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CUC2(CUP-SHAPED COTYLEDON2)屬于植物特有的NAC家族NAM超家族成員。該基因在植物頂端分生組織的形成、器官原基的形成及邊界的建立、葉邊緣形態(tài)建成、花的形態(tài)建成及生長發(fā)育等過程中發(fā)揮作用,并受miR164的調控。以往對該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植物擬南芥、水稻中,在木本植物中的研究鮮有報道。本研究以白樺(Betula platyphylla Suk.)為遺傳轉化受體,進行白樺BpCUC2基因的表達特性分析及該基因
2、的遺傳轉化研究,為人們進一步了解該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礎。研究結果如下:
(1) BpCUC2基因表達特性研究表明:克隆BpCUC2基因上游1497bp,分析該序列的順式作用元件,結果表明,該序列含有TATA-box、CAAT-box、激素響應、環(huán)境脅迫響應和轉錄因子結合等不同元件。選取生長素響應元件CATATGGMSAUR的核心序列CATATG,構建報告載體,利用酵母單雜交技術獲得20條與該元件互作的蛋白,這些蛋白均具有轉錄因子
3、特性的蛋白質結構功能域。構建PromCUC2∷L UC載體,采用根癌農(nóng)桿菌介導的合子胚法進行白樺的遺傳轉化,PCR檢測已成功獲得3個轉基因株系。對轉基因株系的頂芽、葉、莖、根等組織部位進行實時定量PCR,結果表明,PromCUC2具有啟動LUC表達的活性和時空表達特異性,頂芽中的表達量高于其它組織部位,葉次之,在根中的表達量最低。對獲得的轉PromCUC2∷L UC株系分別進行MeJA、ABA、IAA、GA激素的處理,結果表明,不同組織
4、部位對4種激素的應答反應不一致。
(2) BpCUC2基因的遺傳轉化研究表明:從白樺中克隆得到BpCUC2基因,經(jīng)過多序列比對分析確定該基因屬于NAC家族NAM超家族成員,且與擬南芥AtCUC2、葡萄VvCUC2等基因具有較高相似度,這些基因均與頂端分生組織和葉片的發(fā)育相關。根據(jù)miR164調控BpCUC2基因序列,采用重疊延伸PCR克隆BpCUC2-m基因,應用酶切技術構建白樺BpCUC2基因的植物過表達、抑制表達載體和抗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歐洲白樺BpCUC2基因及其啟動子的克隆與功能研究.pdf
- 白樺BpFLC基因的過量表達及RNAi遺傳轉化研究.pdf
- 白樺BpFLC基因的克隆及遺傳轉化.pdf
- 白樺BpMADS基因在煙草中的遺傳轉化及功能分析.pdf
- 白樺抗蟲基因遺傳轉化研究及轉基因植株的抗蟲性.pdf
- LeEIL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及番茄的遺傳轉化.pdf
- 白樺OSC新基因的克隆、RNAi載體構建及遺傳轉化初步研究.pdf
- 抗寒基因表達載體構建及遺傳轉化研究.pdf
- 白樺纖維素合成酶基因BpCesA4的遺傳轉化.pdf
- 白樺木質素生物合成酶基因分離及遺傳轉化的研究.pdf
- NaHCO3脅迫下吉爾吉斯白樺轉錄組分析及BkGRAS2基因的遺傳轉化.pdf
- 抗蟲基因植物表達載體構建、遺傳轉化及表達研究.pdf
- 白樺再生體系的優(yōu)化及相關材質改良基因4CL、UGPA、UGPase的遺傳轉化.pdf
- 棉花遺傳轉化體系構建及AtABA2基因的轉化.pdf
- rol基因對741楊的遺傳轉化及表達研究.pdf
- 甘蔗eEF1A基因表達及遺傳轉化的研究.pdf
- 水稻CDPK家族基因結構、鹽脅迫下的表達特性和重要基因遺傳轉化.pdf
- 水稻花粉及精細胞優(yōu)勢表達基因遺傳轉化.pdf
- 抗凍基因KN2表達載體的構建及大麥遺傳轉化研究.pdf
- 小麥磷轉運蛋白基因的分子特征、表達及遺傳轉化.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