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通過λRed重組系統(tǒng)構建鼠傷寒沙門菌質(zhì)粒毒力基因(Salmonella plasmid virulence gene,spv)spvC敲除株STM-ΔspvC,并利用原核表達載體pBAD/gⅢ構建spvC回補株STM-c-spvC。以鼠傷寒沙門菌(Salmonella entericaserovar Typhimurium,S.typhimurium,STM)野生株STM-WT和所構建菌株作為受試菌,建立斑馬魚和HeL
2、a細胞感染模型,研究spvC在感染過程中對宿主細胞自噬的影響,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機制,為通過調(diào)控細胞自噬來預防和控制沙門菌感染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
一、沙門菌質(zhì)粒毒力基因spvC敲除株和回補株的構建
1.利用λRed重組系統(tǒng)構建spvC敲除株
根據(jù)spvC基因上下游序列設計5'端含有spvC同源序列的引物,以質(zhì)粒pKD4為模板,擴增得到兩側含F(xiàn)RT位點、中間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線性DNA片
3、段。同時利用已電轉入質(zhì)粒pKD46的STM-WT菌株,經(jīng)L-阿拉伯糖誘導表達重組蛋白,使其具有同源重組的能力。將線性 DNA片段電轉入具重組功能的感受態(tài)STM-WT菌株,利用卡那霉素平板篩選陽性轉化子,隨后利用表達 Flp重組酶的質(zhì)粒pCP20,將FRT位點之間的卡那霉素素抗性基因消除,用PCR鑒定陽性菌株。Western Blot檢測沙門菌野生株STM-WT和spvC敲除株STM-ΔspvC感染HeLa細胞后ERK磷酸化水平。
4、 2.沙門菌質(zhì)粒毒力基因spvC回補株的構建
根據(jù)Gene Bank中spvC基因的序列設計含有DNA限制性酶切位點(XhoI和EcoRI)序列的spvC特異性引物spvC-F(XhoI)和spvC-R(EcoRI),以鼠傷寒沙門菌野生株STM-WT全基因組DNA為模板,PCR擴增spvC基因序列DNA片段。將擴增得到的spvC DNA片段和原核表達載體pBAD/gⅢ分別用DNA限制性內(nèi)切酶XhoI和EcoRI雙酶切,然后將
5、酶切產(chǎn)物在T4 DNA連接酶作用下定向連接。重組質(zhì)粒轉化至大腸桿菌DH5α,PCR篩選陽性克隆并測序。將陽性重組質(zhì)粒轉化至STM-ΔspvC,經(jīng)L-阿拉伯糖誘導之后,收集菌體,提取蛋白,Western Blot檢測SpvC蛋白的表達情況。
二、沙門菌質(zhì)粒毒力基因spvC對斑馬魚感染過程和自噬的影響
由于鼠傷寒沙門菌回補株STM-c-spvC需要L-阿拉伯糖誘導,不適于斑馬魚感染實驗,本部分研究以野生株STM-WT和s
6、pvC敲除株STM-ΔspvC作為受試菌,以1×108cfu/ml細菌量采用浸染法感染受精后5 d(days post fertilization,dpf)斑馬魚,感染后6 h(hours post infection,hpi)將斑馬魚轉移到無菌Holtfreter buffer培養(yǎng)液中,分別在6、24、72、120 hpi收集斑馬魚進行實驗。
1.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斑馬魚腸道形態(tài)學變化
分別在不同時間點收集斑馬魚,
7、無菌PBS洗3次,將斑馬魚置于倒置顯微鏡下觀察不同感染組斑馬魚腸道形態(tài)學變化。
2.活菌計數(shù)
于不同感染時間點收集斑馬魚后,通過平板菌落計數(shù)法分別對斑馬魚全魚和斑馬魚細胞內(nèi)(利用阿米卡星殺死胞外菌)活菌進行計數(shù)。
3.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斑馬魚腸黏膜上皮細胞超微結構
在72 hpi收集斑馬魚,透射電子顯微鏡下觀察比較不同感染組斑馬魚腸道超微結構變化,并觀察斑馬魚腸黏膜上皮細胞內(nèi)自噬體的形成。
8、 4.Western Blot檢測自噬相關蛋白Lc3和Beclin1的表達水平
收集不同感染時間點的斑馬魚,提取蛋白,Western Blot檢測自噬相關蛋白Lc3和Beclin1的表達。
三、沙門菌質(zhì)粒毒力基因spvC對HeLa細胞自噬的影響及機制探討
以鼠傷寒沙門菌野生株 STM-WT、spvC敲除株 STM-ΔspvC和回補株STM-c-spvC作為受試菌,按感染復數(shù)(multiplicity of
9、 infection,MOI)100:1感染HeLa細胞,建立HeLa細胞感染模型,并以ERK抑制劑(PD0325901)干預,分別在感染后0.5 h、2 h和6 h收集細胞進行實驗。
1.瑞氏吉姆薩染色分析細菌與HeLa細胞的共作用
分別在不同時間點收集細胞后,用PBS洗滌3,甲醇固定10 min,干燥,瑞氏吉姆薩染色。光鏡下觀察比較不同感染組細菌入侵、胞內(nèi)增殖和感染細胞的狀態(tài)。
2. ERK抑制劑工作濃
10、度的確定
分別以0、5、10、20、50、100 nM ERK抑制劑(PD0325901)預處理HeLa細胞24 h,Western Blot檢測 ERK磷酸化水平,并用噻唑藍還原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測定HeLa細胞存活率,以確定PD0325901的工作濃度。
3.細胞內(nèi)活菌計數(shù)
平板菌落計數(shù)法計數(shù)不同感染組 HeLa細胞內(nèi)菌落形成單位(colony-for
11、ming unit,CFU),利用ERK抑制劑(PD0325901)干預,比較干預前后胞內(nèi)CFU數(shù)目變化。
4.Western Blot檢測自噬相關蛋白LC3和Beclin1的表達水平
收集感染后細胞,提取細胞總蛋白,Western Blot檢測不同感染組PD0325901處理前后自噬相關蛋白LC3與Beclin1表達水平的變化。
5.免疫熒光檢測細菌與p62蛋白共定位
收集感染后2 h的HeLa
12、細胞,綠色熒光抗體標記p62蛋白,Hochest標記細菌和細胞核,激光共聚焦顯微鏡(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觀察不同感染組經(jīng)PD0325901處理前后p62蛋白與細菌共定位的情況。
6. CLSM觀察自LC3點狀聚集
利用穩(wěn)定轉染mRFP-GFP-LC3的HeLa細胞建立感染模型,感染2 h后收集細胞,Hochest標記細菌和細胞核,CLSM下觀察LC3點狀聚集
13、和細菌與LC3共定位,比較不同感染組和PD0325901處理前后LC3點狀聚集的變化。
結果:
一、沙門菌質(zhì)粒毒力基因spvC敲除株和回補株的構建
1.利用λRed重組系統(tǒng)構建spvC敲除株STM-ΔspvC
PCR鑒定結果顯示沙門菌質(zhì)粒毒力基因spvC被敲除,Western Blot檢測spvC敲除株感染HeLa細胞后ERK磷酸化水平升高,證實了spvC敲除株STM-ΔspvC的成功構建。
14、> 2.沙門菌質(zhì)粒毒力基因spvC回補株STM-c-spvC的構建
PCR鑒定和測序結果顯示pBAD-spvC重組質(zhì)粒成功構建,轉化入spvC敲除株STM-ΔspvC后,經(jīng)L-阿拉伯糖誘導,Western Blot檢測到SpvC蛋白的表達。
二、沙門菌質(zhì)粒毒力基因spvC對斑馬魚感染過程和自噬的影響
1.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斑馬魚腸道形態(tài)學變化
隨著感染時間的延長,STM-WT和STM-ΔspvC
15、感染組與對照組相比斑馬魚腸腔均變狹窄,但在STM-WT感染組這種情況更為嚴重,在STM-WT感染組中腸道內(nèi)容物模糊不清,腸腔內(nèi)面積有所減少。
2.活菌計數(shù)
斑馬魚全魚計數(shù)結果發(fā)現(xiàn),隨感染時間的延長STM-WT和STM-ΔspvC感染組全魚內(nèi)活菌數(shù)均顯著增加(P<0.001);斑馬魚細胞內(nèi)活菌計數(shù)結果顯示,在72 hpi侵入斑馬魚細胞內(nèi)的STM-WT菌量顯著高于STM-ΔspvC菌量(P<0.05),且這種差異在120
16、 hpi更加明顯(P<0.001)。
3.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斑馬魚腸黏膜上皮細胞超微結構
在72 hpi,STM-WT感染組斑馬魚腸黏膜微絨毛排列不整齊,有部分脫落,且腸腔內(nèi)可見較多細菌;STM-ΔspvC感染組腸黏膜微絨毛排列相對整齊,形態(tài)基本正常,未見脫落現(xiàn)象,腸腔內(nèi)細菌數(shù)量相對較少。且在STM-ΔspvC感染組斑馬魚腸黏膜上皮細胞內(nèi)可見自噬體雙層膜結構的自噬體。
4.Western Blot檢測自噬相
17、關蛋白Lc3和Beclin1的表達水平
在24 hpi,STM-ΔspvC感染組與STM-WT感染組相比,Lc3-II/Lc3-I比值和Beclin1表達量升高(P<0.05),且這種差異在72 hpi更為明顯(P<0.01)。
三、沙門菌質(zhì)粒毒力基因spvC對HeLa細胞自噬的影響及機制探討
1.瑞氏吉姆薩染色觀察沙門菌與HeLa細胞的共作用
瑞氏吉姆薩染色結果顯示,感染后0.5 h沙門菌已侵入
18、到HeLa細胞內(nèi),胞內(nèi)有少量細菌,且細胞形態(tài)完好;感染后2 h胞內(nèi)細菌數(shù)量明顯增多,大部分細胞形態(tài)正常,少數(shù)細胞質(zhì)松散,結構被破壞;感染后6 h部分細胞崩解,且這種情況在STM-WT和STM-c-spvC感染組更為明顯。
2. ERK抑制劑工作濃度的確定
Western Blot結果發(fā)現(xiàn),在50 nM和100 nM ERK抑制劑(PD0325901)作用下,HeLa細胞中ERK磷酸化得到較好地抑制。MTT實驗結果顯示
19、,在50 nM PD0325901作用下,細胞存活率達70%。故將50 nM作為PD0325901的工作濃度干預HeLa細胞。
3.細胞內(nèi)活菌計數(shù)
胞內(nèi)CFU計數(shù)結果顯示,在感染后0.5 h,各感染組間胞內(nèi)CFU數(shù)沒有顯著差異;在感染后2 h和6 h,STM-ΔspvC感染組胞內(nèi)活菌數(shù)顯著少于STM-WT和STM-c-spvC感染組(P<0.05)。PD0325901預處理后,在感染6 h,STM-ΔspvC感染組與
20、STM-WT感染組相比沒有顯著差異。
4.Western Blot檢測自噬相關蛋白LC3和Beclin1的表達水平
Western Blot結果發(fā)現(xiàn),在感染后0.5 h和6 h,各感染組中LC3-II/LC3-I比值和Beclin1蛋白表達量沒有顯著差別。在感染后2 h,STM-ΔspvC感染組與STM-WT感染組相比,LC3-II/LC3-I比值和Beclin1蛋白表達量均顯著升高(P<0.05)。在PD03259
21、01處理之后,這種升高均被抑制。
5.免疫熒光檢測沙門菌與p62蛋白共定位
CLSM觀察結果顯示,STM-ΔspvC感染組與STM-WT、STM-c-spvC感染組相比,p62點狀聚集和胞內(nèi)菌共定位數(shù)目增多(P<0.05)。在PD0325901處理之后,p62點狀聚集和胞內(nèi)菌共定位數(shù)目在各組間無明顯差異。
6.CLSM觀察自噬體的形成
CLSM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在STM-ΔspvC感染組,LC3黃色(自
22、噬體)和紅色(自噬溶酶體)點狀聚集數(shù)均多于STM-WT和STM-c-spvC感染組,且LC3與胞內(nèi)菌共定位數(shù)目也顯著多于另兩組(P<0.05)。PD0325901處理之后,各感染組LC3黃色和紅色點狀聚集物數(shù)均減少,且各組間沒有顯著差別。
結論:
1.利用λRed重組系統(tǒng)成功構建了鼠傷寒沙門菌spvC敲除株STM-ΔspvC。
2.利用原核表達載體 pBAD/gⅢ成功構建了鼠傷寒沙門菌 spvC回補株ST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沙門菌質(zhì)粒毒力基因spvB突變株的構建及其對上皮細胞自噬的影響.pdf
- 沙門菌質(zhì)粒和毒力基因對細胞自噬的影響及其分子機制研究.pdf
- 沙門菌質(zhì)粒毒力基因spv對HeLa細胞自噬及體內(nèi)感染過程的影響.pdf
- 沙門菌質(zhì)粒毒力基因spv對DCs自噬、凋亡和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的影響.pdf
- 鼠傷寒沙門菌ΔsodA缺失株的構建及其對巨噬細胞自噬的影響.pdf
- 10224.斑馬魚模型用于沙門菌質(zhì)粒毒力基因spv對感染及自噬影響的研究
- 鼠傷寒沙門氏菌spvB基因對宿主細胞自噬的影響及其分子機制的研究.pdf
- 傷寒沙門菌質(zhì)粒pRST98和毒力基因spv對巨噬細胞自噬和凋亡的影響及分子機制研究.pdf
- 沙門菌毒力基因spvB抑制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及對斑馬魚感染模型的影響.pdf
- 傷寒沙門菌質(zhì)粒對DC成熟及其自噬過程和免疫功能的影響.pdf
- 沙門菌質(zhì)粒毒力基因SpvB抗體的制備及其對NF-κB通路的影響.pdf
- 鼠傷寒沙門菌spvb.spvc基因共同缺陷變異株的構建及spvb、spvc基因對中毒癥狀、免疫功能的影響
- 傷寒沙門菌質(zhì)粒對巨噬細胞自噬通量的影響和作用時相的研究.pdf
- 傷寒沙門菌質(zhì)粒對巨噬細胞THP-1自噬、凋亡和炎癥反應的影響.pdf
- 腸炎沙門菌LPS合成相關基因rfaQ缺失株的構建及其毒力研究.pdf
- 自噬激動劑雷帕霉素對傷寒沙門菌質(zhì)粒與巨噬細胞相互作用的影響.pdf
- 鼠傷寒沙門菌ΔsipB、ΔcrpΔsipB缺失株的構建及其對巨噬細胞的影響.pdf
- 斑馬魚模型用于沙門菌質(zhì)粒毒力基因spv對機體感染與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pdf
- 鼠傷寒沙門菌誘導細胞自噬的機理研究.pdf
- 非傷寒沙門氏菌臨床株毒力基因初步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