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慢性胃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其病因復雜,病程長,纏綿難愈或反復發(fā)作,患者非常痛苦。疏肝和胃方劑源于臨床驗方清膽和胃方劑,由柴胡、黨參、黃芩等藥材組成,在治療慢性胃病方面效果良好,但疏肝和胃湯作為傳統的湯劑,攜帶、服用、貯存均不方便,故需要將傳統的湯劑制備成現代制劑。作為一種迅速發(fā)展的新劑型,分散片擁有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的優(yōu)勢,因此本研究將該處方制備成疏肝和胃分散片,并對其制備工藝、質量標準及初步穩(wěn)定性進行研究,從而為其
2、后續(xù)開發(fā)提供科學依據。
方法:(1)提取工藝研究采用HPLC法測定醇提液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芍藥苷、黃芩苷含量,以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芍藥苷、黃芩苷的轉移率及浸膏得率為指標,采用單因素試驗、正交試驗設計優(yōu)選柴胡、黃芩、白芍的醇提工藝。以出油率為指標,采用均勻實驗設計優(yōu)選干姜油的CO2超臨界萃取工藝。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提取液中多糖含量,以多糖含量及浸膏得率為考察指標,通過正交試驗設計優(yōu)選干姜CO2超臨界萃取后
3、藥渣、黨參、白術、桂枝及炙甘草的水提工藝。(2)噴霧干燥工藝研究以得粉率、干粉含水量及粉末性狀為指標,采用均勻試驗設計優(yōu)選提取濃縮液噴霧干燥的最佳工藝參數。(3)干姜CO2超臨界提取物微囊制備工藝研究采用噴霧干燥法制備干姜CO2超臨界提取物微囊,以載藥量、包封率為指標,采用均勻試驗設計優(yōu)選最佳制備工藝條件。(4)成型工藝研究以分散均勻時間為考察指標,采用單因素實驗篩選填充劑、崩解劑的種類、崩解劑的聯用、崩解劑的加入方式及載藥量;采用星點
4、設計效應面法優(yōu)選微粉硅膠、CCMC-Na、PVPP;采用單因素試驗,考察壓片壓力;以制粒情況及顆粒性狀為考察指標,篩選潤濕劑;以顆粒的休止角為考察指標,篩選潤滑劑,最終確定疏肝和胃分散片的最優(yōu)處方及最佳制備工藝。(5)質量標準的研究采用TLC法建立處方中柴胡、黃芩、白芍、干姜、炙甘草、黨參、白術、桂枝的定性鑒別方法;采用HPLC法測定處方中的柴胡皂苷a、黃芩苷、芍藥苷的含量。(6)疏肝和胃分散片初步穩(wěn)定性研究將樣品在室溫下留樣觀察6個月
5、,于第0、3、6月進行定性鑒別及含量測定。
結果:(1)柴胡、黃芩、白芍的最佳醇提工藝:8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1h;干姜 CO2超臨界萃取工藝:萃取壓力27Mpa,萃取溫度35℃,萃取時間3h,出油率為5.3%;干姜 CO2超臨界萃取后藥渣、黨參、白術、桂枝及炙甘草最佳的水提工藝:加水煎煮2次(10倍,8倍),每次2h。(2)藥物提取濃縮液的最佳噴霧干燥工藝:進液速度為9.5ml/min,進風溫度為150℃,藥液相對密
6、度為1.05。(3)干姜超臨界提取物微囊的最佳制備工藝條件:藥物與囊材阿拉伯膠比為1:1.1,進風溫度160℃,進樣速度8 ml/min;制得的微囊平均包封率達66.44%,載藥量為34.44%。(4)疏肝和胃分散片的最佳處方及制備工藝為:將45%藥物與5%微粉硅膠研勻,加入3%CCMC-Na與6%PVPP,充分混勻,加入 MCC,充分混勻,用95%乙醇制軟材,24目篩制粒,50℃烘干,整粒,再加入3%CCMC-Na與6%PVPP、干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