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蘇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典籍英譯標準的整體論研究——以《莊子》英譯為例姓名:黃中習申請學位級別:博士專業(yè):英語語言文學指導教師:汪榕培20090501中文摘要 典籍英譯標準的整體論研究籍英譯標準之道是一體,是多元標準一體化的整體,是一個抽象的標準。譯者個體的翻譯標準都以它為理想和目標。典籍英譯譯者的個體翻譯標準也是三元要素一體化的整體,其構(gòu)成的三元要素有著恒久的動態(tài)關聯(lián)。典籍英譯譯者翻譯標準的多元化、個性化表述之總和就能接近或達到典籍英譯標
2、準之道。第五章是“典籍英譯標準的整體論研究“ 模式的個案運用和論證分析。為了全面考察《莊子》英譯譯者整體翻譯標準對“信順創(chuàng)“ 三元要素的中心取向,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莊子》的英譯歷程和《莊子》英譯的研究成果進行更全面的概述,選取了四個典型的《莊子》英譯本——理雅各的全譯本、汪榕培的全譯本、葛瑞漢和莫頓的選譯本,以整體論視角來考察譯者翻譯整體標準在“信順創(chuàng)”三元要素上的中心取向,從多方面論證了理雅各英譯《莊子》的整體翻譯標準是
3、以忠實性為中心取向,汪榕培英譯《莊子》的整體翻譯標準是以可讀性為中心取向,葛瑞漢和莫頓英譯《莊子》的整體翻譯標準是以創(chuàng)造性為中心取向。本研究嘗試融匯中西,打通古今,運用理論描述與個案分析相結(jié)合的方法,把典籍英譯譯者的翻譯標準作為一個整體來探討,本質(zhì)上屬于哲理思辨的定性翻譯理論研究。作者的研究路徑是從源語出發(fā),以原文為本,以譯者為中心,以整體論視角來探討譯者的整體翻譯標準。本文的個案運用分析表明,“典籍英譯標準的整體論研究”模式頗具解釋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典籍英譯標準的整體論研究——以《莊子》英譯為例_24632.pdf
- 漢語典籍英譯的倫理層面研究——以《菜根譚》英譯為例.pdf
- 模因論視角下的典籍英譯標準整體觀研究
- 典籍英譯中的文化缺省與連貫重構(gòu)——以《史記》英譯為例.pdf
- 再論漢語成語英譯——以圍城成語英譯為例
- 典籍英譯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以孫子兵法英譯為例
- “譯釋論”視角下的典籍英譯研究——以離騷英譯本為例
- 典籍英譯中的文化缺省與連貫重構(gòu)——以《史記》英譯為例_16269.pdf
- 功能翻譯理論指導下的科技典籍英譯策略研究——以《夢溪筆談》英譯為例.pdf
- 典籍英譯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以《孫子兵法》英譯為例_21995.pdf
- 再論漢語成語英譯——以《圍城》成語英譯為例_12526.pdf
- 論農(nóng)諺中修辭格的英譯——以農(nóng)諺800句節(jié)選英譯為例
- “譯釋論”視角下的典籍英譯研究——以《離騷》英譯本為例_13277.pdf
- 模因論視角下文化負載詞英譯研究以長恨歌英譯為例
- 順應論視閾下的小說英譯研究——以葛浩文《生死疲勞》英譯為例.pdf
- 論中國典籍英譯本的跨文化傳播能力——以《論語》英譯本為例.pdf
- 順應論視閾下的異化翻譯——以《孟子》英譯為例.pdf
- 莊子英譯研究
- 論中國典籍英譯譯者的跨文化傳播能力——以《道德經(jīng)》英譯本為例.pdf
- 楚辭英譯研究——基于文化人類學整體論的視角_116(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