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酒精性肝病(ALD)是長期大量飲酒所致的肝臟損害性病變,其病理改變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纖維化及酒精性肝硬化。關于ALD的發(fā)病機理目前尚不清楚,近年來有人提出以氧化應激和脂質過氧化為中心的“二次打擊”假說,“第一次打擊”使脂肪合成增加,脂類沉積在肝細胞,導致脂肪肝,“第二次打擊”涉及氧化應激和脂質過氧化。乙醇進入人體后,代謝為乙醛和乙酸,對肝臟有直接毒性作用,可降低肝臟的抗氧化能力,引起脂質過氧化,從而導致肝
2、臟損傷。乙醇氧化過程中,還原型輔酶Ⅰ(NADH)產生增加,抑制三羧酸循環(huán),使肝內脂肪代謝障礙,導致脂肪堆積于肝臟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存在于線粒體內,屬于絲/蘇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員,由α、β、γ三個亞基構成,α為催化亞基,β和γ為調節(jié)亞基。AMPK各亞基的組織分布不同,α1分布很廣,α2主要分布在肝臟、骨骼肌和心臟。AMPK的活性受AMP/ATP比值的調控,被稱為細胞的“代謝感受器”或調控ATP和AMP水平的“燃料開關”。當
3、AMP/ATP比值升高時,AMPK被激活,可增強肝臟、肌肉等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脂肪的氧化作用及胰島素的敏感性,并減少葡萄糖、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在正常肝組織中表達較多量的AMPK,當肝組織受損時,肝組織表達AMPK減少。乙酰輔酶A羧化酶(ACC)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AMPK能磷酸化ACC的79位點蘇氨酸而使其失活,從而使脂肪酸活化,進而進入β-氧化過程。固醇調控元件結合蛋白(SREBP)是一類位于內質網(wǎng)和核被膜上的膜連接蛋白,是
4、參與脂肪合成基因的主要轉錄調節(jié)因子。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還原酶(HMGR)是膽固醇合成的限速酶,ACC、HMGR的基因為SREBP的靶基因,且二者又為AMPK的重要下游靶分子,因此,SREBP可能與AMPK調節(jié)脂肪酸和膽固醇代謝的作用有關。AMPK可通過降低ACC、SREBP等下游激酶的活性抑制脂肪合成、促進脂肪氧化分解。本研究旨在應用酒精灌胃建立大鼠ALD模型,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觀察AMPK-α2、ACC、SREBP-1c的表達,用
5、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方法觀察AMPK、ACC、SREBP mRNA的表達情況,用Western Blotting觀察AMPK-α2蛋白的含量,探討AMPK在ALD發(fā)病過程的表達及意義,為有效防治ALD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選用雄性健康清潔級Wister大鼠50只,體重200±20g,正常飼養(yǎng)1周后隨機分出10只為正常對照組,其余動物采用逐漸增加酒精濃度(濃度30%-60%,乙醇5-9g·kg-1·d-1)的方
6、法酒精灌胃,分別于4周、8周、12周和16周末隨機處死動物10只、9只、8只和8只,留取血清及肝組織標本;檢測血清ALT、AST、TG、TC、HDL、LDL等生化指標;取部分肝組織立即冰凍切片行蘇丹Ⅳ染色,觀察肝細胞脂變性情況;另取肝組織固定于4%中性福爾馬林溶液,石蠟包埋,行蘇木精-伊紅(HE)染色觀察肝組織的普通病理改變,天狼紅染色觀察肝組織纖維化程度,過碘酸希夫染色(PAS)觀察肝組織胞漿糖原變化;并用行AMPK-α2、ACC及S
7、REBP-1c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觀察肝組織AMPK-α2、ACC及SREBP-1c蛋白表達情況;余肝組織經液氮速凍后置于-80℃冰箱,用RT-PCR觀察大鼠肝組織AMPK、ACC及SREBP mRNA的表達,用WesternBlotting觀察AMPK-α2蛋白的表達情況。
結果:
1血清肝功能指標的變化:隨著造模時間的延長,血清ALT和AST水平逐漸升高,CHE逐漸降低,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或P<0
8、.01。
2血清血脂指標的變化:隨著造模時間的延長,血清TG、TC、LDL、VLDL的水平逐漸升高,HDL水平逐漸降低,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或P<0.01。
3肝組織病理學改變:4周大鼠肝細胞出現(xiàn)小葉中央靜脈周圍肝細胞脂肪變性,隨著造模時間的延長,肝細胞脂肪變性逐漸加重,肝小葉內壞死灶明顯增多和纖維組織增生,16周大鼠肝細胞呈現(xiàn)彌漫小泡性脂肪變性,竇周纖維化,匯管區(qū)纖維組織增生并有纖維間隔形成。冰凍切
9、片蘇丹Ⅳ染色顯示正常對照組大鼠肝組織無脂肪變性,模型4周組大鼠肝細胞胞漿中出現(xiàn)少量紅色脂滴,隨著造模時間延長,紅色脂滴逐漸增多,至16周表現(xiàn)為大量紅色脂滴分布于肝細胞內。PAS染色顯示正常組大鼠肝細胞胞漿中大量紫紅色顆粒分布,模型16周僅見機少量紫紅色顆粒。天狼紅染色顯示模型4周組大鼠肝組織無明顯纖維組織增生,模型12周組大鼠肝組織出現(xiàn)明顯竇周纖維化和纖維化間隔形成趨勢,模型16周組大鼠肝組織出現(xiàn)明顯纖維間隔。
4免疫組化
10、法檢測大鼠肝組織AMPK-α2、ACC及SREBP-1c蛋白的表達:光鏡下,正常組大鼠肝臟內表達較多的AMPK-α2蛋白,隨著造模時間的延長陽性表達逐漸減少,主要表達于肝細胞胞漿內;正常組大鼠肝臟表達ACC較少,隨著造模時間的延長,ACC表達逐漸增加,主要表達于細胞漿內;正常組大鼠肝臟表達SREBP-1c較少,隨著造模時間的延長,SREBP-1c表達逐漸增加,主要表達于細胞漿或細胞核內。
5 RT-PCR法檢測AMPK、A
11、CC及SREBPmRNA的表達量:正常組大鼠肝組織中表達較多的AMPK mRNA,隨著造模時間的延長,表達量逐漸減少,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正常組大鼠肝組織中表達ACCmRNA較少,隨著造模時間的延長,其表達量逐漸增加,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正常組大鼠肝組織中表達SREBPmRNA較少,隨著造模時間的延長,其表達量逐漸增加,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
6 Western Blotting法檢測大鼠肝組織
12、AMPK-α2蛋白的表達:正常組大鼠肝臟內表達較多的AMPK蛋白,隨著造模時間的延長,AMPK蛋白表達逐漸減少,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
7肝組織中AMPK-α2的相對表達量與血清ALT—T、AST水平呈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702和-0.487,P值分別為P<0.01和P<0.01,與CHE呈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606,P<0.01。
8肝組織中AMPK-α2的相對表達量與血清TG、TC、LD
13、L、VLDL的水平呈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501、-0.619、-0.586和-0.388,P值分別為P<0.01、P<0.01、P<0.01和P<0.05,與HDL呈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563,P<0.01。
9肝組織中AMPK-α2的相對表達量與ACC、SREBP-1c的表達量均呈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911和-0.907,P值分別為P<0.01和P<0.01。
結論:
1應用
14、逐漸增加酒精濃度和劑量灌胃的方法可以成功制備大鼠ALD模型,該模型肝臟病變如脂肪變性、炎癥反應和纖維化等可以反映臨床ALD的基本病變。
2 ALD發(fā)病過程中存在脂質代謝障礙紊亂,脂肪堆積于肝臟中。
3 ALD發(fā)病過程中AMPK表達減少,對下游靶分子ACC、SREBP活化的抑制作用減弱,導致脂質合成增多,氧化分解減少,造成脂肪堆積,參與ALD發(fā)病機制的“第一次打擊”,是造成肝臟功能損傷的重要因素之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解偶聯(lián)蛋白2在酒精性肝病中的表達及意義.pdf
- 孕激素受體與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在子宮腺肌病灶中的表達及意義.pdf
- 乙酰肝素酶在大鼠酒精性肝病中的表達及意義.pdf
- 細胞凋亡相關蛋白及基因在大鼠酒精性肝病中的表達及意義.pdf
- 脂聯(lián)素通過LKB1途徑激活骨骼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df
-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在冬凌草甲素誘導結腸癌細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pdf
-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對糖尿病腎病細胞外基質合成的影響及機制研究.pdf
- 二甲雙胍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途徑改善內皮功能的研究.pdf
- 激活蛋白激酶a的活性環(huán)腺苷酸磷酸二酯酶
-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在內毒素誘導的急性肝損傷中的致病效應及其機制研究.pdf
- 抑瘤素M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表達的意義.pdf
- 膽汁酸核受體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pdf
- 抵抗素對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肥厚心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號通路的影響.pdf
-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2-基因多態(tài)性與2型糖尿病及脂聯(lián)素關系的研究.pdf
- 蛋白激酶Cα、βⅡ、ε、ζ在胃癌中的表達及意義.pdf
-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2) 基因多態(tài)性與2型糖尿病及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研究.pdf
- IL-10mRNA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表達.pdf
- 綠原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研究.pdf
- 蛋白激酶C-α、-βⅡ及-δ在肺癌中的表達及意義.pdf
- 基質金屬蛋白酶-2、-9在實驗性酒精性肝病中的動態(tài)變化及表達.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