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患者急性期和非急性期內行介入治療的臨床中期結果對比
目的:隨著介入技術的發(fā)展,胸主動脈腔內修復術(TEVAR)已成為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AD)的主要治療方式。然而,其介入治療的時機依然具有爭議。本文就我院近5年來行TEVAR治療的B型AD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在起病急性期(起病<14天)和非急性期(起病≥14天)行介入治療的兩組患者的臨床結果差異。
方法:選取
2、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261名連續(xù)性行TEVAR治療的Stanford B型AD患者。其中,190名患者在病程急性期內行介入治療,定義為急性組;其余71名患者為在非急性期內行介入治療,定位為非急性組。收集所有患者的院內臨床數(shù)據(jù)(包括:臨床特征、危險因素、手術相關資料等)和術后長期隨訪結果,比較兩組患者間院內和術后近中期生存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差異。
結果:急性和非急性組患者
3、間,兩者在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方面的差異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急性組患者較非急性組患者更多表現(xiàn)為胸痛和背痛(均P<0.05),且疼痛多為突發(fā)性。另外,急性組患者入院時收縮壓(162.9±32.8mmHg vs.152.4±29.1mmHg, P=0.013)和舒張壓(93.7±21.1mmHg vs.87.2±16.4mmHg, P=0.010)均高于非急性組。所有兩組患者行TEVAR治療的成功率為100%(261/261)。術后僅有1人(
4、非急性組)在院內死亡,考慮為夾層破裂導致。院內和術后30天的并發(fā)癥,包括逆行撕裂致A型夾層、急性腎功能衰竭、偏癱/截癱以及腦卒中等,兩組間發(fā)生率差異均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術后中位數(shù)隨訪時間為36個月(23-51月),生存曲線分析提示:兩組患者5年間總體生存率(急性組94% vs.非急性組83%,p=0.056)和免于主動脈相關死亡的生存率(急性組95% vs.非急性組97%,P=0.813)均無顯著性差異;另外在術后再次
5、行介入/手術方面,急性組患者5年間免于再次行介入/外科手術的生存率與非急性組比較差異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89% vs.74%, p=0.169)。
結論:對于Stanford B型AD患者,急性期內行TEVAR治療并沒有增加患者術后死亡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風險。急性期內和非急性期內行介入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無明顯差異。然而,最終結論還需要行大樣本量的前瞻性臨床研究進一步論證。
第二部分:急性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
6、層TEVAR術后血管重塑的形態(tài)學分析
目的:觀察并測量急性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TEVAR術前和術后主動脈各水平面真、假腔直徑和面積的變化,術后各平面假腔的通暢情況,以了解B型夾層急性期內行介入治療對于主動脈重塑的影響。
方法:收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所有行TEVAR治療的連續(xù)性急性Stanford B型夾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起病的急性期內(<14天)
7、行TEVAR治療,術后定期行常規(guī)臨床隨訪并行主動脈CTA復查。對患者的術前和術后主動脈CTA三維影像圖片進行測量對比,采用Image-Pro Plus(IPP,Version6.0,Media Cybernetics,Inc,USA)圖像分析軟件進行真、假腔直徑和面積的測量,并觀察各平面假腔血栓化情況,以了解TEVAR術后的主動脈重塑。
結果:總共入選172名患者,其中男性153(89%)人,女性19(11%)人,平均年齡51
8、.2±10.6歲。所有患者手術均獲得成功,院內及手術30天內均存活。中位數(shù)隨訪時間為36(23-51)月,有8例患者失訪,其余164名患者均完成隨訪。使用Image-Pro Plus圖像處理軟件對主動脈A(主動脈峽部)、B(降主動脈中段)、C(降主動脈遠段)、D(腹主動脈腹腔干)四個平面的真腔、假腔的直徑測量的結果顯示:術后各水平面真腔直徑均大于術前,除D平面外(13.9±4.0 vs.11.5±4.2,P=0.210),其余各處的差異
9、均具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01);A(5.9±4.9 vs.16.2±5.7,P<0.001)和B(4.8±4.4 vs.14.3±4.8,P<0.001)平面的術后假腔直徑也較術前明顯減小,而C(9.6±9.4 vs.17.7±8.3,P=0.056)和D(11.3±5.4 vs.14.3±4.4,P=0.249)平面雖然也減少,但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同樣在真、假腔面積方面,各平面的真腔面積均較術前明顯增大(P均<0.05)。
10、而假腔面積,除D平面較術前減少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外(128.9±83.3 vs.180.0±103.7, P=0.140),其余各平面術后假腔面積均明顯小于術前(P均<0.05)。對于TEVAR術后隨訪期間內復查的主動脈CTA圖像進行分析顯示,A平面的假腔血栓化的比例最高,完全和部分血栓化分別為87.5%和7.9%;B平面假腔血栓化的比例次之,完全和部分血栓化的比例分別為86.2%和9.2%;C平面的完全血栓化比例為71.1%,部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的腔內修復術
- 急性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治療時機與預后的關系.pdf
- 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腔內治療術后療效的隨訪分析.pdf
- 胸主動脈腔內修復術治療急慢性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的臨床研究.pdf
- 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治療策略研究.pdf
- 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與保守治療的療效分析.pdf
- 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腔內手術回顧及中期隨訪.pdf
- 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的腔內治療及術后主動脈重構情況的中期隨訪.pdf
- 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與保守治療的中期療效比較.pdf
- 急性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術后血管重塑的形態(tài)學研究.pdf
- 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術的臨床及實驗研究.pdf
- Stanford B型胸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術后截癱的臨床研究.pdf
- 腔內修復術治療45例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的中期隨訪研究.pdf
- 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治療的臨床觀察.pdf
- 聯(lián)合遠端限制性支架腔內修復治療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短期療效分析.pdf
- 主動脈夾層腔內治療臨床路徑
- a型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術
- DeBakey Ⅲ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腔內治療.pdf
- 85例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早中期隨訪結果分析.pdf
- 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163例臨床回顧性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