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生期(neonatal period)指的是動物剛出生后的一段時間,人類為0至28天,而小鼠為0至7天。新生期動物的一大特征是對病原微生物高度易感,獲得性免疫應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表現(xiàn)為抗體應答水平低,T細胞免疫通常偏向Th2途徑。獲得性免疫應答低下被認為是新生期動物對病原微生物高度易感一個因素,但其重要性及是否存在其它機制尚有待于進一步闡明。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抵抗外源微生物
2、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在抗感染免疫的早期起關鍵作用,同時天然免疫處于獲得性免疫的上游,不但為激活獲得性免疫所必需,而且決定獲得性免疫的方向和強度。天然免疫的啟動是天然免疫細胞通過模式識別受體識別病原微生物中保守的分子配體而實現(xiàn)的,其中Toll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TLR)是最重要的一類受體。目前對新生期天然免疫的研究較少,且缺乏系統(tǒng)性,新生期天然免疫功能是否正常還存有爭議。本文以新生期小鼠為研究對象,應用體內和體外實
3、驗對新生期天然免疫系統(tǒng)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研究,證明了新生期天然免疫細胞在TLR配體的刺激下功能正常,揭示了CD5+B細胞對其它天然免疫細胞炎性應答負調控的新機制,該機制為新生期動物對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的原因提供了新的可能解釋。 新生期小鼠對TLR配體的炎性應答首先測定了新生期小鼠在注射TLR配體后體內的炎性應答,同時以成年鼠組作為對照。注射TLR9配體CpG后,從成年鼠的脾臟和肝臟中可檢測出高水平的炎性細胞因子(TNF-α,IL-
4、1β,IL-6和IL-12),而在新生期小鼠的相應器官未能或僅能檢測到很低水平的炎性細胞因子。與此對應的是,絕大多數(shù)成年鼠死于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預致敏的、CpG誘導的炎癥反應,而新生期小鼠卻在攻擊后存活。采用其它TLR配體(Pam3CSK4[TLR2-L],Poly I:C[TLR3-L],LPS[TLR4-L]和R848[TIR7-L])也得到類似的結果,這說明與成年鼠相比,新生期小鼠在體內炎性應答方面存
5、在缺陷。在本實驗條件下,炎性細胞因子主要由天然免疫系統(tǒng)的樹突細胞(dendriticcells,DC)和CDllb+髓系細胞(myeloid cells,包括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粒細胞等)產生。為研究新生期小鼠的這些天然免疫細胞是否存在功能上的缺陷,采用胞內細胞因子染色或純化細胞的方法,測定了新生期常規(guī)樹突細胞(conventional dendritic cells,cDC)、漿細胞樣樹突細胞(plasmacytoid dendrit
6、ic cells,pDC)和CDllb+髓系細胞在TLR配體刺激下分泌炎性細胞因子的能力。結果在這些體外試驗中發(fā)現(xiàn),與成年鼠相比,新生期天然免疫細胞功能上并不存在缺陷,刺激后可分泌正常水平的炎性細胞因子。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是最重要的炎性負調節(jié)分子之一。在CpG誘導的休克模型中,IL-10缺失的新生期小鼠顯示與野生型成年鼠相似的高敏感性,并在體內產生高水平的炎性細胞因子,這說明在新生期這個階段,小鼠在體
7、內炎癥誘導方面不存在發(fā)育上的缺陷。 以上結果提示: 1 新生期小鼠天然免疫細胞本身功能正常,但在體內存在著對這些天然免疫細胞炎性反應的負調節(jié)機制,并且IL-10可能起關鍵作用。 2 新生期CD5+B細胞對新生期小鼠炎癥反應的抑制IL-10缺失的新生期小鼠對CpG的高敏感性說明了體內產生的IL-10對炎性反應控制的重要性。前期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CpG刺激下,小鼠新生期CD5+B細胞是抗炎細胞因子IL-10的主要來源。新
8、生期CD5+B細胞占全部B細胞的15%~30%,而這類細胞在成年鼠B細胞中的比例小于2%。除CpG外,CD5+B細胞也在其它TLR配體Pam3CSK4,LPS和R848刺激下產生大量的IL-10。體外共培養(yǎng)試驗證明,來自于CD5+B細胞的IL-10抑制了新生期cDC,pDC和CDllb+髓系細胞等天然免疫細胞分泌炎性細胞因子的能力,而且這種抑制不依賴于細胞間的直接接觸。 分泌IL-10的CD5+B細胞抑制新生期炎性應答的重要性進
9、一步在體內實驗中得到證實。B細胞或CD5+B細胞缺失的新生期小鼠在注射CpG后,體內的炎性細胞因子水平上升,并且恢復了對D-氨基半乳糖預致敏的休克模型的敏感性。在預先接受新生期B細胞或CD5+B細胞輸注后,IL-10缺失或B細胞缺失的新生期小鼠能夠免于CpG誘導的休克反應。因此,分泌IL-10的CD5+B細胞在體內控制了新生期小鼠的炎癥反應。 3 I型干擾素通過分泌IL-10的CD5+B細胞控制新生期炎癥反應在新生期小鼠pDC與
10、CD5+B細胞的共培養(yǎng)試驗中發(fā)現(xiàn),在CpG和R848刺激下,除了B細胞產生的IL-10顯著抑制了pDC分泌I型干擾素(IFN-α和IFN-β)和其它炎性細胞因子外,CD5+B細胞產生的IL-10顯著高于CD5+B細胞單獨培養(yǎng)時產生的水平。這說明pDC促進了B細胞IL-10的分泌。在所測定的pDC產生的細胞因子中,只有IFN-α和IFN-β顯著提高CpG刺激下新生期B細胞IL-10的分泌。當pDC與I型干擾素受體缺失的新生期B細胞共培養(yǎng)時
11、,pDC失去增強新生期B細胞分泌IL-10的能力,證實pDC產生的I型干擾素是促進B細胞IL-10產生的關鍵分子。cDC和髓系細胞以相同的機制通過分泌I型干擾素來增加B細胞IL-10的產生。為進一步研究I型干擾素在新生期炎性應答中的作用,測定了I型干擾素受體缺失的小鼠體內的炎性應答。與野生型新生期小鼠相比,I型干擾素受體缺失的新生期小鼠在注射CpG后產生明顯的炎癥反應,并且恢復對D-氨基半乳糖預致敏的休克模型的敏感性。相反的現(xiàn)象卻出現(xiàn)在
12、成年鼠,I型干擾素受體缺失的成年鼠比正常對照組產生顯著減弱的炎癥反應,并且對CpG引發(fā)的休克模型不敏感。這說明I型干擾素在成年期促進而在新生期抑制炎癥反應。 I型干擾素在新生期對炎癥反應的抑制依賴于CD5+B細胞和IL-10的存在,因為在缺乏CD5+B細胞或IL-10的情況下,I型干擾素促進新生期炎性應答。研究發(fā)現(xiàn)只有野生型新生期小鼠B細胞,而不是I型干擾素受體缺失的新生期小鼠B細胞可以保護IL-10缺失的新生期小鼠免于CpG誘
13、導的致死性休克,從而進一步說明I型干擾素在體內通過增強B細胞產生IL-10來控制新生期小鼠的炎癥反應。 結論: 新生期屬于一個特別的時期,一方面,生長代謝旺盛且許多器官的發(fā)育還不完善,需要一個穩(wěn)定的生長環(huán)境。許多研究表明,這個時期的炎癥反應將導致生長發(fā)育遲緩,嚴重的可導致死亡。新生期面對大量的外源微生物,需要迅速建立針對這些炎癥誘導物的耐受,以維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另一方面,新生期的炎癥反應應答低下將導致不能有效清除病原微生
14、物,從而造成對病原微生物的高度敏感。本研究表明,新生期小鼠的天然免疫細胞在功能上不存在缺陷,在TLR配體的刺激后可產生正常的炎性應答,但是這種能力在體內卻被一群分泌IL-10,具有負調節(jié)功能的CD5+B細胞亞群所控制,這種控制是受發(fā)育調控的,因為新生期是CD5+B細胞亞群發(fā)生的高峰期,隨著小鼠的生長,CD5+B細胞的產生逐漸減少。另一個重要的發(fā)現(xiàn)是,I型干擾素顯著增加CD5+B細胞IL-10的分泌,而且在體內CD5+B細胞負調節(jié)作用依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miR-22調控Ⅰ型干擾素和炎癥因子表達的分子機制.pdf
- AF-1對LPS誘導的巨噬細胞IL-10表達和分泌的影響.pdf
- 異體紅細胞、白細胞對IL-8、IL-10、IL-12調控的實驗研究.pdf
- 干擾素-γ對肝星狀細胞分泌細胞外基質影響研究.pdf
- 干擾素-α對肝星狀細胞分泌Ⅲ型膠原及PAI-1表達影響的研究.pdf
- IL-29和IL-10對脂多糖誘導Hela細胞炎癥因子表達作用的初步探討.pdf
- IRF-7對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a)Ⅰ型干擾素轉錄的調控.pdf
- 腦出血急性期紅細胞調控IL-6、IL-10體外實驗研究.pdf
- HSF1在嚴重燒傷炎癥反應中調控HMGB1和IL-10表達分子機制的研究.pdf
- STAT4沉默后對MOSEC細胞IL-10分泌的影響.pdf
- 腦梗塞急性期紅細胞調控IL-10、IL-18體外實驗研究.pdf
- IL-10對癲癇大鼠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分泌IL-2、TNF-α的實驗研究.pdf
- Polyl:C刺激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樹突狀細胞分泌Ⅰ型干擾素的影響.pdf
- Rab7對巨噬細胞中TLR7誘導的Ⅰ型干擾素的表達調控研究.pdf
- 外源性IL-10對炎癥牙齦組織中IL-6和ICAM-1表達的影響.pdf
- IL-10對于星形膠質細胞中IDO表達的調控作用.pdf
- RNA結合蛋白Rbm47對B細胞Il-10產生和免疫調控作用的影響及機制的研究.pdf
- 干擾素-γ基因轉導對哮喘小鼠氣道炎癥的影響.pdf
- IL-10對HaCaT細胞增殖及分化的影響.pdf
- IL-10對穩(wěn)定轉染HBVX基因的HL-7702細胞炎癥相關因子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