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血清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水平及其基因多態(tài)性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家族的主要成員之一,維持成年期神經(jīng)元的完整性及提供重要的神經(jīng)營養(yǎng)支持作用,富集于海馬和大腦皮質,并對于調(diào)節(jié)突觸結構、遞質傳遞及維持和鞏固長時程增強具有重要作用,進而影響學習和記憶過程。實驗證明小鼠模型血流中的BDNF能透過血腦屏障。腦缺血后,BDNF及其受體TrkB mRNA表達增加已為大量的動物實驗所證實,然而國內(nèi)外目

2、前對血管性認知障礙(vasculu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及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血清BDNF水平測定鮮見報道。人BDNF基因存在多種基因變異和基因多態(tài)性,目前倍受關注的是G196A和C270T多態(tài)性,但其與VCI是否相關,目前尚未見公開報道。
   本研究旨在檢測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及非認知障礙腦梗死患者血清BDNF水平及BDNF基因G196A和C270T多態(tài)性,尋求早期發(fā)現(xiàn)、診斷VCI的生化指標和遺傳

3、學改變,為VCI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jù)。
   方法:對42例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其中包括輕度認知障礙20例,中度14例,重度8例,49例非認知障礙腦梗死(Non-dementia Cerebral Infarction,NDCI)患者,46例正常體檢者(Normal Comrol,NC)進行病例對照研究。運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測定外周血清BDN

4、F水平,多聚酶鏈反應-限制性內(nèi)切酶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技術檢測BDNF基因G196A和C270T多態(tài)性。分析血清BDNF水平及其G196A和C270T多態(tài)性與VCI發(fā)病的相關性。并對所有觀察對象一般臨床資料進行比較,尋找VCI的危險因素。
   結果:
   1.在VCI

5、組、NDCI組、NC組中,性別、年齡、BMI、教育水平、血脂及空腹血糖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伴隨疾病,最多的是高血壓病,且VCI組、NDCI組分別與NC組相比,均有顯著差異(p<0.05);VCI組患者有卒中史者20人,NDCI組有卒中史者18人,與NC組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5)。
   2.血清BDNF濃度呈非正態(tài)分布(偏度系數(shù)=1.459,峰度系數(shù)=0.738);VCI組血清BDNF水平得分均數(shù)(28.8

6、69)低于NDCI組血清BDNF水平得分均數(shù)(40.132),差異有顯著性意義(x2=7.303,p<0.05);VCI組血清BDNF水平得分均數(shù)(27.000)低于NC組血清BDNF水平得分均數(shù)(36.063)IP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3.338,p>0.05);NDCI組與NC組血清BDNF水平得分均數(shù)分別為17.895、18.12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0.004,p>0.05)。
   3.在VCI亞組中,輕、中、

7、重度VCI組患者血清BDNF水平中位數(shù)分別為 56.468(38.642-188.441)、69.177(32.013-349.513)、102.860(8.108-560.445)pg/mL,三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1.508,p>0.05)。
   4.在VCI亞組、VCI+NDCI亞組及NC亞組中,均未發(fā)現(xiàn)血清BDNF水平與性別、年齡、BMI、文化程度、MMSE評分存在相關性(P>0.05)。
   5.G1

8、96A多態(tài)性位點在VCI組、NDCI組、NC組中均以G/A基因型多見,基因型頻率分別為50.0%、63.3%和63.0%;以G等位基因常見,三組G等位基因頻率分別為65.5%、52.0%和55.4%?;蛐头植季螲ardy-Weinberg平衡定律(VCI組x2=0.472,P>0.05;NDCI組x2=3.504,P>0.05;NC組x2=3.503,P>0.05),具有群體代表性。三組間基因型頻率(x2=5.299,P>0.05

9、)和等位基因頻率(x2=3.534,P>0.05)差異均無顯著性。
   6.C270T多態(tài)性位點在VCI組、NDCI組、NC組中均為C等位基因,未檢測到T等位基因;基因型均為C/C。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VCI組x2=0,P>0.05;NDCI組x2=0,P>0.05;NC組x2=O,P>0.05),具有群體代表性。三組間基因型頻率(X2=0,P>0.05)和等位基因頻率(x2=0,P>0.05

10、)差異均無顯著性。
   結論:
   1.從所研究的臨床資料來看,入選的VCI患者合并高血壓病、卒中史較對照組多,說明高血壓病、卒中史是VCI的危險因素。積極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病、減少卒中發(fā)生次數(shù)可降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發(fā)病率。
   2.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血清BDNF水平明顯低于非認知障礙腦梗死患者,且具有顯著性差異。進一步將VCI組分為輕、中、重三個亞組,發(fā)現(xiàn)任意兩組間BDNF濃度無明顯差異。提示BDNF可能參

11、與了腦梗死進展為認知障礙的病理生理過程,但并不能反映認知障礙的嚴重程度。
   3.腦梗死后血清BDNF濃度稍低于與正常對照者,但無明顯差異,與動物實驗結果不符,提示BDNF可能沒有參與腦梗死的病理生理過程。
   4.在VCI亞組、VCI+NDCI亞組及NC亞組中,血清BDNF水平與性別、年齡、BMI、文化程度、MMSE評分均無相關性。
   5.BDNF基因G196A多態(tài)性位點在我國華北地區(qū)漢族人群中以G/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