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節(jié) 五 臟,五臟,即心、肝、脾、肺、腎的合稱。在經絡學說中,心包絡也作為臟,故又稱為六臟。 本節(jié)主要內容: 1 五臟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 五臟與形體官竅及情志、五液、五時等的關系。,一、心 Heart,心的解剖位置: 位于胸腔之左,居橫膈之上,兩肺之間,脊柱之前,略偏于左,外應虛里。 虛里— 左乳下心尖搏動處,又名胃之大絡。,心臟尖圓,形似未開的倒垂蓮蕊,色紅,中有孔竅,外
2、有心包圍護,稍大于本人的拳頭?!峨y經》: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心的形態(tài)結構,主要功能 主血脈 主神志 (為生之本、“ 君主之官”、五臟六腑之大主) 聯(lián)屬功能 心在體合脈、其華在面,開竅于舌, 在志為喜, 在液為汗,手少陰心經與手太陽小腸經相為表里,心的特性心在五行屬火,在色為赤在味為苦為陽中之陽臟
3、主通明應于夏氣而主長養(yǎng),說 明,由于中醫(yī)學重視“形而上”的思維方法,所以,臟象學主要以闡述功能為特點,立足解剖,但不泥于解剖。中醫(yī)研究臟象除注重人體本身的整體性外,同時還重視內臟與所通應 的外界環(huán)境息息相關的聯(lián)系。故中醫(yī)學的心,不僅包括解剖學的心臟(古人稱血肉之心),而且還包括了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古人稱神明之心),是聯(lián)系全身相關臟器組織及自然界和社會心理而形成的一個系統(tǒng)整體,又稱心系統(tǒng)。主要與西醫(yī)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免疫及內分
4、泌(心鈉素)等系統(tǒng)的部分功能有關。,(一)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脈藏神,1.心主血脈含義: 主— 主持、管理、主宰 血— 心臟及全身的血液 主血 脈— 血脈,為氣血運行 主脈 的通道,又稱“血 之府” 心主血脈,包括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面,是指心具有化生血液、推動和調控全身血液運行的作用。,,兩大方面,生血,行血,,,(1)心主血
5、 生血:水谷之精奉心化赤而為血 (濁氣歸心) 行血:心的搏動推動血液的運行 (諸血者,皆屬于心),,主血,(2)心主脈,主脈--是指心氣推動和調 控心臟的搏動和脈 管舒縮,使血流通 暢。 心臟有節(jié)律的搏動,與心臟相通的脈管亦隨之產生節(jié)律的搏動,稱之為“脈搏” 。,血液正常運行的基本
6、條件 心氣充沛----心臟提供充足的推動力。 血液充盈----血液量充足。 脈道通利----脈道通暢與完整。,心主血脈功能是否正常,可以從面色、舌色、脈象及胸部感覺四個方面反應出來。,2.心藏神——現(xiàn)代研究 心藏神,又稱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統(tǒng)帥全身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和主司精神、意識、思維、情志等心理活動的功能。* 神的含義①自然界物質運動變化的功能和規(guī)律。 “陰陽不測謂
7、之神” ②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表現(xiàn)。 廣義③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意識、思維和情志活動,即心所主之神。 狹義,,,* 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 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神明之心具有接受、處理和反映外界客觀事物或信息,從而進行意識、思維和情志活動的生理作用。,①主“任物”,,②主宰全身生命活動,“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生理作用有二,,* 心主神志的功能是否正常,可表現(xiàn)在精神、意識、思維和睡眠等方面。,*
8、心主神志和心主血脈的關系,主宰,心血(心主血脈),心神,養(yǎng),,,心主血脈,,正常,異常,,,精神振奮、神志清晰思維敏捷,精神萎靡、神志不寧反應遲鈍健忘失眠多夢、甚至譫狂、昏迷,心清神明,,馭氣調控心血的運行使氣血在脈內正常運行,(二)心的生理特性,心為陽臟而主陽氣心主通明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陽臟— 心位于胸中,在五行屬火,為陽中 之陽,又稱之為“火臟”。心主陽氣— 心以陽氣為用,心之陽氣有推
9、 動心臟搏動,溫通全身血脈, 興奮精神,以使生機不息。,1.心為陽臟而主陽氣,2.心主通明,心主通明— 心脈以暢通為本,神明以 清明為要。,心臟搏動有力節(jié)律一致,速率適中脈管舒縮有度心血循脈運行通暢,心陽 (溫煦、推動),心陰 (涼潤、寧靜),,心脈暢
10、通,,,,精神振奮神采奕奕思維敏捷,制約和防止精神躁動,心陽 (鼓動、興奮),心陰 (寧靜、抑制),,,,心神清明,,精神內守,3.心五臟六腑之大主,心主血脈— 全身各臟腑形體官竅得到血氣 的充養(yǎng)才能發(fā)揮其正常的生理 功能,使生命活動得以繼續(xù)。心主神志— 人體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
11、 功能必須在心神的主宰和調節(jié) 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體 生命活動。 所以,心為“君主之官”,五臟六腑之大主。,(三)心的生理聯(lián)系,心在體和脈,其華在面心開竅于舌心在志為喜心在液為汗心氣與夏氣相通,1.心在體和脈,其華在面,心在體和脈 — 是指全身的血脈都同 屬于心。其華在面 — 華,光華,榮華,華彩 之意,其
12、華在面,是指 心的生理功能正常否, 常可從面部色澤變化顯 現(xiàn)出來。,在體合脈,2.心開竅于舌,心開竅于舌 — 是指舌為心之外候,故又 稱舌為“心之苗”。心經的 別絡上系于舌,心的氣血 通過經脈上通于舌,所以 心氣血的盛衰及其生理功
13、 能正常與否,可從舌的變 化上得以反應。,開竅于舌,3.心在志為喜,心在志為喜 — 是指心的生理功能與精神 情志的“喜”有關。 喜,一般屬于對外界刺激產生 的良性反應,有益于心的生理功 能,但喜樂過度,又可使心神渙 散而不收,注意力難以中,甚至 可因為過于興奮激動而
14、誘發(fā)心 疾,促使暴病,故曰:“喜傷心”。,在志為喜,4.心在液為汗,心在液為汗—是指汗液的生成、排泄與心 血、心神的關系十分密切。 汗,為五液之一,是津液通 過陽氣的蒸化后,經汗孔排 于體表的液體。心與汗液的關系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心血為汗液化生之源 汗液的生成與排泄受心神
15、的主宰和調節(jié),在液為汗,,5.心氣與夏氣相通,心為陽中之陽,屬火;四季中的夏季氣候炎熱,夏亦屬火。同氣相求,同類相召,故心氣與夏氣相通應。心氣與夏氣相通應— 心的陽氣在夏季最 旺盛,功能最強。,形態(tài)部位: 心臟外面的包膜,為心臟的外圍組織及脈絡。生理功能: 保護心臟,代心受邪,附:心包絡 Pericardium,二、肺 lung,肺的解剖位置:
16、位于胸腔,與心同居橫膈之上,位高近君,猶如宰輔,故稱“相輔之官”。上連氣道,與喉相通。肺在五臟六腑中位居最高,覆蓋諸臟,故稱“華蓋”。,肺的形態(tài)結構,肺左右各一。共5葉,左二右三。肺呈白色,是一個質地疏松,內里含氣的器官?!捌涮撊绶漶健保暗盟 ?,故稱“清虛之臟”。肺還與百脈相通。,(一)肺的生理功能,肺主氣肺主宣肅肺朝百脈肺主行水 肺主治節(jié),1.肺主氣,肺主氣 — 肺主呼吸之氣和肺主一身之氣的
17、 總稱。 “諸氣者,皆屬于肺”。(1)肺主呼吸之氣 肺主呼吸之氣,又稱肺司呼吸,是指肺通過呼吸運動,吸入自然界的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實現(xiàn)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功能。,肺主呼吸之氣,功能正常,功能失常,氣道通暢呼吸均勻,胸悶,咳嗽,喘促,呼吸不利等,,,,呼吸的調節(jié),腎主納氣,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呼氣,,(2)肺主一身之氣 肺主一身之氣,是指肺具有主持、調節(jié)全身各臟腑經絡之氣的作用,即肺通過呼吸而參與氣的
18、生成和調節(jié)氣機的作用。,肺主宗氣的生成影響著一身之氣的生成。自然界的清氣水谷精氣肺氣的運動推動并調節(jié)著一身之氣的運行。 一呼一吸運動 全身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肺內結合,宗氣,,,,,(3)肺主呼吸和肺主一身之氣的關系,肺主呼吸,升降出入— 氣機調節(jié),吸清呼濁— 宗氣生成,,,肺主一身之氣,2.肺主宣肅,肺主宣肅— 肺主宣發(fā)和肅降的合稱。肺主宣發(fā):所謂“宣發(fā)”,即宣通、布散的意思,是指肺氣的向上升宣和
19、向外布散的作用。,肺氣宣發(fā),,呼出體內濁氣,向上升宣,向外布散,輸布精微和津液,宣發(fā)衛(wèi)氣,,肺主肅降:所謂“肅降”,即清肅、潔凈、下降之意,是指肺氣的向內向下清素通降的作用。,肺氣肅降,肺氣清肅,向下通降,吸入清氣,輸布精微和津液,清肅異物,,,肺主宣發(fā)與肺主肅降的關系 肺主宣發(fā) 升,外 肺主肅降 降,入 肺氣失宣 以咳嗽為主癥 肺失肅降 以喘促氣逆為主癥,,,外
20、邪襲肺或肺氣虧耗,,,,,升降出入,相反相成,,3.肺朝百脈,肺朝百脈— 朝,有朝向,聚會之意;百脈,泛指周身的血脈。肺朝百脈,是指肺與百脈相通,全身的血液都通過百脈會聚于肺,通過肺的呼吸,進行體內外清濁之氣的交換,然后再通過肺氣的宣降作用,將富含清氣的血液輸送至全身 。,肺朝百脈的生理作用:助心行血 結構基礎 心肺相連,肺聚會百脈 功能基礎 肺主氣,司呼
21、吸肺主百脈,,,,助心行血,,血非氣不運,功能正常,肺氣虛弱,呼吸均勻,心跳正常,胸悶、心悸唇舌青紫等,,,,4.肺主行水,肺主行水,又稱肺主通調水道。是指肺的宣發(fā)和肅降對體內水液輸布、運行和排泄有疏通和調節(jié)作用。由于肺為華蓋,其位最高,參與調節(jié)全身的水液代謝,所以說“肺為水之上源”。,肺氣宣發(fā),向上向外,向下向內,肺氣肅降,全身、皮毛,充養(yǎng)、潤澤和護衛(wèi),皮膚汗孔,排出體外(汗),,,,,,,,,體內臟腑組織器官,,充養(yǎng)、滋潤
22、,下輸于腎,腎與膀胱的氣化作用,,,排出體外(尿),水液,,肺主水治療上: 宣肺化痰法 宣肺利水法—《內經》稱之為“開鬼門”, 古人喻之“提壺揭蓋”法。,功能正常,肺失宣肅,水精四布,五經并行,痰飲、水腫小便不利等,,,,5.肺主治節(jié),肺主治節(jié),治節(jié),即治理調節(jié)之意;肺主治節(jié),是指肺輔助心臟治理和調節(jié)全身氣、血、津液及各臟腑組織生理功能活動的作用。,肺司呼
23、吸 調節(jié)氣機助心行血調節(jié)水液的代謝,肺主治節(jié),實際上是對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二)肺的生理特性,肺為華蓋肺為嬌臟,1.肺為華蓋,華蓋,原指古代封建帝王出巡時所用的車蓋。,位置最高,覆蓋于五臟六腑之上—— “華蓋” 肺居高位,能行水 —— “水之上源” 肺主一身之表,護衛(wèi)肌表 肺主一身之氣,,,“肺者,臟之長也”,2.肺為嬌臟,①肺為清虛之體,外合皮毛,開竅于鼻,與天氣直接相通②肺葉嬌嫩,不耐
24、寒熱③肺居高位,為華蓋而覆蓋諸臟,又為百脈之所朝 所以,無論外感,還是內傷或是他臟病變,多易侵襲或累及于肺而為病,故稱之為“嬌臟”。,(三)肺的生理聯(lián)系,肺在體和皮,其華在毛肺開竅于鼻,上系于喉肺在志為憂(悲)肺在液為涕肺氣與秋氣相通,1.肺在體和皮,其華在毛,皮毛,包括皮膚、汗腺、毫毛等組織,是一身之表,為抵御外邪的屏障。肺與皮毛的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肺輸布精氣,充養(yǎng)皮膚
25、 肺宣發(fā)衛(wèi)氣,外達皮膚 皮膚作為屏障以御邪護肺,,在體合皮,2.肺開竅于鼻,上系于喉,鼻與喉相通而連于肺,是呼吸的門戶。鼻孔是清氣和濁氣出入的通道,是肺系最外端,具有通氣功能,所以說“肺開竅于鼻”。喉亦為肺之門戶,肺之經脈 上通于喉,是清濁之氣出入 之要道,又是發(fā)音的主要器 官。,開竅于鼻,3.肺在志為憂(悲),肺之志
26、 悲、憂均為人體正常的情緒變 化或情感反映,但過度悲哀或過度 憂傷,則屬于不良的情緒變化,有 礙身體健康。,,,憂,悲,在志為憂,4.肺在液為涕,肺在液為涕 — 涕,鼻涕,是鼻粘 膜的分泌液,有潤 澤鼻竅的的作用。,在液為涕,5.肺氣與秋氣相通,肺乃清虛之體,性喜清肅而其氣主降秋季氣候清肅,天高氣爽
27、,空氣明潤肺氣與秋氣相通 — 時至秋日,人體氣血運行 也隨“秋收”之氣而衰落, 逐漸向“冬藏”過渡,所以 養(yǎng)生家強調,人氣亦當順 應秋氣而漸收。,,同類相召,三、脾 Spleen,脾的解剖位置: 脾位于腹腔上部,橫膈之下,屬中焦,鄰胃腑,居胃之左上,脾與胃以膜相連。,脾的形態(tài)結構,
28、中醫(yī)對脾的形態(tài)描述有二:其一是“扁似馬蹄”,是指現(xiàn)代解剖學上的脾;其二是“其色 如馬肝紫赤,其行 如刀鐮”,“形如犬 舌,狀如雞冠”是指 現(xiàn)代解剖學上的胰。,(一)脾的生理功能,脾主運化脾主生血統(tǒng)血脾主升清,1.脾主運化 Dominating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脾主運化 — 運,即運輸、轉運、輸送;化,即消化、
29、吸收。脾主運化,是指指脾具有將水谷化為精微,并將精微物質吸收轉輸至全身各臟腑組織的作用。,飲食物,脾氣,轉化,水谷精微,津液,,脾氣,轉運,全身,,(1)運化水谷 指脾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對水谷精微的轉輸作用包括“化”和“運”兩個過程。,脾,腐熟,,,“化”,“運”,,,胃,,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脾的運化功能正常,稱為“脾氣健運”。,,飲食物,水谷精微,人體出生之后生長、發(fā)育和
30、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須的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來源。,“氣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生成氣血的主要物質基礎,消化吸收轉輸,脾胃,,,(2)運化水液 又稱運化水濕,是指脾對水液代謝的調節(jié)作用。,,轉輸,腎,,水飲,胃,肺,全身,滋潤、濡養(yǎng),膀胱,排出,宣發(fā)肅降,,,,,,脾,2.脾主生血統(tǒng)血 Producing and commanding the blood,(1)脾主生血 — 指脾具有生血功能,脾,心肺,血液,氣化,,,水谷精微,
31、(2)脾統(tǒng)血— 統(tǒng)是統(tǒng)攝,控制的意思。脾統(tǒng)血,是指脾具有統(tǒng)攝血液,控制其在脈內運行而防止逸于脈外的作用。機理:與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密切相關 藏營化血——脾運化正常,保證血液生成 的質和量,血液的各種機能 才能正常。 益氣攝血——“氣之源頭在乎脾”,脾健氣 旺,氣旺則能行固攝之功統(tǒng) 攝血行。,生理
32、意義— 脾統(tǒng)血是血液正常循行的重要 條件之一。血行脈內而不外溢。 病理意義:,脾,運化無力,清氣不升,統(tǒng)血無能,出血,肌衄,下部出血,,,,,便血尿血 崩漏,3.脾主升清 In charge of “sending up”,脾主升清 —— 升,即上升和升舉之意;清,指輕清的精微物質。脾主升清,是指脾具有將其運化和吸收的水谷精微等營養(yǎng)物質向上輸送至心、肺、頭目,通過心肺的氣化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yǎng)全身,并通過脾
33、氣的升舉作用維持人體內臟位置相對恒定的作用。,脾主升清是與胃主降濁相對而言的。表現(xiàn): 升水谷精微于心肺,化生氣血營養(yǎng)全身 升清氣于頭面——頭目清爽 升津液于口為涎——潤澤口腔,,向上傳輸精微,生理意義:1.氣的升清作用,實際上是脾氣運化功能的表現(xiàn)形式。 2.脾主升清胃主降濁相對而言,相互為用,相反相成—— “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3.脾胃升降協(xié)調,共同完成飲食水谷的消化水谷精微的吸
34、收、轉輸。,病理意義: 脾不升清:清氣不升反降,眩暈,便溏,清氣不升,精氣下泄,腹脹,濁氣不降,中氣下陷,胃下垂,腎下垂,脫肛,又名“直腸脫垂”,(二)脾的生理特性,脾以升為健脾喜燥惡濕,1.脾以升為健,含義:脾的氣機運動特點是以上升為主。 機理:脾主升清。生理意義:脾能升清,氣血生化有源。病理意義:脾氣不能升清,脾氣下陷。治療:健脾益氣。,2.脾喜燥惡濕,含義:與胃的喜潤惡燥相對而言。 機理:脾主運化水濕 生理意
35、義:“脾燥主升”。病理意義:“脾生濕”、“濕困脾”。治療:健脾、利濕同治。,(三)脾的生理聯(lián)系,脾在體和肉,主四肢脾開竅于鼻,其華在唇脾在志為思脾在液為涎脾氣與長夏氣相通,1.脾在體合肉,主四肢,在體合肉,生理:脾之運化與肌肉充養(yǎng)及其功能的正常發(fā)揮密切相關。病理:脾失健運可致肌肉軟弱無力,甚至痿廢不用。,2.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開竅于口,生理:脾氣健旺,則食欲旺盛,口味正常,口唇紅潤光澤;病理:脾失健運,則食欲不振
36、,口味異常,口唇淡白不澤。,3.脾在志為思,在志為思,生理:脾的生理功能與思志相關;病理:思慮太過,傷及脾胃運化功能,致消化吸收失常,出現(xiàn)不思飲食,脘腹?jié)q悶等。,4.脾在液為涎,在液為涎,生理:脾陰、脾氣充足,涎液化生適量,上行于口而不溢于口外;病理:脾胃不和,脾氣不攝,則可致涎液分泌增多,出現(xiàn)口淡乏味,涎流不止等癥狀,脾胃陰虛,津生無源則涎液分泌減少,見口干舌燥。,5.脾氣與長夏氣相通,脾主運化水濕,其性喜燥惡濕。長夏之時,濕
37、氣最盛,濕濁之邪最易侵襲機體,損傷脾之陽氣,致脾失健運而出現(xiàn)胸脘痞滿、食少倦怠、大便溏薄、舌苔滑膩等癥狀。,四、肝 Liver,肝的解剖位置: 肝位于腹部,橫膈之下,右脅下而稍偏左,右腎之前。,肝的形態(tài)結構,肝形似楔形,分左右兩葉,右厚左薄,其色紫赤,下附有膽。,(一)肝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肝藏血,1.肝主疏泄 Domination of Conducting and Dispersing,疏,即疏通;泄,即發(fā)泄、升發(fā)。含義:
38、是指肝具有維持全身氣機疏通暢達,通而不滯,散而不郁的作用。機理:與肝的升發(fā)條達之性密切相關,由肝主升主動的生理特點所決定。,調暢全身氣機,,氣機,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全身臟腑、經絡、形體、官竅機能活動依賴氣之升降出入運動,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全身氣機調暢,氣血運行正常,全身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機能活動穩(wěn)定有序,生命活動正常,,,,,,,肝主疏泄功能主要是通過調暢全身氣機來實現(xiàn),病理變化,,肝失疏泄,,太過,不及,肝氣上逆,肝氣
39、郁結,面紅目赤、眩暈頭痛胸脅脹痛、急躁易怒,悶悶不樂,悲憂欲哭,,,,,肝氣亢逆,升發(fā)太過的病理變化即升、動、散太過,肝氣不舒,疏泄失職,氣機不得暢達即升、動、散不及,肝失疏泄的生理作用可概括為:,調節(jié)情志促進脾胃消化調節(jié)水液輸布維持氣血運行調節(jié)生殖功能,(1)調節(jié)情志,生理病理,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全身氣機調暢,全身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機能活動穩(wěn)定有序,情志活動正常,肝失疏泄,肝氣上逆,肝氣郁結,急躁易怒-
40、暴怒,悶悶不樂,悲憂欲哭 -郁怒,,,,,,,(2)促進脾胃消化,生理病理,肝之疏泄功能正常,調暢脾胃氣機,促進膽汁的分泌與排泄,促進飲食物的受納消化吸收,,,肝疏泄異常(肝氣郁結),脾不升清,胃不降濁,,,上:眩暈 下:飧(sūn)泄,上:嘔逆中:左上腹脹痛下:便秘,(3)調節(jié)水液輸布,生理病理,肝主疏泄,調暢氣機,三焦氣治,氣行則水行,,,,脾運化水濕,
41、 肺布散水津,腎蒸化水液。,肝失疏泄,三焦氣機阻滯,氣滯則水停,,,痰飲、水腫,(4)促進血液運行,生理病理,肝氣郁結,血行不暢,瘀血,舌質暗、有瘀斑女子經行不暢、經遲、痛經、經閉,,肝之疏泄功能正常,氣機調暢氣血調和,氣血運行正常,,,氣屬陽主動,血屬陰主靜,故氣能行血,吐血、咯血、卒然昏厥月經過多,崩漏,肝氣上逆,,,(5)調節(jié)生殖功能,生理病理,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全身氣機調暢,,,男子正常排精
42、,女子正常排卵行經,女子行經異常,男子排精不暢,肝失疏泄,,,2.肝藏血 Storing blood,含義:指肝具有貯藏血液,調節(jié)血量及防 止出血的功能。機理:肝為實質性全血器官,故能藏血; 肝的疏泄作用是肝調節(jié)血量的動力。,生理意義,涵養(yǎng)肝氣 調節(jié)血量 防止出血,肝中藏血,化生和涵養(yǎng)肝氣,使之 沖和條達,防其亢逆。,人動則血運于諸經,全身得以濡養(yǎng) 人靜則血歸于肝臟,以備不時之需,肝氣充足,固
43、攝血液; 肝陰充足而能凝血, 肝者,凝血之本。,病理意義,藏血不足 肝不藏血,,肝體失養(yǎng),筋目失養(yǎng),經血乏源,肝氣化生不足失于條達 肝陽失于涵養(yǎng)則易亢逆,目澀昏花,或為夜盲 筋脈拘急,肢體麻木,月經量少,甚則閉經,,,,,吐血、衄血、咯血、月經過多,或崩漏等出血征象,肝藏血調節(jié)血量對女子的月經和胎產起重要的作用 肝藏血和主疏泄的關系,(二)生理特性,肝喜條達而惡抑郁肝為剛臟肝體陰而用陽,肝喜條達而惡抑郁,含義
44、:條達,即調暢、通達和舒展之意;抑郁,即抑制、郁滯之意。肝氣宜保持柔和舒暢,升發(fā)條達的特性。生理:肝氣升發(fā)、柔和、舒暢,既非抑郁,亦不亢奮,以沖和條達為順。病理特點:肝氣升發(fā)不及,郁結不舒,就會出現(xiàn)胸脅滿悶、脅肋脹痛,抑郁不愉等癥狀;肝氣升發(fā)太過,則可見急躁易怒、頭暈目眩,頭痛頭脹等癥狀。,肝為剛臟,含義:指肝氣主升主動,具有剛強躁急的 生理特性而言。生理:肝之體陰賴腎之陰精以涵養(yǎng),方能充盈,故
45、肝之體陰常不足,而其用陽常易亢。病理特點:肝氣、肝陽常有余。如:肝氣上逆,肝火上炎,肝陽上亢,肝風內動,臨床多出現(xiàn)眩暈面赤,煩躁易怒,筋脈拘攣,甚則抽搐,角弓反張等癥狀。,肝體陰而用陽,,“體陰”,①肝屬膈下,屬陰臟②肝主藏血,血屬陰,血、靜、陰,,,“用陽”,①肝主疏泄,其性屬陽②肝陽易亢,肝風易動,氣、動、陽,,,概括了肝的形態(tài)結構與生理功能的關系,也揭示了肝在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上的主要特征。臨床上對于肝病的治療,常用滋養(yǎng)陰
46、血以益肝,或涼肝瀉肝等法,(三)肝的生理聯(lián)系,肝在體和筋,其華在爪肝開竅于目肝在志為怒肝在液為淚肝氣與春氣相通,1.肝在體和筋,其華在爪,肝在體和筋— 是指全身筋膜的功能,均賴 于肝血的濡養(yǎng),才能發(fā)揮其 正常的生理功能。 肝血充足— 筋膜得養(yǎng),在體合筋,,可見筋力不足、動作遲緩不耐疲勞,屈伸不利等癥狀,筋力強健、運動靈活、能耐受疲勞,并能
47、較快緩解疲勞,肝血不足— 筋膜失養(yǎng),其華在爪— 爪甲亦有賴于肝血的濡養(yǎng), 肝血的盛衰,可影響爪甲的 榮枯。,肝血不足— 爪甲軟薄,枯而色夭,甚則 變形、脆裂。,肝血充足— 爪甲堅韌明亮,紅潤有光澤,2.肝開竅于目,肝開竅于目— 目之所以具有視物功能,全 賴于肝血的濡養(yǎng)和肝氣的疏 泄。肝血充足,肝氣調和肝血不足,目失
48、所養(yǎng),眼睛視物清楚眼球活動靈活,,兩目干澀,視物不清甚或夜盲,目眩等癥,,3.肝在志為怒,肝在志為怒— 怒志的活動以肝血為基礎, 并與肝的疏泄升發(fā)功能密切 相關。怒分暴怒和郁怒兩種,在志為怒,暴怒—肝升發(fā)太過—,郁怒—肝氣郁結—,煩躁易怒激動亢奮,心情抑郁悶悶不樂,4.肝在液為淚,肝在液為淚— 肝開竅于目,淚從目而出, 故說淚為肝之液。,在液為
49、淚,肝陰、肝血不足— 淚液分泌減少— 兩目干澀,肝經風熱— 目眵增多,迎風流淚,5.肝與春氣相通,機理:春季為一年之始,陽氣始生,生機勃 發(fā),而肝主人之疏泄,惡抑郁而喜條 達,為陰中之少陽,主升發(fā),故與春 氣相通應。意義:春日養(yǎng)生,各方面須順應春氣的生發(fā) 和肝氣的暢達之性。 肝氣應春季而旺,素體肝氣偏旺、肝 陽偏亢、脾胃虛弱者在春季易發(fā)病。,
50、五、腎 Kidney,腎的解剖位置: 腎位于腰部,脊柱兩側,左右各一。左微上,右微下。,腎的形態(tài)結構,外形橢圓彎曲,狀如豇豆 ,外有黃脂包裹。,(一)腎的生理功能,腎藏精腎主水液腎主納氣,腎,先天之本,封藏之本,五臟陰陽之本,主藏精,主蟄。,腎精化腎氣,腎氣分陰陽,腎陰與腎陽能 資助、促進、協(xié)調全 身臟腑之陰陽。,,,,由于腎藏先天之精,主生殖,為人體生命之本原。,,1.腎藏精 Storing Essence,腎藏精—
51、是指腎具有封藏和貯存人體精氣 的作用。,精,廣義:泛指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 生長發(fā)育,生殖和臟腑功 能活動的精微物質的統(tǒng)稱。,狹義:是稟受于父母而儲藏于腎 的具有生殖繁衍作用的精 微物質,又稱生殖之精。,,,按精的來源可分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生殖之精氣),后天之精(水谷之精氣),,,來源— 稟受于父母的生命遺傳物質,
52、作用— 是形成生命(胚胎)和人體 生長發(fā)育、生殖的物質基礎。,來源— 脾胃運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作用— 營養(yǎng)臟腑及形體官竅,先天與后天的關系:先天促后天:先天之精的活力資助有利于后 天之精的源源化生 后天養(yǎng)先天:后天之精不斷滋養(yǎng)培育先天之 精,使其發(fā)揮正常的生理效應。,,腎中精氣,,具有,促進生長發(fā)育,主生殖繁衍,化生血液,抵御外邪,,(1).促進生長發(fā)育,“女子七歲,
53、腎氣盛,齒更,發(fā)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fā)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fā)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fā)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發(fā)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fā)墮,齒槁;
54、六八,陽氣衰竭于上,面焦,發(fā)鬢頒白;七八,肝氣衰 ,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發(fā)去?!?———《素問·上古天真論》,補腎填精—抗衰老、治療老年病。,生理:病理:,幼年→青年 (身體盛壯),壯年→老年 (身體盛壯),腎中精氣逐漸充足,腎中精氣自然衰減,筋骨強,真牙生發(fā)長極,面憔筋軟發(fā)脫齒搖,,,,,兒童——發(fā)育遲緩,腎精虧虛,成人——未老先衰,神疲健
55、忘,,(2).主生殖繁衍,腎精是胚胎發(fā)育的原始物質,又能促進生殖功能的成熟,對繁衍后代起著重要的作用。天癸——是指發(fā)育到青春期,隨著腎精的不斷充盛,體內所產生的一種具有促進生殖功能發(fā)育成熟和維持生殖功能作用的精微物質。,腎精腎氣主司生長發(fā)育生殖示意圖青春期,天癸至——男子排精 女子月經來潮 中年至老年,腎精逐漸衰少,天癸亦減少,甚至逐漸耗竭
56、,生殖能力下降,甚至消失。,幼年,,青春期,壯年,中年,老年,,,,,,,(3)化生血液,腎—精,髓,血,,生,臨床上治療血虛常用補腎益精填髓的方法,精血同源 “血之源頭在于腎”,(4).抵御外邪,腎—精,正氣,生命力強,抗邪力強,,,2.腎主水 Dominating water metabolism,腎主水——指腎氣具有主司和調節(jié)全身水 液代謝的功能。 腎氣對于水液代謝的主司和調節(jié)作用
57、,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1).腎氣對參與水液代謝臟腑的促進作用(2).腎氣的生尿和排尿作用,(1).腎氣對參與水液代謝臟腑的促進作用人體的水液代謝是個復雜的生理過程,它是在肺、脾、腎、胃、小腸、大腸、三焦等臟腑的綜合作用下完成的。腎氣及腎陰腎陽通過對各臟腑之氣及其陰陽的資助和促進作用主司和調節(jié)著機體水液代謝的各個環(huán)節(jié)。,(2).腎氣的生尿和排尿作用,濁液 下輸于腎或膀胱 分為清濁 清者
58、 重吸收 上騰于肺 濁者 化尿液 排出體外,經三焦,腎氣蒸化,,,脾氣的轉輸,,,腎與膀胱之氣的推動,,經三焦水道,,,3.腎主納氣 Controlling the reception of Qi,腎主納氣——指腎有攝納肺所吸入的自然界 清氣,保持吸氣的深度,防止 呼吸表淺的作用
59、。,清氣(肺),腎(攝納),,下歸,防止呼吸表淺,,,腎封藏作用在呼吸運動中的體現(xiàn),生理意義: 防止呼吸表淺,維持呼吸平衡。 表現(xiàn)為呼吸均勻和調,平衡有深度。病理表現(xiàn): 如果腎不納氣,則見呼吸表淺。 表現(xiàn)為呼多吸少,動則氣喘。,(二)腎的生理特性,腎主閉藏腎主一身陰陽,1.腎主閉藏,腎主閉藏——是指腎有潛藏、封藏、閉藏 的生理特性,是對
60、其藏精功 能的高度概括。腎主閉藏的具體體現(xiàn): 腎藏精 腎主納氣 腎主生殖 腎主二便,,腎氣封藏——精氣盈滿、生機旺盛腎失封藏——喘息、遺尿、多汗、大便滑 脫、男子滑精、女子帶下、
61、 崩漏、滑胎等。腎藏精,腎精宜藏不宜泄腎主命門之火,真火宜潛不宜露,,故對腎病的治療多以補為主,2.腎主一身陰陽,腎陰——又稱元陰,真陰,真水,命門之 水,為人體陰液之根本。對全身 各臟腑組織起著滋潤、濡養(yǎng)的作 用。腎陽——又稱元陽,真陽,真火,命門之 火,為人體陽氣之根本。對全身 各臟腑組織起著推動、溫煦的作
62、 用。,腎陰、腎陽為五臟陰陽之本,五臟之陽,非腎陽不能發(fā),五臟之陰,非腎陰不能發(fā),,腎陰,腎陽,,互根互制,相互協(xié)調促進,互相承制約束,,,維持全身陰陽的和諧與平衡,腎陽虛,腎陰虛,形寒肢冷、腰膝冷痛疲憊乏力,病理:,陽虛內寒,溫化失職,水腫尿少或小便清長、陽痿等,,,,潮熱心煩、腰膝酸軟 口干咽燥,陰不制陽,陰虛內熱,,耳鳴眩暈、遺精早泄 舌紅少津等。,,,(三)腎的生理聯(lián)系,腎在體合骨,生髓,其華在發(fā)腎
63、開竅于耳及二陰腎在志為恐腎在液為唾腎氣與冬氣相通,1.腎在體合骨,生髓,其華在發(fā),腎主骨生髓——主持髓質的生成、骨骼的 生長及腦海的充盈 。機理:腎精腎氣促進機體生長發(fā)育功能的 具體體現(xiàn)。腎藏精,精生髓,,養(yǎng)骨,通腦,,骨骼發(fā)育正常堅固有力思維敏捷精力充沛,病理:,腦失其充,骨失所養(yǎng),精神萎靡,小兒囟門遲閉,骨軟無力,老年人骨質脆弱,易骨折,,思維遲鈍,記憶力減退,,,腎
64、骨精髓不空足虛,齒為骨之余 齒與骨同出一源,亦由腎精所化,故稱“齒為骨之余”。 腎精充沛— 牙齒堅固而不易脫離 腎中精氣不足—小兒:可見牙齒生長遲緩 成人:可見牙齒松動早脫,腎其華在發(fā) 腎其華在發(fā)——發(fā)的生長,賴血以養(yǎng),故 稱“發(fā)為血之余”。但發(fā)的 生長根源于腎。腎藏精,精 化血,精血旺盛,則頭
65、發(fā)粗 壯潤澤。青壯年:精血旺盛,頭發(fā)濃密色黑而潤澤老年人:精血衰少,發(fā)白而脫落,2.腎開竅于耳及二陰,腎開竅于耳——是指耳及聽覺功能與腎中 精氣的盛衰有密切關系。 腎精腎氣充盛,髓海得養(yǎng)—— 腎精腎氣虛衰,髓海失養(yǎng)—— 臨床上常以耳的聽覺變化,作為判斷腎精及腎氣 盛衰的重要標志,故說“腎開竅于耳”。,,聽覺靈敏分辨力高,聽力減退耳鳴耳聾,腎在竅為二陰
66、,含義:二陰的功能狀態(tài)與腎密切相關 生理:,二陰,尿道,后陰,前陰,排尿,依賴于腎的氣化功能,外生殖器,男子——排精,女子——排出月經 娩出胎兒,,,,,大腸的傳導,肛門排便,,,,,依賴于腎氣的推動和固攝,,,有賴于腎藏精的功能,病理: 腎氣的蒸化和固攝作用失?!?腎精腎氣不足,則可導致人體性器官的發(fā)育不良和生殖能力減退。 腎氣不足,推動無力——氣虛便秘腎氣
67、不足,固攝無權——大便失禁,久泄滑脫,尿頻、遺尿尿失禁、尿少或尿閉等,,,男子——陽痿、早泄、少精、不育,女子——性冷淡、月經異常、不孕,3.腎在志為恐,含義:恐——為自知而膽怯,乃內生之驚恐。驚——為不自知,事出突然而受驚慌亂,乃 是外來之恐懼。病理,腎氣虛陷,精不上奉,恐傷腎,,,恐著氣下,,腰酸腿軟小兒癡呆,二便失禁、遺精,腎精不足,髓海失充——易恐,,4.腎在液為唾,含義:腎在液為唾——唾,是唾液中較稠
68、厚的部 分,由腎精所化,多出于 舌下,有潤澤口腔,滋潤 食物及滋養(yǎng)腎精的功能。病理: 多唾或久唾——易耗損腎精 腎陰不足——口干咽燥 腎陽不足——唾少口干而不欲飲,,4.腎氣與冬氣相通,冬季寒冷,自然界萬物靜謐閉藏 腎為水臟,潤下藏精為封藏之本病理 冬季氣候寒冷,水氣當旺,素體陽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醫(yī)基礎理論-藏象五臟--肺
- 中醫(yī)基礎理論--2-2藏象五臟
- 中醫(yī)基礎理論五臟
- 藏象五臟
- 藏象 中醫(yī)基礎理論 徐財神ppt課件
- 中醫(yī)基礎理論藏象
- 《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藏象學
- 五臟養(yǎng)生 ppt課件
- 中醫(yī)五臟
- 中醫(yī)基礎理論藏象臟腑關系
- 中醫(yī)五臟心
- 中醫(yī)調理五臟
- 中醫(yī)基礎五行五臟基礎知識
- 8中醫(yī)基礎理論藏象-肝
- 中醫(yī)五臟藏情理論研究.pdf
- 中醫(yī)學五臟腎
- 中醫(yī)學基礎五臟功能的物質基礎
- 中醫(yī)基礎理論ppt
- 健康五臟與養(yǎng)生知識 ppt課件
- 《五臟六腑提高》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