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白細胞介素18(Interleukine-18,IL-18)是一種多效細胞因子,具有強烈的IFN-γ誘生能力,對機體起著重要的免疫調(diào)節(jié)和保護作用,在抗微生物感染、抗腫瘤免疫中具有應用潛力,因此IL-18可作為免疫佐劑與一些病原微生物的保護性基因共表達,從而加強疫苗的免疫效果或制備基因工程疫苗;由于雞IL-18(ChIL-18)基因發(fā)現(xiàn)得比較晚,而對人和哺乳動物IL-18的研究已有許多報道,且其具有與人和哺乳動物相似的生物學功能,因此Ch
2、IL-18在比較免疫學研究和禽病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pFastBacTM Dual載體含有PH啟動子和p10啟動子,可以同時表達兩個具有獨立活性的外源蛋白。His標簽的引入為重組蛋白的純化提供可能,為獲得大量有生物活性的蛋白開辟了新途徑。
傳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IBD病毒(IBDV)感染雛雞引起的以淋巴組織,特別是中樞免疫器官-法氏囊為主要特征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該
3、病主要導致機體免疫抑制,使機體的免疫能力降低和疫苗免疫接種失敗。雖然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是相當成熟的,但由于IBDV強毒株和抗原變異的出現(xiàn)使其免疫效價降低。VP2是IBDV的主要保護性抗原,已經(jīng)鑒定的IBDV中和表位主要在VP2上,并且多為構象依賴性,這意味著VP2的立體結構對其中和表位的形成至關重要,與病毒中和抗體的誘導、抗原和毒力的變異以及細胞凋亡的誘導等有關。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I病
4、毒(AIV)感染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人畜共患傳染病。HPAI的暴發(fā)給養(yǎng)禽業(yè)帶來了一定的經(jīng)濟損失,H5N1亞型AI的出現(xiàn)不僅產(chǎn)生經(jīng)濟損失,還帶來了恐慌。AIV的主要抗原決定簇都位于HA1區(qū)域。體外表達HA1涵蓋了所有的HA空間中和表位,故其完全可以替代HA作為抗原。所以HA1蛋白是研制基因工程亞單位苗的理想候選抗原。
本試驗分別以pMD18-T-VP2,pMD18-T-HA1和 pMD18-T-mChIL18質(zhì)粒為模板,以桿
5、狀病毒pFastBacTM Dual為載體,將mChIL18基因與VP2基因或HA1基因分別插入到載體的PH啟動子和P10啟動子的下游,構建重組轉(zhuǎn)移載體質(zhì)粒pF-IL18,pF-VP2,pF-IL18-VP2,pF-HA1,pF-IL18-HA1。將其轉(zhuǎn)化DH10Bac感受態(tài)細胞,經(jīng)三重抗性(含卡那霉素、慶大霉素和四環(huán)素)與藍白斑篩選,用小量法提取重組桿狀病毒質(zhì)粒rBac-IL18,rBac-VP2,rBac-IL18-VP2,rBac
6、-HA1,rBac-IL18-HA1,通過一對通用引物M13 (Bacmid含有該引物Forward和 Reverse兩個引物位點,能夠從兩側擴增LacZa互補區(qū)域內(nèi)的mini-attTn7位點,有利于PCR分析)進行PCR擴增鑒定。在轉(zhuǎn)染試劑CellfectinⅡ的作用下,通過脂質(zhì)體介導法將純化的rBac-IL18, rBac-VP2, rBac-IL18-VP2,rBac-HA1,rBac-IL18-HA1轉(zhuǎn)染至草地貪夜蛾細胞(Sp
7、odoptera frugiperda 9,sf9)獲得P1代重組桿狀病毒,用P1代病毒感染sf9來擴增病毒滴度,將達到一定滴度(107~108pfu/mL)的P3代重組桿狀病毒感染sf9,感染72h后收獲sf9細胞及培養(yǎng)上清,進行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檢測和間接免疫熒光試驗(IFA)檢測。SDS-PAGE檢測顯示,mChIL-18,VP2,HA1基因均在sf9中的裂解上清中得到了高效表達,即表達的蛋白是可溶性的,表達的
8、目的條帶分子量分別約為19.5 KD,48.4 KD,37.4 KD。IFA檢測顯示mChILl 8基因與VP2基因或HA1基因分別同時在同一細胞中獨立表達。
采用雞脾淋巴細胞增殖試驗(MTT法)、IFN-γ誘導實驗和水皰性口炎病毒(VSV)抑制試驗對表達的蛋白進行生物學活性測定。雞脾淋巴細胞增殖試驗表明,不同濃度的pIL18,pVP2-IL18和pHA1-IL18均能夠明顯促進淋巴細胞的增殖,隨著蛋白濃度的增加刺激轉(zhuǎn)化作
9、用逐漸增強,均當濃度為200ng/mL時,刺激轉(zhuǎn)化效果最佳,增殖指數(shù)可達4.13,4.35,4.09,但隨著蛋白濃度的增大淋巴細胞的增殖指數(shù)逐漸降低。VSV病毒活性抑制試驗表明,當?shù)鞍诐舛却笥?00ng/mL時能刺激脾淋巴細胞產(chǎn)生IFN-γ,并且‘隨著pIL18,pVP2-IL18和pHA1-IL18濃度的增加誘導產(chǎn)生IFN-γ的量隨之增加;將不l司稀釋度的IFN-γ分別作用于VSV,在IFN-γ≥1 X102U/mL時,具有較強的抑制
10、效果,當IFN-γ為10 U/mL時,只能達到約50%的保護。該結果說明pIL18,pVP2-IL18和pHA1-IL18的抗病毒活性是通過IFN-γ實現(xiàn)的,且在一定濃度范圍內(nèi)具有抑制VSV病毒產(chǎn)生細胞病變的作用。 將含有pIL18,pVP2,pVP2-IL18的油乳劑疫苗分組免疫動物,14d時一免,28d時二免Ⅰ組為傳統(tǒng)疫苗組;Ⅱ組為pIL18與B78減毒疫苗聯(lián)合疫苗組;Ⅲ為pIL18與pVP2聯(lián)合疫苗組;Ⅳ組為pVP2-IL18單獨
11、免疫組;Ⅴ組一免注射B78減毒疫苗,二免注射pVP2-IL18;Ⅵ組為pVP2單獨免疫組;Ⅶ組為對照組。從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水平上分析試驗結果。細胞免疫水平通過流式細胞術檢測,從統(tǒng)計學意義上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結果表明,與免疫前和陰性對照組相比,各試驗組都促進CD4+和CD8+T細胞增殖。一免后各試驗組CD4+T細胞都呈上升趨勢,但一免后7d后又呈下降趨勢;二免后Ⅰ,Ⅲ,Ⅴ呈上升趨勢且持續(xù)時間比較長,其中Ⅳ組CD4+T增殖水平最高,在一免后2
12、1d,28d,35d都與其它組差異顯著(P<0.05)。一免后各試驗組CD8+T細胞都呈上升趨勢,但一免后7d后又呈下降趨勢;二免后各實驗組仍呈不同下降趨勢,其中Ⅰ組CD8+T增殖水平最高,在一免后14d,21d,28d都與其它組差異顯著((P<0.05)。體液免疫水平通過使用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檢測,從統(tǒng)計學意義上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結果表明,與免疫前相比,各試驗組都有較好的促進IBD抗體生成作用,抗體水平都持續(xù)增高且維持時間也
13、較長,都在在一免后28d抗體水平達到最高;與陰性對照組相比,Ⅳ組效果最好,抗體效價最高,Ⅴ組次之,然后是Ⅱ組、Ⅰ組、Ⅲ組、Ⅵ組。攻毒試驗結果表明,Ⅵ組保護率可達90%,Ⅴ組次之可達80%,然后是Ⅰ組和Ⅱ組75%,Ⅲ組為70%,Ⅵ組50%,Ⅶ組無一幸免。
將含有pIL18,pHA1,pHA1-IL18的油乳劑疫苗分組免疫動物,7d時一免,21d時二免。Ⅰ組為傳統(tǒng)疫苗組;Ⅱ組為pIL18與傳統(tǒng)疫苗聯(lián)合疫苗組;Ⅲ為pHA1單獨免
14、疫組;Ⅳ組為pHA1-IL18單獨免疫組;Ⅴ組pIL18與pHA1聯(lián)合疫苗組;Ⅵ組為pHA1單獨免疫組;Ⅶ組為對照組。從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水平上分析試驗結果。細胞免疫水平通過流式細胞術檢測。結果表明,與免疫前和陰性對照組相比,各試驗組都能夠明顯促進CD4+和CD8+T細胞的增殖反應。一免后各試驗組CD4+和CD8+T細胞都呈上升趨勢,但一免后7d后又呈下降趨勢;二免后雖呈上升趨勢且持續(xù)時間比較長,但增殖幅度不大,以IV組CD4+T增殖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傳染性法氏囊病毒VP2基因原核表達及免疫原性研究.pdf
- 雞傳染性貧血病毒VP1和VP2基因的表達和免疫原性研究.pdf
- 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FX株VP2基因的克隆、表達及其免疫原性研究.pdf
- IBDV-VP2多表位串聯(lián)基因的原核表達及表達產(chǎn)物免疫原性分析.pdf
- 豬細小病毒NS1基因與VP2基因的克隆、表達及VP2基因免疫的研究.pdf
- 口蹄疫病毒P1基因和乙型腦炎病毒E基因在轉(zhuǎn)基因水稻中的表達及其免疫原性研究.pdf
- PCV2 ORF2基因與佐劑基因Ag85A共表達重組腺病毒的構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pdf
- 兔出血癥病毒結構基因在重組腺病毒系統(tǒng)中的表達及其免疫原性.pdf
- 輪狀病毒VP7基因修飾、表達及免疫原性研究.pdf
- IBDV VP2高變區(qū)基因片段的克隆、表達及其鑒定.pdf
- 新型鴨呼腸孤病毒σC基因在昆蟲細胞中的表達及其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pdf
- 共表達NDV F基因與H9亞型AIV HA基因的重組雞痘病毒及其免疫效力.pdf
- 產(chǎn)氣莢膜梭菌α--β2--ε--β1毒素融合基因在干酪乳桿菌中的表達及其免疫原性分析.pdf
- 豬圓環(huán)病毒2型ORF2基因的克隆與表達及其免疫原性研究.pdf
- CEA多表位基因克隆、表達及免疫原性研究.pdf
- 幽門螺桿菌napA基因在乳酸菌中的表達及免疫原性分析.pdf
- 組成型表達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毒vp2基因重組乳酸菌的構建及免疫原性分析.pdf
- 豬細小病毒1型VP2蛋白與豬圓環(huán)病毒2型Cap蛋白共表達產(chǎn)物免疫原性鑒定.pdf
- 豬細小病毒SD-68株全基因序列測定及其VP2基因與豬圓環(huán)病毒ORF2基因在昆蟲細胞中的共表達.pdf
- H9N2亞型豬流感病毒HA基因的遺傳演化與真核表達及其免疫原性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