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太田痣(news of Ota、naews of Ota、Ota's nevus、Ota's naevus)又稱眼上顎部褐青色痣(nevus fuscoceruleus ophthalmomaxillaris、naevus fuscoceruleusophthalmomaxillaris)、眼皮膚黑色素細胞增多癥(oculodermal melancytosis),皮損多褐黑色、青灰色,分布于三叉神經第一、二支支配區(qū)域的色素增加性皮膚病
2、。獲得性雙側太田痣樣斑(acquired bilateral nevus of Ota-like maculae、acquired bilateral naevus ofOta-like maculae,ABNOM)也稱顴部褐青色痣(nevus fuscoceruleuszygomaticus、naevusfuscoceruleuszygomaticus)、Hori氏痣(nevus of Hori、naevus of Hori、Hori
3、's naevus、Hori's nevus),皮損呈褐色或青灰色,常對稱分布于前額、顴部、顳部、眼瞼、鼻翼等部位的。上述兩疾病皮損均位于面部,對患者心理、精神造成影響極大。在我國人群中,太田痣的發(fā)病率為0.1-0.2%,ABNOM的發(fā)病率約為2.5%,據此數據估算,我國太田痣和ABNOM的總患者人數約3千萬左右。
太田痣和ABNOM均好發(fā)于有色人種,黃種人患病比例較黑種人高;女性患者人數明顯多于男性,ABNOM女性患者比
4、例尤高;皮損分布及顏色特征較接近。光鏡下,太田痣和ABNOM組織病理學特征相似,表現為:皮損部位表皮正常,真皮層內色素細胞數量增多,且為黑素細胞;太田痣患者黑素細胞分布更趨近于真皮深層,而ABNOM患者黑素細胞分布更趨近于真皮淺層,且趨向于血管。但是在電鏡下,2種患者皮損部位病理特征差異較大:太田痣患者黑素細胞內黑色素小體直徑較大(250~600nm)且數量較多;ABNOM患者黑素細胞內黑色素小體直徑較小(150~300nm)且數量較少
5、??梢哉J為太田痣和ABNOM是2種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疾病。
一、太田痣和ABNOM的發(fā)病特征可能出現變化
一般認為,性激素對真皮組織內黑素細胞的調控作用異常是太田痣和ABNOM發(fā)病的主要原因,某些遺傳因素可能會增加患者的罹患幾率;但是由于缺乏細胞和動物模型,其中的具體機制不明。近年來,由于多種原因,多有報道內分泌干擾物質(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在
6、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積聚。已有證據證明性激素水平相關疾病的發(fā)病特征存在逐年產生變化的趨勢,目前尚缺乏研究對太田痣和ABNOM進行探討。討論太田痣和ABNOM發(fā)病特征變化規(guī)律可以進一步考察兩種疾病的病因學特征,并指導未來臨床工作的開展。
二、Q-開關(Quality Switched)激光對太田痣和ABNOM的治療效果值得探討
目前一般認為Q-開關激光是治療色素增加性疾病的首選方案,但是,由于太田痣和ABNOM患者真皮層
7、中異常黑素細胞聚集部位不同,且胞內黑素小體成熟程度各異,所以2種疾病患者對Q-開關激光的治療效應不一。不同種類的Q-開關激光儀,激光介質不同,輸出激光的波長不同,穿透組織的能力不同,治療太田痣和ABNOM的效果也可能存在差異,目前尚無療效肯定的治療推薦方案。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目前尚缺乏嚴格的對照性研究比較不同Q-開關激光對太田痣及ABNOM治療效果,對這一問題進行系統(tǒng)性的分析,有利于指導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研究設計
8、r> 本研究首先收集了2006年至2011年初就診于第三軍醫(yī)大學附屬西南醫(yī)院整形美容科門診并確診的太田痣患者434例及ABNOM患者328例臨床資料,整理并詳細記錄患者年齡、性別、發(fā)病時間、皮損顏色、皮損面積等臨床信息,分別對兩疾病的上述特征進行描述,并分析不同年代患病的太田痣和ABNOM患者發(fā)病特征的變化規(guī)律。
在PuMed上檢索太田痣和ABNOM應用Q-開關激光治療的相關文獻,記錄各種激光治療參數、治療效果及治療
9、后不良反應出現比例,對相應數據進行薈萃分析,歸納激光種類、治療參數對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發(fā)生幾率的影響,進一步探討最佳的治療方案。
主要研究結果
第一部分:太田痣和ABNOM發(fā)病特征存在變化
本研究共收集到762例患者,其中太田痣患者434例、ABNOM患者328例,主要來自重慶地區(qū)(88.06%)。通過對2種疾病患者的性別、發(fā)病年齡、發(fā)病時間、皮損顏色、皮損分布等臨床特征進行分析,得到的主要結果
10、如下:1、后天發(fā)病的太田痣患者男女性發(fā)病年齡的高峰時期不同,男性后天發(fā)病年齡高峰在5.5歲左右,女性后天患者發(fā)病年齡存在兩個高峰,第1個高峰出現與5歲以前,第2個高峰出現于10~14歲;2、不同年代發(fā)病的太田痣患者發(fā)病特征不同,表現為:后天發(fā)病患者比例逐漸增高,同時發(fā)病年齡亦有升高的趨勢;3、近年來,ABNOM患者發(fā)病年齡存在逐漸升高的趨勢。
第二部分:太田痣和ABNOM Q-開關激光治療效果的薈萃分析
本研
11、究在PubMed中檢索2011年12月前Q-開關激光治療太田痣和ABNOM的文獻,經嚴格查重與排除,共獲取文獻30篇。通過薈萃分析,本研究認為:1、Q-開關激光對太田痣的療效優(yōu)于ABNOM。2、不同人種患者經Q-開關激光治療后效果和不良反應發(fā)生幾率不同。3、激光治療方案設定可能是影響激光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發(fā)生幾率的關鍵因素:治療次數、脈寬和能量密度對治療效果影響較大;而治療間隔時間、治療止點、光斑直徑等因素對治療效果的影響較小。4、不同
12、的激光治療儀對太田痣和ABNOM的治療效果不同,基本可以明確,Q-開關紅寶石激光(quality-switched rubylaser,QSRL)對太田痣和ABNOM的治療效果較佳,而Q-開關翠綠寶石激光(quality-switched alexandrite laser,QSAL)欠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Q-開關釹-釔鋁柘榴石激光(quality-switched neodymium:yttrium-aluminum-garnet
13、laser,QSNYL)對太田痣和ABNOM的治療評價欠缺,但是可能會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根據以上的研究結果,本研究還提出了一個可供參考的太田痣QSRL激光治療方案:1、兒童期即可開始激光治療,成年期發(fā)病的患者亦應及早;2、脈寬設定應嚴格限制在30ns以內;3、能量密度設定可放寬到10 J/cm2;4、光斑直徑可為4~6.5mm;5、治療時間間隔以2個月為宜。
主要結論
1、近年來太田痣及ABN
14、OM的發(fā)病特征存在變化,結合采樣地區(qū)其他相關疾病的變化,可以推測太田痣和ABNOM的發(fā)病特征變化可能與該地區(qū)EDCs在環(huán)境中的聚集有關。已有研究發(fā)現多環(huán)芳香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是該地區(qū)EDCs中的主要成分,而PAHs可以通過雄激素受體(androgen receptor,AR)及芳烴受體(arylhydrocarbon receptor,AHR)兩種途徑促進人類真皮組織中黑素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調q激光治療太田痣術后護理
- 太田痣的臨床及調Q Alexandrite 激光治療的研究.pdf
- Q開關755nm激光治療太田痣的臨床療效及其相關因素分析.pdf
- 太田痣激光治療的療效及其并發(fā)癥色素脫失的影響因素研究.pdf
- 太田痣的臨床資料分析和實驗研究.pdf
- 葡萄酒色斑(鮮紅斑痣)的血管異構性及臨床激光治療探究.pdf
- 鮮紅斑痣治療效果評估方法的研究及實現.pdf
- 共聚焦顯微鏡在鮮紅斑痣激光治療的療效和預后評估中的作用.pdf
- 848例激光治療鮮紅斑痣患者的回顧性研究.pdf
- 雙波長激光治療面頸部鮮紅斑痣自身對照研究.pdf
- 惡性雀斑樣痣
- 超脈沖CO-,2-激光治療顏面部色素痣的臨床觀察.pdf
- 惡性雀斑樣痣概述
- 咖啡斑激光治療的長期療效及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pdf
- 各種常見皮膚科疾病斑痣
- -面相痣斑一百三十九部位歌訣
- 綠激光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83例療效評估.pdf
- 鮮紅斑痣激光療效測評方法的建立及臨床應用研究.pdf
- 太田階段法在孤獨癥兒童認知發(fā)展評估中的適用性分析
- 先天性色素痣的臨床特征、病理深度及其住院手術治療評估.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