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病原體,能夠引起以全身免疫系統(tǒng)嚴重損壞為特征的傳染性疾病,近30年來在全球肆虐流行,給人類的生命安全、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危害,已經引起了各國政府和社會的普遍關注[1]。高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
2、oviral therapy,HAART)能夠有效地抑制HIV-1感染者體內病毒的復制,延長壽命并提高生活質量。然而HIV-1耐藥的出現(xiàn)極大地削弱了HAART的療效,并已成為抗病毒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HIV-1耐藥的產生是宿主、病毒和抗病毒藥物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國自2004年開展HIV耐藥研究以來,研究工作主要圍繞耐藥毒株發(fā)生和進化規(guī)律、耐藥毒株檢測方法等展開,尚未有我國人群遺傳因素與HIV-1耐藥關系的研究。本課題首先對我國部分地區(qū)接
3、受抗病毒治療的艾滋病患者中HIV-1耐藥毒株流行的狀況進行了橫斷面研究,然后分析了我國流行的主要HIV-1毒株耐藥突變位點亞型間的分布差異,在掌握耐藥毒株流行狀況的基礎上,對我國HIV-1感染人群體內參與抗病毒藥物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 and excretion,ADME)的一系列酶和蛋白編碼基因的多態(tài)性情況及其與HIV-1耐藥發(fā)生的關系進行了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旨在
4、為臨床制定延緩病毒耐藥產生的方法和策略、實現(xiàn)個體化治療、確??共《局委熜Ч盀閷崿F(xiàn)我國有限的抗HIV藥物資源的長期、可持續(xù)應用奠定理論基礎。
第一部分:我國部分地區(qū)HIV-1感染者耐藥現(xiàn)狀研究
為了解和掌握我國接受抗病毒治療的艾滋病患者中HIV-1耐藥毒株的流行狀況,采用基于擴增測序的經典HIV-1基因型耐藥檢測方法,對河北省、山西省及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收治的共322例艾滋病患者進行了基因型耐藥檢測,分析了人群耐藥情況及與
5、耐藥發(fā)生相關的因素。主要結果如下:
1.322例艾滋病患者的耐藥率為46.5%,河北、山西及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患者的耐藥率分別為50.0%、56.5%和14.7%,地區(qū)差異顯著(Fisher's exact test,p<0.05)。
2.不同地區(qū)樣本耐藥突變位點的分布無顯著性差異,常見耐藥突變位點均為M41L、D67N、K70R、K101E、K103N、Y181C、M184V、G190A、T215F及T215Y,其中K1
6、03N、Y181C和M184V分布頻率最高,分別為17.5%、12.9%和29.0%。
3.抗病毒藥物耐藥率依次為NVP46.2%、3TC32.8%、EFV30.1%、d4T20.7%、AZT12.2%、TDF5.9%,存在嚴重的交叉耐藥導致對一些未曾使用過的藥物耐藥,如ABC、RPV和ETR耐藥率分別達到33.2%、24.4%、22.6%。
4.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HIV-1的感染途徑對耐藥程度具有顯著影響(性傳播:敏感
7、55.4%、潛在耐藥5.0%、低度耐藥2.5%、中度耐藥1.7%、高度耐藥35.5%;血液傳播:敏感38.3%、潛在耐藥5.0%、高度耐藥56.7%,Kruskal-Wallis test,p<0.05);性別(男:D67N4.6%、Y181C9.3%、M184V23.2%、G190A7.3%,女:D67N1.7%、Y181C23.3%、M184V41.7%、G190A11.7%)和感染途徑(性傳播:M41L1.7%、K103N14.9
8、%、Y181C8.3%、T215 F/Y4.2%,血液傳播:M41L13.3%、K103N25.0%、Y181C20.0%、T215F/Y15.0%)對耐藥突變類型的影響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p<0.05)。
第二部分:我國流行HIV-1毒株不同亞型間耐藥突變位點的差異分析
HIV-1具有高度的變異性,可分為M、N、O及P4個群,其中M群包含9個亞型、55個流
9、行重組型(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CRF)以及難以計數(shù)的獨特重組型(unique recombinant form,URF),各個變異毒株的基礎基因序列不同,在藥物壓力下耐藥選擇和發(fā)生的路徑及難易程度也各不相同。目前幾乎所有抗病毒藥物的耐藥數(shù)據(jù)都是基于B亞型而獲得的,而我國流行的主要HIV-1毒株是CRF01_AE、CRF07_BC、CRF08_ BC和B亞型。為了解我國HIV-1主要流行毒株耐藥突變位
10、點的分布差異,為優(yōu)化臨床治療方案、提高抗病毒治療效果提供指導,我們以5442條HIV-1 pol區(qū)基因序列(按照來源分,本實驗室積累1483條、云南省艾滋病關愛中心提供335條、自HIV sequence database下載3624條;按照亞型分,CRF01_AE序列1696條、CRF07_BC序列502條、CRF08_BC序列924條和B亞型序列1984條)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HIV-1不同亞型間pol區(qū)基因耐藥突變位點的氨基酸分布
11、差異及其原因。主要結果如下:
1.不同亞型病毒間逆轉錄酶(RT)區(qū)19個耐藥突變位點的氨基酸分布存在顯著差異(chi-square test,p<0.05),發(fā)生頻率占前5位的突變分別是:B亞型毒株,103、215、181、184、190; CRF01_AE,238、184、190、181、103;CRF08_BC,184、103、69、181、101/190。蛋白酶(PR)區(qū)17個耐藥突變位點的氨基酸分布存在顯著差異,發(fā)生頻
12、率占前5位的突變分別是:B亞型毒株,89、63、77、93、35; CRF01_ AE,89、36、35、93、63; CRF07_BC,63、89、93、35、77; CRF08_ BC,93、36、63、89、82。
2.B亞型、CRF01_AE和CRF08_BC毒株逆轉錄酶(RT)區(qū)5個耐藥突變位點(69、138、181、215和238)的氨基酸由野生型轉變?yōu)槟退幮退韬塑账嵬蛔兊姆N類和數(shù)量即基因屏障存在顯著差異(Kru
13、skal-Wallis test,p<0.05),提示亞型對耐藥突變的產生具有一定的影響。
3.大部分耐藥突變位點是在各亞型序列多態(tài)性位點的基礎上發(fā)生的,多態(tài)性位點在抗病毒藥物的選擇下易發(fā)生耐藥突變。
4.不同亞型病毒中分布頻率最高的耐藥突變位點(>20%)均為K103、Y181和M184,偏嗜耐藥突變位點(>10%)基本一致,且B亞型毒株中的耐藥突變均存在于其他非B亞型毒株中。
5.目前人群水平上HIV-
14、1不同亞型病毒的治療方案及耐藥突變位點的偏嗜情況基本一致,因此推斷針對B亞型設計的抗病毒藥物及治療方案同樣適用于包括CRF01_ AE、CRF07_ BC及CRF08_BC等在內的其他非B亞型病毒。
第三部分:宿主基因多態(tài)性與HIV-1耐藥的相關性研究
HIV-1耐藥是病毒、宿主和抗病毒藥物共同作用的結果。宿主參與抗HIV藥物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的一系列酶或蛋白編碼基因上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位點(single nucl
15、eotide polymorphism site,SNPs),能夠影響抗HIV藥物的藥代動力學和/或藥效學,進而影響血漿藥物濃度及藥物選擇壓力,導致不能形成和/或維持對病毒的有效抑制,從而出現(xiàn)耐藥。分析并闡明宿主基因多態(tài)性與HIV-1耐藥的關系,可以為臨床上延緩HIV-1耐藥的發(fā)生、優(yōu)化抗病毒治療方案乃至個體化治療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技術支持。目前,國外相關研究大多集中或者局限于藥物藥代動力學和/或藥效學的改變,且多為單一基因或針對單一藥物的
16、研究,未見宿主基因多態(tài)性與HIV-1耐藥相關性的研究報道。在本研究中,首先采用PCR擴增和測序的方法檢測了與常用抗病毒藥物代謝密切相關的CYP(2B6、2C9及3A4)基因的SNPs在129例艾滋病患者體內的存在、分布情況,并對其與HIV-1耐藥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其次建立了檢測人體47個參與抗HIV藥物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的一系列酶或蛋白編碼基因上SNPs的MassARRAY方法,然后檢測了這些SNPs在810例具有良好服藥依從性的艾
17、滋病患者(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475例、云南省艾滋病關愛中心335例)中的分布情況,并測定了153例艾滋病患者NVP的血漿藥物濃度,結合臨床資料,對這些SNPs與HIV-1耐藥發(fā)生的相關性進行了深入分析。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成功構建了CYP(2B6、2C9及3A4)基因外顯子區(qū)域及外顯子-內含子結合部SNPs的檢測方法,共檢測SNPs70個,其中分布頻率>5%的SNPs17個,大部分位點為NCBI SNPdb或Hapmap所收錄且
18、分布于內含子區(qū)域,CYP2C9g.10417和CYP3A4 g.20446為新鑒定多態(tài)性位點。
2.通過文獻閱讀、資料分析,結合我國使用的抗HIV藥物,確定了47個人體參與抗HIV藥物吸收、分布、代謝及排泄的酶或蛋白編碼基因上的SNPs,主要集中在細胞色素P450基因和ABC家族基因上。
3.設計了141條引物(47對擴增引物,47條延伸引物),建立并優(yōu)化了檢測47個SNPs等位基因堿基類型的MassARRAY方法,
19、完成了810例接受抗病毒治療的艾滋病患者標本(敏感標本600份vs.耐藥標本210份)的檢測,首次獲得了47個SNPs在我國HIV-1感染/艾滋病人群中分布的數(shù)據(jù),rs3892097(0.012vs.0.106)、rs12248560(0.012vs.0.152)、rs2740574(0.002vs.0.202)及rs7439366(0.004vs.0.126)等4個位點的等位基因分布與國外研究結果存在較大差異。
4.單因素分
20、析顯示rs8192726、rs3745274、rs2279343、rs4646437、rs776746、rs17222723、rs899494、rs2274407、rs2231142、rs2231137及rs9264942等11個SNPs在抗病毒治療敏感-耐藥人群間的等位基因分布存在顯著差異(Fisher's exact test,p<0.05);多因素分析顯示rs2779343、rs776746、rs9264942及基線病毒載量等因素
21、與HIV-1耐藥的產生存在顯著相關性(Binary Logisticanalysis,p<0.05),其中rs2779343AG/GG、rs776746GG、rs9264942TT及基線高病毒載量為耐藥發(fā)生的危險因素,OR分別為3.536/4.283、2.141、1.316和3.038,值得深入研究。
5.完成153份標本的血漿藥物濃度的檢測,并分析了血漿藥物濃度與HIV-1耐藥的關系。
第四部分:宿主BST-2基因
22、與HIV-1 Vpu基因多態(tài)性的相關性研究
宿主BST-2基因編碼的黏合素蛋白是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一種抗病毒蛋白,是人體細胞內天然免疫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地抑制體內HIV-1 Vpu缺陷病毒的復制。Vpu蛋白是HIV-1克服黏合素抗病毒作用的關鍵蛋白,能夠有效對抗黏合素蛋白的抗病毒作用,保證HIV-1復制的正常進行。闡明BST-2基因多態(tài)性并分析其與HIV-1 Vpu基因多態(tài)性間的關系,有助于深入理解HIV-1的致病機制。主
23、要研究結果如下:
1.建立了宿主BST-2基因多態(tài)性的檢測方法,檢測到13個高頻SNPs,其中9個為NCBI SNPdb或Hapmap所收錄,4個為新鑒定位點,并對這些SNPs的分布及連鎖情況進行了分析。
2.建立了檢測上述13個SNPs等位基因的MassARRAY方法,并完成810例樣本的檢測。
3.建立了HIV-1 Vpu基因的擴增方法,成功獲得413條序列,分析顯示不同亞型間Vpu基因氨基酸分布存在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HIV-1主要結構基因的序列變異性以及耐藥相關性突變分析.pdf
- 中國HIV-1感染者NKT細胞與疾病進展的相關性研究.pdf
- HIV-1生物學特性及宿主遺傳背景與疾病進展關系的研究.pdf
- HIV-1表型耐藥以及基因型耐藥的檢測與分析.pdf
- HIV-1感染者免疫特征與耐藥基因研究.pdf
- 宿主細胞調控HIV-1復制和潛伏的分子機制.pdf
- 福建省HIV-1耐藥性檢測及新耐藥相關突變位點的研究.pdf
- 河南某地HIV-1耐藥毒株的流行狀況及新型耐藥相關突變位點研究.pdf
- HIV-1與宿主因子TSG101和Alix的相互作用研究.pdf
- 廣西HIV-1耐藥性及關聯(lián)因素研究與主要流行株亞型快速鑒定方法的建立.pdf
- 山東省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1耐藥流行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pdf
- HIV-1宿主天然限制性因子MxB蛋白Stalk結構域的結構解析.pdf
- 貴州省治療病人HIV-1耐藥基因突變研究.pdf
- HIV-1亞型及其耐藥突變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
- HIV-1和A-H1N1的適應性進化研究及HIV-1重組分析方法的評價.pdf
- HIV-1 Gp120多態(tài)性研究和基于LTR的HIV-1病毒載量測定方法建立.pdf
- 寧夏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遺傳與環(huán)境危險因素研究.pdf
- MSM人群HIV-1感染的影響因素及云南省HIV-1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
- 我國中部農村HIV-1耐藥性及分子進化規(guī)律研究.pdf
- 人腦膠質瘤耐藥相關基因與化療藥物耐藥相關性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