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菌科細菌及鯰魚愛德華氏菌密度感應系統(tǒng)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密度感應(quorum sensing,QS)是指細菌用于細胞間交流的一種通訊機制,細菌通過分泌一些可在細胞間自由擴散的低分子量信號分子來協(xié)調(diào)菌群的行為。信號分子的濃度隨著菌群數(shù)量的增加而增加,當信號分子的濃度達到一定閾值時,受密度感應調(diào)控的基因被激活,菌群中的細菌個體將共同調(diào)控某一種或一系列特定功能基因的表達,從而使菌群表現(xiàn)出某種群體性的行為,如產(chǎn)生熒光、分泌毒素等,因此密度感應又稱群體感應。
   盡管最早的密度感應信號分子

2、——?;呓z氨酸內(nèi)酯類分子是在費氏弧菌中(Vibrio fischeri)發(fā)現(xiàn)的,但至今對多數(shù)弧菌科細菌的密度感應系統(tǒng)還所知甚少?;【呛Q蟓h(huán)境中最常見的細菌類群之一,廣泛分布于近岸及河口海水、海洋生物的體表和腸道中;有些種類的海洋弧菌是海水養(yǎng)殖業(yè)的重要致病菌,其毒力基因的表達往往通過密度感應系統(tǒng)控制。本研究中,我們主要檢測了三種密度感應信號分子,即?;呓z氨酸內(nèi)酯類自誘導分子(acyl-homoserine lactone,AHLs)

3、、AI-2類自誘導分子(autoinducer-2,AI-2)和霍亂弧菌Ⅰ類自誘導分子(cholerae autoinducer-1,CAI-1)在25株弧菌科細菌中的分布和多樣性,并優(yōu)化了檢測CAI-1類信號分子的實驗方法。實驗結果顯示,密度感應信號分子在弧菌科細菌中分布十分廣泛,尤其是AHL和AI-2兩類分子。除了肋生鹽弧菌VIB288和需鈉弧菌VIB299外,其它23株弧菌科細菌均能產(chǎn)生一種或多種信號分子。經(jīng)兩株報告菌株哈維氏弧菌

4、JMH612和根癌農(nóng)桿菌KYC55(pJZ372)(pJZ384)(pJZ410)檢測,21株弧菌均能產(chǎn)生AHL信號分子。利用薄層層析法檢測到其中8株菌的信號分子類型,其中地中?;【鶹IB296和火神別弧菌VIB414均能產(chǎn)生至少4種AHL信號分子。此外,20株弧菌科細菌具有AI-2類信號分子活性,本文通過PCR擴增得到18株細菌的luxS基因,測序后通過序列比對發(fā)現(xiàn)它們均含有兩個保守基序,即His-Thr-Leu-Glu-His和[G

5、ln/Lys]-Ile-Pro-[Glu/Asp]-Leu-Asn-Glu-Tyr序列,分別與LuxS保守基序的公式His-Xaa-Xaa-Glu-His和[Lys/Arg]-Xaa2-3-[Asp/Glu]-Xaa2-3-Tyr吻合,并且這些序列之間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六株弧菌能產(chǎn)生CAI-Ⅰ類信號分子。值得一提的是,火神別弧菌VIB414,坎貝氏弧菌VIB285,弗尼斯氏弧菌VIB293,伯麥羅氏弧菌LMG20537和兩株哈

6、維氏弧菌VIB571及VIB645均能產(chǎn)生三種類型的密度感應信號分子。
   鯰魚愛德華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屬于腸桿菌科,是一種能夠引發(fā)鯰魚腸敗血癥(ESC)的革蘭氏陰性菌。從越南罹患鯰魚腸敗血癥的斑紋鯰魚中分離到一株病原菌,經(jīng)16S rDNA測序及表型鑒定確定為一株鯰魚愛德華氏菌。雖然與其同屬的另一種病原菌——遲緩愛德華氏菌已被報道具有兩類信號分子活性(AHL及AI-2),但目前為止還沒有關于鯰魚

7、愛德華氏菌密度感應系統(tǒng)的報道。本文利用不同的報告菌株檢測了鯰魚愛德華氏菌Ei-151的密度感應信號分子,結果表明,此菌至少能夠產(chǎn)生三種AHL信號分子,且其AHL分子圖譜與遲緩愛德華氏菌LTB-4的非常相似?;虮尘暗难芯窟M一步支持上述實驗結果,鯰魚愛德華氏菌中假定AHL合成酶的基因序列[Genbank:YP_002934276]及AHL識別蛋白的基因序列[Genbank:YP_002934275]與遲緩愛德華氏菌中相應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

8、別為93%和96%。Ei-151菌株在其整個生長周期均能夠產(chǎn)生AHL信號分子及AI-2類信號分子,且兩種信號分子的濃度均隨著菌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在對數(shù)生長期時(OD600約為1.8)達到較高水平,然后呈現(xiàn)顯著的降低,表明這兩種信號分子介導的密度感應系統(tǒng)可能在該菌的基因調(diào)控方面同時發(fā)揮作用。此外,同遲緩愛德華氏菌一樣,鯰魚愛德華氏菌Ei-151及其標準菌株LMG7860T均未檢測到CAI-Ⅰ類信號分子活性。
   弧菌科細菌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