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本研究使用Cerebus多通道神經信號記錄系統同步記錄6-OHDA誘導的PD模型大鼠PPN、初級運動皮層(primary motor cortex,M1)和STN三個部位的局部場電位,并對這些部位的電活動進行功率譜密度、相干性以及格蘭杰因果分析,從而實現以下三個研究目的:(1)記錄研究PD模型大鼠PPN中的振蕩性電活動;(2)研究PPN的振蕩性電活動和皮層-基底節(jié)環(huán)路的振蕩性電活動之間的關系;(3)研究左旋多巴藥物對PPN和皮層-
2、基底節(jié)環(huán)路的振蕩性電活動的影響。
方法:1、實驗分組
本實驗選用健康成年的無特定病原體(Specified pathogen free,SPF)級雄性SD大鼠(Sprague Dawley rat)30只。隨機分為三組:(1)假損毀組(n=10),右側前腦內側縱束(medial forebrain bundle,MFB)立體定向注射4μl生理鹽水;(2)損毀組(n=13),右側MFB立體定向注射4μl6-OHDA溶液
3、(3μ上g/μl),損毀黑質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 SNc)多巴胺能神經元;(3)損毀+左旋多巴組(n=7),右側MFB立體定向注射4μl6-OHDA溶液(3μg/μl),并且接受左旋多巴藥物治療。
2、實驗流程
(1)所有大鼠在多通道電極植入手術前適應性飼養(yǎng)一周,并進行轉棒行為學訓練,轉棒轉速6圈/分鐘,每天訓練3次,每次讓大鼠靜止站立于轉棒上5分鐘,接著在轉棒上行走
4、5分鐘;(2)對所有大鼠進行多通道記錄電極植入手術,同時損毀組和損毀+左旋多巴組在腦內注射6-OHDA制作PD大鼠模型,假損毀組注射等量生理鹽水;(3)術后休息恢復一周后,再次進行轉棒行為學訓練,操作同前;(4)術后兩周進行阿撲嗎啡旋轉測試,初步評估造模效果;(5)術后三周開始進行電生理記錄采集數據;(6)數據收集完畢后,處死大鼠進行組織學檢測。
3、模型的制作和記錄電極的植入
所有大鼠戊巴比妥鈉腹腔麻醉,固定于立體
5、定向儀。青霉素腹腔注射預防感染。根據Paxinos and Watson的《大鼠腦立體定向圖譜》,以前囟為參考點,計算右側MFB以及右側M1、STN、PPN的坐標,在顱骨上標記(MFB:前囟后1.8mm,中線旁開2.0mm,深度顱骨下8.3mm; M1:前囟前1.0mm,中線旁開2.3mm,顱骨下2.0mm; STN:前囟后3.5mm,中線旁開2.5mm,顱骨下8.2mm;PPN:前囟后7.8mm,中線旁開2.0mm,顱骨下7.2mm)
6、。高速渦輪牙鉆在各標記點鉆孔至硬腦膜,MFB處骨窗0.5mm,M1、STN、PPN處骨窗1.0mm,安裝6個錨定螺釘,貼至硬腦膜,固定和連接電極地線。用10μl微量注射器在損毀組和損毀+左旋多巴組大鼠右側MFB注入新鮮配制的含0.02%維生素C的6-OHDA溶液(12μg/4μl),假損毀組右側MFB注入4μl含0.02%維生素C的生理鹽水。顯微鏡下去除M1、STN、PPN骨窗內的硬腦膜,依次在三個部位植入8導不銹鋼微絲電極。吸干顱骨表
7、面液體,牙托水泥固定電極絲,覆蓋全部顱骨并制作成電極連接的平臺。
4、神經電信號數據采集
所有大鼠在手術后三周開始進行M1、STN、PPN的局部場電位數據的采集,分別記錄大鼠在轉棒儀上靜止和行走兩種行為狀態(tài)下的電活動。微電極陣列的接口與headstages連接,使大鼠平穩(wěn)站立在轉棒上,適應片刻后保持靜止,記錄5分鐘靜止狀態(tài)下的局部場電位,接著調節(jié)轉棒儀轉速至6圈/分鐘,再記錄5分鐘行走狀態(tài)下的局部場電位。每只大鼠一共
8、記錄6次5分鐘靜止和5分鐘行走狀態(tài)下的局部場電位。記錄電活動的同時使用攝像頭錄像監(jiān)測和記錄大鼠的行為,以備后續(xù)分析。采集局部場電位時,以地線作參考,采樣率10 KHz,放大倍數300×,帶通濾波0.3-500 Hz。所有大鼠記錄6次完畢后,損毀+左旋多巴組大鼠給予腹腔注射左旋多巴(5 mg/Kg)和芐絲肼(15mg/Kg),給藥20分鐘后開始記錄局部場電位,操作同上,每只大鼠記錄6次給藥后5分鐘靜止和5分鐘行走狀態(tài)下的局部場電位。
9、> 5、組織學
所有大鼠記錄完畢后腹腔麻醉,電極連接電毀損儀通以陽極直流電,使電極尖端涌出鐵離子,與亞鐵氰化鉀生成藍色絡合物定位電極尖端。開胸心臟灌注生理鹽水,直至肝臟顏色變白,換成含5%亞鐵氰化鉀的4%多聚甲醛溶液,量約400ml/只。斷頭取腦多聚甲醛外固定24小時,25%和30%蔗糖脫水,包埋劑包埋-80℃冰箱快速冷凍。切片時,先冠狀位修整腦組織平面,參照Paxinosand Watson的《大鼠腦立體定向圖譜》確定M1
10、、STN、SNc、PPN的位置,在接近各確定部位時作連續(xù)冠狀切片,每隔3張切片保留2張,M1、STN、PPN三個部位片厚40μm,SNc處片厚25μm。SNc處的切片進行TH免疫組化染色確定多巴胺能神經元損毀情況,M1、STN、PPN的切片進行尼氏染色確定電極尖端的位置。
6、局部場電位數據分析
本實驗對局部場電位的分析包括三個方面:功率譜密度(Power spectraldensity)、相干性(Coherence
11、)、格蘭杰因果分析(Granger causality analysis)。分析之前需要對數據進行初步篩選,根據組織切片染色結果,剔除電極尖端不在目標腦區(qū)或核團所屬范圍的大鼠。每只大鼠每個腦區(qū)或核團選取1-2根微電極絲所采集的噪音較少的數據,每種行為狀態(tài)(靜止或行走)選取120秒無明顯噪音、偽跡的時間段進行計算。
7、統計學
采用SPSS20.0、MATLAB和GraphadPad prism5.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和
12、作圖。假損毀組和損毀組大鼠功率譜密度的差異以及相干性的差異需要在0-100Hz上逐個頻率點進行比較,為解決多重比較問題,本實驗采用cluster-based,nonparametric permutation t-tests(n=1,000 permutations, corrected for multiplecomparisons)的方法進行統計檢驗,每個頻率點的數據采用均數±標準誤表示。β頻段的功率譜、相干性和格蘭杰因果系數在假損
13、毀組、損毀組和損毀+左旋多巴組之間的比較均采用Kruskal-Wallis test及Dunn'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 posthoc的統計檢驗方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1、損毀黑質紋狀體多巴胺神經元后功率譜密度的變化
在大鼠行走運動時,損毀組大鼠三個部位的β頻段功率均較假損毀組顯著增高,但各自增高的頻段范圍不完全一致,M1為15-24 Hz(P=0.042),ST
14、N為13-28Hz(P=0.014),PPN為14-22 Hz(P=0.035)。在大鼠靜止時,損毀組大鼠M1的β頻段功率較假損毀組顯著增高,頻率范圍為21-35 Hz(P=0.042),而靜止時兩組大鼠STN、PPN的功率譜密度在0-100Hz上均未見顯著差異(P>0.05)。
2、損毀黑質紋狀體多巴胺神經元后對相干性的影響
在大鼠行走運動時,損毀組大鼠三個部位兩兩之間β頻段的相干性均較假損毀組顯著增高,M1-ST
15、N為10-34 Hz(P=0.004), M1-PPN為11-36 Hz(P=0.006), STN-PPN為14-28 Hz(P=0.01)。在大鼠靜止時,兩組大鼠三個部位各自之間的相干性在0-100Hz上均未見顯著差異(P>0.05)。
3、多巴胺能藥物治療對β頻段功率譜密度和相干性的影響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在接受左旋多巴治療后,原本在β頻段增加的功率譜密度和相干性均降低到正常水平(P<0.05)。
4、
16、β振蕩電活動格蘭杰因果分析結果
格蘭杰因果分析結果顯示,在STN→M1(P<0.001)、STN→PPN(P<0.001)和PPN→M1(P<0.001)三個方向上,6-OHDA損毀組的β頻段格蘭杰因果系數顯著高于假損毀組和損毀+左旋多巴組;而在各自的反方向上(M1→STN、PPN→STN、M1→PPN),三組的β頻段格蘭杰因果系數沒有顯著差異(P>0.05)。這說明β振蕩電活動在M1、STN、PPN三個部位之間的流動方向是S
17、TN→M1、STN→PPN和PPN→M1;并且多巴胺能藥物(左旋多巴)治療后,STN→M1、STN→PPN和PPN→M1三個方向上的β頻段格蘭杰因果系數降低到正常水平。
結論:1、本實驗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走時記錄到了在M1、STN和PPN三個部位增強的β頻段振蕩電活動,是首次在6-OHDA帕金森病模型大鼠PPN記錄到增強的β振蕩電活動的研究。且PPN中記錄到的β振蕩電活動很有可能來自于基底節(jié)中的STN。
2、根據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帕金森病大鼠腳橋核放電模式的研究.pdf
- mba論文帕金森病大鼠腳橋核放電模式的研究pdf
- 腳橋被蓋核深部電刺激對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步態(tài)調節(jié)的研究.pdf
- 6-OHDA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快動眼睡眠狀態(tài)下皮層腦電和基底節(jié)場電位異?;顒拥难芯?pdf
- 基底神經節(jié)與帕金森病
- 正常人與帕金森病基底節(jié)代謝物的質子磁共振波譜研究.pdf
- 帕金森病大鼠運動皮層及丘腦底核放電模式的研究.pdf
- 磁共振測量帕金森病患者基底節(jié)區(qū)、黑質體積的研究.pdf
- 帕金森病異動癥模型大鼠背外側紋狀體和黑質網狀部θ振蕩腦網絡研究.pdf
- 深部腦刺激對帕金森病大鼠運動皮層放電的影響.pdf
-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丘腦底核神經元電生理活動的研究.pdf
- 基底節(jié)病變
- 帕金森病模型定稿
- 大鼠帕金森病相關基因的研究.pdf
- 丘腦底核高頻電刺激對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多巴胺代謝的影響研究.pdf
- PCBP1對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影響.pdf
- 人工神經網絡模型診斷帕金森病的研究.pdf
- 6-OHDA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清醒靜止狀態(tài)下的異常同步振蕩活動.pdf
- 三種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步態(tài)分析.pdf
- 皮質基底節(jié)變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