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烏龍茶是我國主要茶類之一,為中國所特有,以其清高馥郁的香氣,濃厚鮮爽的滋味受到消費者的喜愛。香氣是茶葉的靈魂,烏龍茶的香氣是評價烏龍茶品質最重要的指標,烏龍茶的鮮葉品種構成烏龍茶香氣形成的基礎,曬青、做青、焙火等加工工序則進一步生成新的香氣物質并發(fā)展原有的香氣,在所有烏龍茶的加工序中,焙火是最后一步也是烏龍茶品質形成的關鍵步驟。
本文以閩南烏龍和閩北烏龍的的極品鐵觀音和大紅袍為試驗原料采用不同的焙火條件處理,用SPME法制
2、取揮發(fā)性化合物結合GC-MS鑒定分析,研究不同焙火條件對鐵觀音香氣化合物的影響;不同焙火次數(shù)對大紅袍香氣化合物的影響;模擬焙火過程烏龍茶中發(fā)生的主要的美拉德反應,探究其對烏龍茶香氣物質的貢獻。主要獲得以下研究結果:
1.經過不同焙火條件處理的16個鐵觀音樣品共檢定出了56個化合物,其中醇類11種、酯類17種、酮類6種、醛類6種、烯烴類5種、其它雜環(huán)類化合物11種,從類別上看主要以含氮的雜環(huán)類化合物、醇類和酯類為主。主要揮發(fā)
3、性化合物有:香葉腈、6-甲基-5-庚烯-2-酮、芳樟醇氧化物Ⅰ、(Z)-2-甲基丙酸-3-己烯酯、苯甲醛、β-芳樟醇、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苯乙醛、(Z)-(已)酸-3-(已)烯酯、β-法尼烯、α-香檸檬烯、a-法尼烯、水楊酸甲酯、2-苯乙醇、苯乙腈、順式茉莉酮、(E)-橙花叔醇和吲哚,不同焙火條件下鐵觀音的揮發(fā)性化合物的組成和含量上存在差異。
2.通過主成分分析(PCA)對經過焙火處理后的鐵觀音茶樣
4、揮發(fā)性化合物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前8個主成分的特征值的累積貢獻率達到了94.83%。前8個主成分分量所代表的揮發(fā)性化合物有β-芳樟醇、水楊酸甲酯、苯甲醛、苯乙腈、順式茉莉酮、四氫-6-戊基-2H-2-吡喃酮、β-法尼烯、N-乙基吡咯、糠醛、1-乙基-2-甲酰吡咯、5-乙基二氫化-2(3H)-呋喃酮、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吲哚、棕櫚酸甲酯。
3.對16個鐵觀音樣品的揮發(fā)性化合物進行比較得出,高溫焙火的樣品J和
5、樣品L在以具有焙烤香的吡咯、吡嗪、呋喃類化合物為主要代表的第二主成分上的得分最高,這些化合物含量較高使得這兩個樣品焙烤香明顯。樣品A在所有四個主成分中的得分值都最低,香氣特征相對其它樣品不明顯。樣品O與對照樣品X在所有主成分上得分和相對位置最為接近,樣品O所選取的焙火條件處理所引起的香氣品質變化不大。
4、用密碼審評法對鐵觀音樣品進行審評,其審評結果與焙火條件試驗因子用逐步回歸分析法分析,結果得出焙火時間與焙火溫度對烏龍茶
6、香氣得分的影響顯著,焙火時間與溫度同香氣總體得分之間呈J下相關關系。
5、用SPME法萃取揮發(fā)性化合物,用GC-MS分離鑒定,從3個經過不同次數(shù)焙火的大紅袍茶樣中共鑒定出53種揮發(fā)性化合物,主要以含氮的雜環(huán)類、酮類、醛類和醇類為主,主要的揮發(fā)性化合物有: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1-乙基-1H-吡咯、反式芳樟醇、(E)-橙花叔醇、6-甲基-5-庚烯-2-酮、1-乙基-1H-吡咯-2-甲醛、己醛、(+)-β
7、-芳樟醇,其中帶有桔香的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在三個樣品中的含量都是最高的,是大紅袍最重要的香氣化合物。
6.隨著焙火次數(shù)的增加大紅袍樣品中具有果香的香氣化合物(E)-2-己烯醛、(E)-4-庚烯醛、2-辛酮、3-庚烯-2-酮、α-水芹烯和帶有爆米花香味的2-乙酰吡咯散失,新生成了6-甲基-3,4-二氫-2H-吡喃、2-(已)烯醛、鄰二甲苯、2-庚酮、1,2-二(4-吡啶基)-1,2-乙二醇、3-己烯酸
8、、戊酸、3-乙基-1,4-己二烯、2,2,6-三甲基環(huán)己酮、4-乙酰基-3-乙烯酸乙酯等化合物。焙火次數(shù)的增加使1-乙基-1H-吡咯、糠醛、1-2-呋喃基-乙酮、2,5-二甲基吡嗪、3-乙基-1,4-己二烯、1-乙基吡咯-2-醛、2,5-二甲基-3-乙基-吡嗪、N-糠基吡咯這些具有焙烤香味的反應產物呈遞增趨勢,帶有花果香的6-甲基-5-庚烯-2-酮,(E,E)-2,4-庚二烯醛、苯乙醛、反式芳樟醇、E-芳樟醇氧化物(呋喃酮型)、(+)β
9、-芳樟醇、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吲哚、(E)-橙花叔醇、4-乙酰基-3-乙烯酸乙酯呈遞減趨勢,這使得大紅袍的香氣逐漸向焙烤香突顯的香型轉變。
7.在L-廣茶氨酸與D-葡萄糖的美拉德模擬反應所產生的揮發(fā)性物質中,共檢定出了18種香氣化合物,吡嗪類3種、呋喃類6種、吡咯類5種、吡啶類2種以及1種嘧啶、1種吡喃。其中3,4-二甲基-3-吡咯啉-2-酮,5-甲基-1,2,5,6-四氫吡啶-2-酮這兩個化合物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烏龍茶香氣揮發(fā)性成分及其感官性質分析.pdf
- 曲霉菌發(fā)酵普洱茶的揮發(fā)性化合物.pdf
- 速溶烏龍茶粉加工過程中揮發(fā)性成分變化研究.pdf
- 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
- UV-B對茶葉揮發(fā)性化合物形成的影響.pdf
- 革制品揮發(fā)性化合物檢測教學
- 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對室內空氣品質的影響.pdf
- 烏龍茶的種類與烏龍茶的名貴品種
- 卷煙制品中揮發(fā)性羰基化合物的研究.pdf
- 不同茶樹品種、生產季節(jié)和加工方法對茶葉揮發(fā)性化合物的影響.pdf
- 卷煙煙絲對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吸附性能影響研究.pdf
- 瀝青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VOC)的釋放及其對瀝青性能的影響.pdf
- 烏龍茶知識
- 烏龍茶(講義)
- 烏龍茶的鑒別
- 卷煙主流煙氣中揮發(fā)性羰基化合物的吸附研究.pdf
- 總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tvoc)分析方法研究
- 企業(yè)標準 烏龍茶
- 綠茶、紅茶、烏龍茶
- 開喜烏龍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