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洛氏四聯(lián)癥患者體-肺側支的分布規(guī)律及相關性分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法洛氏四聯(lián)癥(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發(fā)育畸形,發(fā)病率在嬰幼兒紫紺型心臟畸形中位居首位,發(fā)病率約占所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十分之一,其基本病理改變?yōu)榉蝿用}狹窄、室間隔缺損、主動脈騎跨和右心室肥厚,按臨床癥狀一般分為輕癥、重癥兩大類,重癥法洛四聯(lián)癥患者由于缺乏或沒有來源于心臟的肺血供應,多合并體—肺側支(aorta-pulmonary collateral arteries,APCAs)形成。盡管法

2、洛氏四聯(lián)癥手術后的總的早期病死率已降至2%-3%左右,但其中合并體肺側支的重癥法洛四聯(lián)癥患者約占一半,因此,針對APCAs的研究與治療日益引起大家的重視。
  APCAs的成因復雜,胚胎學基礎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認為是由胚胎時期主動脈弓異常發(fā)育形成,部分由于肺缺血代償血供所致,這種血管往往起源于主動脈或分支血管,可以與外周肺動脈相連接,也可以為提供肺動脈血流至肺段或肺葉,而與中央肺動脈無連接的血管。APCAs被認為是肺血減少型先天性

3、心臟病代償肺血流不足的一種機制,體循環(huán)的血液經(jīng)過這些側支血管進入肺循環(huán)。這種血管起源于主動脈或其分支血管,一般與外周肺動脈相連接供血至相應的肺組織,部分與肺動脈無連接單獨供應分布區(qū)的肺組織。肺動脈狹窄尤其是重度狹窄或閉鎖者,多需要APCAs參與肺血供應以供應機體需要。
  然而,APCAs血管所供應的血主要是來自于體循環(huán),壓力相對較高,持續(xù)沖擊肺血管床容易引起肺動脈高壓,最終導致心功能衰竭,雖然部分APCAs在開口或肺內的狹窄和迂

4、曲一定程度上可以對肺動脈形成保護,避免發(fā)生肺動脈高壓,但長期嚴重的狹窄和迂曲又會引起所供應肺段肺血管發(fā)育不良。這種合并APCAs的TOF患者肺血管的病理性改變往往呈多樣性,明顯增加了心臟矯治手術的難度。無論采用任何一種手術方式,如果未提前處理較粗大的APCAs而直接矯治心內畸形和重建右心室流出道,體外循環(huán)建立后,大量來自體循環(huán)的動脈血經(jīng)APCAs進入肺循環(huán)回流至左心室,可能導致灌注肺損傷和左心室充血性心力衰竭,從而增加患者死亡率。可以說

5、,APCAs的起源、數(shù)量、大小、走向和分支及肺血管病理改變等方面常呈多樣性改變,直接影響手術方式的選擇及手術效果,因此術前詳細了解、術中妥善處理APCAs極為重要。
  法洛四聯(lián)癥為最常見的紫紺型復雜先心病,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改變是組織缺血,程度主要取決于右心室流出道狹窄和室間隔缺損兩種畸型的相互影響,嚴重者除了明顯影響患者的身體生長發(fā)育之外,還可影響到智力發(fā)育,其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然而,對于APCAs與患者病理生理參數(shù)的相關性研

6、究依舊較少,關于其影響因素的篩查目前資料也很零碎,直接影響臨床及影像醫(yī)師對APCAs的理解與判斷。
  因此,探討APCAs的分布規(guī)律和形態(tài)學特征以及APCAs多樣性與TOF患者自身復雜而又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病理生理參數(shù)之間的相關性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本研究旨在總結APCAs的分布規(guī)律和形態(tài)學特征,并初步探討APCAs與TOF疾病本身的病理生理參數(shù)的相關關系,以期加強對APCAs的了解,尋找APCAs影響因素,為臨床手術醫(yī)師

7、選擇更有針對性的手術方式和判斷預后提供影像學理論依據(jù),提高治療效果,減輕患者負擔,創(chuàng)造更好的社會價值。
  第一部分 法洛四聯(lián)癥患者體—肺側支分布規(guī)律及形態(tài)學特征研究
  目的:總結法洛氏四聯(lián)癥(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者體—肺側支(Aorta-pulmonary collateral arteries,APCAs)的分布規(guī)律及形態(tài)學特征。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

8、67例我院手術確診且合并APCAs的TOF患者的計算機斷層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圖像原始資料并結合重建圖像,記錄并總結APCAs數(shù)量、分布規(guī)律及形態(tài)學特征。
  結果:1.全組67例患者中共發(fā)現(xiàn)APCAs178支,平均2.66支/例。APCAs起源部位包括升主動脈及主要分支、主動脈弓上動脈、主動脈弓部、胸主動脈上、中、下段和腹主動脈及主要分支,本組病例APCAs起源以胸主

9、動脈中段為主,共發(fā)現(xiàn)65支,約占36.52%,其次為胸主動脈上段、下段、主動脈弓上血管,主動脈弓,共發(fā)現(xiàn)APCAs分別為48支、25支、18支和15支,所占比例分別約為26.97%、14.05%、10.11%和8.43%;腹主動脈及升主動脈分別發(fā)現(xiàn)5支和2支,約占總數(shù)的2.80%和1.12%。
  根據(jù)APCAs起源位置、與肺循環(huán)連接的方式將其分為三型:Ⅰ型,支氣管動脈分支;Ⅱ型,主動脈直接分支;Ⅲ型,主動脈間接分支。本組病例中,

10、Ⅰ型支氣管動脈分支來源的APCAs共發(fā)現(xiàn)5支,約占總支數(shù)的2.80%,分布于胸主動脈上、中、下段;Ⅱ型主動脈直接分支共發(fā)現(xiàn)146支,約占82.02%,主要分布于主動脈弓和胸主動脈上中下段,比例均大于本部位所有APCAs的90%,其中主動脈弓來源的APCAs均為直接體肺分支;Ⅲ型主動脈間接分支的APCAs共發(fā)現(xiàn)27支(約占15.17%)分布較廣泛,除升主動脈與弓上血管均為間接分支外,腹主動脈來源的APCAs也以間接側支為主,僅見1例直接來

11、源于腹主動脈的APCAs。
  本組病例共發(fā)現(xiàn)開口狹窄的APCAs11支,所占比例為6.18%。人部分APCAs走行遼曲且具有分支,發(fā)現(xiàn)的支數(shù)分別為168支和139支,所占比例分別為94.38%和78.09%。
  2.本組病例發(fā)現(xiàn)APCAs開口起自近心面77支,占48.13%;起自側面83支,占51.87%;未見開口于背心面的APCAs。
  3.APCAs與肺動脈連接方式以中心融合為主,共發(fā)現(xiàn)247分支,所占比例為

12、60.99%,其次為遠端融合,118支,占29.14%,單獨分布者最少,為40支,為9.87%。
  結論:在TOF患者中,體肺側支起源部位以胸主動脈中段為主,其次依次為胸上段、下段和主動脈弓上血管和主動脈弓,腹主動脈、升主動脈最少。體肺側支類型以直接體肺分支占絕大多數(shù),間接體肺分支較少,支氣管動脈來源分支最少。體肺側支大部分起始部開口無明顯狹窄,狹窄者比例較小,但應引起注意。進入肺組織前大部分APCAs走行迂曲,且具有分支。絕大

13、部分體肺側支起源于血管近心面,其次為側面,未見起源于背心面?zhèn)戎?。體肺側支與肺動脈融合方式以中心性融合為主,其次為周圍性,單獨供應者較少,彌漫融合者罕見。總之,APCAs分布與形態(tài)呈現(xiàn)多樣性,應引起重視。
  第二部分 法洛氏四聯(lián)癥患者體—肺側支與部分病理生理參數(shù)的相關性研究
  目的:探討法洛氏四聯(lián)癥患者APCAs與疾病本身的病理生理參數(shù)的相關關系。
  方法:收集并整理第一部分67例患者中具備超聲檢查資料的61例病例

14、,分析其CTA及超聲檢查資料。計數(shù)每位患者體肺分支數(shù)目,測量并計算體肺側支起始部血管總面積與血管總面積/體表面積比值,并將其與各自的年齡、身高、體重、體表面積、肺動脈狹窄程度、室缺大小、騎跨率、右室流出道內徑、主肺動脈內徑、右室壁厚度、McGoon指數(shù)等因素進行相關性分析。
  結果:1.APCAs數(shù)目與所選病理生理參數(shù)的相關性應用偏相關分析后發(fā)現(xiàn),在諸多影響因素中,APCAs數(shù)目與肺動脈狹窄與數(shù)目偏相關系數(shù)最高(r=0.432,

15、P<0.05),且差異具有顯著性,與其余參數(shù)相關性系數(shù)r均小于0.19,且P>0.05。
  2.本組數(shù)據(jù)中,APCAs總面積均值為0.254±0.132 cm2,與年齡、身高、體表面積、肺動脈狹窄程度成中度正相關(r=0.543、0.443、0.576、0.674,P<0.05),與體重、室間隔缺損成低度正相關(r=0.355、0.287,P<0.05),與騎跨率成極低度正相關(r=0.176,P<0.05),與右室流出道內徑成

16、低度負相關(r=-0.368,P<0.05),與主肺動脈內徑成極低度負相關(r=-0.184,P<0.05),與右室壁厚度和McGoon指數(shù)無顯著相關。APCAs總面積/BSA均值為0.453±0.065(cm2/m2),與肺動脈狹窄程度成高度正相關(r=0.785,P<0.01);與室間隔缺損、騎跨率、右室壁厚度成低度正相關(r=0.337、0.305、0.159,P<0.05),與右室流出道內徑、主肺動脈內徑呈低度負相關(r=0.3

17、74、0.236,P<0.05),與年齡、身高、體重、McGoon指數(shù)無顯著相關。
  結論:在TOF患者中,APCAs的數(shù)目主要與肺動脈狹窄程度成中度正相關,與其它因素無明顯相關性。APCAs總面積與多種因素不同程度相關,是肺動脈狹窄與室間隔缺損為主的先天畸形導致的缺氧與機體生長所要求的的需氧量增加交互作用、共同影響的結果。APCAs總面積/BSA可以消除患者年齡、身高、體重等因素影響,與肺動脈狹窄、室間隔缺損、主肺動脈干內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