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禮賢易學思想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衛(wèi)禮賢原名理查德·威廉(Richard Wilhelm),1873年5月10日出生於德國斯特圖加市,父親是一位替教堂繪制彩窗的手藝人。孩提時期的衛(wèi)禮賢生活相對寬裕。衛(wèi)禮賢9歲時,父親去世,家境急劇下降,衛(wèi)禮賢不得不開始他的神學生涯。1891年,衛(wèi)禮賢18歲,進入了圖賓根福音教神學院學習。在大學時代,斯賓諸莎的哲學、莎士比亞的戲刷、荷爾德林的詩歌、貝多芬的音樂,成了他生活的重要內容,尤其是歌德的作品和思想,更陪伴影響了他一生。 1

2、895年,衛(wèi)禮賢通過了神學考試,11月被授予斯圖加特修道院教堂牧師的職位。1897年1月,教監(jiān)會將衛(wèi)禮賢調到鮑爾村。在那里,衛(wèi)禮賢遇上了對他一生有重大影響的牧師克里斯托夫,布盧姆哈特,他的上級。布盧姆哈特,社會民主黨人,是一個人道主義者。他反對等級璽迫和種族歧視,反對把不同信仰的人分成教徒和異教徒,因而被正統教會斥為離經叛道的異己分子,最後被逐出教門。正是在布盧姆哈特的影響下,衛(wèi)禮賢萌生了去異域地區(qū)傳教的念頭。1899年5月12日,衛(wèi)禮

3、賢抵達青島開始了他的傳教生涯。 1902年,衛(wèi)禮賢在《遠東》雜志上發(fā)表了《三字經》,這可以視作他漢學生涯的開始。其後,他譯介了大量的中國經典,其中以在勞乃宣指導下《易經》翻譯最為出色。衛(wèi)禮賢對中國經典譯介和研究使得他蜚聲德國學界。1922年,法蘭克福大學授予衛(wèi)禮賢榮譽哲學博士學位。1924年,衛(wèi)禮賢開始在法蘭克福大學擔任漢學教席。當時德國正處於魏瑪共和國時期,國內動蕩不安,德國學界開始反思他們一向引以為豪的西方文化,并把他們的目

4、光轉向東方,希望通過對東方文化的借鑒來挽救當時日漸沉淪的西方文化。衛(wèi)禮賢在德國學界發(fā)表了多次演講,宣揚古老的《易經》精神,希望德國民族能借鑒東方文化,重塑他們的民族品格,拯救處於毀滅邊沿的世界和動蕩不安的魏瑪共和國。 在衛(wèi)禮賢看來,《易經》是一部積極的卜筮之書。它不僅可以預測未來,而且在它的啟發(fā)下,個體可以通過選擇正確道路影響未來,從而使事物朝著對我們有利的方向發(fā)展。他指出《易經》的基本精神是對立與協同。他將一日24小時作八等分

5、(度),與八卦一一對應,按後天八卦的順序組成了八卦二十四小時運行圖。從心理學的角度,他分析了八卦在運行時,從對立到協同的過程。這種對立與恊同的精神,在衛(wèi)禮賢看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他通過對代表對立的《否》卦,《睽》卦到代表協同的《同人》卦的演化過程的分析,認為當前分裂的世界只是一種暫時的狀態(tài),只要各方以求同存異的態(tài)度,超越專制的帝國主義和狹隘的民族主義,擁抱世界主義和人類主義,爭端一定可以得到解決,世界也將重歸祥和。 文化對社會

6、有著重要的影響,健康的文化可以促進社會的發(fā)展,糜爛的文化則可能動搖社會發(fā)展的基石。針對當時濫情頹廢的先鋒派文藝,衛(wèi)禮賢分析了《易經》中的藝術精神。通過對《賁》卦的分析,他闡釋了《易經》中重質輕文的文藝觀。這與歌德的文藝思想是不謀而合的。歌德在他的談話錄中表達了對張揚理性的中國文化精神的景仰,指出“一切倒退和衰亡的時代都是主觀的,與此相反,一切前迸上升的寸代都有一種客觀的傾向?!泵鎸Ξ敃r此起彼伏的各種運動,衛(wèi)禮賢表示了擔憂,希望通過對以“

7、和同”為核心的中國音樂精神的弘揚來冷卻當時狂躁的運動。通過對《豫》卦的解讀,他認為只有符合個體本性和人類利益的潮流才是值得追隨的,他期待著能有領袖來帶領德國人民擺脫目前的困境,重新走向繁榮。在衛(wèi)禮賢看來,人生同樣也是一種藝術,通過對《履》卦的分析,他認為個體必須以和悅的心態(tài)來認同自己的命運,因為命運是與我們緊密相連的創(chuàng)造性因子。他說個體只要發(fā)揮禮的精神,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并承擔起責任,就可以與道同在,獲得心靈的自由, 生命的本

8、質是許多哲學家思考的問題。處在亂世中,這一問題就顯得更為敏感。受《井》卦思想的影響,在衛(wèi)禮賢看來生命就如井水一般,它是無限永恒的,他反對任何把生命等同於物質體的提法,而認為生命是一種精神體,個體可以通過修煉自我的精神,達到生命的永恒。通過對《小畜》卦的分析,他指出修煉即是在意念的作用下發(fā)現潛藏內心深處的無意識的過程。無意識即是道,體認到內心深處的無意識,即是體認了道,生命在體認的過程中成就了不朽。在這一過程中,他強調了個體必須去除狹隘的

9、自我,鼓足勇氣與美好的過去分裂,從而使靈魂在不斷接受新鮮事物中獲得更新,保持活力,達到永恒。 死亡是困擾人類的永恒話題。死亡在衛(wèi)禮賢看來是精神體與肉體分離的結果。精神體可以分為表示意識的魂和代表植物性生命的魄。前者是人類所特有的精神因子;後者則與肉體緊密結合在一起,構成生命有機體。前者是顯性的意識,在生命的歷程中完成了精神體的建構,是生命意義之所在,后者,是潛藏的本性,源於大地,使得人封生養(yǎng)他的土地充滿了依戀。在衛(wèi)禮賢看來,生命

10、的本質是精神,因此個體可以錘煉自我的靈魂,獲得不朽。他提及了中國煉丹術的積極意義。他認為煉丹術的精髓并不是在煉丹過程中化學反應,而是在煉丹過程中個體心性的修煉。衛(wèi)禮賢介紹了修煉的方法。他說個體可以通過冥想而凝神,進而激發(fā)生命中心,讓血液不斷更新,生命便可獲得不朽。在心性修煉的過程中,完成“小我”與生命的分離,進而融入到世界主義的“大我”,融入到人類的命運中。死亡的恐懼在這一過程中得以克服,因為個體可以在他者的生命中看到自我生命的延續(xù),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