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師生思維共鳴初探【文獻綜述】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b></p><p><b>  科學教育</b></p><p>  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師生思維共鳴初探</p><p><b>  引言</b></p><p>  隨著新課改的推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逐漸被打破,科學教師開始探

2、索如何課堂中轉換師生的角色,如何讓傳統(tǒng)教學下沉悶的課堂變得生機勃勃。外在的師生互動和師生內在的思維互動是保證課堂充滿活力的源泉,而師生思維的共鳴顯得尤為重要。科學課堂教學中師生思維共鳴的效果是教師和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學生樂意學并且學有所獲,使科學課堂有序進行。師生思維共鳴是激發(fā)并保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教學有效性的前提,甚至對初中生提高科學素養(yǎng),拓展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都有重要的意義。</p><p>

3、;<b>  材料來源</b></p><p>  我大量參考有關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的相關期刊。</p><p>  課題的研究歷史和現(xiàn)狀</p><p>  中國有幾千年的教育史,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國課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以“灌輸式”為主,即教師填鴨式地講授,學生則在臺下“正襟危坐,洗耳恭聽”。 劉偉指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教

4、、教、教”,學生“學、學、學”,基本上是灌輸與接受,再現(xiàn)的是教師如何把知識、結論準確地講給學生,學生則是機械地記憶,反復地背誦,重復地演練等,培養(yǎng)的是“克隆式”的工程師,缺少的是一種創(chuàng)新精神,欠缺的是一種原創(chuàng)能力。一句話,教師是課堂自導自演的主角,缺乏與學生在課堂中的溝通與交流,學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識常常是被忽略的,更不用說在課堂中師生進行情感、經驗的碰撞,產生思維的共鳴。</p><p>  直到新課改的實施才逐

5、漸打破這種“灌輸式”的教育模式。新課改下的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入門課程,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是科學課程的核心理念。《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強調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茖W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科學教學中要轉變師生的角色,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雙方的互動中,思維的共鳴下學生體驗到科學的樂趣,真正樂意學科學、喜歡學科學。</p><p>  

6、科學教師開始嘗試通過提問,甚至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學生進行互動使學生更多得參與到科學課堂中,試圖營造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教學。然而實際教學中教師在關注外在與學生的互動同時,卻忽視了內在的與學生思維上的互動。在真正的教學中這種互動或交流更多是有形無實的。課堂中學生的思維并沒有處于積極的思考中,更沒有與老師的上課思路保持一致。所謂的啟發(fā)式教學由于忽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導致“啟而不發(fā)”。寧鴻彬認為“是不是啟發(fā)式教學,決不能只看

7、形式上的有問有答,而要看它的實效,即學生是否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目前提倡的“自主探究學習法”由于教師缺乏對課堂的調控、組織能力導致“探而不獲”,“虛有其表”。個別科學教師仍無法擺脫生硬的教學模式,學生與教師的思維不能同步。</p><p>  王紅娟認為目前科學課堂中學生“人在曹營心在漢”、“呆若木雞”,老師“一頭熱”,學生“一頭冷”不協(xié)調的現(xiàn)象主要因素是雙方思維不同步。課堂中思維的共鳴是一種相當高級的意識交流,教

8、師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得以實現(xiàn)。研究如何在科學課堂中形成師生思維的共鳴是任重而道遠的。</p><p><b>  理論支持</b></p><p>  而對于初中生而言學習科學這門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初中生思維發(fā)展的最顯著特點是抽象思維開始占主導地位。他們能夠理解一般的抽象概念,但是他們邏輯思維發(fā)展還是經驗型的在思維過程中具體形象成分仍然起主要作用。</p>

9、<p>  王秀紅等學者認為科學課程內容上的最大特點就是整合(綜合) ,通過對內容的整合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自然,從基本科學觀念上理解科學內容。在整合的過程中就充分體現(xiàn)了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的關聯(lián)和互動,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實際,強調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使每個知識在學生身邊都有所體現(xiàn),從而拉近了課程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的興趣、動機都達到最優(yōu)的狀態(tài),這就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加活躍、更加主動。 </p>

10、<p>  郭玉英教授指出學生的頭腦不是空的容易,他們在學習新的內容之前,頭腦中已存在的會影響對新知識的學習??茖W課堂中可以初中生的實際經驗、已學知識和情感體驗為契合點來實現(xiàn)師生思維共鳴。王衛(wèi)東認為學生的思維容易保持平靜狀態(tài),容易形成思維定勢。要使學有良效,必須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思維,使之處于“活化”狀態(tài),才能使其以探索渴望的心態(tài)來主動接受知識。當滿足求知欲之后,其思維處于新的平靜狀態(tài)。這時教師應適當設法破靜為動,使其思維處于新的

11、活躍狀態(tài)。如此不斷激發(fā)學習思維,教與學之間才會不斷共鳴。</p><p>  宋連生認為課堂上引發(fā)思維共鳴關鍵是找到教師傳授的新知識與學生原有知識之間的契合點,通過該契合點把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與新知識有關的記憶呼喚道思維中來,同新知識相互認證并融合,從而形成新的知識結構。</p><p>  課題的創(chuàng)新點、發(fā)展動向和趨勢</p><p>  科學課堂教學中師生思維共鳴

12、是激發(fā)并保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我的課題主要通過研究科學教學實踐中的實例,提出科學課堂產生師生思維共鳴的若干條件,總結出產生師生思維共鳴的策略和方法,為一線科學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一定的事實和理論依據(jù)。</p><p>  科學課堂中師生思維共鳴的研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中師生外顯的互動或交流,更多的是師生間深層次的思維碰撞。在這個動態(tài)的思維“磁場”中,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的

13、思維由分散的、各自的不斷地集中最后趨于一致,實現(xiàn)師生思維的對接,學生甚至產生靈感,有所發(fā)現(xiàn),所有創(chuàng)新。</p><p><b>  主要參考文獻</b></p><p>  [1] 教育部.科學(7~9年級)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p><p>  [2] 郭玉英.物理新課程教學案例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4、lt;/p><p>  [3] 王興梅.情感交融 思維共鳴[J].教育藝術,2007,(11):72—73</p><p>  [4] 宋連生.課堂上的思維共鳴、經驗溝通和內心對白[J].臨床軍醫(yī)雜志,1994,22(3):37—39</p><p>  [5] 周炳炎.課堂,鑄造師生共鳴的思維場——整合《周長》學習內容,開展“整合-體驗”型數(shù)學的實踐[J].浙江教育科

15、學,2005,(1):16-17</p><p>  [6] 王衛(wèi)東.激發(fā)思維,使教與學共鳴[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1998,(Z1):96-97</p><p>  [7] 李紅濤.構建“雙主體” 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共鳴”[J].河南農業(yè),2007,(16):6</p><p>  [8] 陳家軍.讓物理課堂成為師生共鳴的樂章[J].素質教育論壇,2008,(0

16、6S):82</p><p>  [9] 劉慧玲.課堂師生思維“和諧”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01):78,81</p><p>  [10] 王紅娟.課堂師生思維同步的探討[J].科技資訊,2010,(13):202</p><p>  [11] 葉小芬.初中生自然科學學習中思維障礙及應對措施[J].寧波大學學報,2003,25(5):147

17、—148</p><p>  [12] 劉偉.淺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評價方法的改變[J] .中國科技信息,2006,(4):284</p><p>  [13] 賴明桂.如何突破初中物理教學重難點[J].新課程導學(八年級中旬),2009,(12):37,40</p><p>  [14] 陳紅玉.淺談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02):

18、61</p><p>  [15] 林崇德.中國獨生子女教育百科[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p><p>  [16] 胡衛(wèi)平,陳明.新舊科學課程對初中生科學抽象思維能力影響的比較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8,(01):62—66</p><p>  [17] David L. Haury,Peter Rillero.Perspectives of

19、 Hands-On Science Teaching [M].The ERIC Clearinghouse for Science, Mathematics,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994[18] F.James Rutherford,Andrew Ahlgren.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M].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