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毒素特異性組分的分離及其在Ht1基因玉米質膜存在結合蛋白的證據(jù).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研究對玉米大斑病菌1號小種毒素的特異性組分進行分離,建立了高效的特異性毒素分離純化方法,并對其進行了紫外波譜分析;用熒光素雙醋酸酯(FDA)染色法,測定了毒素特異性組分對原生質體死亡率的影響;進而用1-苯胺基-8-萘磺酸(ANS)熒光探針標記法和SDS-PAGE電泳法對特異性毒素組分與Htl基因玉米細胞互作過程中的質膜蛋白進行了研究,旨在證明Htl基因玉米細胞質膜上存在特異性毒素組分結合蛋白(TBP),為從細胞和分子生物學角度闡明毒素

2、的致病機理提供證據(jù)。主要結果如下: 1.對玉米大斑病菌的1號小種菌株(99-2)的粗毒素進行硅膠薄層層析(TLC),分離到Ⅰ(Rf0.06)、Ⅱ(Rf0.21)、Ⅲ(Rf0.45)、Ⅳ(Rf0.60)、V(Rf0.75)5個條帶,分別對此5個條帶進行生物測定,發(fā)現(xiàn)條帶Ⅱ對帶Htl基因的玉米具有較強的特異性。 2.在檢測波長220nm、流速1.0mL/min的HPLC分析條件下,對條帶Ⅱ的洗脫劑中甲醇與水的比例進行摸索,最

3、后確定60﹪甲醇為最佳洗脫條件。經對條帶Ⅱ進行高效液相色譜(HPLC)的進一步純化,得到3種組分Ⅱ-1、Ⅱ-2、Ⅱ-3,其中只有Ⅱ-3具有特異致病活性。對Ⅱ-1、Ⅱ-2、Ⅱ-3進行紫外-可見光譜掃描,發(fā)現(xiàn)只有Ⅱ-3在300nm處有吸收峰,Ⅱ-1和Ⅱ-2的峰形相似,可能為類似物。 3.從HT-毒素Ⅱ-3組分處理玉米幼苗的葉片中提取原生質體,在0-1.5h內其死亡率與對照(蒸餾水處理幼苗)無明顯差別,但1.5h后Ⅱ-3處理一直明顯高

4、于對照,說明Ⅱ-3加速了葉片細胞的死亡;在6h左右處理有顯著上升,而對照變化不大。說明Ⅱ-3與葉片細胞作用后并不直接傷害細胞,而需經過一定時間,這一過程很可能是Ⅱ-3與受體結合后信號不斷放大,最終使原生質體失去活力的過程。 4.以玉米葉片原生質體為研究對象,以ANS(1-苯胺基-8-萘磺酸)作熒光探針,用熒光法研究了Ⅱ-3與質膜蛋白的互作。在被ANS標記后的原生質體懸浮液中加入不同濃度HT-毒素Ⅱ-3組分后,ANS熒光強度明顯增

5、加,呈現(xiàn)出了劑量一效應關系,表明Ⅱ-3與質膜上ANS某些受體發(fā)生了互作。本試驗采用兩種試劑,從兩個角度表明了ANS受體和質膜上存在的Ⅱ-3受體具有蛋白特性。推測HT-毒素特異性組分的原始作用位點在質膜外側,且特異性毒素組分與其受體互作具明顯的飽和性。 5.利用SDS-PAGE電泳技術分析了HT-毒素Ⅱ-3組分對玉米葉片中可溶性蛋白和質膜蛋白的影響。結果表明,Ⅱ-3對葉片中可溶性蛋白沒有影響,但在葉片質膜蛋白中找到了3個與Ⅱ-3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