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二代外顯子測序技術在t(8;21)AML的應用
目的:二代外顯子測序技術是腫瘤研究進展的一個里程碑,通過二代外顯子測學技術發(fā)現(xiàn)的基因突變,對了解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發(fā)病機制和指導治療分層有重要意義。t(8;21)(q22;q22)易位是AML中最常見的細胞遺傳學改變,t(8;21)AML易位產(chǎn)生AML1-ETO融合基因,AML1-ETO單獨表達不能引起白血病,需與其它基
2、因突變共同作用才能引起AML。相比其它類型AML,t(8;21)AML更容易發(fā)生重現(xiàn)性基因突變,因此篩選該類疾病中新的突變非常重要。根據(jù)NCCN-2015-AML-V1預后分層,t(8;21)AML或合并KIT以外突變,均預后良好;1/3的患者合并KIT突變,預后中等。但是從臨床流行病學角度分析,t(8;21)AML是一類異質性較大的白血病,原因尚不明確。因此篩選t(8;21)AML的突變基因對于未來疾病分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目
3、的是:二代外顯子測序技術在白血病中的應用價值,發(fā)現(xiàn)初治t(8;21)AML和復發(fā)基因突變分布規(guī)律,初治和復發(fā)的克隆演變。
方法:我們設計的NimbleGen捕獲芯片,覆蓋了下列111個基因外顯子區(qū)域:WHO-2008年指南和NCCN-2014年指南中有關AML的突變基因,基礎研究已證實與AML相關的始動突變基因和已有芯片的所覆蓋的突變基因。部分基因覆蓋全部的外顯子區(qū)域。用Kasumi-1和SKNO-1預混不同細胞比例評估二代外
4、顯子芯片技術的檢測敏感性。NimbelGen捕獲芯片的測序平臺是Illumina Hiseq,檢測了33例t(8;21)AML骨髓樣本;用Varscan2方法,采用初治-緩解和復發(fā)-緩解配對分析策略,得到初治以及復發(fā)的突變,再根據(jù)79例正常人數(shù)據(jù)庫以及其他方式篩選得到有害性突變并篩選重現(xiàn)性突變。
結果:我們用Kasumi-1和K562兩種細胞系按一定比例預混后,進行敏感性分析。在1600×的深度下,3%的混合濃度下,純合突變的
5、檢出率為100%,雜合突的檢出率大于95%。分析18例t(8;21)AML突變情況,突變頻率最高的是KIT,其次是ASXL1、FLT3、KDM6A、NRAS、PHF6和RAD21-AS1。初治的基因突變包括:PHF6、KDM6A、FLT3、SH2B3、RAD21、MEF2B、IDH2、IDH1、CBL和ETV6。復發(fā)的基因突變包括:SETD2、IKZF1、FLT3-ITD。初治和復發(fā)共有的突變基因包括:KIT、RAD21-AS1、NRA
6、S、ASXL1。在18例t(8;21)AML樣本中,有3個樣本是成對的,#1-初治合并的突變是NRAS和FLT3,#1-復發(fā)合并的突變是FLT3-ITD;#2-初治FLT3,#2-復發(fā)合并的突變是NRAS和IKZF1,推測#1和#2患者可能存在克隆演變。#7-初治和#7-復發(fā)均為KIT突變,推測#7患者的復發(fā)是原白血病主克隆復發(fā)。
結論:用二代白血病外顯子芯片檢測敏感性高,在t(8;21)AML中,發(fā)現(xiàn)除KIT以外的基因突變,
7、初步探索了初治和復發(fā)的基因突變,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克隆演變。
第二部分 Ezh1促進t(8;21)AML發(fā)病機理研究
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類異質性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其發(fā)生和發(fā)展與造血干細胞的成熟分化障礙、惡性克隆有關。t(8;21)(q22;q22)易位是AML中最常見的細胞遺傳學改變,其易位形成AML1-ETO融合基因,轉錄翻譯為AML1-ETO融合蛋白。盡管該類白血病均攜帶t(8;21)(q22;q22)易位,具有
8、相對均一的遺傳學背景,但該型白血病本身存在非常強的異質性。造成異質性較大的根本原因在于研究機制不清楚。表觀遺傳因素參與AML1-ETO陽性白血病發(fā)生發(fā)展:ETO募集轉錄抑制復合物N-CoR/SMRT/Sin3/HDAC,抑制下游基因的表達;AML1-ETO與其他轉錄因子(例如:CEBPα、PU.1和MEF)通過相互作用而抑制或激活下游基因的表達;PRMT1甲基化AML1-ETO9a融合蛋白142位精氨酸,促進Kasumi-1細胞中的轉錄
9、激活。乙?;疉ML1-ETO融合蛋白43位賴氨酸,促進白血病細胞的自我更新。組蛋白甲基化在該型白血病中的作用尚沒有報道。生物信息學TCGA表達譜芯片提示Ezh1(Enhancer ofzeste homolog1)在t(8;21)AML中表達高于正常核型AML,Ezh1維持造血干細胞多能性,Ezh1敲除骨髓呈衰竭狀態(tài)。揭示了Ezh1與造血系統(tǒng)的重要聯(lián)系,Ezh1在白血病中的作用尚不明確。本實驗目的是探討Ezh1與AML1-ETO的關系,
10、Ezh1在t(8;21)AML中的生物學功能。
方法:實時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檢測Ezh1的mRNA表達水平;Western blot檢測Ezh1的蛋白表達水平。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和Western blot實驗檢測AML1-ETO和Ezh1是否相互結合。轉染siRNA沉默EZH1,流式細胞儀檢測轉染效率,克隆形成實驗檢測細胞增殖情況
11、。為了研究Ezh1在體內的功能,裸鼠皮下注射轉染空載體的SKNO-1細胞和轉染siRNA48h的SKNO-1細胞,觀察腫瘤體積、重量和白血病骨髓、肺、肝和脾浸潤情況。
結果:Ezh1在t(8;21)AML的細胞系和患者中mRNA和蛋白水平特異性高表達,AML1-ETO與Ezh1結合形成相互作用復合物。在Kasumi-1和SKNO-1細胞中,用siRNA沉默Ezh1的表達后克隆數(shù)目形成減少。在裸鼠成瘤實驗中,實驗組注射轉染siE
12、zh148h的SKNO-1細胞,對照組注射轉染空載體48h的SKNO-1細胞,每組6只。在成瘤速度上對照組在24天可以測到腫瘤大小,siEzh1組腫瘤在第45天可以測到腫瘤大小。siEzh1組的腫瘤體積和成瘤速度明顯小于和慢于空載組。siEzh1組vs對照組腫瘤重量:68±23mg vs262±64 mg,P<0.05,兩組腫瘤重量有明顯差異,siEzh1組腫瘤明顯小于空載組。siEzh1組骨髓形態(tài)和病理切片,低倍鏡觀察siEzh1組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AML1-ETO通過沉默miR-9上調Sirt1促進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發(fā)生的機制研究.pdf
- AML1-ETO活化HIF1α促進白血病發(fā)生的機制研究.pdf
-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AML1-ETO融合基因對SIRT1基因和EZH1基因表達調控的機理研究.pdf
- 兒童白血病TEL-AML1融合基因定量檢測及在MRD監(jiān)測中的應用.pdf
- Ion Torrent PGM_平臺二代測序技術在線粒體病診斷中的應用.pdf
- 羅氏診斷二代測序技術在hbv耐藥檢測中的應用
- 二代測序技術和外顯子捕獲技術在遺傳病基因診斷中的應用研究.pdf
- 地塞米松抑制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細胞增殖的研究.pdf
- WT1高表達急性白血病和伴有t(821)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療效及預后分析.pdf
- 二代測序技術在中國臨床醫(yī)學領域應用的調查與研究.pdf
- 二代測序實驗與測序原理
- WT1基因高表達急性白血病和伴有t(821)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療效及預后分析.pdf
- NANOG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中的作用研究.pdf
- 二代測序數(shù)據(jù)的處理及在微進化與腫瘤代謝中的應用.pdf
- 二代測序在幾個神經(jīng)系統(tǒng)罕見孟德爾病的基因診斷中的應用.pdf
- IDH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突變分析Sp1與AML1-ETO相互作用在白血病發(fā)病中的作用.pdf
- IRF8調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增殖的作用及機制研究.pdf
- mTOR在白血病及白血病細胞株中的表達及意義.pdf
- 基于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尋找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預后相關基因及其異質性研究.pdf
- 二代測序(ngs)實驗方案和應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