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眾所周知,莊子是中國哲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將道家學說發(fā)揚光大,成為了與老子齊名的道家哲學代表人物。他的著作《莊子》具有非常深刻的哲學思想,但其表現(xiàn)形式卻又奇特超越、絢爛多彩,對中國哲學史和文學史都產(chǎn)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關于莊子的研究,一般簡稱為莊學,早在戰(zhàn)國末期就已經(jīng)開始,《呂氏春秋》作為黃老新道家的代表作,其中就有很多借鑒和引用《莊子》的地方。從此以后,歷朝歷代關于莊子的研究著作可謂是汗牛充棟。時至今日,關于《莊子》的各種研究依舊
2、是方興未艾。儒、釋、道三教在宋朝都發(fā)展得頗為繁盛,出現(xiàn)了相互融合與借鑒的態(tài)勢。因此,宋代莊學研究不但更加繁榮興盛,而且還呈現(xiàn)出和前代不同的發(fā)展方向,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新的突破。具有十分鮮明的時代特征。林希逸是南宋理學家,艾軒學派之集大成者。他的學術淵源可以追溯至二程理學。他的特點在于公開對佛學與道家(教)思想的兼收并蓄。他撰寫了《三子口義》,分別為《道德真經(jīng)口義》、《南華真經(jīng)口義》、《沖虛至德真經(jīng)口義》。這些著作都體現(xiàn)了林希逸的學術研究特
3、色,還體現(xiàn)了他對道家思想所具有的獨到的領悟和發(fā)揮?!度涌诹x》中,《南華真經(jīng)口義》即《莊子口義》,相比較而言見解最佳。該書較為全面的反應了林希逸的莊學思想,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他以理學為基本立場解莊,兼容儒、釋、道三家,因而符合時代的需要,能夠為人們所認可,也因此得以在后世流傳。其解莊不拘于舊注,對《莊子》中的許多概念進行了詳細的辨析,提出了一些比較符合原意的新觀點,因而在當時廣為流行并且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對林希逸莊學思想的研究
4、是十分有價值的,這也是我選擇其作為研究的對象的原因。
本研究分為五個部分:第一、研究了宋代社會政治時代背景以及在此背景下的莊學研究概況。因為這是林希逸莊學思想產(chǎn)生的重要背景。林希逸是福建艾軒學派的成員,他的老師林光朝、林亦之、陳藻等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因此本論文對林希逸的老師以及艾軒學派都有簡短的介紹。《庸齋莊子口義》是林希逸最具價值的一本研究性著作,我們對其基本情況也應該有所了解。第二、林希逸在《莊子口義·發(fā)題》中提到了注
5、釋莊子的“五難”。這其實就是林希逸研究莊子的基本思路。本論文從分析“五難”入手探究林希逸莊學思想的主要觀點。此外,本論文還選取了莊子思想中最重要的幾個概念以此對比林希逸在《莊子口義》中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從多方面對他的莊學思想進行研究。第三、林希逸是一位理學家,因此以儒(理)解莊是其基本立場。本論文從天理觀、自然觀、宇宙論和處世論等幾個方面,分析他基于儒家立場詮釋《莊子》的特點。第四、林希逸在《莊子口義·發(fā)題》中說,如果要真正讀懂莊子,就
6、必須要“知禪宗解數(shù)”。因此,林希逸注釋《莊子》時還使用了佛教(禪宗)的概念,其中包括大量語錄、燈錄、公案等材料。本論文仔細研讀了文本,將林希逸以佛(禪)解莊的內(nèi)容進行了歸納分析。第五、林希逸作為南宋理學家,他所處的時代正是三教融合思潮發(fā)展最繁盛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思潮的影響下,林希逸的學術思想也具有很明顯的三教融合性。從《莊子口義》中我們可以看見林希逸以老子觀點解莊、以儒家經(jīng)典解莊、以禪宗術語、公案、燈錄等解莊。因此,研究《莊子口義》的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林希逸莊學思想研究.pdf
- 林希逸三教融合思想研究
- 林希逸三教融合思想研究_5056.pdf
- 林希逸律詩藝術研究
- 林希逸律詩藝術研究_5424.pdf
- 林希逸莊子口義的評點研究及其對外傳播
- 莊學“內(nèi)圣外王”思想研究.pdf
- 宋代莊學思想研究.pdf
- 林希逸《莊子口義》的評點研究及其對外傳播_8166.pdf
- 胡希恕治傷寒學思想研究.pdf
- 竹林七賢莊學思想研究.pdf
- 竹林七賢莊學思想研究
- 論王安石學派的莊學思想.pdf
- 莊存與公羊?qū)W思想探究.pdf
- 論王安石學派的莊學思想
- 謝六逸新聞思想研究.pdf
- 試論林羅山的朱子學思想.pdf
- 試論林羅山的朱子學思想
- 百年記憶林希
- 謝六逸新聞思想與實踐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