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核能核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課題課題22~2核能核能設計思想設計思想本節(jié)內容主要是通過生活實例展現(xiàn),讓學生經歷了“問題—思考—結論”的過程,很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標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在發(fā)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通過讓學生閱讀資料,使學生對核能有大致的了解。學情分析學情分析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實際知識儲備,已基本能夠運用分析、歸納、比較等科學方法來探求新知識。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到核能的信息,本節(jié)課中學生對核能已有感性認識,有一定的知識
2、儲備,但是還不能較好的理解和詮釋核能的利用,教學過程設計了許多與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事物及相關資料,可以由此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進入新課。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節(jié)共分成三部分內容:核能、裂變和聚變。核能的知識是初中物理重要的概念,本節(jié)在了解的基礎上引出核能相關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與知識與技能技能1核能開發(fā)的歷史進程;2核能與核能利用,了解核能的優(yōu)點和可能帶來的問題;3我國的核能事業(yè)。過程與過程與方法方法1通過對比,形成對核能概念的初步
3、認識;2通過資料分析了解核能的開發(fā),為學生形成對包括社會問題在內的各方面問題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奠定了基礎。教學教學目標目標情感態(tài)情感態(tài)度與價度與價值觀值觀1經歷“思考—結論”的實踐過程,提高學生的主動探究的意識;2在分析資料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通過對利用核能利與弊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教學教學重點:了解核能誕生的社會歷史背景,把握核電站的發(fā)展過程及其各個階段的主要特3教學過程設計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
4、教師活動學生學生活動活動設計意圖設計意圖一、引入一、引入新課新課問題引入:問題引入:原子核是由什么組成?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籼骄炕顒樱禾骄炕顒樱涸雍税l(fā)生變化時,能量有什么變化呢?核能-原子核發(fā)生改變所產生的能量。思考、交流從學生熟知的問題入手,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使學生有親切感,樂于探究。二、探究二、探究新知新知一、核能開發(fā)的歷史進程一、核能開發(fā)的歷史進程11919年,英國盧瑟福用??粒子轟擊氮原子核,使其嬗變成氧原子。21
5、932年,查得威克發(fā)現(xiàn)中子。31934年,法國約里奧-居里夫婦用?粒子轟擊鋁,產生了一個磷的同位素,但很快放出正電子蛻變?yōu)楣琛?盧瑟福(1933)和愛因斯坦(1935)均沒有意識到原子能的實際利用近在眼前。5核軍備競賽:盟國之爭61945年8月,斯大林下令抓緊研制原子彈。71949年8月,蘇聯(lián)成功地進行了核實驗。81952年11月1日,美國試爆第一顆氫彈。91953年8月,蘇聯(lián)研制氫彈成功。101952年10月3日,英國研制成功原子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ο§1
- §1.3速度(1)
- §1-2 速度
- §4-1 鉆床
- §1-2femofstaticanalysis
- §6-1測定光速的天文學方法
- §6 磁路與鐵心線圈電路
- §1.5加速度(1)
- §6-1 雙口絡的電壓電流關系
- §1---鄭州教育·文明博客
- §7-1電容元件
- 選修ⅲ原子結構§1-2(學)教學案
- §2-1 種子的萌發(fā)
- §4-1不定積分
- §1-1 電路和電路模型
- 選修ⅲ原子結構§1-1(暑)
- 選修1 ch3 §1 合金 學案
- §2-1 微分和導數(shù)
- 《點集拓撲學》第6章 &amp#167;61 hausdorff空間
- 第二章 分離變量法(§2.2,§2.3)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