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通過檢測腰椎間盤髓核組織中羥脯氨酸和糖胺多糖的吸光度值及觀察椎間盤髓核組織病理結構變化,探討射頻熱凝對膠原酶化學溶解術的影響。
方法:
本實驗納入24例行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的患者,自術中獲得的髓核組織,稱取整塊重量為1g標本,隨機分為4組(n=6):單純射頻組(Ⅰ組)、單純膠原酶組(Ⅱ組)、射頻熱凝聯(lián)合膠原酶組(Ⅲ組)、空白對照組(Ⅳ組)。Ⅰ組采用標準射頻(溫度90℃,時間120s×2次)后,注入生
2、理鹽水0.3 ml;Ⅱ組注射膠原酶(50U,0.3ml);Ⅲ組采用射頻熱凝,待溫度下降到40℃以下,再注射膠原酶(射頻參數與膠原酶量分別同Ⅰ組與Ⅱ組);空白對照組(Ⅳ組)注射生理鹽水0.3ml。將所有標本置于(內含0.01 mol/LCaCl2)生理鹽水0.5ml無菌試管內,放入37℃恒溫箱24小時后,標本經高速離心,通過分光光度計法測量上清液中羥脯氨酸和糖胺多糖的值,并對離心后的沉淀物行組織學病理檢查。
結果:
1
3、)四組中羥脯氨酸吸光度值分別為:0.096±0.021;0.549±0.021;0.314±0.112,0.087±0.040;Ⅱ組、Ⅲ組均高于Ⅰ組、Ⅳ組(P<0.05),Ⅱ組高于Ⅲ組(P<0.05),而Ⅰ組與Ⅳ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86)。
2)四組中蛋白多糖吸光度值分別為:0.012±0.002;0.130±0.051;0.054±0.025;0.006±0.002;Ⅱ組、Ⅲ組均高于Ⅰ組、Ⅳ組(P<0.05);Ⅱ組值
4、高于Ⅲ組(P<0.05),而Ⅰ組與Ⅳ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74)。
3)組織學變化:Ⅰ組可見髓核細胞出現(xiàn)空泡變性,膠原纖維收縮,排列方向無明顯改變;Ⅱ組可見髓核中的膠原纖維基本被膠原酶溶解,僅留下纖維網狀空泡結構,間質染色淺;Ⅲ組髓核細胞數目減少,變形,細胞間距增大,出現(xiàn)明顯空泡變性,膠原纖維排列紊亂;Ⅳ組膠原纖維網疏松,粗細不均,呈波浪狀,膠原纖維呈梭形、錐形纖維化,有規(guī)律性的網眼結構消失;軟骨細胞散在排列于膠原纖維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膠原酶對肌腱粘連影響的實驗研究.pdf
- 膠原酶溶盤術
- 盤外置管法注射膠原酶溶解髓核的實驗研究.pdf
- 膠原酶產生菌的鑒定及所產膠原酶酶學特性研究.pdf
- “三增加”改良膠原酶溶解術治療巨大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應用.pdf
- 脊柱內鏡技術與膠原酶化學溶解術治療椎間孔外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比較研究.pdf
- 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與膠原酶溶核術的臨床比較研究.pdf
- 射頻聯(lián)合后路膠原酶治療頸椎椎間盤突出癥病例討論
- 58519.溶組織梭菌膠原酶實驗研究
- 經前入路盤內外注射膠原酶溶解術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應用.pdf
- bFGF和rhBMP對牙周膜細胞增殖和膠原酶水平的影響.pdf
- 硬膜外注射右美托咪定聯(lián)合膠原酶溶解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pdf
- 膠原酶腰椎間盤外溶核的實驗性研究.pdf
- 經皮腰椎間盤切吸術聯(lián)合膠原酶溶解術治療多節(jié)段腰椎間盤突出癥.pdf
- 射頻熱凝對頸椎間盤內壓影響的實驗與臨床應用研究.pdf
- 臭氧加膠原酶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實驗研究.pdf
- 膠原酶用于預防椎板切除術后硬膜外粘連的實驗研究.pdf
- 膠原酶濃度及消化時間對大鼠胰島細胞分離的影響.pdf
- 射頻熱凝技術
- 膠原酶化學溶核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及相關基礎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