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建立一種視紫紅質雙突變-R135G/G188R暫時性(transient)轉基因斑馬魚視網膜色素變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模型,并檢驗該突變所致視網膜變性的特征。
方法:將兩種經基因工程改造的質粒pXOP1.3-EGFP-rho和pXOP1.3-EGFP-rho-R135G/G188R通過顯微注射的方法導入野生型斑馬魚胚胎,制造出兩種暫時性轉基因斑馬魚(F0代),分別表達外源性的野生型斑馬
2、魚視紫紅質或其雙突變體(Rho-R135G/G188R)。用活體常規(guī)熒光顯微鏡觀察法篩選出增強型綠色熒光蛋白(EGFP)陽性的F0代轉基因幼魚。并用熒光和/或免疫熒光冰凍切片分析技術檢測轉基因視紫紅質的水平和其在視網膜上的分布,以及視網膜變性的表現。
結果:在本試驗中,1.3-kb的爪蟾視紫紅質啟動子(Xenopus thodopsin promoter,XOP)片段足以替代全長5.5-kb的XOP啟動轉基因構造表達。通過
3、常規(guī)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完整活體斑馬魚幼魚眼睛熒光表達情況以及圖像采集,可鑒別出成功的轉基因個體:三次顯微注射試驗總計約1000枚胚胎中,平均約5%-7%的幼魚呈EGFP陽性。冰凍切片分析顯示,魚卵受精后第5天(5 days post fertilization,5dpf)Rho-R135G/G188R表達水平即下降,相反,對照轉基因幼魚外源性視紫紅質表達水平卻明顯升高;結合EGFP在視網膜上的分布位置分析,可能是轉入的雙突變視紫紅質的表達
4、導致了視桿細胞特異性的視網膜變性,考慮到對照外源性轉基因視紫紅質沒有引起此現象,提示視桿細胞死亡是呈R135G/G188R突變特異性的。
結論:利用由細胞特異性啟動子加上帶有EGFP編碼序列標簽的兩種RhoCDS片段組成的質粒,可以成功制備出兩種暫時性轉基因斑馬魚RP模型;該模型證實1.3-kbXOP片段是一種跨物種性的足夠強的啟動子,也為II類視紫紅質突變--R135G/G188R導致視紫紅質蛋白折疊錯誤進而發(fā)生以視桿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視網膜色素變性TI7M視紫紅質突變誘導細胞死亡的機制研究.pdf
- 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視網膜色素變性1基因突變的檢測分析.pdf
- 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的RHO和RPE65基因突變分析.pdf
- 斑馬魚g6pdM1315-1443突變型轉基因系的建立及鑒定.pdf
- RP2敲除導致斑馬魚視網膜色素變性的機制研究.pdf
- 視紫紅質基因、桿體α-cGMP門離子通道基因和類矮胖基因1與視網膜色素變性分子遺傳學關系的研究.pdf
-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視網膜色素變性家系視網膜色素變性1基因(RP1)的突變分析.pdf
- 非綜合征視網膜色素變性的臨床表型與RHO基因突變相關性研究.pdf
- 斑馬魚視網膜突變體的篩選與研究.pdf
- 淺談視網膜色素變性
- Stil基因在PC12細胞和斑馬魚視網膜細胞增殖中的作用及斑馬魚帕金森模型的建立.pdf
- 視網膜色素變性大鼠的視網膜功能研究.pdf
- 轉基因系構建斑馬魚胰島β細胞發(fā)育模型的建立.pdf
- 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視錐桿細胞同源盒基因突變的研究.pdf
- 顯性視網膜色素變性致病基因的篩查.pdf
- 治視網膜色素變性秘方
- 實驗性視網膜色素上皮變性模型的建立及異體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移植的初步研究.pdf
- 基因突變對細菌視紫紅質功能的影響及相關功能材料研究.pdf
- 基因治療人類CRB1突變引起的視網膜色素變性的方案探索.pdf
- 一種視網膜色素變性小鼠致病基因的鑒定.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