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區(qū)不同來源氣單胞菌的毒力基因分布與耐藥性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目的:氣單胞菌(Aeromonas)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是在水環(huán)境中,能夠感染魚類、鳥類、昆蟲及哺乳動物等多種動物,可導(dǎo)致人類腸道內(nèi)感染與腸道外感染。它是我國夏季腹瀉的常見病原菌之一,且該菌作為一種水源性和食源性致病菌廣泛流行并常引起疫情暴發(fā),嚴(yán)重威脅公眾健康。氣單胞菌的分布情況和耐藥特征世界多個地區(qū)均有報道,但在國內(nèi)研究的相關(guān)報道較少,對于浙江地區(qū)腸道內(nèi)、腸道外及魚貝類感染的氣單胞菌的耐藥性和毒力基因情況的了解甚少,本研究對2011年

2、7月-2013年6月期間分離的腸道內(nèi)、腸道外、魚貝類的氣單胞菌進行19個毒力基因分布及抗菌藥物耐藥性進行研究,并對不同來源菌株進行分組比較,對毒力毒力基因與耐藥的相關(guān)性進行探討,以便為臨床控制和治療氣單胞菌感染提供參考,為氣單胞菌毒力基因與耐藥性的研究奠定基礎(chǔ)。
  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9月期間浙江大學(xué)醫(yī)學(xué)院附屬第一醫(yī)院的門診及急診急性腹瀉病人的糞便標(biāo)本;2011-2013年間本院各臨床科室送檢的腸道以外部位感染患

3、者的引流液、胸腹水、膽汁、痰液等住院患者的標(biāo)本;2011-2013年間海鮮農(nóng)貿(mào)市場購買零售貝類(扇貝、花蛤、蟶子等)標(biāo)本,并對各標(biāo)本進行氣單胞菌的分離,采用何種方法鑒定?鑒定及菌株保存。采用紙片擴散法(K-B法)進行藥敏檢測,采用PCR進行菌株的19種毒力基因的檢測,并對腸道內(nèi)、腸道外、魚貝類感染感染氣單胞菌的結(jié)果進行比較,對毒力毒力基因與耐藥性的相關(guān)性進行探討。
  結(jié)果:
  1.本研究共從腹瀉患者分離到73株氣單胞菌,

4、從腸道外感染者分離到77株,從貝類的標(biāo)本共分離到79株。生化表型分類顯示腸道內(nèi)氣單胞菌以豚鼠氣單胞菌(37株,50.6%)為主,其次為嗜水氣單胞菌(28.8%)和溫和氣單胞菌(17.8%);而腸道外氣單胞菌主要為嗜水氣單胞菌(38株,49.3%)、豚鼠氣單胞菌(33.8%);環(huán)境來源氣單胞菌中溫和氣單胞菌占56.9%、殺鮭氣單胞菌占36.7%;
  2.腸道內(nèi)氣單胞菌檢出率最高的毒力基因為fla基因(63株,86.3%),其次為g

5、cat基因(60株,82.2%),Exu基因(50株,68.5%),lip基因(35株,47.9%),ahyB基因(35株,47.9%),檢出率較低的基因為aerA基因(5株,6.8%),aexT基因(6株,8.2%),ascv2基因(7株,9.6%),ascV基因(8株,11.0%),沒有檢測到tapA基因;
  3.腸道外氣單胞菌檢出率最高的毒力基因為gcat基因(70株,90.9%),其次為fla基因(60株,77.9%),

6、lip基因(60株,77.9%),Exu基因(55株,71.4%),ahyB基因(43株,55.8%),eprCAL基因(43株,55.8%),hlyA基因(39株,50.6%),檢出率較低的基因為tapA基因(8株,10.4%),ascv2基因(8株,10.4%),aexT基因(8株,10.4%),ascV基因(10株,13.0%);
  4.魚貝類氣單胞菌氣單胞菌檢出率最高的毒力基因為gcat基因(70株,88.6%),其次為

7、fla基因(53株,67.1%),alt基因(47株,59.5%),lip基因(41株,51.9%),ahyB基因(39株,49.4%)檢出率較低的基因為aerA基因(4株,5.1%),ascV基因(7株,8.9%%),沒有檢測到tapA基因;
  5.act基因、ascF-G基因、ascV基因、gcat基因、ahyB基因、aopP基因在腸道內(nèi)、腸道外及魚貝類氣單胞菌中的檢出率沒有顯著性差別;而aerA基因、hlyA基因、lip基

8、因在腸道外來源氣單胞菌株中的檢出率顯著高于腸道內(nèi)及魚貝類感染氣單胞菌;ascv2基因和aexT基因在魚貝類感染氣單胞菌株中的檢出率顯著高于腸道內(nèi)與腸道外來源氣單胞菌株中的檢出率;
  6.腸道內(nèi)來源氣單胞菌對氨芐西林-舒巴坦和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的耐藥率最高分別為90.41%和86.30%,而對哌拉西林-它唑巴坦的耐藥率較低為9.59%。對頭孢唑啉(第一代頭孢菌素)耐藥率高達(dá)76.71%,而對頭孢呋辛(二代頭孢菌素);頭孢噻肟、頭孢

9、曲松、頭孢他啶(三代頭孢菌素)及頭孢吡肟(四代頭孢菌素)的耐藥率均低于或等于9.59%。對環(huán)丙沙星的耐藥率為15.07%,對左氧氟沙星的耐藥率為8.22%。對頭孢西丁(54.79%)和四環(huán)素(42.47%)耐藥率較高外,對其他類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較低;
  7.腸道外來源氣單胞菌對氨芐西林-舒巴坦和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的耐藥率最高分別為97.40%和96.10%,而對哌拉西林-它唑巴坦的耐藥率為31.17%。對頭孢唑啉(第一代頭孢菌

10、素)耐藥率高達(dá)88.31%,而對頭孢呋辛(二代頭孢菌素)耐藥率也高達(dá)41.56%,且明顯高于腸道內(nèi)來源氣單胞菌的耐藥率;腸道外來源氣單胞菌對頭孢噻肟(35.06%)、頭孢曲松(35.06%)、頭孢他啶(28.57%)(三代頭孢菌素)及頭孢吡肟(18.18%)(四代頭孢菌素)的耐藥率也均較高,對其他類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較高,且明顯高于腸道內(nèi)來源氣單胞菌的耐藥率;
  8.環(huán)境來源氣單胞菌對氨芐西林-舒巴坦和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的耐藥率

11、最高分別為67.09%和69.62%,而對哌拉西林-它唑巴坦的耐藥率較低為2.53%。對頭孢唑啉(第一代頭孢菌素)耐藥率高達(dá)60.76%,而對頭孢呋辛(二代頭孢菌素);頭孢噻肟、頭孢曲松、頭孢他啶(三代頭孢菌素)及頭孢吡肟(四代頭孢菌素)的耐藥率均低于或等于7.59%。除對阿米卡星(24.05%)、頭孢西丁(18.99%)和四環(huán)素(16.46%)耐藥率較高外,對其他類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較低;
  9.腸道內(nèi)、腸道外與、魚貝類感染的

12、氣單胞菌對青霉素類及第一代頭孢菌素類(頭孢唑啉)均具有很高的耐藥率(>60.76%);腸道外感染氣單胞菌對二代頭孢菌素(頭孢呋辛,41.56%)、三代頭孢菌素(頭孢噻肟(35.06%)、頭孢曲松(35.06%)、頭孢他啶(28.57%))、四代頭孢菌素(頭孢吡肟(18.18%))、環(huán)丙沙星對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藥率則明顯高于腸道內(nèi)感染的菌株及魚貝類感染菌株;環(huán)境來源氣單胞茵對阿米卡星的耐藥率顯著高于腸道內(nèi)及腸道外感染菌株;
  10.

13、ahyB、lip、Exu、eprCAL、fla等基因的陽性菌株對二代頭孢菌素(頭孢呋辛)、三代頭孢菌素(頭孢噻肟、頭孢曲松、頭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復(fù)方新諾明等藥物的耐藥率均高于毒力陰性菌株的耐藥率;而laf、aexT、ascF-G等基因的陽性菌株對二代頭孢菌素(頭孢呋辛)、三代頭孢菌素(頭孢噻肟、頭孢曲松、頭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等藥物的耐藥率均低于毒力陰性菌株的耐藥率。
  結(jié)論:
  1.本地區(qū)腸道氣

14、單胞菌主要為豚鼠氣單胞菌,而腸道外氣單胞菌主要為嗜水氣單胞菌和豚鼠氣單胞菌;環(huán)境來源氣單胞菌以溫和氣單胞菌和殺鮭氣單胞菌為主;
  2.gact、act、fla、ahyB基因在不同來源氣單胞菌中普遍廣泛存在;aerA、hlyA、lip基因在腸道外感染氣單胞菌株相對較高,ascv2和aexT基因在魚貝類感染菌株相對較高;
  3.對于青霉素類及一代頭孢菌素,不同來源氣單胞菌均普遍耐藥;腸道外感染氣單胞菌對二三四代頭孢菌素、環(huán)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