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第一部分 肥胖、中心性肥胖與乳腺癌風險的相關性研究
目的:
因此本研究擬通過衛(wèi)生部(原)屬(管)臨床學科重點項目“乳腺癌高危人群篩選模型建立及化學預防干預的研究”的數據,在我國三省一市實施乳腺癌現狀橫斷面流行病學調查,以獲取乳腺癌流行病學特征,進一步明確肥胖等因素與乳腺癌發(fā)病風險的相關性。問卷調查中涵蓋多項肥胖相關指標,通過1∶3配對的病例對照研究資料,進一步分析肥胖及其相關指
2、標與我國女性乳腺癌的關系,為相關預防控制措施及肥胖相關分子流行病學指標的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方法:
1.研究對象的選擇
本課題由山東大學第二醫(yī)院牽頭,經由山東大學第二醫(yī)院、河北醫(yī)科大學第四醫(yī)院、天津市腫瘤醫(yī)院、江蘇省腫瘤醫(yī)院、山東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協(xié)調實施。研究對象覆蓋山東省、河北省、江蘇省、天津市。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在上述三省一市中選取抽樣調查點。
2.流行病學調查實施方案
本項目
3、實施前,綜合匯總乳腺外科、衛(wèi)生統(tǒng)計學、流行病學、醫(yī)學心理學、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等相關專業(yè)知識并經由多名專家溝通后,綜合考慮調查可實施性及后期統(tǒng)計學分析要求等,形成調查所用問卷。調查時間為:2008年07-09月。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即:由經培訓的調查員主導的面對面訪談、由乳腺??漆t(yī)生主導的臨床乳腺檢查。每份問卷內容涵蓋基本信息、疾病與家族史、生活習慣、服藥及使用化學試劑史、其他、臨床及輔助檢查六部分。每份問卷均具有唯一編碼
4、。對收集的所有問卷進行認真核對、復查,使用數據管理軟件Epidata3.1建立數據庫,所有問卷均采用雙錄入,并對資料進行邏輯檢查和處理。
結果:
中心性肥胖、乳腺癌一級家族史、乳腺癌二級家族史、絕經、乳腺良性腫瘤史為乳腺癌危險因素,其中中心性肥胖相關OR=2.045,95%CI:1.614-2.592(詳見第一部分表4)。
將上述納入多因素分析的因素中的肥胖更換為中心性肥胖,其他因素及分析方法不變。中心性肥
5、胖、乳腺癌一級家族史、乳腺良性腫瘤史為乳腺癌危險因素,其中中心性肥胖相關OR=1.631,95%CI:1.053-2.524(詳見附表8)。
結論:
肥胖(BMI≥28.0kg/m2)、中心性肥胖(腰圍≥85cm)均與我國女性乳腺癌發(fā)病風險有關,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肥胖相關因子的研究可能會為我國女性乳腺癌高危人群篩選模型的分子流行病學指標提供參考。
第二部分 血漿脂聯素組分與乳腺癌風險的相關性
目
6、的:
通過比較相關文獻,認為造成基礎研究成果與實際病例對照研究結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在于:①人體血漿中脂聯素并非單一成分,HMW脂聯素在生物學活性、受體親和力等方面與其他成分有一定差異,而以乳腺癌病例對照資料為主體的研究中目的蛋白多為總脂聯素;②基礎實驗中干預蛋白多為純化形式的脂聯素,并不完全模擬體內真實情況,實驗結果不能反映體內真實情況;③不同人種血漿脂聯素水平存在一定差異,國外實驗數據不一定適于我國人口特征;④乳腺癌病例對照
7、研究納入樣本量參差不齊,造成一定的數據偏倚。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從血液中脂聯素不同組分入手,探討血漿中脂聯素組分與乳腺癌發(fā)病風險的關系,明確與乳腺癌風險真實有關的脂聯素指標,為進一步研究脂聯素與乳腺癌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及脂聯素相關行為干預對乳腺癌的預防提供理論基礎。
方法:
1.研究對象資料收集及處理
病例組:本研究選擇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期間在山東大學第二醫(yī)院等21家三級甲等醫(yī)院住院治療、常規(guī)病理
8、診斷確診的新發(fā)乳腺癌患者為病例組研究對象。對照組:選擇同期就診于同一家醫(yī)院的查體中心健康女性、住院診療的非乳腺癌患者為對照組的來源。本研究采用1∶1配對的病例對照研究,配對條件為:年齡±3歲;就診于同一家醫(yī)院;漢族;就診時間±2個月。在研究對象接受任何形式的局部、全身治療前,在研究對象知情同意的基礎上,以靜脈穿刺針取空腹靜脈全血4ml置于血常規(guī)試管,處理后凍存?zhèn)溆谩?br> 2.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漿總脂聯素、HMW脂聯
9、素水平
采用人外周血總脂聯素檢測試劑盒、人外周血HMW脂聯素檢測試劑盒(美國R&D公司)對1167對病例對照研究對象血漿中總脂聯素、HMW脂聯素水平進行檢測。實驗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將所得數據錄入SPSS數據庫,并計算HMW/總脂聯素比例。
3.統(tǒng)計學分析方法
采用SPSS22.0對所有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結果:
1.1167對病例對照研究的描述性結果
病例組的平
10、均年齡為47.65(±8.65)歲;對照組的平均年齡為46.71(±8.77)歲。病例組和對照組在BMI、是否絕經、中心性肥胖、乳腺癌家族史因素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間在平均生育次數、首次生育年齡、孩子個數、身高、初潮年齡、糖尿病方面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附表2-1)。
2.1167對病例對照研究脂聯素相關指標結果
本部分結果均采用配對資料t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在整體樣本中,病例組血漿總
11、脂聯素濃度平均值為6.34(±3.54)μg/ml,對照組血漿總脂聯素濃度平均值為6.56(±3.72)μg/ml,P=0.150;病例組HMW脂聯素平均水平為2.52(±1.88)μg/ml,對照組HMW脂聯素平均水平為2.58(±1.88)μg/ml,P=0.403; HMW/總脂聯素比例,病例組、對照組平均值均為0.38(±0.15),P=0.590。作為連續(xù)數值變量,總脂聯素、HMW脂聯素、HMW/總脂聯素比例三者,在病例組與對
12、照組間,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詳見附表2-2)。
3.1167對病例對照研究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以ROC曲線分析1167對整體資料中血漿脂聯素組分情況,得出每個總脂聯素、HMW脂聯素、HMW/總脂聯素比例的具體數值相對應的靈敏度及特異度,以約登指數最大值所對應的原始數值為截點值(cut-off值),將三個指標變?yōu)槎诸愘Y料。
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各相關因素(絕經、BMI、糖尿病、乳腺癌家族史
13、、初潮年齡、總脂聯素、HMW脂聯素、HMW/總脂聯素比例等)與乳腺癌的相關性。結果顯示:絕經、肥胖、乳腺癌家族史、中心性肥胖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HMW脂聯素高于1.42μg/ml是乳腺癌的保護因素,P=0.042,OR=0.835,95%CI為0.701-0.993;糖尿病、初潮年齡早、總脂聯素水平高、HMW/總脂聯素比例高與乳腺癌風險間無明顯相關性。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提示,HMW脂聯素表達高低與BMI超標有相關性(P<
14、0.001),與中心性肥胖無明顯相關性(P=0.281)。將單因素Logistic回歸中P值小于0.05者(不含BMI)納入多因素分析結果提示,HMW脂聯素高于1.42μg/ml是乳腺癌的保護因素,P=0.048,OR=0.828,95%CI為0.687-0.998(詳見第二部分附表2-3)。
4.亞組分析結果
將整體樣本,按照絕經前、絕經后、乳腺癌家族史陽性、乳腺癌家族史陰性、BMI正常、BMI超標、中心性肥胖、非
15、中心性肥胖進行分層,分別進行血漿不同脂聯素組分與乳腺癌風險的相關統(tǒng)計學分析。具體結果如下:
BMI超標、中心性肥胖、乳腺癌家族史是絕經前乳腺癌的危險因素;糖尿病、初潮年齡早、總脂聯素水平升高、HMW脂聯素高、HMW/總脂聯素比例高與絕經前女性乳腺癌風險間無明顯相關性(詳見附表2-4)。
HMW脂聯素高、HMW/總脂聯素比例高是絕經后乳腺癌的保護因素;中心性肥胖、BMI、糖尿病、初潮年齡早、乳腺癌家族史陽性、總脂聯素水
16、平高與絕經后女性乳腺癌風險間無明顯相關性(詳見附表2-5)。
HMW脂聯素高、總脂聯素比例高是有乳腺癌家族史亞組的危險因素;中心性肥胖、絕經、BMI、糖尿病、初潮年齡早、HMW/總脂聯素比例高與乳腺癌家族史陽性女性的乳腺癌風險間無明顯相關性(詳見附表2-6)。
HMW脂聯素高是BMI≥24.0kg/m2女性乳腺癌的保護因素;中心性肥胖是本亞組女性乳腺癌危險因素;絕經后、糖尿病、乳腺癌家族史陽性、初潮年齡早、總脂聯素水
17、平高、HMW/總脂聯素比例高與BMI≥24.0kg/m2女性的乳腺癌風險間無明顯相關性(詳見附表2-9)。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中P值小于0.05者納入多因素分析,結果提示,HMW脂聯素不是本亞組乳腺癌相關保護因素,P=0.060。
BMI>24.0kg/m2、絕經、糖尿病、乳腺癌家族史陽性、初潮年齡早、總脂聯素水平高、HMW/總脂聯素比例高與中心性肥胖亞組女性的乳腺癌風險間均無明顯相關性(詳見附表2-10)。
18、 乳腺癌家族史為非中心性肥胖亞組乳腺癌危險因素;絕經為非中心性肥胖亞組的乳腺癌保護因素。BMI、糖尿病、初潮年齡早、總脂聯素水平高、HMW/總脂聯素比例高與本亞組女性的乳腺癌危險性間均無明顯相關性(詳見附表2-11)。
結論:
血漿中不同形式的脂聯素組分可能在乳腺癌風險中作用不同。
1.血漿HMW脂聯素水平高(>1.42μg/ml)是乳腺癌的保護因素。
2.對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漢族中國女性而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脂聯素及脂聯素基因多態(tài)性與乳腺癌發(fā)病風險的相關性研究.pdf
- 血清脂聯素、瘦素水平與乳腺癌相關性的初步研究.pdf
- 肥胖與糖尿病及女性乳腺癌風險的相關性研究.pdf
- 2 型糖尿病脂聯素表達水平與乳腺癌發(fā)生的相關性研究.pdf
- 血漿總脂聯素、高分子量脂聯素及sdLDL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pdf
- ABO血型與乳腺癌發(fā)病風險的相關性研究.pdf
- 胰島素水平升高及脂類代謝紊亂與乳腺癌發(fā)生的相關性研究.pdf
- 乳腺癌干細胞與乳腺癌預后、及NOTCH通路的相關性研究.pdf
- 血漿脂聯素水平、PWV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pdf
- 胰島素抵抗與乳腺癌發(fā)生的相關性研究.pdf
- 瘦素受體基因變異與乳腺癌相關性研究.pdf
- 乳腺密度與乳腺癌相關性分析.pdf
- 女性乳腺癌患者脂聯素血清水平及意義.pdf
- 肥胖人群血清抵抗素、脂聯素、瘦素含量變化及相關性研究.pdf
- 脂聯素基因第45位點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及脂聯素與肥胖及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研究.pdf
- 初診2型糖尿病非肥胖和肥胖患者血漿脂聯素水平和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研究
- E-鈣粘附素和α-連接素與乳腺癌相關性研究.pdf
- 初診2型糖尿病非肥胖和肥胖患者血漿脂聯素水平和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研究.pdf
- 冠心病患者血漿脂聯素水平變化及與血管緊張素Ⅱ的相關性研究.pdf
- 脂聯素基因多態(tài)性及其血漿濃度與冠心病相關性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