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前DC在抗腫瘤免疫治療方面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一些進展,并且在腫瘤的臨床治療上已顯示其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由于大多數(shù)腫瘤來說,腫瘤組織中僅部分腫瘤細胞表達一種腫瘤相關抗原,針對單一腫瘤相關抗原的免疫應答無法清除所有腫瘤細胞。并且腫瘤細胞本身存在多種腫瘤相關抗原,針對單一抗原的免疫治療有時并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激發(fā)的免疫效應弱。故近來為使DC能夠負載更多腫瘤抗原,發(fā)揮更大免疫治療效應,人們研究了DC負載多種抗原的制備方法,包括:經(jīng)照射的腫瘤
2、細胞與DC共培養(yǎng),腫瘤細胞來源的RNA轉(zhuǎn)染DC,腺病毒介導多種腫瘤相關抗原感染DC以及多種腫瘤相關抗原肽沖擊致敏DC等方法。在這些方法中以腫瘤細胞來源的RNA轉(zhuǎn)染DC以及腺病毒介導多種腫瘤相關抗原感染DC最為有效,但腫瘤細胞來源的RNA具有生物活性不穩(wěn)定等缺點。因此,在本研究中,我們根據(jù)中國人原發(fā)性肝癌獨有的流行病學特點,應用HBV相關性肝癌中HBV病毒特異性抗原,聯(lián)合肝癌相關抗原AFP作為免疫治療靶點,制備AFP、HBsAg基因的腺病
3、毒載體,體外轉(zhuǎn)染人樹突狀細胞,比較HBsAg- DC 、AFP-DC以及AFP / HBsAg-DC瘤苗體外對HBsAg表達的人肝癌細胞株的殺傷活性。探討腺病毒介導的HBsAg、AFP基因共感染較單基因感染DC能否增強其體外誘導的特異性抗腫瘤免疫效應,以期選擇更為有效的DC肝癌瘤苗,為原發(fā)性HBV感染肝癌的治療尋求新的途徑。 第一部分:HBsAg、AFP基因重組腺病毒表達載體的構建及鑒定 目的:構建能高效轉(zhuǎn)導HBsAg
4、、AFP基因的重組腺病毒,進行病毒擴增和滴度測定,并檢測HBsAg、AFP抗原表達,以用于DC基因治療的實驗研究。 方法:應用Adeno-XTM腺病毒表達載體系統(tǒng)分別構建表達AFP、HBsAg的重組腺病毒和對照載體Ad-GFP。目的基因首先克隆到pShuttle形成穿梭載體,用PI-Sce Ⅰ和I-CeuⅠ雙酶切后將所獲HBsAg、AFP基因片段再與線性化的腺病毒載體Adeno-X連接,形成重組腺病毒質(zhì)粒,再以PacⅠ酶切線性化
5、,轉(zhuǎn)染HEK293細胞包裝為重組腺病毒。檢測病毒滴度后,進一步對重組腺病毒分別感染HEK293和H1299細胞的結果進行IFA法檢測目的基因在靶細胞中的有效表達。 結果:經(jīng)酶切、PCR鑒定證實,穿梭質(zhì)粒和重組腺病毒質(zhì)粒插入片段為HBsAg、AFP基因。包裝的腺病毒載體具有良好的感染性,可以在293細胞中形成病毒顆粒。滴度測定結果為Ad-S 2.65×109 PFU/ml;Ad-AFP采用同樣方法測定的滴度為3.16×109 P
6、FU/ml。重組腺病毒感染H1299細胞后IFA法檢測結果顯示目的基因表達于感染細胞中,表明腺病毒介導的HBsAg、AFP基因感染的有效性。 結論:成功構建了復制缺陷型AFP、HBsAg重組腺病毒及對照重組腺病毒Ad-GFP;重組腺病毒Ad-S、Ad-AFP能高效介導基因在被感染細胞內(nèi)有效表達。 第二部分:樹突狀細胞的體外誘導及其體外感染腺病毒效率的測定 目的:以經(jīng)動員富集的肝癌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Mono
7、nuclear cell,MNC)為來源,建立體外誘導培養(yǎng)DC的方法;以健康供者MNC為對照,檢測肝癌DC的形態(tài)、表型及功能;利用Ad-GFP作為研究對象,測定腺病毒介導的樹突狀細胞的體外轉(zhuǎn)染效率。 方法:選擇肝癌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血細胞分離機分離富集外周血MNC,經(jīng)淋巴細胞分離液梯度離心、聚苯乙烯細胞培養(yǎng)板貼壁純化后,加入含GM-CSF和IL-4的X-VIVO 15培養(yǎng)液聯(lián)合誘導DC分化,誘導d6加入TNF-α促進DC成熟
8、。分別以倒置顯微鏡、電子顯微鏡觀察DC形態(tài)變化,F(xiàn)CM檢測細胞表型變化。利用Ad-GFP作為研究對象,測定腺病毒介導的樹突狀細胞的體外轉(zhuǎn)染效率,MTT法檢測DC刺激同種異體淋巴細胞增殖的能力。取培養(yǎng)第7天的DC,按不同的MOI將重組腺病毒加入培養(yǎng)孔中,F(xiàn)CM檢測細胞感染前后的表型變化以及腺病毒的感染效率。 結果:肝癌患者DC鑒定:誘導后,患者DC顯示出典型的形態(tài)及表型特征。誘導d8(加TNF-α活化48h),各抗原表達量明顯升
9、高,分別為:CD1a( 71.45士4.39)%、CD11c( 89.68士3.16)%、CD86(91.17士4.43)%、CD80 ( 91.37士4.12)%、HLA-DR( 94.03士3.01 )%,為典型DC表型;健康對照DC各抗原表達量為CD1a( 68.45士5.02)%、CD11c( 91.09士2.01)%、CD86(92.19士4.36)%、CD80 ( 90.81士3.15)%、HLA-DR( 93.49士4.1
10、8 )%,二者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旌狭馨图毎磻Y果顯示,患者DC具有高效地刺激同種異體淋巴細胞增殖的能力,其刺激指數(shù)( SI)與健康對照DC的SI無顯著差異(P>0.05 )。用Ad-GFP感染培養(yǎng)的DCs時,有較好的量效關系和時效關系。當感染增殖率(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為100時,感染24小時接近80.62%的DCs被轉(zhuǎn)染。且轉(zhuǎn)染后的DCs的形態(tài)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異常。當MO
11、I為100,感染48小時后接近85.25%的DC被轉(zhuǎn)染。并且DC經(jīng)腺病毒感染DC 48小時后,F(xiàn)CM檢測細胞表型為成熟DC表型特征。證明Ad-GFP能高效、安全感染培養(yǎng)的DC。 結論:以腫瘤患者經(jīng)動員富集的外周血MNC為來源,聯(lián)合應用GM-CSF、IL-4及TNF-α,在體外可誘導培養(yǎng)出具有典型形態(tài)、表型及免疫活性的DC。腺病毒介導的基因可感染人外周血MNC來源的DC可高效表達。 第三部分:重組腺病毒介導HBsAg和A
12、FP基因修飾樹突狀細胞體外誘導抗HBV相關肝癌免疫實驗的研究 目的:以腺病毒載體介導AFP基因與HBsAg基因修飾樹突狀細胞,使之作為抗原呈遞細胞,同時呈遞HBV肝癌相關抗原AFP和HBsAg,從而誘導更強的特異性CTLs,即可對惡性腫瘤細胞發(fā)揮殺傷效應,又可誘導抗HBV免疫的作用。并探討AFP、HBsAg基因修飾樹突狀細胞較單基因修飾DC瘤苗作為HBV持續(xù)感染的肝癌免疫治療是否更具優(yōu)勢。 方法:分別以Ad-S、Ad-A
13、FP以及Ad-S和Ad-AFP轉(zhuǎn)染DC,以IFA 法檢測三組細胞抗原表達,以FCM檢測感染后DC表型變化。以S-DC、AFP-DC與S/AFP-DC作為刺激細胞,取患者外周靜脈血單個核細胞(PBMC )中非貼壁細胞(淋巴細胞,L),調(diào)整細胞密度為1 ×106/mL,以含1L-2,10%FCS的RPMI1640培養(yǎng);將S-DC、AFP-DC與S/AFP-DC以5×104mL密度分別加入上述淋巴細胞中,共同孵育72h (設未致敏DC組和單獨
14、淋巴細胞組為對照),再次加入同劑量DC孵育72h,收獲細胞分別稱為S/AFP-DC-L、AFP-DC-L、S-DC-L、DC-L和L。以S/AFP-DC-L、AFP-DC-L、S-DC-L、DC-L和L作為效應細胞,肝癌細胞株HepG2.2.15,SMMC-7721和人肺腺癌H1299作為靶細胞,以不同效靶比接種于96孔板,4h后LDH法測定效應細胞對各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 結果:IFA法檢測結果顯示目的基因均表達于轉(zhuǎn)染的三組
15、細胞中。FCM結果顯示共感染的DC細胞均高表達CD1a、CD11c、CD80、CD86和HLA-DR,表現(xiàn)為成熟DC表型特征。CTL結果顯示S/AFP-DC-L、S-DC-L、AFP-DC-L組均顯示對HepG2.2.15高效特異的殺傷活性,顯著高于DC-L組和單純L組,其殺傷能力與效應細胞數(shù)量成正比;在同一效靶比時S/AFP-DC-L對HepG2.2.15的殺傷率明顯高于S-DC-L、AFP-DC-L組;而S-DC-L、AFP-DC-
16、L組對HepG2.2.15的殺傷率無明顯區(qū)別;S/AFP-DC-L、S-DC-L、AFP-DC-L刺激的T細胞組IFN-γ分泌顯著高于DC刺激的L細胞組和L細胞組;但S/AFP-DC-L刺激組IFN-γ分泌顯著高于S-DC-L、AFP-DC-L組;而S-DC-L、AFP-DC-L刺激組IFN-γ分泌無明顯區(qū)別;對照組DC-L和L組IFN-γ分泌亦無明顯區(qū)別。 結論:腺病毒介導AFP和HBsAg基因修飾DC,能夠在體外誘導特異性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靶向基因修飾樹突狀細胞瘤苗治療移植性肝癌的實驗研究.pdf
- 腺病毒介導HBsAg基因修飾的DC疫苗抗HBV免疫的實驗研究.pdf
- IL-2基因修飾的樹突狀細胞免疫治療肝癌的實驗研究.pdf
- 重組腺病毒介導IL-18和AFP基因修飾的樹突狀細胞體外誘導抗肝癌免疫治療的研究.pdf
- 以樹突狀細胞為基礎的肝癌瘤苗制備及其體內(nèi)外特異性抗肝癌效應的實驗研究.pdf
- 樹突狀細胞-肝癌細胞株HepG2融合瘤苗及其來源的Exosome抗肝癌免疫活性的實驗研究.pdf
- 增強樹突狀細胞及其相關exosome抗肝癌免疫效應的實驗研究.pdf
- GP73基因轉(zhuǎn)染樹突狀細胞瘤苗的制備及對肝癌免疫治療的實驗研究.pdf
- HBsAg基因修飾DC瘤苗不同免疫途徑對肝癌治療的實驗研究.pdf
- 腺病毒介導的自身免疫調(diào)節(jié)因子(AIRE)基因修飾對樹突狀細胞性狀及功能影響的研究.pdf
- 低劑量化療聯(lián)合基因修飾的樹突狀細胞疫苗治療肝癌的實驗研究.pdf
- GM-CSF基因修飾、肺腺癌細胞mRNA負載的樹突細胞瘤苗抗肺癌免疫的實驗研究.pdf
- 肝癌中基因修飾的細胞免疫治療的實驗研究.pdf
- 溶瘤腺病毒載體介導siRNA的抗肝癌研究.pdf
- 肝癌樹突狀細胞瘤苗的制備及其誘導AFP特異性T淋巴細胞反應的實驗研究.pdf
- 腺病毒介導canstatin基因抑制肝癌的實驗研究.pdf
- 脂質(zhì)體轉(zhuǎn)染AFP構建樹突狀細胞肝癌瘤苗及其體內(nèi)外特異性抗肝癌效應的實驗研究.pdf
- 重組腺病毒轉(zhuǎn)導基因修飾樹突狀細胞誘導抗原特異性免疫應答.pdf
- rhHSP70聯(lián)合HBxAg負載樹突狀細胞治療HBV相關肝癌的實驗研究.pdf
- 轉(zhuǎn)染SEA基因的肝癌-樹突狀細胞融合瘤苗的體外抗腫瘤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