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與目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常見的腰椎退行性疾病。1997年,椎間盤鏡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技術開始應用于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即顯微內鏡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相比其它微創(chuàng)入路下的椎間盤手術,MED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視野擴大清晰、可直視下能完成包括減壓在內的各種鏡下操作等優(yōu)點。椎問盤鏡技術相比開放手術,對肌肉、軟組織剝離少,投入臨床使用后,大部分文獻均報道其術后優(yōu)良率高,臨
2、床效果好。隨著椎間盤鏡技術的發(fā)展和器械的逐漸完善,依靠對椎間盤鏡套管、鏡頭和髓核鉗的改善,椎間盤鏡技術還用于頸、胸椎間盤髓核切除和神經根管擴大減壓。MED技術的完善和成熟是其他微創(chuàng)脊柱手術的基礎。
到2005年,我國進口的椎間盤鏡系統(tǒng)已達到400余臺,但實際上,只有少于半數的醫(yī)院將此項技術完善開展。MED引進國內近10年來,應用較好的不足100臺,真正作為常規(guī)使用的單位不多,多數逐漸被束之高閣。究其原因,多數醫(yī)師認為MED
3、的學習曲線長,因之導致手術時間長、并發(fā)癥多,不能起到真正微創(chuàng)的目的。
目前大部分文獻認為,MED手術學習曲線較長,難以掌握,需要術者在擁有一定開放手術經驗前提下,熟悉解剖知識,并經過較多病例培訓后,才能逐步掌握MED手術技術。MED技術自1997年投入臨床使用以來,并發(fā)癥報道逐漸增多,包括術后腦脊液漏、傷口延遲愈合、術后感染、神經損傷等。
另外,一些文獻認為,學習曲線早期與成熟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有較大差異,并認為
4、隨著手術例數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會逐步減少。但是,迄今尚無文獻對學習曲線期和成熟期椎間盤鏡各項并發(fā)癥進行比較,特別是對嚴重的并發(fā)癥進行比較。
在完成前期對椎問盤鏡學習曲線的研究后,對本科室5名脊柱外科醫(yī)師既往6年進行的251例椎間盤鏡手術病例進行回顧及隨訪研究,重點研究其圍手術期并發(fā)癥和學習曲線的關系,旨在了解椎間盤鏡在學習曲線期的安全性,為椎間盤鏡技術的推廣提供參考。
方法:回顧2004年4月~2009年10
5、月由5名脊柱外科醫(yī)生分別連續(xù)開展251例MED手術,其中男性165例,女性86例,年齡17~78歲;L3/4突出8例,L4/5突出124例,L5/S1突出108例,L3/4、L4/5雙節(jié)段手術1例,L4/5、L5/S1雙節(jié)段突出11例。對其中一名醫(yī)師所進行的172例手術病例進行學習曲線分析。本研究采用二次求導方法找出學習曲線拐點位置,以判斷學習曲線期所需的病例數。對手術時間和手術例數進行回歸分析,建立函數模型。對數學函數進行二次求導,確
6、定學習曲線的拐點。按數學模型計算Y值,曲線的斜率為Y的差值與例數差值的商,即K=△Y/△X(公式1-1)。因例數間差值均為1,即△X=1,故斜率K即等于時間差△Y?!鱕的差值△Y'即為曲線的二次求導。當曲線逐漸趨于平穩(wěn)時,△Y'即逐漸減少至0。對醫(yī)師A所進行的172例椎間盤突出癥病例學習曲線的數學函數模型進行二次求導分析。
依據手術時間和病例數匯出學習曲線,對學習曲線進行二次求導,計算出學習曲線拐點。按照學習曲線結果將17
7、2例患者分為學習曲線組和成熟組。其余4名醫(yī)師所進行的79例,按照前期研究結果,將前20例(含少于20例)納入學習曲線組,其余納入成熟組。分別統(tǒng)計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結果:手術時間二次求導曲線圖第15例為拐點,提示15例為學習曲線期。172例病例中學習曲線組與成熟組平均手術時間分別為96.67±29.74分鐘和65.49±24.36分鐘,有統(tǒng)計學差異。所記錄并發(fā)癥包括:術中發(fā)現硬膜撕裂、術中神經損傷、術后腦脊液漏、傷口延遲
8、愈合、硬膜外血腫形成、術中節(jié)段定位錯誤、再次手術。未發(fā)現術后感染、術中轉開放、手術左右錯誤等其他文獻報道的并發(fā)癥。硬膜術中撕裂3例(1.2%),學習曲線組2例(2.67%)成熟組1例(0.58%);術后腦脊液漏9例(3.59%),學習曲線組4例(5.19%)成熟組5例(2.87%);傷口延遲愈合5例(1.99%),學習曲線組1例(1.3%)成熟組4例(2.33%);硬膜外血腫4例(1.59%),學習曲線組2例(2.6%)成熟組2例(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椎間盤鏡下椎間盤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pdf
- 椎間盤鏡髓核摘除術與開放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對比分析.pdf
- 經皮腰椎間盤切割術與顯微內鏡腰椎間盤摘除術的遠期隨訪分析.pdf
- 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間盤摘除術)
- 經皮內鏡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對男性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勃起功能恢復的研究.pdf
- 顯微內窺鏡下腰椎間盤摘除術與開放腰椎間盤摘除術的近期療效比較.pdf
- 腰椎間盤突出癥髓核摘除術遠期療效調查.pdf
- 后路腰椎間盤鏡髓核摘除術的遠期療效及MRI改變.pdf
- 經皮內鏡腰椎間盤髓核切除術常見并發(fā)癥及防治措施.pdf
- 開窗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遠期療效分析.pdf
- 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pdf
- 局麻與全麻+神經電生理監(jiān)測下經皮內鏡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比較.pdf
- 單純髓核摘除術與MED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比較分析.pdf
- 顯微內窺鏡與椎板間開窗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比較.pdf
- 后路內窺鏡下行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的遠期隨訪分析.pdf
- 改良直視下小切口微創(chuàng)髓核摘除術與椎間盤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對比.pdf
- 小切口開窗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近期療效.pdf
- 腰椎板截骨再植髓核摘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pdf
- 單純髓核摘除術與人工髓核置換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對比分析.pdf
- 椎間盤鏡下與傳統(tǒng)椎板開窗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近、中期療效對比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