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腰椎退行性變是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其病因復雜。目前眾多的研究認為椎間盤退變與終板下微循環(huán)障礙密切相關。終板下微循環(huán)障礙引起的局部缺血性改變,影響了營養(yǎng)物質透過終板對椎間盤的供應,最終導致椎間盤退變。如能在終板下椎體的缺血階段進行及時治療,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便有可能預防或延緩椎間盤退變的發(fā)生。因此研究如何改善終板下微循環(huán)從病因上防治椎間盤退變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血管內皮祖細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是血
2、管內皮細胞(endothelial cells,EC)的前體細胞,具有較強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在缺血區(qū)域歸巢后能形成新生的血管。EPC已在心肌及下肢等缺血性疾病的基礎研究和初步臨床應用中顯示出重要的治療價值,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但目前尚未見EPC用于治療腰椎退性變疾病的研究。
本研究首先采用經(jīng)皮穿刺兔腰椎終板下椎體注射平陽霉素的方法破壞終板下微循環(huán),造成終板下缺血動物模型,觀察椎間盤退變過程。MRI及病理驗證顯示動物模型穩(wěn)
3、定、可靠;通過兔腰動脈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和血管鑄型的對照研究,分析兔腰椎椎體及椎間盤血供的來源,可為今后經(jīng)腰動脈選擇性插管給藥或細胞治療提供指導。將終板下缺血動物模型骨髓來源的EPC,在體外CM-DiI熒光標記后自體移植,分為腰動脈和耳緣靜脈兩種移植途徑,術后觀察EPC在終板下缺血椎體的歸巢、分化和血管生成情況,比較兩種移植途徑對防治椎間盤退變的療效差異。初步探討EPC移植治療終板下椎體缺血防治椎間盤退變的可行性。本研究分為三個
4、部分:
第一章:兔腰椎終板下缺血模型的制作及腰動脈造影與血管鑄型研究。
目的:評價經(jīng)皮穿刺兔腰椎終板下椎體,注射平陽霉素制作椎體終板下缺血模型的可行性;通過兔腰動脈血管鑄型與造影的對照研究,探討椎體及椎間盤的血供來源。
方法:選取42只新西蘭大白兔,每兔設第5腰椎(L5)為實驗組、第4腰椎(L4)為自身對照組。穿刺腰椎終板下椎體,L5注射平陽霉素(2 mg/mL)1 mL,L4注射生理鹽水1 m
5、L。術后第1、2、3、4、5周、2月及3月隨機選取6只行MRI檢查,并取病理送檢。測量對比第4周實驗組MRI與病理切片的缺血面積。另選6只兔行腰動脈造影和血管鑄型,測量腰動脈及其分支的長度和直徑。
結果:對照組MRI和病理學檢查均無特異性變化,實驗組MRI和病理第1~2周變化不明顯,第3周出現(xiàn)FST1WI低信號,T2WI及FST2WI呈稍高信號,第4周信號變化更明顯;第3~4周病理骨小梁排列雜亂,骨細胞逐漸減少,椎體骨髓內
6、血細胞減少,脂肪細胞增多融合,終板軟骨細胞減少、結構紊亂,纖維環(huán)及髓核無明顯變化;第5周出現(xiàn)椎間盤退變表現(xiàn),第2、3月終板下椎體缺血持續(xù)存在、椎間盤退變更加明顯。實驗組第4周MRI與病理切片缺血面積之間有顯著正相關性(r=0.965,P<0.001)。腰動脈DSA與血管鑄型可以清楚顯示腰動脈的達3級分支水平,兩者對比研究顯示測量結果具有一致性(t檢驗,P>0.05)。
結論采用經(jīng)皮穿刺終板下椎體注射平陽霉素的方法可成功制作
7、兔腰椎終板下缺血動物模型,具有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便、重復性好和成功率高的特點。該模型是研究腰椎及椎間盤退變較理想的一種動物模型。腰動脈DSA與血管鑄型研究顯示,腰動脈支干內側支是兔腰椎體及椎間盤的血供來源,這可以指導經(jīng)腰動脈途徑細胞治療或插管給藥。
第二章:兔骨髓來源血管內皮祖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及生物學特性鑒定。
目的:建立新西蘭大白兔骨髓來源的內皮祖細胞(EPC)分離、培養(yǎng)、誘導分化與鑒定的方法,并探討其生物學特性
8、,為EPC移植防治椎間盤退變提供前期實驗基礎。
方法:穿刺收集終板下椎體缺血模型兔的股骨及脛骨骨髓24例,單核細胞采用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接種在纖維連接蛋白包被的培養(yǎng)瓶貼壁培養(yǎng)。以EGM-2培養(yǎng)基誘導擴增EPC。EPC的鑒定:DiI-ac-LDL、FITC-UEA-I熒光雙標記、流式細胞術;EPC向血管內皮細胞(EC)分化的能力采用透射電鏡和管腔形成實驗予以鑒定。
結果:分離的EPC培養(yǎng)72小時可見貼壁細胞形
9、成明顯克隆集落,培養(yǎng)7天見克隆集落數(shù)目增加,9天的細胞融合度約達85%,第13天時見細胞排列呈鋪路石樣。培養(yǎng)至第7天細胞Dil-ac-LDL、FITC-UEA-I雙熒光染色陽性率為(86.4±4.0)%,CD133、CD34及KDR標記陽性率分別為(20.3±3.2)%、(48.3±5.2)%及(62.4±4.2)%。第14天CD133、CD34及KDR標記陽性率分別為(3.6±3.8)%、(35.6±2.4)%及(86.5±6.3)%
10、,CD133、CD34及KDR陽性率的前后比較,有顯著意義(t檢驗,P<0.05)。培養(yǎng)第10天的EPC透射電鏡檢查顯示成熟血管EC特征性結構-Weibel-Palade小體。EPC的管腔形成實驗表明,體外培養(yǎng)7天至12天的EPC具有較強的管腔形成能力。
結論:采用密度梯度離心與貼壁培養(yǎng)法分離、培養(yǎng)的兔骨髓來源的單個核細胞在特定誘導條件下可分化為EPC,純度較高,穩(wěn)定性和重復性較好。體外培養(yǎng)7天至12天的EPC具有良好的管
11、腔形成能力。
第三章:經(jīng)不同途徑移植CM-DiI標記的兔血管內皮祖細胞在腰椎終板下缺血區(qū)的歸巢及療效研究。
目的:經(jīng)兔腰動脈和耳緣靜脈途徑自體移植CM-DiI標記的EPC,探討EPC在兔在終板下椎體缺血的歸巢情況與治療效果。
方法:分次抽取48只模型兔的骨髓并分離出EPC,培養(yǎng)至7天的貼壁細胞以CM-DiI熒光標記計數(shù)。48只抽髓兔隨機分為經(jīng)腰動脈移植組(A組,n=24)和經(jīng)耳緣靜脈移植組(B組
12、,n=24),未抽髓模型兔設為空白對照組(C組,n=18)。每兔自體移植的EPC數(shù)量4×106。A、B組術后7天,1月熒光顯微鏡下觀察EPC在終板下缺血區(qū)的歸巢與血管生成情況,術后1、2及3月行腰椎MRI檢查,測量三組終板下椎體缺血區(qū)的血管計數(shù)變化并做統(tǒng)計學比較。
結果:A組術后7天見呈紅色熒光標記的EPC在終板下椎體缺血區(qū)歸巢、1月可見局部血管形成;1月至3月缺血區(qū)血管計數(shù)增多,MRI示EPC移植后缺血區(qū)信號逐漸恢復正常
13、,椎間盤未見退變表現(xiàn);B、C組則未見EPC歸巢,血管計數(shù)逐漸減少,MRI示終板下椎體缺血信號逐漸明顯,對應椎間盤逐漸退變。EPC移植1、2及3月三組的血管計數(shù)的單因素ANOVA:A組1、2、3月組內比較,F(xiàn)=34.887,不同時間點的三組間比較:1月F=40.724,2月F=157.343,3月F=267.234,均P<0.05(單因素ANOVA)。以上結果進一步以LSD法行兩兩多重比較的結果:A組的1月與2月、1月與3月、2月與3月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血管內皮祖細胞在肢體缺血時的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pdf
-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基因轉染血管內皮祖細胞治療肢體缺血.pdf
- 血管內皮祖細胞移植應用于兔尿道缺損修復的實驗研究.pdf
- 血管內皮祖細胞參與肺癌組織血管形成的實驗研究.pdf
- 體外擴增骨髓基質細胞、血管內皮祖細胞自體移植治療腦缺血的實驗研究.pdf
- 自體血管內皮祖細胞移植治療腦缺血患者的初步研究.pdf
- HGF基因轉染血管內皮祖細胞促進血管生成的動物實驗研究.pdf
- 內皮祖細胞移植修復肺血管內皮炎癥損傷的實驗研究.pdf
- VEGF基因修飾血管內皮祖細胞聯(lián)合基質細胞衍生因子-1α治療下肢缺血的實驗研究.pdf
- HGF-c-Met在血管損傷修復中促進內皮祖細胞增殖機制及歸巢作用的研究.pdf
- 自體內皮祖細胞移植促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實驗研究.pdf
- 雌激素介導內皮祖細胞修復損傷血管內皮研究.pdf
- 微泡介導聲輻射力增強MSCs歸巢修復血管內皮的實驗研究.pdf
- 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內皮祖細胞(EPCs)歸巢能力的研究.pdf
- 血管內皮細胞凋亡在兔腦血管痙攣模型的初步研究.pdf
- 糖尿病環(huán)境下miR-126對內皮祖細胞歸巢的調控.pdf
- 血管內皮祖細胞治療大鼠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的實驗研究.pdf
- 血管內皮祖細胞移植治療動脈硬化閉塞的動物實驗研究.pdf
- 血管內皮祖細胞改善子癇前期胎盤灌注的研究.pdf
- 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向血管內皮祖細胞分化的體外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