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哺乳動物的性染色體是從祖先的常染色體進化而來,在整個進化過程中經歷了復雜的變化。例如,X染色體上的基因數量在真獸亞綱哺乳動物中還有兩次爆發(fā)性的增長?;虻霓D移和重新分配賦予了X染色體的特殊功能。大量研究表明起源于X染色體的逆轉座基因在基因組中所占的比例遠遠高于起源于常染色體的比例,這類基因往往定位于常染色體并且具有睪丸特異表達的特點??茖W家們也提出了一些基于進化選擇的假說用于解釋這種現(xiàn)象,包括性別對抗驅動X染色體失活假說以及減數分裂性染
2、色體失活補償假說等。然而,這些假說都缺乏直接的實驗證據。盡管有幾個X染色體起源的逆轉座基因已被證實對精子發(fā)生至關重要,但這些基因與其前提基因的進化、表達及功能相關性仍未見報道。
RPL10L是一個位于常染色體并在睪丸中特異表達的逆轉座基因,它的前體是X染色體上一個核糖體蛋白編碼基因RPL10,它的進化發(fā)生在真獸亞綱和后獸亞綱分支后不久的真獸亞綱哺乳動物中。我們選擇RPL10L和RPL10作為模型,詳細研究它們的表達模式、分子功
3、能及作用方式,以期深入了解X染色體來源的逆轉座基因存在的意義及其進化機制。
首先,我們利用CRISPR/Cas9的方法制作了Rpl10l敲除小鼠,并發(fā)現(xiàn)雄性個體的精子發(fā)生障礙并且完全不育,具體表現(xiàn)為絕大多數精母細胞發(fā)育停滯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向中期的轉換,沒有減數分裂后的生殖細胞產生。其次,RPL10L蛋白特異地參與睪丸細胞中的核糖體組裝,缺失它的粗線期及雙線期精母細胞中的核糖體生成減弱并且大量蛋白的含量發(fā)生變化。再次,Rpl
4、10在雌雄小鼠不同組織以及精子發(fā)生的精原細胞、前細線期精母細胞、細線期及偶線期精母細胞中廣泛表達,但在粗線期及雙線期精母細胞和圓形精細胞中的表達量急劇下降;有趣的是,Rpl10l在精子發(fā)生的粗線期及雙線期精母細胞和圓形精細胞中特異地高表達。最后,RPL10敲低的細胞中核糖體生成受阻并伴隨細胞周期停滯,RPL10敲除的細胞無法增殖和存活;而外源導入RPL10L表達載體能夠補救RPL10敲除細胞的增殖和存活;更重要的是,Rpl10l啟動子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精子發(fā)生異常與Y染色體微缺失的研究.pdf
- 人類Y染色體AZFc區(qū)結構變化對精子發(fā)生的影響.pdf
- BCAS2在小鼠精子發(fā)生中的功能和機制研究.pdf
- Y染色體微缺失和單倍群對精子發(fā)生障礙的影響.pdf
- 小鼠精子發(fā)生相關基因的功能研究.pdf
- 精子發(fā)生障礙患者復雜染色體平衡易位分析及USP26基因序列改變研究.pdf
- 精子發(fā)生相關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pdf
- PRPS2在精子發(fā)生過程中的生物學功能及其機制研究.pdf
- Stra8在精子發(fā)生中作用機制的初步研究.pdf
- LRGUK在小鼠精子發(fā)生過程的功能研究.pdf
- Ccnyl1在精子發(fā)生過程中的功能研究.pdf
- 大鼠精子發(fā)生相關基因的研究.pdf
- 16678.哺乳動物piwipirna復合物在精子發(fā)生中的功能機制研究
- 人精子發(fā)生與運動功能障礙的遺傳機制研究.pdf
- Y染色體微缺失和TEX15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對精子發(fā)生障礙的影響.pdf
-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基因在染色體上
- Stra8在精子發(fā)生中的表達研究.pdf
- SPACA5基因在精子發(fā)生及膀胱癌中的功能研究.pdf
- 若干精子發(fā)生相關基因的初步研究.pdf
- 人精子發(fā)生相關基因NYD-SP6的功能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