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神經三叉神經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三叉神經,,三叉神經為混合性神經:1、起自三叉神經運動核的軀體運動纖維2、終于三叉神經感覺核群的軀體感覺纖維。,感覺神經--面部、口腔及頭頂前部的感覺運動神經--咀嚼肌,腦橋基底部與小腦中腳交界處出入腦?在三叉神經壓跡處擴大三叉神經節(jié)?發(fā)出三大支?三叉分別經過眶上裂、圓孔、卵圓孔出顱,主要行程,第1支:眼神經,第2支:上頜神經,第3支:下頜神經,分支: 1. 耳顳神經 ——— 顳部皮膚,并將舌咽神經的副交感纖維導入腮腺。

2、 2. 舌神經 ———— 舌前 2/3 粘膜、司一般軀體感覺并有面神經的鼓索加入。 3. 下牙槽神經 —— 下頜牙齒,終支為頦神經——口裂以下皮膚。 4. 咀嚼肌神經 —— 運動性,支配 4 塊咀嚼肌。,三叉神經病變,(一)周圍性病變三個分支半月節(jié)三叉神經根(二)核性病變(三)傳導束病變,1. 三個分支的病變,感覺障礙---相應分布區(qū) 刺激性癥狀:三叉神經痛; 破壞性癥狀:感覺遲鈍或消失。同側咀嚼肌癱瘓

3、,張口時下頜偏向病側。角膜反射減弱或消失。,(一)三叉神經周圍性病變,角膜反射通路,當三叉神經第1支(眼神經)或面神經損害時,均可出現(xiàn)角膜反射減弱或消失,2. 三叉神經節(jié)的病變,可出現(xiàn)帶狀皰疹(特點)三叉神經痛、感覺遲鈍或消失;同側直接及對側間接角膜反射減弱或消失;嚼肌癱瘓。,,,(一)三叉神經周圍性病變,3. 三叉神經根的病變:,三叉神經分支損傷的癥狀(感覺\運動\反射)常合并有第7(面)、第8(前庭蝸)顱神經的損傷同側小

4、腦癥狀及體征。病因:聽神經瘤、腦膜炎、蛛網膜炎,(一)三叉神經周圍性病變,(二) 三叉神經核性病變,1、感覺核①分離性感覺障礙A.三叉神經脊束核--同側面部痛、溫覺消失;B.主核---同側面部的觸覺障礙,C.三叉神經中腦核---同側面部的深感覺障礙②感覺障礙分布特點—“蔥皮樣”因三叉神經脊束核很長上端病變----同側面中心部痛、溫覺障礙;下端病變----面部之周邊部出痛、溫覺障礙。,,,(二) 三叉神經核性病變,2

5、、運動核一側三叉神經運動核損害,產生同側咀嚼肌無力或癱瘓,并可伴肌萎縮,張口時下頜向患側偏斜。常見于腦橋腫瘤。,(三) 傳導束性病變,感覺方面: 對側面部、各種感覺均感覺障礙;多合并運動障礙的癥狀及體征。 運動方面: 單側皮質腦干束病變不出現(xiàn)明顯癱瘓;可出現(xiàn)下頜反射活躍或亢進。,三叉神經痛是一種發(fā)生在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qū)內反復發(fā)作的陣發(fā)性劇烈神經痛。多數(shù)三叉神經痛于40歲起病,多發(fā)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發(fā)病右

6、側多于左側。特點是:在頭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qū)域內,發(fā)病驟發(fā)、驟停,閃電樣、刀割樣、燒灼樣,頑固性、難以忍受的劇烈性疼痛。,三叉神經痛扳機點與痛性抽搐:輕觸鼻翼,郟部和舌可以誘發(fā)三叉神經痛,稱為扳機點。洗臉、刷牙易誘發(fā)第2支疼痛發(fā)作;咀嚼,哈欠和講話易誘發(fā)第3支發(fā)作,以致患者不敢洗臉、進食,表現(xiàn)面色憔悴和情緒低落。疼痛嚴重時伴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口角牽向患側,稱為痛性抽搐.可伴面紅,皮溫高,結膜充血和流淚.嚴重者晝夜發(fā)作,夜不成眠或睡后

7、痛醒.,三叉神經痛可分為原發(fā)性(癥狀性)和繼發(fā)性,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較常見。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是指找不到確切病因的三叉神經痛。可能是由于供應血管的硬化并壓迫神經造成,也可能是因為腦膜增厚、神經通過的骨孔狹窄造成壓迫引起疼痛。繼發(fā)性三叉神經痛:是指由于腫瘤壓迫、炎癥、血管畸形引起的三叉神經痛。此型有別于原發(fā)性的特點,疼痛常呈持續(xù)性,并可查出三叉神經鄰近結構的病變體征。,壓迫神經產生疼痛的血管稱之為“責任血管”常見的責任血管有:①

8、小腦上動脈(55%),小腦上動脈可形成一向尾側延伸的血管襻,與三叉神經入腦干處接觸,主要壓迫神經根的上方或上內方。②小腦前下動脈(30%),一般小腦前下動脈從下方壓迫三叉神經, 也可與小腦上動脈一起對三叉神經形成夾持壓迫。③基底動脈,隨年齡增長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基底動脈可向兩側彎曲而壓迫三叉神經根,一般多彎向較細小的椎動脈一側。④其它少見的責任血管還有小腦后下動脈、變異血管(如永存性三叉動脈)、腦橋橫靜脈、外側靜脈及基底靜脈叢等

9、。責任血管可以是一支也可以是多支,既可以是動脈也可以是靜脈。,1、牙痛:本病常誤診為牙痛,有些患者拔牙后疼痛不止才確診。牙痛通常為持續(xù)性鈍痛,局限于牙齦部,可因進冷,熱食物加劇。X線檢查有助于鑒別。2、舌咽神經痛:是局限于舌咽神經分布區(qū)的發(fā)作性劇痛,性質頗似三叉神經痛,位于扁桃體、舌根、咽及耳道深部,每次持續(xù)數(shù)秒至1分鐘,吞咽、講話、哈欠、咳嗽??烧T發(fā)。咽喉、舌根和扁桃體窩可有疼痛觸發(fā)點,地卡因涂于患側扁桃體和咽部可暫時阻止發(fā)作。,鑒

10、別診斷,鑒別診斷,3、鼻竇炎:鼻竇部持續(xù)性鈍痛,可有局部壓痛、發(fā)熱、流膿涕、血象白細胞增高等炎癥表現(xiàn),鼻腔檢查及X線攝片可以確診。4、非典型面痛:疼痛部位模糊不定,深在或彌散,不易定位,主要位于一側下面部,也可為雙側,無觸痛點。情緒是唯一使疼痛加重因素。5、顳頜關節(jié)?。褐饕诰捉罆r出現(xiàn)疼痛,顳頜關節(jié)有局部壓痛。,6、蝶腭神經痛:是一種較少見的面部神經痛,亦呈刀割樣、燒灼樣或鉆樣疼痛,分布于鼻根后方、顴部、上頜、下顎及牙齦部,常累及同

11、側眼眶,疼痛向額、顳、枕和耳部等處放射,無扳機點。發(fā)作時病側鼻黏膜充血、鼻塞、流淚。每日可發(fā)作數(shù)次至數(shù)十次,每次持續(xù)數(shù)分鐘至數(shù)小時。,鑒別診斷,治療方法,1、藥物治療:卡馬西平、苯妥英鈉、氯硝安定、維生素B122、非藥物治療: 1)封閉治療 2)經皮半月神經節(jié)射頻電凝療法 3)手術治療,眼球運動神經與三叉神經同時受損的常見綜合征,1、巖尖綜合征2、破裂孔綜合征3、海綿竇綜合征4、眶尖綜合征5、眶上裂綜合征,

12、1、巖尖綜合征,多因急慢性中耳炎及乳突炎引起,在顳骨巖部的尖端硬腦膜外間隙引起局限性腦膜炎。病灶側外展神經癱瘓以及三叉神經眼支甚至上頷支受侵;首先出現(xiàn)眼支甚或上頷支的三叉神經痛,繼之出現(xiàn)三叉神經Ⅰ、Ⅱ支配區(qū)的感覺障礙及角膜反射障礙。,2、破裂孔綜合征,該綜合征與海綿竇后部的綜合征相似除了損傷Ⅲ、Ⅳ、Ⅴ、Ⅵ顱神經外,還侵及交感神經出現(xiàn)霍納氏綜合征。如果為占位性病變還可能閉塞頸內動脈而出現(xiàn)腦癥狀。最常見于鼻咽癌轉移。,3、海綿竇綜合

13、征,侵及Ⅲ、Ⅳ、Ⅵ顱神經及三叉神經,其中外展神經多首先受侵。根據病變的都位與范圍分為前、中、后三型:這種分型多見于海綿竇動脈瘤時出現(xiàn)。(l)前型 顱神經Ⅲ、Ⅳ、Ⅵ及三叉神經第一支受侵。(2)中型 顱神經Ⅲ、Ⅳ、Ⅵ及三叉神經第一、二支受侵。(3)后型 顱神經Ⅲ、Ⅳ、Ⅵ及三叉神經三支全受侵。海綿竇內較大的病變也可出現(xiàn)后型的癥狀與體征。,4、眶尖綜合征,視神經孔在眶上裂之內側,眶尖病變可同時損害眶上裂通過的神經(Ⅲ、Ⅳ、ⅥI及三叉神

14、經之眼支)與視神經孔通過的視神經。(1)Ⅲ、Ⅳ、Ⅵ損害 眼外肌癱瘓及瞳孔散犬,對光反射及凋節(jié)反射皆發(fā)生障礙。(2)三叉神經眼支病變 首先出現(xiàn)眼內及額區(qū)痛,繼之感覺遲鈍或消失,同側直接角膜反射減弱或消失及對側間接角膜反射亦減弱或消失。(3)視神經損害 同側視力障礙,久之出現(xiàn)原發(fā)性神經萎縮。(4)有時可出現(xiàn)眼球突出。,5、眶上裂綜合征,(1)Ⅲ、Ⅳ、Ⅵ顱神經及三叉神經的眼支損害,以動眼神經癱瘓最顯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