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宗清抗菌藥物合理使用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抗菌藥物合理使用,醫(yī)院臨床用藥講義云陽縣人民醫(yī)院藥劑科 陳宗清,目錄,抗菌藥物基礎知識《抗菌藥物使用指導原則》釋義,第一部分抗菌藥物相關知識,抗菌藥物基礎知識,抗菌藥物的基本概念,抗感染藥物 抗微生物藥 抗寄生蟲病藥 抗菌藥物 抗病毒藥物

2、 抗生素 合成抗菌藥 抗菌抗生素 抗腫瘤抗生素,,,,,,,,,抗菌藥物基礎知識,抗菌藥物分類,抗菌藥物基礎知識,抗菌藥物分類(續(xù)),抗菌藥物基礎知識,臨床常用抗菌藥物點評,青霉素類,1、該類藥物生物半衰期短(0~1.5h),需要多次給藥2、不良反應少,是目前最安全的抗菌藥物。過敏反應是其主要ADR,用前作皮試。3、性質不穩(wěn)定,應現配現用,并單獨使用,尤其忌與堿性藥物配伍。4、天然青霉素主要用于革蘭

3、氏陽性菌和陰性球菌,對革蘭氏陰性菌多數無效,易產生耐藥性。5、半合成青霉素中耐酶青霉素如甲氧西林、氟氯西林等對葡萄球菌有效。6、半合成廣譜青霉素如氨芐西林、阿莫西林等對腸球菌、大腸埃希菌、流感嗜血桿菌有效。7、羧芐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對銅綠假單胞菌有效,但耐藥率高,應根據藥敏結果謹慎使用。,抗菌藥物基礎知識,頭孢類抗菌藥,1、總體上半衰期仍較短,應多次給藥2、不良反應較少,過敏率低于青霉素類,是否皮試尚有

4、爭議。3、一代頭孢如頭孢唑林、頭孢噻吩、頭孢拉定等主要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效。有潛在腎毒性,避免超劑量用藥。4、二代頭孢如頭孢呋辛、頭孢克洛、頭孢替安等對革蘭氏陰性桿菌有效,對銅綠假單胞菌無效。易耐藥5、三代頭孢如頭孢噻肟、頭孢唑肟、頭孢曲松、頭孢哌酮、頭孢他啶等對產β-內酰胺穩(wěn)定,對革蘭氏陰性菌作用強大。其中頭孢哌酮、頭孢他啶對銅綠假單胞菌有效,注射品種對血腦屏障穿透性較高(頭孢哌酮除外)??诜幤酚蓄^孢克肟、頭孢泊肟、頭孢布烯。頭

5、孢哌酮和頭孢孟多有導致出血現象發(fā)生,使用時間較長時應給予維生素K,并不得與抗凝藥、非甾體抗炎藥合用,患者應禁酒。6、四代頭孢頭孢匹羅、頭孢吡肟、頭孢匹胺等對革蘭氏陽性菌作用比三代強大,但仍比一代差。抗菌譜廣泛應慎用。7、頭孢類抗菌藥物使用量大時可發(fā)生抽搐等中樞神經癥狀。,抗菌藥物基礎知識,氟喹諾酮類,1、該類藥物藥動學差異較大,使用方法因藥而異2、不良反應相對較多。孕婦、兒童(16歲以下)、神經疾患和癲癇患者均屬禁用對象。因影響傷

6、口愈合,不宜用作手術感染預防。3、抗菌譜廣,對革蘭氏陰性菌作用強大,體內分布廣泛,主要用于泌尿道、呼吸道、腸道、骨關節(jié)、皮膚、五官感染。目前耐藥嚴重。4、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對革蘭氏陽性菌、厭氧菌、衣原體、支原體有效。5、該類藥物主要經肝臟代謝,華法令、氯霉素、氨茶堿、咖啡因等藥物干擾其代謝,合并用藥時常發(fā)生血藥濃度增高而導致ADR,抗菌藥物基礎知識,氨基糖苷類,1、該類藥物因耳毒性、腎毒性發(fā)生率高,推薦每日1次用藥2

7、、該類藥物治療窗窄,提倡進行血藥濃度監(jiān)測3、抗菌譜廣泛,與青霉素類、頭孢類抗菌藥物聯用可增強抗菌效果,但不宜在同一單位溶媒中沖配。4、本類藥物易產生耐藥性,主要為鈍化酶所致,阿米卡星對鈍化酶穩(wěn)定,因此列入三線用藥。5、主要用于革蘭氏陰性桿菌所致全身性嚴重感染,不可作為門診一線用藥。6、兒童、孕婦、老年、腎功能疾患病人皆屬禁用范圍。7、禁與利尿劑、神經阻滯劑、吸入性麻醉藥合用。,抗菌藥物基礎知識,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特點:1、適

8、用于金葡菌所致的骨髓炎、化膿性關節(jié)炎 2、不可與大環(huán)內酯類聯用 3、肝病患者、新生兒、孕婦慎用,氯霉素,特點:1、適用于細菌性腦膜炎和腦膿腫;厭氧菌混合感染 2、治療窗小,嬰幼兒、孕婦禁用(每日最大量2g) 3、不良反應多,骨髓抑制明顯,大環(huán)內酯類,特點:1、主要作用于革蘭氏陽性菌,對軍團菌有效 2、用于鏈球菌所致呼吸道感染、蜂

9、窩組織炎 3、不良反應少,口服品種多;肝腎功能異常者減量,抗菌藥物臨床應用,一、抗菌藥物殺菌活性可分為兩類:A 濃度依賴型:在一定范圍內血藥水平與殺菌活性呈正比。如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兩性霉素B、甲硝唑等,可通過增加藥物劑量獲得更強的抗菌效果。B 時間依賴型:藥物濃度超過MIC 4-5倍時,殺菌效力達飽和。殺菌效果與血藥濃度高于MIC(最低抑菌濃度)的時間長短呈正比。如青霉素類、頭孢類、大環(huán)內酯類,可通

10、過增加給藥頻次獲得更滿意治療效果。二、毒副作用較強的藥物如氨基糖苷類,提倡每日1次給藥。三、PAE(抗生素后效應)較強的藥物可適當減少給藥次數,如碳青霉稀類、喹諾酮類。四、低于最低毒性濃度,高于MPC(防細菌變異濃度)是最佳給藥劑量,第二部分《抗菌藥物使用指導原則》釋義,聯合用藥,聯合用藥目的1)發(fā)揮協同作用提高療效2)延緩或減少耐藥菌株產生3)擴大抗菌范圍4) 減小毒副作用,聯合用藥指征1)原菌未查明的嚴重

11、感染2)需氧菌與厭氧菌混合感染3)單一藥物不能控制的嚴重感染4)療程長易耐藥的特殊感染。,聯合用藥原則1)提倡單用2)可以二聯3)避免三聯4) 嚴禁多聯,聯合用藥限制1)超廣譜藥聯用2)同類藥聯用3)拮抗藥聯用4) 藥動學不一致聯用,聯合用藥,聯用方法I 繁殖期殺菌劑: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單環(huán)β—內酰胺類、氟喹諾 酮類II 靜止

12、期殺菌劑:氨基糖苷類、多粘菌素類III 快速抑菌劑: 林克胺類、大環(huán)內酯類、四環(huán)素類、氯霉素IV 慢速抑菌劑: 磺胺類 I+II 協同作用 II+III 相加或協同III+IV 相加 I+IV 影響不大I+III 拮抗作用(?),預防用藥,預防用藥指證1)針對特定病原菌入侵預防用藥2)針對特定時段預

13、防用藥3)大手術、重要臟器手術、異物植入手術、高危人群可作預防性用藥4)污染手術應預防性用藥。,預防用藥禁忌1)原發(fā)病不緩解預防用藥無效2)病毒性感染、昏迷、休克、中毒、心力 衰竭、腫瘤和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者不應預防用藥。3)清潔手術一般無需預防用藥,預防用藥方法1)手術前0.5~2小時給藥,覆蓋至手術結束后4小時;一般為24小時,個別延長至48小時。若手術時間超過 4-6 h,則應根據藥物半衰期術中追加用藥 1次。

14、2)術前靜脈給藥應在麻醉誘導時給予;術前肌注給藥應在術前 2 h內給予。3)頭孢唑林2g或頭抱呋辛0.75~1.5g;污染手術,頭孢唑林1g+甲硝唑0.5g,抗菌藥物使用流程,感染診斷,留取標本,經驗治療,藥敏實驗,方案調整,,,,,根據不同的感染部位,推測可能的致病菌,結合病情嚴重程度,選擇不同抗菌藥和給藥途徑進行初治,根據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實驗結果調整用藥方案,抗菌藥物的降階梯療法,2001荷蘭22屆國際化療會議

15、 針對ICU院內感染的高病死率是起始治療不當的結果,主張起始治療用足夠廣譜的抗生素,獲得細菌培養(yǎng)藥敏結果后,針對性換用窄譜抗生素。降階梯療法僅適用于危重患者,不適用于普通感染,不同病理生理條件下的使用,老年感染患者 避免采用腎毒性藥物-氨基糖苷類,萬古, 必須采用時按腎功能調整給藥方案劑量宜適當減少,或用最小有效量,宜選用殺菌劑,小兒感染患者1、給藥間期較成人長2、盡量避免應用主要經肝

16、臟代謝(如氯霉素、磺胺藥)和經腎排泄 (如氨基糖苷類、萬古霉素)的抗菌藥。3、不可用氟喹諾酮類4、不宜肌注給藥5、 需按日齡而調整給藥方案(1個月內),妊娠期患者A類:在孕婦中進行的研究無危險性;B類:動物實驗無危險性,但人類研究無足夠資料,或動物中有毒性,人類研究無危險性;C類:動物實驗有毒性,人類研究資料少,但藥物的應用可能利大于弊;D類:已證實對人類的危險性,但藥物的應用獲益可能大;X類:人類中可致胎兒異常,危險性

17、大于受益。,抗菌藥物在孕婦中的危險性分類(根據美國FDA分類),不同病理生理條件下的使用,肝功能減退時抗菌藥物的應用1、慎用或減量使用大環(huán)內酯類和林克胺類2、避免應用氯霉素、利福平、紅霉素酯化物、氨芐西林酯化物、異煙肼、兩性B、四環(huán)素類、磺磺胺類、酮康唑等3、嚴重肝病時減量使用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頭孢菌素類(頭孢噻吩、頭孢噻肟、頭孢曲松、頭孢哌酮、氨曲南)、喹諾酮類(氟羅、環(huán)丙、氧氟、諾氟等) 4、不需調整劑量的是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