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反應ppt課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超敏反應超敏反應(hypersensitivity):指機體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時,出現(xiàn)生理功能紊亂或組織細胞損傷等異常的適應性免疫應答。概念分型Ⅰ型超敏反應,即速發(fā)型超敏反應;Ⅱ型超敏反應,即細胞毒型或細胞溶解型超敏反應;Ⅲ型超敏反應,即免疫復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應;Ⅳ型超敏反應,即遲發(fā)型超敏反應。1913年獲得諾貝爾獎。第一節(jié)Ⅰ型超敏反應Ⅰ型超敏反應,又稱過敏反應,主要由特異性IgE抗體介導產生,可發(fā)生于局部,亦可發(fā)生于全身。主要特征

2、①超敏反應發(fā)生快,消退亦快;②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亂,幾乎不發(fā)生嚴重組織細胞損傷;③具有明顯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第一節(jié)Ⅰ型超敏反應一、參與I型超敏反應的主要成分1.變應原指能夠選擇性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IgE抗體的免疫應答,引起速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的抗原物質。①呼吸道花粉、塵螨、霉菌等;②消化道魚、蝦、肉、蛋、牛奶等;③皮膚昆蟲的毒素、化學物質等;④肌肉、靜脈化學藥物及異種動物血清等。第一節(jié)Ⅰ型超敏反應2.IgE及其兩種不同的受體抗體IgE抗體Th

3、2細胞?IL4?抗原?B細胞?IgE?FcεRⅠ高親和性受體FcεRⅡ低親和力受體膜型FcεRⅡ:與IgE結合,抑制抗體的產生??扇苄虵cεRⅡ:與B細胞表面CD21結合可促進IgE合成。與IgE結合引發(fā)?型超敏反應。第一節(jié)Ⅰ型超敏反應3.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①肥大細胞:皮膚、粘膜下層及血管周圍的疏松結締組織;表達組胺H4受體,分泌IL5。②嗜堿性粒細胞血液。表達組胺H2受體、C3aR和C5aR,分泌IL4。③嗜酸性粒細

4、胞: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粘膜組織中。對Ⅰ型超敏反應產生負反饋調節(jié)作用;參與Ⅰ型超敏反應晚期反應。第一節(jié)Ⅰ型超敏反應二.Ⅰ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生機制1.機體致敏抗原?機體?產生IgE?結合于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2.IgE交叉連接引發(fā)細胞活化相同抗原?與IgEFab段(肥大細胞及嗜堿性粒細胞)結合?IgE(兩個或兩個以上)交聯(lián)?FcεRⅠ的微集聚?啟動肥大細胞及嗜堿性粒細胞活化?釋放生物活性介質。鴉片、造影劑、萬古霉素直接第一節(jié)Ⅰ型超敏反

5、應3.釋放生物活性介質①組胺(histamine)a.舒張微血管;b.平滑肌收縮;c.外腺分泌細胞分泌增加。②激肽原酶(kininogenase)激肽原(血漿)緩激肽(9個氨基酸)a.平滑肌收縮;b.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③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ECFA)a.對嗜酸粒細胞有趨化作用;b.對早期反應有抑制作用。儲存介質第一節(jié)Ⅰ型超敏反應①白三烯(LTs)組成:LTC4、LTD4和LTE4的混合物。作用:a.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作用,且效應持久

6、;b.引起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及腺體分泌。②前列腺素D2(PGD2)作用:a.能使支氣管平滑肌收縮;b.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強。③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作用:凝集、活化血小板?釋放血管活性胺?血管通透性增加。④細胞因子IL1和TNFα參與全身過敏反應;IL4和IL13促B細胞產生IgE抗體。細胞內新合成的介質第一節(jié)Ⅰ型超敏反應第一節(jié)Ⅰ型超敏反應4.局部或全身性I型超敏反應發(fā)生生物活性介質作用于效應組織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過敏反應。速發(fā)

7、相反應和遲發(fā)相反應兩種類型:速發(fā)相反應特點:①發(fā)生迅速;②多為功能紊亂;③經過緊急治療可完全恢復;④顆粒內釋放的介質主要參與速發(fā)相反應。例:青霉素引起的過敏性休克。遲發(fā)相反應特點:①發(fā)生較慢;②伴有炎性改變;③新合成介質、細胞因子及嗜酸粒細胞等主要參與遲發(fā)相反應。例:哮喘的肺臟內炎細胞浸潤。第一節(jié)Ⅰ型超敏反應第一節(jié)Ⅰ型超敏反應第一節(jié)Ⅰ型超敏反應三、臨床常見疾病1.藥物過敏性反應藥物以青霉素引發(fā)最為常見,此外頭孢菌素、鏈霉素、普魯卡因等。

8、機制青霉素?機體?青霉噻唑醛酸和青霉烯酸?與人體組織蛋白結合(完全抗原)?產生特異性IgE?過敏性休克。2.血清過敏性休克抗毒素血清,如破傷抗毒素血清和白喉抗毒素血清。3.呼吸道過敏反應4.消化道過敏反應5.皮膚過敏反應塵土、花粉等過敏性鼻炎和哮喘魚、蝦、蛋、奶等過敏性胃腸炎多種抗原,或冷熱刺激、日光照射、腸內寄生蟲感染等蕁麻疹、濕疹、皮炎、神經血管性水腫第一節(jié)Ⅰ型超敏反應第一節(jié)Ⅰ型超敏反應四、防治原則1.查明抗原并避免接觸可通過詢問病

9、史和皮試來完成。2.異種免疫血清脫敏療法方法:小量(0.1、0.2、0.3ml)短間隔(20~30分鐘)、多次注射;應用:外毒素所致疾病危及生命又對抗毒素血清過敏者。3.特異性變應原脫敏療法方法:采用微量(?g、ng),長時間反復多次皮下注射。應用:已查明且難以避免接觸的環(huán)境中抗原如塵土、花粉、螨蟲、霉菌類等的病人。4.藥物防治第一節(jié)Ⅰ型超敏反應①抑制免疫功能的藥物藥物: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等。作用:a.抑制單核細胞、T、B細胞功能;b

10、.消炎。②抑制生物活性介質釋放的藥物色苷酸二鈉穩(wěn)定肥大細胞膜,阻止脫顆粒;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及兒茶酚胺類和前列腺素E激活腺苷酸環(huán)化酶,增加cAMP的合成;氨茶堿抑制磷酸二脂酶,阻止cAMP的分解。③生物活性介質拮抗劑第一節(jié)Ⅰ型超敏反應苯海拉明、撲爾敏、異丙嗪等抗組胺藥物組胺拮抗劑;水楊酸緩激肽拮抗劑;多根皮苷酊磷酸鹽白三烯拮抗劑。④改善效應器反應性的藥物腎上腺素毛細血管收縮、血壓升高。5.免疫新療法根據(jù)IgE介導Ⅰ型超敏反應的機制和

11、細胞因子對IgE產生調控作用,近年來應用一些免疫學新方法對Ⅰ型超敏反應進行治療。于1957年因發(fā)現(xiàn)抗組胺藥治療超敏反應獲諾貝爾獎。第二節(jié)Ⅱ型超敏反應Ⅱ型超敏反應是由IgG或IgM類抗體與靶細胞表面相應抗原結合后,在補體、吞噬細胞和NK細胞參與下,引起的以細胞溶解或組織損傷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應。一、Ⅱ型超敏反應發(fā)生機制1.靶細胞及其表面抗原靶細胞:正常組織細胞、改變的自身組織細胞和被抗原或抗原表位結合修飾的自身組織細胞。表面抗原:①同種異

12、型抗原,如ABO血型抗原、Rh抗原、HLA抗原。②共同抗原,如鏈球菌胞壁多糖抗原與心臟瓣膜、關節(jié)組織。③改變的自身抗原。④結合在自身組織細胞表面的藥物抗原表位或抗原抗體復合物。第二節(jié)Ⅱ型超敏反應2.抗體、補體和效應細胞的作用①抗體主要是IgG和IgM類抗體。②激活補體③調理作用④ADCC作用第二節(jié)Ⅱ型超敏反應第二節(jié)Ⅱ型超敏反應二、臨床常見疾病1輸血反應多發(fā)生于ABO血型不符的輸血。2新生兒溶血癥母子間Rh血型不符是引起新生兒溶血癥的主要

13、原因。產后72小時內給母體注射Rh抗體可預防。全身換血可治療新生兒溶血癥第二節(jié)Ⅱ型超敏反應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4藥物過敏性血細胞減少癥5肺出血腎炎綜合征(Goodpasture’ssyndrome)6甲狀腺功能亢進又稱Graves病,是一種特殊的II型超敏反應,即抗體刺激型超敏反應。第三節(jié)Ⅲ型超敏反應Ⅲ型超敏反應是由可溶性免疫復合物沉積于局部或全身多處毛細血管基底膜后,通過激活補體,并在中性粒細胞、血小板、嗜堿性粒細胞等效應細胞參與下

14、,引起的以充血水腫、局部壞死和中性粒細胞浸潤為主要特征的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一、發(fā)生機制1.可溶性免疫復合物的形成與沉積可溶性抗原與相應IgG或IgM類抗體結合可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即免疫復合物。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可溶性免疫復合物不能有效地被清除,可沉積于毛細血管基底膜引起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第三節(jié)Ⅲ型超敏反應可溶性免疫復合物的形成第三節(jié)Ⅲ型超敏反應可溶性免疫復合物的沉積①補體功能障礙或補體缺陷;②免疫復合物量過大或吞噬細胞功能異?;?/p>

15、缺陷;③血管通透性增加C3a、C5a、C3b分別使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和血小板活化,釋放組胺,使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④血管內高壓及形成渦流免疫復合物易沉積于靜脈壓較高的毛細血管迂回處,如腎小球基底膜及關節(jié)滑膜、肝、脾、血管等部位。第三節(jié)Ⅲ型超敏反應2.免疫復合物沉積引起的組織損傷①補體的作用免疫復合物通過經典途徑激活補體,產生補體裂解片段C3a和C5a。C3a和C5a與肥大細胞或嗜堿性粒細胞上的C3a和C5a受體結合,使其釋放組胺等

16、炎性介質,致局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滲出增多,出現(xiàn)水腫。C3a和C5a同時又可趨化中性粒細胞至免疫復合物沉積部位。②中性粒細胞的作用聚集的中性粒細胞在吞噬免疫復合物的同時,還釋放許多溶酶體酶,包括蛋白水解酶、膠原酶和彈性纖維酶等,可水解血管及局部組織。③血小板和嗜堿性粒細胞的作用肥大細胞或嗜堿性粒細胞活化釋放的PAF,可使局部血小板集聚、激活,促進血栓形成,引起局部出血、壞死。第三節(jié)Ⅲ型超敏反應第三節(jié)Ⅲ型超敏反應二、臨床常見疾病1.局部

17、免疫復合物?、貯rthus反應馬血清家兔?再次注入馬血清?局部紅腫、出皮下多次注射血及壞死。②類Arthus反應胰島素糖尿病人?局部出現(xiàn)紅腫。局部多次注射粉塵吸入(含霉菌孢子或動植物物蛋白等)?變應性肺炎,如農民肺。第三節(jié)Ⅲ型超敏反應2.全身性免疫復合物?、傺宀】苟舅匮澹ù罅浚?機體?產生抗體?與抗原(局部尚未被完全排除)結合?局部紅腫、全身皮疹、發(fā)熱、關節(jié)腫痛、淋巴結腫大、腎損傷等癥狀及體征。②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溶血性鏈球菌(

18、可溶性抗原)?機體?產生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沉積于腎小球基底膜?腎小球腎炎。③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變性IgG(抗原)?抗變性IgG的抗體(IgM類,稱為類風濕因子)?形成免疫復合物?積于全身小關節(jié)滑膜處?小關節(jié)紅腫、變形僵直、失去運動功能。④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細胞核物質(如DNA、RNA、核內可溶性蛋白)抗原?抗核抗體?沉積于全身各個部位?引起損傷。第四節(jié)Ⅳ型超敏反應Ⅳ型超敏反應是抗原誘導的一種T細胞免疫應答。效應T細胞與特異性抗原結合作用后,

19、引起的以單個核細胞浸潤和組織損傷為主要特征的炎癥反應。此型超敏反應發(fā)生較慢,通常在接觸相同抗原后24~72小時出現(xiàn)炎癥反應,因此又稱遲發(fā)型超敏反應。一、發(fā)生機制1.抗原與相關致敏細胞抗原主要有胞內寄生菌、病毒、寄生蟲和化學物質。效應T細胞(或稱致敏T細胞)主要為CD4Th1細胞,但也有CD8CTL的參與,巨噬細胞也是重要效應細胞。第四節(jié)Ⅳ型超敏反應2.T細胞介導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Th1細胞介導的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CTL介導的細胞毒作用第

20、四節(jié)Ⅳ型超敏反應二、臨床常見的Ⅳ型超敏反應1.感染性遲發(fā)型超敏反應多發(fā)生于胞內寄生物感染,如結核桿菌等分枝桿菌和某些原蟲感染等。結核菌素試驗為典型的實驗性傳染性遲發(fā)性超敏反應。2.接觸性遲發(fā)型超敏反應接觸性皮炎為典型的接觸性遲發(fā)型超敏反應。于1905年發(fā)現(xiàn)結核桿菌,發(fā)明診斷結核病的結核菌素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生理學獎。第四節(jié)Ⅳ型超敏反應三、Ⅳ型超敏反應的皮試檢測采用皮試法檢測機體細胞免疫針對某種抗原的應答強度。將一定量的抗原注射到上臂皮內,于

21、48~72小時觀察注射部位的炎癥反應。皮試結果為陽性:說明該機體存在針對受試抗原特異性的致敏Th1細胞。第四節(jié)Ⅳ型超敏反應總結1.同一種抗原物質,如青霉素可引起Ⅰ、Ⅱ、Ⅲ和Ⅳ型超敏反應。2.同一疾病,如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和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均可通過Ⅱ型或Ⅲ型超敏反應引起。3.臨床實際情況是復雜的,??梢妰尚突蛉头磻泊?。一種抗原在不同條件下可引起不同類型的超敏反應,典型的例子是藥物如青霉素,它可引起Ⅰ型過敏性休克;結合于血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