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引言: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型,以體內產生多種致病性抗體、累及多系統(tǒng)、多臟器為臨床特征。該病在中國的患病率在36.03-84.43/10萬之間,好發(fā)于育齡期婦女,男女患病率之比約為1∶9,其發(fā)病機制迄今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與遺傳、性激素、感染、環(huán)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機體免疫調節(jié)紊亂相關。狼瘡腎炎(lupusnephritis,LN)是SLE常見
2、的臨床表現,是影響SLE預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近50%的SLE患者在病程早期即出現尿檢異?;蚰I功能異常,80%患者在以后的病程中出現明顯的腎功能異常[1]。10%-20%的LN患者最終發(fā)展成終末期腎臟病[2-4]。由于狼瘡腎炎的臨床表現及預后在不同種族、不同地區(qū)存在差異,甚至同一種族不同群體之間也存在差異,這種異質性可能與多種因素相關。因此確定本民族、本地區(qū)狼瘡腎炎的臨床特點,了解影響預后的因素是十分必要的。我們收集河南漢族狼瘡腎炎的臨床
3、資料分析其臨床特征,并進行長期隨訪,了解影響其生存的因素,以便更好指導臨床,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從遺傳學角度上講,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又是一個多基因病,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和拷貝數變異(copynumbervariants,CNVs)是人類基因變異的兩個重要遺傳基礎。近幾年對SLE的基因關聯分析研究(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GWAS
4、)發(fā)現了許多新的易感基因/位點。但是SNPs對于SLE這一復雜性狀疾病來講,僅能解釋相對一小部分疾病風險,即使再擴大樣本量,遺傳因素如何導致疾病的發(fā)病仍然解釋不清。在SNP-GWAS的熱潮過后,如何進一步挖掘SNP芯片數據的剩余價值是許多研究機構關心的問題,CNV成為研究熱點,基于SNP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結果,選擇具有遺傳風險性的基因進行CNV的研究,發(fā)現補體C4(complementcomponent4)、FCGR3B(Fcgamma
5、receptorⅢBgene)、TLR7(toll-likereceptor7)、CCL3L1(CCchemokineligand3-like-1)等基因拷貝數變異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發(fā)病相關,但這些研究大都來自其他種族。目前有關趨化因子CCL3L1與SLE相關性研究結果存在較大差異,并且不同群體之間基因拷貝數分布也存在差異,中國人群CCL3L1拷貝數的分布及是否與SLE相關尚未見報道。
因此,本研究在分析河南漢族狼瘡腎炎流行
6、病學、臨床病理資料及預后因素的同時,應用多重基因拷貝數檢測的生物學技術分析了患者的遺傳信息,探索CCL3L1基因拷貝數變異與河南漢族狼瘡腎炎及其臨床表型是否存在相關性,為進一步闡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遺傳發(fā)病機制提供理論基礎。
目的:
1.分析河南漢族狼瘡腎炎臨床病理特點、生存率及預后因素。
2.了解CCL3L1基因拷貝數在河南狼瘡腎炎及正常人群分布情況;探索CCL3L1基因拷貝數變異與河南狼瘡腎炎
7、及其臨床表型是否存在相關性。
方法:
1研究對象
1.1研究對象來自2003年1月~2010年12月間就診于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腎病風濕科的狼瘡腎炎患者491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39例,均符合1997年ACR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分類標準,采集人口學資料、臨床及病理資料,每3-6月進行一次隨訪,終點事件定義為死亡。其中血液標本保存完好的LN患者共337例,女性307例,男性30例。
8、1.2健康對照者來自鄭州大學學生志愿者及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體檢中心的健康志愿者,共338例,其中女性309例,男性29例,采集血樣標本。年齡性別均與狼瘡腎炎組匹配,所有入選者均來自河南漢族。
2實驗方法
2.1對所有臨床病理資料進行總結,建立excel表格,每3-6個月門診或者電話隨診1次,或按病情隨診,終點事件為死亡。記錄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病情變化、實驗室檢查、治療方案、并發(fā)癥及死亡原因。
9、 2.2用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組DNA,采用上海天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發(fā)的AccuCopyTM多重基因拷貝數檢測專利技術,進行病例-對照分析,確定狼瘡腎炎和健康對照CCL3L1基因拷貝數變異分布情況及CCL3L1拷貝數變異對狼瘡腎炎所貢獻的風險大小。
2.3采用病例-病例對照研究,進一步探索CCL3L1基因拷貝數變異是否與狼瘡臨床表型具有相關性。
3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進
10、行實驗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定性資料以頻數(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滿足正態(tài)分布用t-test,偏態(tài)分布用Mann-WhitneyTest。定性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和Fisher精確概率法進行組間比較;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狼瘡腎炎的風險因素;采用Kaplan-Meier方法估計患者的生存率曲線和生存時間的95%可信區(qū)間(CI),用Log-rank檢驗比較各組生存率差異。多因素分析用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進行分析,
11、以確定影響生存率的獨立風險因素。P<0.05被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1.河南漢族狼瘡腎炎腎臟病理類型分布特征:增殖性病理類型占比例較大,Ⅳ型最多,共164例(33.4%),Ⅲ型82例(16.7%),復合型Ⅲ+Ⅴ型39例(7.9%)、Ⅳ+Ⅴ型83例(16.9%),非增殖性狼瘡腎炎占比例相對較少,Ⅰ型9例(1.8%),Ⅱ型46(9.4%),Ⅴ型67例(13.6%),Ⅵ型最少,僅有1例(0.2%)。
12、 2.生存分析:河南漢族狼瘡腎炎患者1年生存率98.0%,5年生存率88.0%,10年生存率77.0%,15年生存率53.0%,20年生存率45.0%,中位生存時間為17.3年。
3.COX回歸分析:升高的血清肌酐(HR,2.041;95%CI,1.134-3.672)和大量蛋白尿(HR,1.716;95%CI,1.104-2.666)是影響生存的獨立風險因素,服用羥氯喹(HR,0.197;95%CI,0.047-0.
13、820)和糖皮質激素(HR,0.457;95%CI,0.252-0.828)是獨立的保護因素,而其他的臨床指標對生存的影響無統(tǒng)計學意義。
4.死亡原因分析示:死亡47例,18例(38.3%)死于感染,11例(23.4%)死于SLE疾病本身,14例(29.8%)死于心血管疾病,4例(8.5%)死于其他原因。感染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與疾病相關的死亡多見于發(fā)病的前5年,而心血管事件相關的死亡多見于病程大于5年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
14、義。
5.河南漢族人群CCL3L1基因拷貝數的中位數為4,狼瘡腎炎組的高拷貝數比健康對照組發(fā)生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6.CCL3L1拷貝數變異對狼瘡腎炎風險分析:低拷貝數是狼瘡腎炎的保護性因素(RR=0.685,P=0.018),高拷貝數是風險因素(RR=1.392;P=0.039),但多因素回歸分析提示僅低拷貝數是獨立的保護因素(RR=0.644:P=0.013)。
7.
15、CCL3L1拷貝數變異與狼瘡腎炎臨床表型的相關性分析:CCL3L1高拷貝數可以明顯增加抗ds-DNA抗體的陽性率(RR=1.794;P=0.033)、尿蛋白的含量(RR=1.629;P=0.009)、腎臟病理活動指數(RR=1.140;P=0.025)的風險。
結論:
1.河南漢族狼瘡腎炎長期生存率較其他種族低。
2.大量蛋白尿及腎功能降低是影響生存的獨立風險因素,長期服用激素及羥氯喹、防止心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HBV相關肝衰竭臨床特征分析及其與CCL3L1基因拷貝數變異的關聯研究.pdf
- TLR7基因拷貝數變異與漢族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的相關性研究.pdf
- 全基因組拷貝數變異和拷貝數平衡的雜合性缺失分析獲得LCPD基因.pdf
- FCGR3B基因相對拷貝數和狼瘡腎炎的相關性研究.pdf
- FCGR3B基因拷貝數變異與河南漢族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研究.pdf
- 中國漢族人C4基因拷貝數變異及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相關性分析研究.pdf
- CCL3L1,CCL4L1-CCR5基因多態(tài)性與肝移植術后急性排斥應用與乙肝復發(fā)的關系.pdf
- 先天性唇腭裂患者的拷貝數變異研究.pdf
- 3拷貝數變化數據分析
- PIK3CA基因拷貝數變異與食管癌易感性的關聯研究.pdf
- 基于家系基因測序數據的拷貝數變異檢測方法研究.pdf
- 中國女性全基因組拷貝數變異與初潮年齡的關聯研究.pdf
- 高通量芯片篩選肝細胞肝癌拷貝數變異及相關基因的研究.pdf
- 基于讀深方法的拷貝數變異檢測研究.pdf
- 孤獨癥的臨床特征及相關拷貝數變異的研究.pdf
- 全基因組拷貝數變異與卵巢腫瘤異質性的關聯研究.pdf
- SOX6基因拷貝數變異對雞生長性狀的影響.pdf
- 9個中外豬品種全基因組選擇區(qū)域及拷貝數變異分析.pdf
- DNA拷貝數變異與克羅恩病的關聯研究.pdf
- CCL3L1考貝數目變異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易感性的相關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