美學取向課程的評價問題,全文分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探討美學取向課程探究的發(fā)展及其研究進路。課程研究由科學主義范式走向人文主義課程范式,促使課程研究自身轉向了價值多元的課程概念重構運動。美學取向課程
4、探究作為課程研究的一個的新視角,在經歷了萌芽期和形成期之后,逐漸步入多元發(fā)展期。作為一種研究方法,美學取向課程探究強調課程探究的人文性、扎根性和審美性,以審美的精神對待課程研究,自覺排除傳統(tǒng)的標準化的經驗準則,擺脫已有的文化定勢、固定的教學規(guī)范和課程經驗的束縛,提倡以質疑和批判的態(tài)度挑戰(zhàn)傳統(tǒng)課程研究的桎梏,在真實的課程場景中審視和思考課程問題。
第二部分是建構美學取向課程探究的理論框架。本研究以經驗美學、生命美學和現象學美學為
5、理論基礎,從這些美學理論中挖掘與課程探究相關的思想符號,以此作為美學取向課程探究的理論基石,同時也作為解決課程實踐問題的視角和途徑。經驗美學建議以一元論的課程研究方略,進一步弘揚審美經驗對課程意義觀照,樹立以生活為基礎的課程觀。生命美學凸顯課程的生命意義,并呼吁課程應該回歸生命本體?,F象學美學對傳統(tǒng)課程的認識論提出挑戰(zhàn),對傳統(tǒng)課程研究的方法論提出質疑,對傳統(tǒng)課程研究的二元思維提出控斥。
第三部分建構美學取向課程探究的理念。第一
6、,課程是意識覺醒的旅途;第二,課程是生命體驗的過程;第三,課程是意義生成的過程;第四,課程是詩意的存在。在此理念影響下,課程知識觀堅持:知識不僅具有普遍性更具有個體性;知識不是靜態(tài)的而是體驗的;知識不是一種事實而是一種信念。美好的課程理念需要通過具體的課程目標才能落實,美學取向課程目標的制訂,注重目標的人文性,以體現課程的人文價值;注重目標的全面性,以促進人的整體發(fā)展;注重目標的多維性,以滿足個體發(fā)展的差異;注重目標的生成性,以保證發(fā)展
7、的可持續(xù)性。課程內容的構建應堅持“廣”、“博”、“雅”幾個特征
第四部分討論美學取向課程實施的策略。首先,本研究堅持以人文性、創(chuàng)生性和對話性為美學取向課程實施的原則。人文性原則建議要構建一種人文關懷的課堂文化,為學生的獨創(chuàng)性而教。創(chuàng)生性原則建議以中國藝術的境界中的“寫實、傳神、妙悟為比照,要求教師拋棄已熟知的“路”,尋找課程實施的“道”,“懸置”一切已有的“經驗”,將課程視為一個未知而充滿探索的路途,欣然接受一條非預期的、模糊
8、、復雜、難以理解的未知之路。對話性原則建議教師要參與課程理解,就是積極與學生進行對話,使學生參與到課程實施中,構建具有對話機制的課程共同體使實施走向一種開放、民主、多元的審美意境。其次,課程實施中的教師應該象藝術家一樣善于發(fā)現課程中的美,這就要求教師以專業(yè)的素養(yǎng),發(fā)現學生的潛能,發(fā)現被忽略了的自然和優(yōu)美的教育生活情境,發(fā)現生活中有助于學生全面素質提高的內容,并將它們引入課程。教師應該象藝術家一樣具有創(chuàng)造的沖動,就是課程視為藝術品,如同對
9、待生命一樣熱愛課程、不斷的完善課程和創(chuàng)造課程,而不會如同“工匠”一樣,以機械性的技能執(zhí)行課程。教師應該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詩意的智慧,就是要將想象、驚奇、創(chuàng)造的智慧融入對課程的理解中,以促進課程詩性的實施。學生如同表演者,課程實施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式去認識世界,鼓勵學生提升自我的審美知覺,幫助他們積累豐富的美感體驗。美學取向的課程實施的策略主張注重課程目標的意向性,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做出規(guī)劃;建構完整的課程體系,賦予學生文化選擇的權利;轉變
10、教學觀念,提升教師的課程理解力;開發(fā)教師的詩意智慧,促進課程實施的審美化。
第五部分探討美學取向的課程評價,主張要力圖攆棄以往運用單一的文本和工具測評個人發(fā)展的現象,以更多的寬容、鑒賞的態(tài)度對學生進行評價,將評價看成是一種描述、解釋和欣賞,促進學生自由、生動的發(fā)展,這樣,課程評價就有了一種開放的姿態(tài),課程評價成了一個理解、認識、建構的過程。美學取向課程評價應該堅持價值性原則;真實性原則;模糊性原則。具體的策略主要有檔案袋策略,
11、等級評價策略和自我評價策略。
通過研究發(fā)現,美學取向課程探是關注生命意義的課程,美學取向課程是走向實踐場域的課程,美學取向課程是詩與思對話的課程。本研究以美學為理論基礎和研究視角,在美學光輝的照耀下,探尋課程研究方法論、認識論、價值論的改變,重新賦予課程生命活力,使課程真正成為對話、協商、多元、審美的旅程,使教師能以陌生、質疑、批判的精神審視課程,以更多的驚喜、創(chuàng)新、想象力和詩性智慧開發(fā)和實施課程,以豐富學生的體驗、精神和情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美學取向課程探究
- 技術文檔英譯漢中的美學取向.pdf
- 孔子美學思想探究
- 課程設計取向維持學科取向
- 探究教學價值取向的演變研究.pdf
- 蔡元培美學思想的價值論取向.pdf
- 中學數學美學探究
- 宋詞英譯之美學探究
- 探究廣告中的美學視角.pdf
- 淺析中國原創(chuàng)動漫的美學價值取向研究
- 治療取向的學校美術教育探究.pdf
- 我國社區(qū)教育政策及其價值取向探究.pdf
- 教師的課堂教學價值取向探究.pdf
- 霍去病墓石雕群審美取向探究.pdf
- 論審美超越的價值取向——以實踐美學與后實踐美學為例
- 科技英語翻譯的美學探究.pdf
- 宋詞英譯之美學探究_34119.pdf
- 文徵明書畫美學探究
- 《淮南子》的美學思想探究.pdf
- 中國戲曲丑角的美學探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