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白介素-23/Th17軸在脊柱關節(jié)炎患者受累關節(jié)局部的異常表達
背景及目的:白介素-23(IL-23)是IL-12細胞因子家族的一個新的成員,主要由天然免疫細胞分泌。目前有研究報道HLA-B27誘發(fā)未折疊蛋白反應,上調IL-23的表達。IL-23與IL-23R結合,促進Th17細胞的產生。IL-23/Th17軸參與多種慢性炎性疾病的發(fā)生,如銀屑病、炎性腸病等。本研究通過評估IL-23/Th17軸在脊柱關節(jié)炎(SpA)
2、患者受累關節(jié)局部的表達,驗證IL-23/Th17軸在SpA中的致病作用。
方法:(1)選取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風濕科門診接受關節(jié)腔穿刺抽液及注射藥物治療的SpA及膝骨關節(jié)炎(OA)患者;(2)無菌條件下抽取關節(jié)液,以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關節(jié)液單個核細胞(SFMCs);(3)利用流式分選技術分選出CD14+單核細胞,在LPS(100ng/ml)刺激下體外培養(yǎng)24h;(4)SFMCs在PHA(1μg/m
3、l)刺激下體外培養(yǎng)72h;(5)細胞內染色及流式細胞儀檢測CD14+IL-23+及CD3+CD4+IL-17+(Th17)細胞比例,采用FlowJo軟件分析流式數據;(6)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兩個樣本之間的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或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相關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關分析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1)共納入22例SpA患者,男
4、性19例,女性3例,HLA-B27陽性16例,陰性6例,年齡20~45(32.4±8.4)歲;病程5~96月,中位數病程27.0(6.8,60.0)月;6例OA患者,男性2例,女性4例,HLA-B27均為陰性,年齡46~67(58.3±7.9)歲;病程18~120月,中位數病程43.0(22.5,75.0)月;(2)SpA患者關節(jié)液CD14+IL-23+細胞比例為1.49%(1.18,1.87),Th17細胞比例為4.15%(3.15,
5、5.63),均分別高于OA患者關節(jié)液中CD14+IL-23+細胞比例[0.68%(0.48,1.11)]及Th17細胞比例[1.11%(0.81,1.69)],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HLA-B27陽性SpA患者關節(jié)液CD14+IL-23+細胞比例為1.60%(1.24,2.11),HLA-B27陰性SpA患者關節(jié)液中CD14+IL-23+細胞比例為1.26%(0.88,1.59),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6、>0.05);(4)SpA患者關節(jié)液CD14+IL-23+細胞比例與Th17細胞比例呈正相關關系(r=0.67,P<0.01);但二者與患者的病程、ESR、CRP、BASDAI、BASFI、BASMI及VAS均無相關性。
結論:SpA患者關節(jié)液中表達IL-23的單核細胞及Th17細胞較OA患者明顯增多,且二者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提示IL-23/Th17軸在SpA中具有致病作用。
第二部分,臍帶來源間充質干細胞對脊柱關
7、節(jié)炎患者受累關節(jié)局部白介素-23/Th17軸的體外抑制作用
背景及目的:間充質干細胞(MSCs)是存在于正常人體多種組織中具有多向分化潛力的非造血干細胞,同時具有強大的抗炎及免疫調節(jié)作用。近年MSCs已在多種慢性炎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中顯示了一定的療效及安全性。SpA是一組以天然免疫反應為驅動的慢性炎性疾病,近年研究顯示IL-23/Th17軸在SpA的發(fā)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本研究通過觀察臍帶來源MSCs(UCMSCs)對Sp
8、A患者受累關節(jié)局部IL-23/Th17軸的抑制作用,為UCMSCs應用于SpA的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方法:(1)選取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風濕科門診接受關節(jié)腔穿刺抽液及注射藥物治療的SpA患者;(2)無菌條件下抽取關節(jié)液,以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SFMCs;(3)利用流式分選技術將SFMCs分為CD14+單核細胞和去CD14+-SFMCs兩部分;(4)SFMCs貼壁分選出單核細胞,與UCMSCs在L
9、PS(100ng/ml)刺激下共培養(yǎng)4h,利用流式分選技術分選出CD14+單核細胞,即CD14+單核細胞(UCMSCs預處理);(5)CD14+單核細胞在LPS(100ng/ml)刺激下單獨培養(yǎng)或與UCMSCs共培養(yǎng)24h,細胞內染色和流式細胞儀檢測CD14+IL-23+細胞比例,ELISA檢測細胞培養(yǎng)上清IL-23的濃度;(6)去CD14+-SFMCs在PHA(1μg/ml)刺激下單獨培養(yǎng),或分別與CD14+單核細胞(未處理)或CD1
10、4+單核細胞(UCMSCs預處理)共培養(yǎng)72h,細胞內染色和流式細胞儀檢測Th17細胞比例;(7)在CD14+單核細胞存在或缺席下,去CD14+-SFMCs單獨培養(yǎng)或與UCMSCs共培養(yǎng)72h,細胞內染色和流式細胞儀檢測Th17細胞比例;(8)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Wilcoxonsignedrank檢驗進行兩個配對樣本之間的比較,采用Friedman檢驗進行多個相關樣本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1、> 結果:(1)共納入9例SpA患者,男性7例,女性2例,HLA-B27陽性8例,陰性1例,年齡21~44(31.1±8.3)歲;病程6~96(39.7±31.9)月;(2)SpA患者關節(jié)液CD14+單核細胞體外培養(yǎng)(LPS,100ng/ml)24h,CD14+IL-23+細胞比例為1.55%(1.32,2.61);UCMSCs與CD14+單核細胞直接接觸共培養(yǎng),CD14+IL-23+細胞比例下降至1.06%(0.80,1.81),兩
1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D14+單核細胞單獨培養(yǎng),上清中IL-23濃度為205.6pg/ml(182.8,256.7),與UCMSCs共培養(yǎng),上清中IL-23濃度為121.1pg/ml(111.1,195.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3)去CD14+-SFMCs在PHA(1μg/ml)刺激下體外培養(yǎng)72h,Th17細胞比例為0.86%(0.22,0.94);培養(yǎng)體系中加入CD14+單核細胞(未
13、處理),Th17細胞比例升至2.71%(0.65,3.31);加入CD14+單核細胞(UCMSCs預處理),Th17細胞比例2.26%(0.40,2.66),三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4)去CD14+-SFMCs在PHA(1μg/ml)刺激下單獨培養(yǎng)72h,Th17細胞比例為2.71%(1.80,3.05),UCMSCs共培養(yǎng)使Th17細胞比例降至1.59%(1.20,2.6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14、01);CD14+單核細胞(未處理)與去CD14+-SFMCs混合后培養(yǎng)72h,Th17細胞比例為3.10%(2.81,5.49),UCMSCs共培養(yǎng)使Th17細胞比例降至2.20%(1.52,2.95),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在CD14+單核細胞(未處理)存在下,UCMSCs對Th17的抑制率由18.0%(11.6,32.5)升至40.3%(25.8,51.6),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對ITP的免疫抑制作用.pdf
- 異基因臍帶間充質干細胞通過下調Th17細胞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實驗研究.pdf
- 骨關節(jié)炎的關節(jié)液間充質干細胞研究.pdf
- 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微泡對膠原誘導關節(jié)炎大鼠Treg-Th17及相關炎癥因子的影響.pdf
- 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對人食管癌細胞的抑制作用研究.pdf
- 間充質干細胞的免疫抑制作用.pdf
- 人臍帶來源間充質干細胞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pdf
- 人臍帶血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骨性關節(jié)炎的實驗研究.pdf
- 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微泡對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及炎性因子的影響.pdf
- 骨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液對滑膜間充質干細胞軟骨分化影響的研究.pdf
- 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培養(yǎng)上清的免疫抑制作用研究.pdf
- 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對膠原誘導關節(jié)炎大鼠軟骨寡聚基質蛋白的影響.pdf
- 間充質干細胞對大鼠腹膜間皮細胞轉分化的抑制作用.pdf
- 人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對肝癌細胞的體外抑制作用.pdf
-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大鼠佐劑性關節(jié)炎免疫作用機制的研究.pdf
- 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微泡對膠原誘導關節(jié)炎大鼠體內趨化因子表達的影響.pdf
- 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對耐亞胺培南銅綠假單胞菌生長的抑制作用.pdf
- 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對膠原誘導關節(jié)炎大鼠關節(jié)炎癥和血清TNF-α、IL-17的影響.pdf
- 人臍帶來源間充質干細胞分離培養(yǎng)方法的優(yōu)化初探.pdf
- 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臨床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