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顱 腦 損 傷,濰坊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 王飛,一、顱腦損傷,顱腦損傷多見于交通、工礦等事故,自然災害,爆炸、火器傷、墜落、跌倒以及各種銳器、鈍器對頭部的傷害;常與身體其他部位的損傷復合存在。占整個外傷的第二位,而死亡率占第一位。顱腦損傷分為頭皮損傷,顱骨損傷,腦損傷。三者雖皆可單獨發(fā)生,但須警惕其合并存在;其中對預后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腦損傷的程度及其處理效果。,第一節(jié) 頭皮損傷,解剖特點:1:分五層 ;
2、 2:前三層依靠柱狀的結締組織緊 密相聯(lián),皮下層含有豐富的血 管及神經(jīng); 3:帽狀腱膜下層為疏松的結締組 織 ; 4:骨膜層在骨縫處相嵌。,一、頭皮血腫,頭皮血腫
3、 原因:多因鈍器傷所致。 分類: ①皮下血腫-----小、硬、圓; ②帽狀腱膜下血腫---大、囊、軟; ③骨膜下血腫---骨縫限。 治療:較小的頭皮血腫在1—2周左右可自行吸收,大的血腫可能需4—6周才吸收。采用局部適當加壓包扎,有利于防止血腫的擴大。必要時可以穿刺抽吸并加壓包扎。處理頭皮血腫時,要著重于考慮到顱骨損傷甚至腦
4、損傷的可能。,頭皮裂傷 可由銳器或鈍器傷所致。由于頭皮血管豐富,出血較多,可引起失血性休克。處理時須著重于檢查有無顱骨和腦損傷,對頭皮裂傷本身除按照壓迫止血、清創(chuàng)縫合原則外,尚應注意:①須檢查傷口深處有無骨折或碎骨片,如果發(fā)現(xiàn)有腦脊液或腦組織外溢,須按開放性腦損傷處理;②頭皮血供豐富,其清創(chuàng)縫合的時限允許放寬至24小時。,二、頭皮裂傷,頭皮撕脫傷 原因:多因發(fā)辮受機械力牽扯,使大塊頭皮自帽狀
5、腱膜下層或連同顱骨骨膜被撕脫所致。它可導致失血性或疼痛性休克。 治療:在壓迫止血、防治休克、清創(chuàng)、抗感染的前提下,(1)行中厚皮片植皮術,(2)對骨膜已撕脫者,需在顱骨外板上多處鉆孔至板障,后期植皮。(3)條件允許時,應采用顯微外科技術行小血管吻合、頭皮原位縫合,如獲成活,可望頭發(fā)生長。,三、頭皮撕脫傷,第二節(jié) 顱骨損傷,顱骨骨折定義: 指顱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顱骨結構改變。顱骨骨折分類:
6、 ①按骨折部位分為顱蓋與顱底骨折; ②按骨折形態(tài)分為線形與凹陷性骨折; ③按骨折與外界是否相通,分為開放性與閉合性骨折。,一、顱蓋部線形骨折 1、顱蓋部的線形骨折,主要靠顱骨x線攝片確診; 2、單純線形骨折不需特殊處 理,但應警惕是 否合并腦損傷; 3、骨折線通過腦膜血管溝或靜脈竇所在部位 時,要警惕硬腦膜外血腫的發(fā)生;需嚴密 觀察或C
7、T檢查; 4、骨折線通過氣竇者可導致顱內積氣,要注 意預防顱內感染。,,顱底部的線形骨折多為顱蓋骨折延伸到顱底 根據(jù)發(fā)生部位可分為:(一)顱前窩骨折 (二)顱中窩骨折(三)顱后窩骨折,不同部位顱底骨折的鑒別,,,表現(xiàn),特點,部位,顱底骨折的診斷 主要依靠上述臨床表現(xiàn)來確定。另外還可通X線片顯示,但僅30%--50%能顯示骨折線;CT檢查不但對眼眶及視神經(jīng)管骨折的診斷有幫助,還可了解有無腦
8、損傷。,顱底骨折治療 原則:臥床,靜養(yǎng),防止用力,使用抗生素,適時修補。 * 合并腦脊液漏時,須預防顱內感染,不可堵塞或沖洗,不做腰穿,取頭高位臥床休息,避免用力咳嗽、打噴嚏和擤涕,給予抗生素。絕大多數(shù)漏口會在傷后1--2周內自行愈合。如超過1個月仍未停止漏液,可考慮行手術修補硬腦膜,以封閉瘺口。* 對傷后視力減退,診為碎骨片挫傷或血腫壓迫視神經(jīng)者,應爭取在12小時內行視神經(jīng)探查減壓術。,二、凹陷性骨折
9、 好發(fā)于額骨及頂骨,多呈全層凹陷。成人凹陷性骨折多為粉碎性骨折,嬰幼兒可呈“乒乓球凹陷樣骨折”。頭顱X線片和CT掃描即可明確診斷。,,手術適應證:①合并腦損傷或大面積的骨折片陷入顱腔,導致顱內壓增高,②骨折片壓迫腦重要部位引起神經(jīng)功能障礙,③凹陷骨折深度超過1cm者。④位于矢狀竇處凹陷牲骨折,如未引起神經(jīng)體征或顱內壓增高,即使陷入較深,也不宜手術;必須手術時,術前和術 中須作好處理大出血的準備。⑤開放性骨折的碎
10、骨片易致感染,須立即手術。,第三節(jié) 腦 損 傷,按傷后腦組織與外界相通與否,將腦損傷分為: 開放性腦損傷多由銳器或火器直接造 成,皆伴有頭皮裂傷、顱骨骨折和硬腦膜破裂,有腦脊液漏。 閉合性腦損傷為頭部接觸較鈍物體或間接暴力所致,可伴有頭皮、顱骨損傷,但硬腦膜完整,無腦脊液漏。,Glasgow昏迷評分法,腦損傷的分級 按Glasgow昏迷評分法(GCS) 13—15分者定
11、為輕度, 8~12分為中度, 3~7分為重度。,一、腦損傷機制: 無論頭顱在何種情況受傷,都應有直接或間接的著力點,根據(jù)受力的部位及暴力作用的方向,常可推測出腦損傷的部位和程度,故分為三類:(一)、加速性損傷:頭顱突遭外力打擊,迫使其瞬間由靜態(tài)轉為動態(tài),而造成腦損傷,稱為“加速性損傷”。(二)、減速性損傷:運動的頭顱突然碰撞在外物上,迫使其瞬間由動態(tài)
12、轉為靜態(tài),而造成腦損傷稱為“減速性損傷”。(三)、擠壓性損傷:頭顱在相對固定的情況下,為兩側相對的外力擠壓而損傷。 (四)、甩鞭傷,二、原發(fā)性腦損傷和繼發(fā)性腦損傷 1.原發(fā)性腦損傷:指暴力作用于頭部時立即發(fā)生的腦損傷,主要有腦震蕩、腦挫裂傷及原發(fā)性腦干損傷等。 2.繼發(fā)性腦損傷指受傷一定時間后出現(xiàn)的腦損傷,主要有腦水腫和顱內血腫;臨床意義:前者無需開顱手術,其預后主要取決于傷勢輕重;后者,尤其是顱內血腫往往需及
13、時開顱手術,其預后與處理是否及時、正確有密切關系,尤其是原發(fā)性腦損傷并不嚴重者。,(一)腦震蕩 表現(xiàn)為一過性的腦功能障礙,無肉眼可見的神經(jīng)病理改變。診斷依據(jù)是:1.受傷有短暫的意識障礙,一般不超過半小時。2.逆行性遺忘。3.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及CT等輔助檢查無陽性發(fā)現(xiàn)。4.較重者可有皮膚蒼白、出汗、血壓下降、心動徐緩、呼吸淺慢、肌張力降低、各生理反射遲鈍或消失等表現(xiàn),隨著意識的恢復很快趨于正常。,(二)彌散性軸索損傷
14、 由于外力造成腦的扭曲變形,腦內產生剪 切或牽拉作用,造成腦白質廣泛性軸索損傷??膳c腦挫裂傷合并存在或繼發(fā)腦水腫,使病情加重。 特點 : 1.昏迷時間較長(因廣泛軸索損傷使皮層與皮層下中樞失去聯(lián)系)。 2.可有相應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體征出現(xiàn)(如瞳孔散大、凝視、癱瘓等)。 3.CT掃描可見灰白質交界區(qū)、胼胝體、腦干、內囊區(qū)域有多個或片狀出血。,(三)腦挫裂傷
15、 病理 主要發(fā)生于大腦皮層的損傷,好發(fā)于額極、顳極及其底面。 腦挫傷指腦組織遭受破壞較輕,其軟腦膜尚完整者; 腦裂傷指軟腦膜、血管和腦組織同時有破裂伴有外傷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兩者常同時并存。臨床上又不易區(qū)別,故常合稱為腦挫裂傷。腦挫裂傷的繼發(fā)性改變腦水腫和血腫形成具有更為重要的臨床意義。前者通常屬于血管源性水腫,可于傷后早期發(fā)生,一般3~7天內發(fā)展到高峰,在此期間易發(fā)生顱內壓增高甚至腦疝;
16、傷情較輕者,腦水腫可逐漸消退,傷灶日后可形成瘢痕、囊腫或與硬腦膜粘連;成為外傷性癲癇的原因之一。如蛛網(wǎng)膜與軟腦膜粘連,影響腦脊液吸收,可形成外傷性腦積水,廣泛的腦挫裂傷可在數(shù)周以后形成外傷性腦萎縮。,臨床表現(xiàn) 1.意識障礙 絕大多數(shù)在半小時以上,重癥者可長期持續(xù)昏迷。 2.局灶癥狀與體征 傷后立即出現(xiàn)與傷灶相應的神經(jīng)功能障礙或體征, 3.頭痛與惡心嘔吐 可能與顱內壓增高、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或外傷性蛛網(wǎng)膜
17、下腔出血等有關。 4.繼發(fā)腦水腫或顱內血腫 早期的意識障礙或癱瘓程度有所加重,或意識好轉、清醒后又變?yōu)槟:?,同時有血壓升高、心率減慢、瞳孔不等大以及錐體束征等表現(xiàn)。 CT檢查:不僅可了解腦挫裂傷的具體部位、范圍及周圍腦水腫的程度,還可了解腦室受壓及中線結構移位等情況。,(四)原發(fā)性腦干損傷 原發(fā)性腦干損傷常與彌散性腦損傷并存。病理變化可有 腦干神經(jīng)組織結構紊亂、軸突裂斷、挫傷或
18、軟化等。主要表現(xiàn): 1.傷后昏迷程度較深,持續(xù)時間較長。其昏迷原因與腦干網(wǎng)狀結構受損、上行激活系統(tǒng)功能障礙有關。 2.瞳孔不等、極度縮小或大小多變,對光反應無常;眼球位置不正或同向凝視; 3.出現(xiàn)肢體硬癱、肌張力增高、病理反射等錐體束征以及去大腦強直等。 4. 易出現(xiàn)呼吸循環(huán)等生命體征的紊 亂。MRI檢查有助于明確診斷,了解傷灶具體部位
19、和范圍。,(五)下丘腦損傷 常與彌散性腦損傷并存。 表現(xiàn) :1.為受傷早期的、意識或睡眠障礙; 2.高熱或低溫; 3.尿崩癥、水與電解質紊亂; 4.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以及急性肺水腫等。,三、顱內血腫 外傷性顱內血腫形成后,其嚴重性在可引起顱內壓增高而導致腦疝;早期及時處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預后。按血腫來源和部位分為 1 硬腦
20、膜外血腫 2 硬腦膜下血腫 3 腦內血腫按血腫引起顱內壓增高或早期腦疝癥狀所需時間,將其 分為 1 急性型 ( 72小時內) 2 亞急性型 ( 3日~3周 ) 3 慢性型 (超
21、過3周 ),硬腦膜外血腫形成機制 與顱骨損傷有密切關系: 1.硬腦膜動脈或靜脈竇引起出血; 2.骨折的板障出血; 3.硬腦膜分離撕破小血管。部位 多見于顱蓋部的額顳頂區(qū),多數(shù)為單個血腫,少數(shù)可為多個, 位于一側或兩側大腦半球,或位于小腦幕上下。,,臨床表現(xiàn)與診斷 1.昏--清--昏病史;2.腦受壓體征或腦疝體征 ;3.生命體征改變;4.CT;骨板下梭形或凸透鏡形高密度影。,,硬
22、腦膜下血腫 硬腦膜下血腫是指出血積聚于硬腦膜下腔,是顱內血腫中最常見者,常與腦挫裂傷合并發(fā)生。 出血來源:1.皮層動脈與靜脈破裂 出血; 2.橋靜脈破裂; 3.腦挫裂傷組織滲血。,,(一)急性硬腦膜下血腫 1 急性型 ( 72小時內)2 亞急性型 ( 3日~3周 )3
23、 慢性型 (超過3周 ),硬膜內外血腫的鑒別:,,分類,表現(xiàn),(二)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特點:1.僅有輕微頭部外傷,好發(fā)于50歲以上老人;出血主要來自血管滲血。 2.慢性顱內壓增高癥狀 ; 3.血腫壓迫所致的局灶癥狀和體征; 4.可伴有腦萎縮、腦供血不全癥狀 如智力障礙、精神失常和記憶力減退等。不論有無外傷史,如有上述表現(xiàn)時,應想到本病可能;
24、 5.CT檢查:如發(fā)現(xiàn)顱骨內板下低密度的新月形、半月形或雙凸鏡形影像,可有助于確診。,腦內血腫特點: 1. 以進行性意識障礙加重 為主,其意識障礙過程 受原發(fā)性腦損傷程度和 血腫形成的速度影響。 2. CT檢查:在腦挫裂傷 處附近或腦深部白質內 見到圓形或不規(guī)則高密 度血腫影,有助于確診 .,腦室內出血與血腫 特點: 1.因有腦脊液的稀釋作用,
25、血液常不凝固,出血量大者可形成血腫。 2.病情常較復雜嚴重,腦室內血腫可堵塞腦脊液循環(huán)通路發(fā)生腦積水,引起急性顱內壓增高,使意識障礙更加嚴重; 3.腦室受血液刺激可引起高熱等反應,如果出血局限于腦室內,一般缺乏局灶癥狀或體征。 CT檢查有助于確診。,遲發(fā)性外傷性顱內血腫定義:指傷后首次CT檢查無血腫,而在以后的CT檢查中發(fā)現(xiàn)了血腫,或在原無血腫的部位發(fā)現(xiàn)了新的血腫。形成機制:可能是外傷當時血管受損,但
26、尚未全層破裂,傷后由于損傷所致的局部二氧化碳蓄積、酶的副產物釋放以及腦血管痙攣等因素原已不健全的血管壁發(fā)生破裂而出血,形成遲發(fā)性血腫。 臨床表現(xiàn):為傷后經(jīng)歷了一段病情穩(wěn)定期后,出現(xiàn)進行性意識障礙加重等顱內壓增高。確診須依靠多次CT檢查的對比。,四、開放性腦損傷,與閉合性腦損傷比較,除了損傷原因不同,有創(chuàng)口、可存在失血性休克、易招致顱內感染,須 清創(chuàng)、修復硬腦膜使之成為閉合性腦損傷以外,其腦損傷的臨床表現(xiàn)相同。,開放性顱腦外傷的處理要點
27、:1.徹底清創(chuàng);2.清除異物;3.將開放傷變?yōu)殚]合傷;4.按其他同閉合傷處理。,五、腦損傷的處理 (一).病情觀察 1.意識 (意識清楚、意識模糊、淺昏迷、昏迷、 深昏迷) (意識清楚、嗜睡、昏睡、淺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2.瞳孔 (大小、形態(tài)、是否對稱、光反射)3.神經(jīng)系統(tǒng)體征4.生命體征5.其他 (頭痛、抽搐、遺二便等)6. CT檢查,(二)昏迷病人的護理與治療 1.保證呼
28、吸道通暢 必要時行氣管切開,吸痰,呼吸道護理。 2.頭位與體位 頭部升高15°。為預防褥瘡,應定時翻身. 3.營養(yǎng) 營養(yǎng)障礙將降低機體的免疫力和修復功能,使易于發(fā)生或加劇并發(fā)癥。早期采用腸道外營養(yǎng),如靜脈輸入20%脂肪乳劑、7%氨基酸以及電解質、維生素等,以維護需要;待腸蠕動恢復后,即可采用腸道內營養(yǎng)逐步代替靜脈途徑,通過鼻飼給予每日所需營養(yǎng)。(2000Kcal) 4.尿潴留 持續(xù)導尿 ,膀胱沖洗,尿道口護理。 5
29、.促醒 胞二磷膽堿,高壓氧等。,(三)腦水腫的治療1.脫水療法 20%甘露醇 1g/kg 靜脈滴注 q12h—q4h; 呋塞米 20—60mg 靜推 q12h---q8h; 特蘇尼 40mg 靜脈滴注 q12h
30、 10%甘油 250ml 靜脈滴注 q12h 人血清白蛋白 10g 靜脈滴注 qd---q12h2.激素 地塞米松 20mg qd 甲基強的松龍 40mg qd3.過度換氣 促使血CO2分壓降低,促使腦血管適度收縮,從而降低了顱內壓。 4.亞低溫治療 (﹤28~33℃
31、﹤ ),(四)手術治療1.開放性腦損傷 遵循開放性顱腦外傷治療的原則。2.閉合性腦損傷 手術指征:幕上血腫大于40ml; 幕下血腫大于10ml; 中線移位大于1cm;
32、 意識障礙進行性加重; 已發(fā)生腦疝;應綜合考慮血腫、水腫的相互影響。,3.常用的手術方式有:1)、開顱血腫清除術2)、去骨瓣減壓術 3)、腦室引流術4)、鉆孔引流術,顱內血腫清除及去骨瓣減壓術后,,,顱內血腫,硬膜下血腫清除及去骨瓣減壓,硬膜外血腫清除
33、術,術后2個月復查,慢性硬膜下血腫,,,(五)對癥治療與并發(fā)癥處理1.高熱 高熱造成腦組織相對性缺氧,加重腦的損害,故須采取積極降溫措施。降溫方法有:冰塊、冰帽、冰毯、冬眠Ⅰ號(氯丙嗪50mg、異丙嗪50mg、杜冷丁100mg)。2.躁動 須先尋找其原因(出現(xiàn)血腫?疼痛?尿潴留?),然后,才考慮給予鎮(zhèn)靜劑(安定10mg,魯米那鈉0.1,冬眠)。 3.癲癇發(fā)作 安定10mg 靜脈推注,苯妥英鈉0.1 tid,丙戊酸鈉0.2
34、 tid 。4.消化道出血 洛賽克40mg 靜脈推注,甲氰咪胍 0.8 靜脈滴注5.尿崩 尿量大于4000ml/天,尿比重小于1.005,垂體后葉素2~4單位 皮下注射或加入液體內持續(xù)滴注。6.急性神經(jīng)源性肺水腫 強心、利尿、激素、呼吸機。注:各種藥的給藥時機、藥量、持續(xù)時間。,重點:1.“熊貓眼”征 顱前窩骨折,骨折線通過眶頂和篩骨,可引起眶周廣泛瘀血斑,稱為“熊貓眼’’征。 2.彌散性軸索損害 屬于慣性力所致
35、的彌散性腦損傷,由于腦的扭曲變形,腦內產生剪切或牽拉作用,造成腦白質廣泛性軸索損傷。 3.中間清醒期 當原發(fā)性腦損傷很輕,昏迷時間短,而血腫的形成又不是太迅速時,則在最初的昏迷與腦疝的昏迷之間有一段意識清楚時間,大多為數(shù)小時或稍長,超過24小時甚少,稱為“中間清醒期”。,問答題1.顱骨凹陷性骨折手術適應癥包括哪些?2.顱底骨折的治療原則有哪些?3.原發(fā)性腦干損傷臨床特點是什么?4.顱內血腫手術適應癥包括哪些?,1.①骨折陷
36、入顱腔的深度在1cm以上;②大面積骨折片陷入顱腔,使顱腔縮小并引起顱內壓增高者;③因骨折片壓迫腦組織引起神經(jīng)體征或癲癇者。2.①支持療法,輸液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②對耳、鼻出血和腦脊液漏,不可堵塞或沖洗;③對沒有自愈可能(1個月后)的腦脊液漏,應及時手術封閉瘺口。 3.原發(fā)腦干損傷①昏迷時間長,昏迷深;②兩瞳孔大小不等或極度縮小;③雙側錐體束征陽性,肌張力增高及去大腦強直狀;④早期出現(xiàn)呼吸障礙,循環(huán)障礙或呼吸驟停。4.顱內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