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造影在肝臟腫瘤診斷中的臨床應用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和目的:對肝臟腫瘤的早期發(fā)現和準確診斷是保證其能夠有效治療和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各種肝臟影像學檢查方法得到迅速發(fā)展。其中超聲因其具有無放射性、無創(chuàng)傷性、重復性好、操作方便、價格低廉等優(yōu)點而成為首選的方法。二維超聲可以對一些直徑1cm左右的小病灶的檢出敏感性優(yōu)于CT。但是,二維超聲僅能顯示形態(tài)學信息,對腫瘤的血管和血供不能顯示,并且一些病灶缺乏聲像圖特異性表現,如聲暈、暗環(huán)、鑲嵌征等。而且最近研究發(fā)現,原來在惡

2、性腫瘤中較多出現的特異性特征,如聲暈,在良性病變如肝臟局灶性結節(jié)樣增生(FNH)中也可以出現,所以使得二維超聲對肝臟惡性腫瘤的診斷符合率較低,甚至不能準確判斷,僅可作為篩選工具。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可以顯示肝臟腫瘤的血供狀況和瘤內血流分布,能反映出血流動力學變化。因此,利用CDFI診斷肝腫瘤,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二維超聲的不足,為肝臟腫瘤的鑒別診斷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但對于一些低流速、少血供,或者位置深在的病灶,CDFI不易測及病

3、灶內部血流,況且CDFI不能象CT增強顯像那樣動態(tài)觀察肝臟血流的時相變化。這些均可導致CDFI在肝臟腫瘤的定性診斷方面存在明顯的局限性。隨著超聲造影的開展和微泡造影劑的出現,超聲造影技術取得巨大進展,微泡型造影劑經外周靜脈注射后可順利通過肺循環(huán)到達全身血液系統(tǒng),增強血液的回聲強度和多普勒信號強度,提高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低速血流的檢出能力,有助于肝臟腫瘤的診斷。SonoVue是新一代超聲造影劑的代表,為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微泡,外殼柔順性好,

4、微泡的穩(wěn)定性好,在較低聲壓下易產生顯著的微泡諧振,可在微泡不破裂的情況下產生非線性效應,能使微泡在血液中持續(xù)更長時間,從而達到超聲增強的目的。然而,造影劑在增加超聲對低速血流顯示的同時,也增強了來自組織的信號和對噪音的顯示,致使聲像圖上常出現“開花狀”偽差(bloomingartifact)和運動偽差(motionartifact),成像質量不盡人意。近年來出現的超聲造影諧波成像(亦稱諧頻成像)利用造影劑微泡的非線性效應,可明顯提高超聲

5、檢出血流信號的信噪比,敏感地顯示腫瘤內的低速血流,實時觀察腫瘤內微血管的血流灌注的全過程,而不出現彩色多普勒超聲上難以避免的多種偽差。本課題就是采用SonoVue造影劑及實時灰階諧波成像技術,對肝臟腫瘤的造影增強表現方式和時相規(guī)律進行觀察,以探討實時灰階諧波超聲造影在肝臟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材料和方法:采用SonoVue造影劑和實時灰階諧頻成像技術。SonoVue(BraccoSpA,Milan,Italy)經周圍靜脈用造影

6、劑,劑量24.98mg,六氟化硫濃度為8ul/ml,微泡濃度為2x108個/ml。注射后可以通過肺循環(huán)到達肝臟,使肝腫瘤內血流信號成倍增強。儀器采用Philip5000超聲診斷儀。 搜集肝占位性病變患者40人,其中男性31人,女性9人,年齡15~76歲,平均年齡48歲,平均體重65kg,對多發(fā)病灶的患者,選取其中1個在二維灰階超聲上顯示最清晰的病灶作為評估對象。病灶最大徑180mm,最小徑15mm,平均46mm。病變類型為原發(fā)性

7、肝癌(PLC)16例,轉移性肝癌(MLT)6例,血管瘤(HCH)12例,局灶性結節(jié)性增生(FNH)4例,炎性假瘤(IPL)2例。其中4例由經皮肝穿刺證實,14例由CT、MRI及臨床表現確診,其余病例均經手術或病理證實。 造影前均先行常規(guī)彩色多普勒超聲掃查肝臟,記錄病變的位置、大小、形態(tài)、數目、回聲特征及內部血流狀態(tài)。選取合適的掃查切面,調至灰階諧波成像狀態(tài),此條件下諧波成像幾乎看不到肝臟的灰階圖像,只能接收來自造影劑的二次諧波信

8、號。使肝內病灶處于最佳顯示位置后,采用靜脈快速注射法(團注法),即在2~5s內快速經肘靜脈推注2.4mlSonoVue造影劑,并同時按壓超聲儀內置計時按鈕,實時觀察腫瘤的超聲增強改變。所有病例的造影前后全過程表現均用數碼錄像機及超聲圖像工作站同步記錄。造影結束后,回放每例的造影過程,并準確觀察記錄各病變不同時相的增強形態(tài)和回聲變化,增強起始方式及峰值表現。 結果:不同肝臟腫瘤超聲造影在動脈相初始增強方式不同。原發(fā)性肝癌81.2%

9、(13/16)表現為整體增強型,100%(6/6)轉移性肝癌和91.7%(11/12)血管瘤表現為周邊增強型,75%(3/4)局灶性結節(jié)樣增生表現為中央增強型。原發(fā)性肝癌中整體增強型,血管瘤中周邊增強型所占比例高于其他組(P<0.05)。 不同肝臟腫瘤超聲造影增強達高峰的表現不同。原發(fā)性肝癌表現為均勻回聲增強的占56.3%(9/16),表現為不均勻回聲增強的占37.5%(6/16)。轉移性肝癌50%(3/6)表現為環(huán)狀增強,均勻

10、增強占33.3%(2/6)。肝血管瘤83.3%(10/12)表現為周邊結節(jié)狀增強。局灶性結節(jié)樣增生75%(3/4)表現為均勻性增強。2例炎性假瘤中1例表現為周邊增強,另外1例始終未見增強。肝血管瘤在周邊結節(jié)狀增強所占比例顯著高于其它組(P<0.05)。 不同肝臟腫瘤在超聲造影后的不同時相可有不同的回聲變化。除1例炎性假瘤始終未及增強外,其它39例肝腫瘤動脈相均呈高回聲,15例原發(fā)性肝癌和6例轉移性肝癌在門脈相和延遲相均呈低回聲,

11、12例肝血管瘤和4例局灶性結節(jié)樣增生在門脈相和延遲相均高于或等于肝實質回聲,另外1例炎性假瘤在延遲相呈低回聲。 結論:不同肝臟腫瘤的初始增強方式、峰值增強表現和增強時相變化各不相同,有助于肝臟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超聲造影可提高肝臟腫瘤診斷的準確性。如以肝臟腫瘤在動脈相回聲增強呈高回聲,而在門脈相回聲減退呈低回聲作為診斷肝癌的標準,則灰階諧波超聲造影診斷肝癌的敏感性、特異性及準確性分別為95.5%(21/22)、88.9%(16/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