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軟化病病原(桐鄉(xiāng)株)的分離鑒定及ELISA檢測方法的初步應用.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家蠶病毒性軟化病是家蠶四種病毒病之一,對蠶業(yè)生產造成非常嚴重損失的病害。日本學者Yamazaki等在1960年最早報道家蠶軟化病毒,其后該病毒在日本得到廣泛的研究。Ayuzawa(1972)首次應用超速離心法從家蠶獲得該病的病原一家蠶病毒性軟化病病毒(Bombyx mori 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BmIFV)。Kawase等(1980)研究表明該病毒(家蠶軟化病坂城株病毒)為細小核糖核酸病毒(picoma

2、virus)科病毒。Isawa等(1998)測定了坂城株BmIFV的全基因組序列,對核苷酸序列的比較(2C、3C和3D等)表明該病毒類似于哺乳動物和植物的細小核糖核酸病毒,但對其基因組結構和系統進化的推測研究表明該病毒與昆蟲和植物的細小核糖核酸病毒有進化關系,因此將其定為類似細小核糖核酸病毒。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養(yǎng)蠶國,即具有BmIFV最大的可寄生群體,但有關該病毒的分離研究、在我國蠶桑地區(qū)的流行狀況,以及危害程度等至今未見報導。本文對從

3、中國浙江桐鄉(xiāng)蠶區(qū)分離的一株疑似家蠶病毒性軟化病病毒的非包含體病毒進行了研究。 從浙江桐鄉(xiāng)收集的具有典型家蠶軟化病癥的病蠶,解剖取中腸,加磷酸鹽緩沖液(pH=7.2)破碎勻漿。用氯仿抽提去除雜蛋白,40%硫酸銨(25℃)飽和度溶液鹽析,10700 r/min離心30 min(4℃)去除雜質,蔗糖密度梯度超速離心(40%、30%、20%、10%的梯度,55000×g,2 h),紫外分光光度計檢測吸收峰特征,電子顯微鏡下觀察,病毒為非

4、包涵體無囊膜,大小約為26nm的球形粒子。 從分離純化的病毒粒子提取病毒核酸,核酸的地衣酚反應呈陽性,二苯胺反應為陰性。將病毒核酸分別用DNase I和RNase A降解,經甲醛變性凝膠電泳分析病毒核酸能為RNase降解,而不被DNase降解,實驗表明病毒核酸為RNA。分離純化的病毒,經12%的分離膠SDS電泳分析,可見該病毒有4個主要蛋白及3個次要蛋白條帶與已發(fā)表的BmIFV 相似,但未見VP4。 利用雜交瘤技術獲得了

5、2株分泌抗家蠶軟化病毒抗體的細胞株4E12、3G3,并對他們所分泌的單克隆抗體做了初步的鑒定。用辛酸一硫酸銨方法純化的單克隆抗體4E12和3G3的腹水蛋白質濃度分別為:2.252 mg/ml和2.438mg/ml;抗體類型及亞類鑒定結果表明,4E12和3G3的抗體類型及亞類均為IgGl;2株單克隆抗體腹水的間接ELISA效價均達10<'-6>以上。FAS-ELISA測定表明,2株單抗僅對BmIFV有特異性反應,而與家蠶濃核病毒(BmDN

6、V)無特異性反應。用Western blotting對2株細胞分泌的單抗鑒定,表明它們的靶蛋白都是BmIFV的結構蛋白VP1(35kD)。利用制備的單抗建立了抗原包被的間接ELISA檢測BmIFV方法,對浙江省桐鄉(xiāng)蠶區(qū)的病蠶樣本檢測表明,該病在該區(qū)感染流行較為普遍。 本文首次從中國浙江省桐鄉(xiāng)市蠶區(qū)分離和初步鑒定了一株家蠶病毒性軟化病病毒(BmIFV-CHNool),建立了基于免疫學的檢測方法,并對該病毒引起的病害流行狀態(tài)作了初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