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體外誘導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的實驗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耐藥菌感染正在全球蔓延,感染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上升,特別是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Enterococci,VRE)的出現和流行,嚴重威脅著人類的身體健康。根據中國CHINET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網數據,近幾年MRSA分離的比例均維持在50%以上。傳播廣泛、多重耐藥使得MRSA的治療變得更加

2、困難和復雜,已成為全球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
   利奈唑胺是第一個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用于臨床的噁唑烷酮類抗生素,并且是目前此類中唯一應用于臨床的藥物,獨特的化學結構和抗菌作用機制為對抗各種難治性耐藥菌帶來了希望。利奈唑胺對大多數的革蘭陽性致病菌表現出很強的抗菌活性,如MRSA、VRE、多重耐藥肺炎鏈球菌等。然而該藥應用臨床后不久便在多個國家的臨床菌株中出現了耐藥性,因此,研究利奈唑胺的耐藥機制對臨床醫(yī)師了解和掌握

3、利奈唑胺耐藥菌形成的原因和機制,進而合理使用該藥具有重大意義。
   研究目的:本實驗在體外誘導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利奈唑胺耐藥,建立誘導耐藥株模型,初步探討其耐藥性的形成機制,對比觀察并分析誘導前后菌株的適應性及對其他抗生素的耐藥性變化,為今后更深入、全面的耐藥機制研究奠定基礎。
   材料與方法:收集天津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門診及住院患者的血、痰、胸腹腔引流液、膿液及眼、耳、鼻等部位分泌物臨床標本中分離的金葡菌。細菌鑒定采用

4、API葡萄球菌鑒定系統(tǒng)及金黃色葡萄球菌乳膠凝集法,應用mecA基因擴增法篩選MRSA菌株;選取9株對利奈唑胺敏感性較低的臨床分離金葡菌,其中5株為甲氧西林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Staphylococcusaureus,MSSA),4株為MRSA,以金葡菌ATCC25923作為質控菌株。采用利奈唑胺濃度2倍遞增的方法對9株臨床分離金葡菌(5株MSSA,4株MRSA)和質控菌株ATCC25923進

5、行體外誘導;采用PCR基因技術擴增誘導前后金葡菌23SrRNA的Ⅴ區(qū)基因并測序、Blast比對,分析突變與耐藥性的關系;比較誘導前后金葡菌的適應性以及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變化。
   結果:經過利奈唑胺長時間體外誘導后,10株實驗菌株中有9株誘導出利奈唑胺耐藥性,且耐藥性穩(wěn)定。其中,Sa10經誘導后MIC值最高,達到128mg/L,與其親代敏感株相比,MIC值增加了64倍,質控菌ATCC25923(Sa1)經誘導后MIC值也增高了

6、16倍(64mg/L),Sa8誘導后MIC值最低(8mg/L),其余誘導后金葡菌的MIC值均16mg/L。擴增金葡菌23SrRNA的V區(qū)基因片段,測序發(fā)現有5株耐藥菌發(fā)生了突變,分別為:誘導后菌株ATCC25923(S1,A2531T)、S3(A2289G)、S5(A2289G)、S9(C2691T、A2289G)、S10(C2474A、A2289G),且第2289位點的突變發(fā)生率最高(4/5)。實驗中還發(fā)現利奈唑胺耐藥后金葡菌的菌落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