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現狀分析【文獻綜述】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文獻綜述</b></p><p>  我國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現狀分析</p><p>  股權激勵作為一種有效解決企業(yè)委托代理問題的長期激勵機制,是在企業(yè)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后出現的。良好的股權激勵機制能夠起到實現人力資本價值,降低委托一代理成本等作用,有利于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不斷完善。股權激勵已引起越來越多上市公司的重視并予以實施

2、應用,因而如何設計一個符合企業(yè)自身要求的股權激勵方案,從而提高企業(yè)績效,值得我們深入研究探導。</p><p><b>  1 國內外研究現狀</b></p><p>  1.1 國外專家學者對股權激勵的研究</p><p>  股權激勵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而被西方企業(yè)廣泛采用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各國學者對股權激勵的研究和討

3、論從未停止過。</p><p>  Larker(1983)發(fā)現,股權激勵水平和企業(yè)業(yè)績間存在正相關關系,當公司宣布打算給經理實施股票期權激勵后,股價呈現超正常。Baghat,Briekley,Lease(1985),Defusco,Johnson,Zom(1990)也有同樣的發(fā)現。</p><p>  Demsetz和Lehn(1985)以1980年美國511家公司為研究樣本,采用ROA

4、會計指標度量績效,運用聯立方程來控制內生性,證明所有權結構是由公司價值內生所決定的,發(fā)現管理層股權與公司績效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p><p>  McConnell和Servaes (1990)認為公司價值是股權結構的函數。他們對企業(yè)</p><p>  的托賓Q值與公司的內部股東股權比例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發(fā)現托賓Q值與公司內部股東所擁有的股權比例之間具有曲線關系。內部股東的

5、股權比例由0開始增加時,公司托賓Q值變大,當這一比例達到40%一50%之間時,Q值開始降低,曲線開始向下傾斜。托賓Q值與公司的所有權結構呈現一種倒u型的關系,并且在40%一50%區(qū)間達到最大。但是McConnell和Servaes沒有對這一結果進行理論解釋,只是提供了一個經驗性結論。</p><p>  Loderer和Martin(1997)采用購并數據估計托賓Q值與管理層持股比例之間的關系。在假定管理層股權影

6、響公司績效的同時,公司績效也對管理層股權產生影響的前提下,使用聯立方程模型分別假設托賓Q值與管理層持股比例具有內生性,先采用托賓Q值、銷售收入的對數、公司股票日收益率的標準差解釋管理</p><p>  層持股比例,而后用管理層持股比例、銷售收入的對數、是否采用股票融資購并解釋托賓Q值,結果發(fā)現公司管理層股權對公司績效的虛弱的影響也消失了,即不是管理層持股影響公司績效,而是公司績效影響管理層持股,并且二者負相關。

7、</p><p>  1.2 國內專家學者對股權激勵的研究</p><p>  相比較國外,國內對股權激勵問題的研究較晚,大概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與國外的研究結果相似,國內學者對經營者股權激勵的實施效應也出現了多種不同的看法。</p><p>  俞鴻琳(2006)以2001年至2003年間中國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上市公司為樣本,主要采用Panel Data回歸方

8、法中的FE模型來檢驗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權和公司價值之間的關系。檢驗結果發(fā)現:對于全部上市公司和非國有上市公司,我國上市公司管理者持股水平和公司價值正相關,但卻并不顯著;對于國有上市公司,管理者持股水平和公司價值負相關,并在0.10的水平下顯著。以往的同類研究結果認為管理者股權和公司價值正相關,這也許是因為采用截面回歸的方法,忽略了股權的內生性問題而得出的結果。由于忽略了股權的內生性問題,管理者持股水平和公司價值的顯著正相關也可能是因為公司

9、價值高,作為內部人的管理者采用持有股權的方式來謀取私人利益,而并非是管理者股權激勵發(fā)揮作用提升了公司價值。俞鴻琳認為,由于政府對國有上市公司的控制,影響了上市公司治理機制作用的發(fā)揮,因此在我國國有上市公司中管理者股權激勵機制可能并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治理效應。</p><p>  李玲(2006)以2003年在深、滬兩市上市的1098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并將其分類為10大行業(yè),運用Eviews3軟件進行回歸分析,

10、得出以下結論:(1)管理層薪酬和持股的激勵效應受行業(yè)影響較大,并不是所有行業(yè)都可以通過對管理者以增加薪酬或提高持股比例的方式達到有效激勵的目的。 (2)根據不同行業(yè)以至不同企業(yè)的具體特點和性質,可以相機選擇薪酬激勵或股權激勵,不能刻意效仿或強行實施。</p><p>  顧斌和周立燁(2007)以2002年以前實施股權激勵的滬市上市公司作為樣</p><p>  本進行分析(刪除異常樣本后

11、記56個樣本)進行統(tǒng)計檢驗分析,發(fā)現:(1)上市公司高管人員股權激勵效應不明顯。股權激勵對公司業(yè)績的激勵作用不明顯,股權激勵實施后業(yè)績的提升不顯著。在考察的56個樣本中間,上市公司在實施股權激勵后其業(yè)績——凈資產收益率沒有顯著的變化,并且其中位數和均值都有一定下降。而按照委托——代理理論和激勵理論,凈資產收益率應該在實施股權激勵后顯著上升,即公司業(yè)績應隨著股權激勵的實施而增加。說明目前我國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還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積極效應。

12、(2)不同的行業(yè)和不同的激勵模式具有不同的激勵效應。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國股權激勵基本上是基于業(yè)績指標對高管人員進行考核,業(yè)績指標的考核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以及我國治理結構的不完善造成的。</p><p>  葛杰、殷建(2008)對我國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實施效果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公司績效綜合指標與高管持股比率、公司規(guī)模及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p><p>&

13、lt;b>  1.3 總結</b></p><p>  綜上所述,國外已有的研究文獻都是以一些發(fā)達國家的公開上市企業(yè)為研究對象,在這些國家中,股權結構相對分散,并且股權結構也單一,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公司外部治理機制比較發(fā)達。由于中國在股權結構上特有的股權分置現象,我們利用國外的研究成果來解釋中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與績效的關系可能會難免偏差,所以國內學者在我國特殊的制度背景下也進行了實證研究,雖然并

14、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但更多的學者還是傾向于認同股權激勵與公司效率的相關性,學者所做的前提假設或選取的樣本的差別以及衡量公司價值或效率的尺度的不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釋這種結論上的大相徑庭。綜合上述文獻,筆者認為對于股權激勵與公司績效關系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在中國特定環(huán)境下的股權分置改革帶來的股權結構的變動,以及《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試行辦法》的出臺,這兩大宏觀經濟政策環(huán)境的改變是否能真正實現股權激勵可以提高企業(yè)績效,具有更重要

15、的現實意義。</p><p><b>  參考文獻</b></p><p>  [1]張俊瑞,趙進文,張建.高級管理層激勵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相關性的實證分析[J].會計研究,2009(9).</p><p>  [2]葛杰,殷建.國有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機制實證研究[J].山西財政稅務???lt;/p><p>  學校學報,

16、2008.6.</p><p>  [3]謝作渺,薛冬雪,董菁.股權激勵理論研究綜述[J].工業(yè)技術經濟,2007.3,p4-6.</p><p>  [4]顧斌.周立燁.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施效果的研究[J].會計研究,2007.2,p79-84.</p><p>  [5]俞鴻琳.國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權激勵效應的實證檢驗[J].經濟科學,2006年第</

17、p><p>  1期,108-116.</p><p>  [6]李玲.管理層薪酬和持股激勵效應的行業(yè)性差異分析-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實證證據</p><p>  [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6.4,p81-86.</p><p>  [7]白重恩,劉俏,陸洲,宋敏,張俊喜.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5.2,p81-

18、91.</p><p>  [8]張正堂.企業(yè)家報酬的決定:理論與實證研究第一版[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2003.</p><p>  [9]周建波,孫菊生.經營者股權激勵的治理效應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經濟研究, 2003, (5).</p><p>  [10]胡銘.上市公司高層經理與經營績效的實證分析[J].財貿經濟, 2003, (

19、4).</p><p>  [11]徐曉東,陳小悅.第一大股東對公司治理、企業(yè)業(yè)績的影響分析[J].經濟研究, 2003, (2).</p><p>  [12]肖繼輝,彭文平.高管人員報酬與業(yè)績的敏感性-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經濟</p><p>  管理,2002.18,p4-16.</p><p>  [13]李增泉.激勵機制與

20、企業(yè)績效——基于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 2000, (1).</p><p>  [14] Daniel Bergstresser and ThomasPhilippon. CEO ineentives ande arnings management: Evidence from the 1990s. Working PaPer,2003.</p><p>  [15]Mi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