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通過小鼠肝部分切除術建立小鼠急性肝損傷的動物模型,觀察不同時間點肝損傷及肝再生的變化,探討白介素-6(IL-6)在小鼠急性肝損傷后肝再生過程中可能的作用。
實驗動物和實驗方法:SPF級健康雄性6-8周齡C57b1/j6小鼠及SPF級健康雄性IL-6基因敲除C57b/j6小鼠(均購于南京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體重18-28g,飼養(yǎng)于東南大學實驗動物中心,自由飲水,隨意進食,12小時交替照明。將小鼠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IL
2、-6基因敲除小鼠),取5只小鼠作為空白對照組用以測量小鼠正常肝重/體重比、各肝葉所占比例及小鼠血清ALT、AST、GGT、AKP、Glu正常值范圍,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小鼠25只,每組小鼠分為6h,12h,24h,36h及48h5個時間點,每個時間點5只小鼠,稱小鼠術前及術后體重,分別于上午8:00-11:00予以1%戊巴比妥4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參照Higgins,Anderson[1]和湯朝暉,吳孟超[2]等及Mehrdad N
3、ikfarjam[3]的方法,切除小鼠肝臟約70%,建立模型成功后,稱切除肝臟濕重,并分別于術后6h,12h,24h,36h及48h予以1%戊巴比妥40mg/kg腹腔注射麻醉,1ml空針下腔靜脈采血0.8ml,室溫靜置30min后4000 r/min離心5min,離心后留取血清檢測各組術后AST、ALT、AKP、GGT、Glu的變化,并迅速切取殘肝稱肝臟濕重后福爾馬林固定,計算肝再生率及肝臟指數(shù),并取肝臟組織進行蘇木素-伊紅(HE)染色
4、,研究肝再生過程中肝細胞形態(tài)學改變。每個樣本隨機取高倍鏡下10個視野,計數(shù)每個高倍視野下100個細胞中處于有絲分裂狀態(tài)細胞或雙核細胞所占比率,以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作為肝再生的指標,高倍鏡下,每張切片隨機取高倍鏡下10個視野,計數(shù)每個高倍鏡下100個肝細胞中PCNA陽性細胞數(shù),細胞核呈棕色(無論其深淺)均視為陽性肝細胞。PCNA標記指數(shù)=PCNA陽性肝細胞數(shù)/1000x100%。Caspase-3免疫組化染色在高
5、倍鏡下(10×40)隨機觀察5個視野,胞質內(nèi)有棕黃色者為陽性細胞,計數(shù)每個高倍視野下陽性細胞數(shù)。
結果:
HE染色:成功建立小鼠肝部分切除肝臟急性損傷模型后,實驗組和對照組術后肝組織均明顯增生,HE染色光鏡觀察示,實驗組與對照組術前肝組織切片蘇木素-伊紅(HE)染色顯示,術前正常肝小葉結構清晰,肝細胞索呈放射狀排列,肝血竇清晰,肝切除術后與術前比較,可見明顯的組織增生,細胞體積變大,增生的肝細胞索排列結構有不
6、同程度紊亂,且雙核細胞數(shù)目有明顯增加,實驗組與對照組術后肝組織切片HE染色雙核細胞計數(shù)較術前升高,對照組升高較實驗組升高明顯,對照組術后12h、24h、36h、48h較術前升高明顯,有明顯差異(P<0.05);術后6h較術前升高不明顯,無明顯差異(P>0.05);實驗組術后24h、36h、48h較術前升高明顯,有明顯差異(P<0.05)。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對照組術后12h、24h、36h各時間點雙核細胞計數(shù)較實驗組雙核細胞升高明顯,有
7、明顯差異(P<0.01);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對照組術后48h雙核細胞計數(shù)較實驗組雙核細胞升高明顯,有明顯差異(P<0.05)。術后6h兩組之間雙核細胞數(shù)目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肝再生率及肝臟指數(shù):各組之間術后各時間點小鼠肝臟指數(shù)均小于正常組,有明顯差異(P<0.01),術后6h及術后12h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小鼠肝臟指數(shù)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24h、36h實驗組小鼠肝臟指數(shù)小于對照組,有明顯差異(P<
8、0.05),術后48h實驗組小鼠肝臟指數(shù)小于對照組,有明顯差異(P<0.01)。術后6h、12h實驗組肝再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有明顯差異(P<0.05);術后24h、36h實驗組肝再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有明顯差異(P<0.01);術后48h實驗組肝再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間無明顯差異(P>0.05)。
血清學檢測結果:術后血清中ALT、AST含量較術前明顯升高,實驗組與對照組ALT均于術后12h達到高峰,然后開始下降,實驗組A
9、LT下降較對照組緩慢;對照組AST于術后12h達到高峰后開始緩慢下降,而實驗組AST于術后24h達到高峰,且峰值較對照組大;實驗組與對照組術后各時間點血清中AST、ALT的含量較術前有明顯升高,有明顯差異(P<0.01);術后36h實驗組血清中ALT含量高于對照組,有明顯差異(P<0.01);術后48h實驗組血清中ALT含量高于對照組,有明顯差異(P<0.05);術后12h、36h、48h實驗組血清中AST含量高于對照組,有明顯差異(P
10、<0.05);術后24h實驗組血清中AST含量高于對照組,有明顯差異(P<0.01)。小鼠肝部分切除術后血清中AKP、GGT。含量較術前明顯升高。均于術后24h達到高峰,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術后6h、12h、24h、36h、48h血清中AKP、GGT較術前升高,有明顯差異(P<0.05)。小鼠肝部分切除術后血清中G1u水平較術前下降,與術前相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實驗組與對照組小鼠肝部分切除術
11、后各時間點肝組織PCNA的表達與術前相比明顯升高,有明顯差異(P<0.01);免疫組化示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術后6h小鼠殘肝組織PCNA的表達均較對照組低,兩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術后12h、24h、36h、48h小鼠殘肝組織PCNA的表達均較對照組低,兩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1)。caspase-3免疫組化可見術后6小時實驗組及對照組均有陽性表達,兩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其余各時間點未見明顯陽性表達。
12、r> 結論:
1、在肝部分切除后,數(shù)小時內(nèi)即出現(xiàn)轉氨酶升高,24h內(nèi)達到高峰,在該階段要重視肝功能的支持措施。
2、小鼠肝部分切除術造成的急性肝損傷可誘導殘肝細胞通過細胞有絲分裂及細胞體積增大實現(xiàn)肝再生,并逐步使肝功能恢復。
3、在小鼠肝部分切除術后急性肝損傷后6h內(nèi)殘肝即已經(jīng)啟動再生,12小時后開始有絲分裂,約在術后36小時細胞有絲分裂達高峰,且48h內(nèi)肝再生逐漸增強。
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IL-6在大鼠脊髓損傷后再生中的作用.pdf
- 小鼠肝星狀細胞旁分泌機制在急性肝損傷再生修復中的作用.pdf
- IL6在急性肝損傷中的作用研究.pdf
- IL-22對肝損傷小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的作用.pdf
- Cdc6在小鼠肝切除后肝再生中作用的研究.pdf
- HBV相關慢加急性肝衰竭后肝細胞再生相關miRNA的篩選.pdf
- IL-6跨信號轉導途徑在對乙酰氨基酚誘導的小鼠急性肝損傷中的作用研究.pdf
- 急性顱腦損傷后胰島素抵抗、血清Il-6及Il-10的相關性研究.pdf
- 急性脊髓損傷后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的測定與意義研究.pdf
- 毒消肝清顆粒對急性肝損傷大鼠LPS、TNF-α、IL-6水平的影響.pdf
- 刀豆蛋白A致小鼠急性肝損傷IL-6介導的miR-674-5p-5-LO調控機制研究.pdf
- 缺血預處理對肝再生的影響以及TNF-α與IL-6在部分肝切除大鼠中的作用.pdf
- miRNAs在急性肝衰竭小鼠中的表達譜及其對肝細胞凋亡的調控作用研究.pdf
- 損傷相關分子模式及相關受體在小鼠急性肝損傷中的表達和意義.pdf
- IL-6RFP在小鼠血吸蟲感染中對肝細胞的保護作用.pdf
- EG細胞在急性肝損傷大鼠模型內(nèi)分化為肝細胞樣細胞的實驗研究.pdf
- 肝干細胞在不同肝損傷小鼠模型中的植入研究.pdf
- 顱腦損傷后TNF-α、IL-6及CRP的研究.pdf
- 不同灌注方法取得的肝細胞脾內(nèi)移植治療急性肝損傷小鼠療效的研究.pdf
- Tmub1在IL-6誘導的肝細胞增殖過程中的作用及其表達調控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