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中國日報》與《紐約時報》災難新聞句法特點分析</p><p> 【摘 要】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且是句法的主要研究對象。文章試圖以《中國日報(英文版)》(以下簡稱《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對日本3.11大地震的相關報道為例進行句法分析,以總結兩報災難新聞的句法特點。通過對各項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文章發(fā)現(xiàn)兩報的句法特點在語態(tài)、時態(tài)、引語、句子類型四個方面有趨同現(xiàn)象。 </p>
2、<p> 【關鍵詞】《中國日報》;《紐約時報》;災難性新聞;句法特點 </p><p>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引起世界廣泛的報道,《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都是發(fā)行量大、具有代表性的報紙。本文搜集了兩報2011年3月11日至19日發(fā)布的關于日本3.11大地震的相關報道各10篇,合計20篇,從句法角度出發(fā),就句子的語態(tài)、時態(tài)、引語、句子類型四個方面對兩報的句法特點進行分析總結。 </
3、p><p><b> 一、句法特點分析 </b></p><p><b> ?。ㄒ唬┱Z態(tài) </b></p><p> 英語中的語態(tài)分為主動語態(tài)和被動語態(tài)。本文對所研究的20篇新聞樣本的語態(tài)使用情況進行如下統(tǒng)計: </p><p> 表1 兩報語態(tài)分析 </p><p>
4、《中國日報》 《紐約時報》 </p><p> 主動語態(tài) 被動語態(tài) 主動語態(tài) 被動語態(tài) </p><p> 頻數(shù) 177 55 440 115 </p><p> 比率 76% 24% 79% 21% </p><p> (注:本文所有表格數(shù)據(jù)均為總數(shù)據(jù)) </p><p> 上表顯示,《中國日報》主動語態(tài)的
5、使用比率為76%,《紐約時報》主動語態(tài)的使用比率為79%,兩報的語態(tài)都以主動語態(tài)為主。兩報選擇以主動語態(tài)為主有以下原因:(1)突出表現(xiàn)災難的破壞性。(2)符合新聞報道語言簡潔、易讀的要求。例如:The 8.9-magnitude earthquake set off a devastating tsunami that sent walls of water washing over coastal cities in the nort
6、h.該句話使用主動語態(tài),直接描寫地震的襲擊,突出主語即地震的嚴重性。 </p><p><b> ?。ǘr態(tài) </b></p><p> 作為一種語法范疇,英語中的時態(tài)用來指明事件發(fā)生時間與說話時間的關系,可簡單地劃分為過去時、現(xiàn)在時和將來時。本文將所研究的20篇災難新聞報道的時態(tài)進行如下統(tǒng)計: </p><p> 表2 兩報時態(tài)分析 &
7、lt;/p><p> 《中國日報》 《紐約時報》 </p><p> 過去時 現(xiàn)在時 將來時 過去時 現(xiàn)在時 將來時 </p><p> 頻數(shù) 190 41 1 443 110 2 </p><p> 比率 81.9% 17.7% 0.4% 79.8% 19.8% 0.4% </p><p> 上表顯示,兩報報道
8、中過去時的使用比例最大,分別占81.9%和79.8%。災難新聞是報道已發(fā)生的事件,故以過去時為主。 </p><p><b> (三)引語 </b></p><p> 引語即在報道中記錄別人說的話,可分為直接引語、間接引語和部分引語。災難新聞的客觀性強調(diào)“他說”,因此引語占著重要地位。 </p><p> 直接引語常出自政府部門和受災者對
9、災難情景的直接敘述。例如:“I never experienced such a strong earthquake in my life,” said Toshiaki Takahashi,49,an official at Sendai City Hall. 此句直接引用一日本官員的話語,抒發(fā)當事人對災難的親身感受。直接引語的使用可提高報道的正式性、權威性、真實性,顯示報道者的客觀公正。 </p><p>
10、 間接引語是報道者用自己的話語來描述當事人的觀點。例如:Taiwan authorities said on Friday that minor tsunamis set off by the earthquake in Japan reached the island’s coastline without causing any damage. 此句是報道者轉述臺灣當局的話語,雖有一定的客觀性,但也容易摻夾進個人觀點。 </p
11、><p> 部分引語是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結合。例如:President Obama said the United States “stands ready to help” Japan deal with the aftermath. 此句將報道者的轉述和奧巴馬總統(tǒng)的口述相結合。 </p><p> 災難新聞中,直接引語、間接引語和部分引語的交替使用可以使報道顯得生動,減少報道沉悶感。
12、 </p><p><b> 二、結語 </b></p><p> 基于對《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就日本3.11大地震報道的句法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結論:在語態(tài)方面,兩報都以使用主動語態(tài)為主;在時態(tài)方面,兩報都多使用過去時,現(xiàn)在時為輔,將來時極少使用;在引語使用方面,兩報都以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使用為主;在句子類型方面,復合句使用率最高;在省略手法方面,都在標題中省
13、略冠詞、系動詞、助動詞、關系代詞等。以上結果表明,兩報的句法特點有趨同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我國英語災難新聞報道在句子運用方面日漸成熟,與國外報道接軌,向著更加專業(yè)化的方向發(fā)展。 </p><p><b> 參考文獻 </b></p><p> [1] 白瑩.淺論災難性新聞的標題[J].語文學刊(高教版), 2007(1):155-156. </p><
14、p> [2] 丁往道.英語寫作手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p><p> [3] 劉素軍.從災難性報道看中西方報紙寫作的差異[J].讀與寫雜志,2009(5):93. </p><p> [4] 秦秀白.英語語體和文體要略[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p><p> [5] 舒慧琴.《人民日報》與《紐約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日報》與《紐約時報》災難新聞語篇差異的對比分析
- 《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國際新聞報道比較研究.pdf
- 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涉疆新聞報道多維體裁對比分析
- 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國際新聞報道比較研究
- 《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涉疆新聞報道多維體裁對比分析.pdf
- 《紐約時報》和《中國日報》關于伊拉克問題新聞報道的批評性分析.pdf
- 《中國日報》與《紐約時報》災難報道中的轉述語比較研究——以玉樹地震報道為個案.pdf
- 《中國日報》與《紐約時報》新聞報道特點與新聞框架對比研究——以“神舟九號”新聞報道為例.pdf
- 對《紐約時報》與《中國日報》關于對臺軍售報道的批評話語分析.pdf
- 中西思維差異對英語政治新聞寫作風格的影響——對《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的比較分析.pdf
- 從語言學角度研究《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中的actually.pdf
- 評價理論下中國英語的態(tài)度分析——基于《中國日報》及《紐約時報》中APEC報道的研究.pdf
- 對《中國日報》與《紐約時報》關于美泰召回中國制造玩具的報道的批判話語分析.pdf
- 對《中國日報》與《紐約時報》關于輪胎特保案的報道的批評性話語分析.pdf
- 新聞語篇轉述引語的批評性分析——基于《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中“天安號”事件報道的案例分析.pdf
- 《紐約時報》新聞漢譯項目報告.pdf
- 《紐約時報》標題的文體特點.pdf
- 《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關于“漢語熱”報道中的態(tài)度資源對比分析——評價理論視角.pdf
- 對《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上關于2010上海世博會部分報道的批評性話語分析.pdf
- 香港“占中”事件報道的批評性話語分析——以《紐約時報》和《中國日報》為例.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