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應用256層螺旋CTA對活體面動脈及下頜骨結構進行測量,進一步認識下頜角區(qū)域的解剖結構,分析性別差異及左右兩側差異,探討面動脈、咬肌及下頜骨不同年齡段的形態(tài)特點,為避免手術中損傷面動脈提供理論依據。
方法:篩選2014年至2015年在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yī)院CT室進行顱腦動脈及頸部動脈聯(lián)合CTA檢查的患者240人作為研究對象。采用256層螺旋 CT進行掃描:電壓120kV,電流800~1000mAs,旋轉速度0.27s,掃描
2、時間約5~8s。建立靜脈通路,注射20ml生理鹽水,流速4ml/s,隨后注入碘海醇(350mgI/ml)50ml及50ml生理鹽水。將圖像傳入工作站,按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側別進行測量:下頜升支高度、面動脈跨越下頜骨下緣處至下頜角的距離、面動脈起始部管徑、下頜角角度、面動脈起始點至頸總動脈分叉距離等指標。數據均采用SPSS2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定性資料用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卡方檢驗及方差分
3、析,兩變量間關系判斷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方法。
結果:1、面動脈起源分型,男性:Ⅰ型46.25%,Ⅱ型10.0%,Ⅲ型1.25%;女性:Ⅰ型37.5%,Ⅱ型3.75%,Ⅲ型1.25%。面動脈Ⅰ、Ⅱ、Ⅲ分型中男性與女性的分布相同(χ2=3.70,P>0.05)。面動脈Ⅰ、Ⅱ、Ⅲ分型中左側與右側的分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4,P<0.05)。男性人群中,面動脈Ⅰ、Ⅱ、Ⅲ分型左側與右側的分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
4、=9.16,P<0.05)。女性人群中,面動脈Ⅰ、Ⅱ、Ⅲ分型左側與右側的分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7.2,P<0.05)。2、面動脈終止位置也有很大不同,2.5%終止于內眥動脈;30%終止于鼻部,28.7%終止于上唇動脈;23.8%終止于下唇動脈;15.0%終止于下頜骨區(qū)。3、迂曲走行的面動脈表現為:波浪形和螺旋形。面動脈波浪形及螺旋形生長共51例,70.6%為波浪形,29.4%為螺旋形。扭曲型面動脈數目右側較左側多,差異有統(tǒng)計學
5、意義(χ2=4.94,P<0.05)。下頜下緣區(qū)域及下頜骨體部區(qū)域的面動脈中波浪形與螺旋形的分布不相同,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9,P<0.05)。4、下頜升支高度:男性(66.06±4.43) mm,女性(59.46±3.79) mm,左側(62.61±5.43) mm,右側(63.90±5.12)mm;下頜角角度:男性(117.83±6.62)°,女性(123.55±6.66)°,左側(120.34±7.71)°,右側(120
6、.18±6.69)°;面動脈跨越下頜骨下緣處至下頜角的距離:男性(26.71±6.22)mm,女性(23.02±5.23)mm,左側(25.22±6.15)mm,右側(25.06±6.05) mm;起始部管徑:男性(2.57±0.55) mm,女性(2.39±0.55)mm,左側(2.48±0.53)mm,右側(2.50±0.51)mm;面動脈起始部至頸總動脈分叉處距離:男性(22.81±8.23)mm,女性(27.39±9.23)mm
7、,左側(23.79±9.70)mm,右側(25.73±8.04)mm。男性與女性的各項測量值比較均不相同(P<0.05)。女性面動脈起始部管徑,左側與右側無差異(t=0.02, P>0.05),男性面動脈跨越下頜骨處至下頜角的距離,左側與右側無差異(t=1.32,P>0.05)。5、下頜骨升支高度與下頜角角度呈顯著負相關(r=-0.488, P<0.01);女性的面動脈跨越下頜下緣處與下頜角的距離與面動脈至頸外動脈起始部的距離呈顯著正相
8、關(r=0.627,P<0.01);女性的面動脈跨越下頜下緣處與下頜角的距離與下頜升支高度呈正相關(r=0.546,P<0.05);男性左側面動脈至頸外動脈起始部的距離與下頜升支高度呈負相關(r=-0.503,P<0.05)。6、男性及女性的不同年齡段各測量值比較,各期均有差異:下頜升支高度:男性(F=33.14,P<0.05),女性(F=3.08,P<0.05);下頜角角度:男性(F=3.91, P<0.05),女性(F=29.61,
9、 P<0.05);面動脈跨越下頜骨下緣處至下頜角的距離:男性(F=41.83, P<0.05),女性(F=4.29, P<0.05);起始部管徑:男性(F=24.20, P<0.05),女性(F=16.8, P<0.05);咬肌厚度:男性(F=5.95, P<0.05),女性(F=2.85,P<0.05)。
結論:1256層螺旋CT顯示的各型面動脈及迂曲面動脈的結構與特征為頜面部皮瓣設計及避免出血等并發(fā)癥提供幫助。2男、女性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胰腺動脈螺旋CT解剖的前瞻性研究——正常表現及臨床意義.pdf
- 甲狀腺上動脈相關區(qū)域解剖及臨床意義.pdf
- 肝動脈解剖變異及其臨床意義.pdf
- 64層螺旋CT評價主動脈夾層的臨床意義.pdf
- 盆腔動脈造影解剖研究及其臨床意義.pdf
- 256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研究.pdf
- 256層螺旋CT脾動脈成像低劑量高濃度對比劑的應用及對脾動脈解剖分析.pdf
- 小腦后下動脈的顯微解剖和臨床意義.pdf
- 殼核動脈的顯微解剖研究及其臨床意義
- 喉部應用解剖及臨床意義.pdf
- ct增強掃描的臨床準備及臨床意義
- 肝固有動脈及其分支的解剖結構與臨床意義.pdf
- 256層螺旋CT診斷冠心病的臨床價值.pdf
- 鼻部血管的應用解剖及臨床意義.pdf
- 256層螺旋CT在冠狀動脈病變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探討.pdf
- 指動脈皮支解剖學研究及其臨床意義.pdf
- 大腦中動脈M1段的顯微解剖研究及臨床意義.pdf
- 256層CT在冠狀靜脈成像中的臨床應用.pdf
- 枕大神經的應用解剖及臨床意義.pdf
- 256層螺旋CT腸系膜上動脈CTA優(yōu)化掃描的初步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