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b></p><p><b> 英語</b></p><p> 零翻譯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p><p> 一、選題的背景、意義(所選課題的歷史背景、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p><p><b> 選題背景</b>
2、;</p><p> 翻譯是運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維內容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的活動。幾千年的世界文明史清楚地表明,翻譯在增進不同民族的了解和交往,推動民族文化的交流與借鑒,促進民族語言的豐富與發(fā)展,加速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繁榮等方 面都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對于翻譯理論與實踐,中外譯學界一直在進行不同角度的總結與探討。其中,可譯性與不可譯性便是翻譯學家們所常常思考的一個問題。 </p>
3、<p> 一些學者持不可譯的論點,如18 世紀末的德國著名語言學家洪堡特認為“任何翻譯毫無疑問都是試圖完成無法完成的任務,因為每個譯者必然要碰到兩個暗礁中的一個而碰得頭破血流”,古代意大利的先哲們也曾經(jīng)斷 言說“翻譯者即叛逆者”。然而,更多的學者則持可譯的論點,著名翻譯學家奈達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一種語言能說的話在另一種語言中也能相對精確地表達出來”,上海外國語大學的邱懋如教授(2001 :25) 根據(jù)他對英漢(分屬于
4、不同語系) 之間的對比研究認為這兩種語言“都能充分而有效地描寫客觀的外在世界和表達主觀的內心世界。它們之間的共同點遠遠超出不同點。 </p><p> 語言之間的共同點使源語( Source Language) 目的語( Tar2get Language) 的轉換成為可能。”隨著世界各國人民在政治、經(jīng)濟、科技、文化領域交往的不斷擴大和全球化的加速,翻譯將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這一新形勢下,肯定和探討翻譯的可譯
5、性將更加符合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對推動世界的發(fā)展會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 </p><p> 誠然,承認可譯性并不意味著不用思考語言不可譯性的問題,而是要求譯者研究和實踐怎樣通過一定 的手段化不可譯為可譯。正因為如此,人們在努力擺脫逐詞死譯和單純語言對等的束縛,另辟蹊徑,探討功能對等、動態(tài)等值、交際同一、美學等效和文化對等的原 則和對策,使翻譯理論豐富多彩,多維互補,日趨完善。</p><p>
6、;<b> 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b></p><p>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可譯性問題以適應當前翻譯實務飛速增長的需要,邱懋如教授(2001 :24) 提出應該引進“零翻譯”這一概念。他(2001 :26) 指出,所謂“零翻譯”就是不用目的語中現(xiàn)成的詞語譯出源語中的詞語,這里包含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指源語中的詞匯故意不譯;第二層意思是指不用目的語中現(xiàn)成的詞語來翻譯源語中的詞語。</
7、p><p> 首先,語言是人類進行交際的最主要的工具。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俗使語言形成了不同的表達方 式;不同民族、國別的語言自然具有各自的語言風格。就拿英語和漢語來說,它們分屬截然不同的兩種語系,因而在表達方式上相差甚遠。例如,我們無法在英語中 找出一個“兄”或“弟”,“姐”或“妹”的單字;英語中的uncle到底是“叔父”、“伯父”、“姑父”、“舅父”還是“姨父”,很難分辨;英語中的cousin到底是男性還是女
8、性得根據(jù)一定的上下文才能分清;漢語中的“萬”字到了英語里則成了ten thousand。又如,有人叫你去時, 你回答說“來了”,字面上用的是過去時, 譯為英語卻成了“I’m coming”; 中國人問人姓名用的“請教大名”絕對不能譯為Please teach me your greatname而只能譯為May I have your name ? 或What’s your name ,please?</p><p&g
9、t; 其次,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對文化起著重要作用。有些社會學家認為,語言是文化的冠石———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從另一方面看,語言又受文化的 影響,反映文化。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有時對于不同社會的人,同一個詞或同一種表達方式往往會具有不同的意義,而且有時還會造成語義空缺的現(xiàn)象。例如,鄧炎昌在《語言與文化》一書中就引用過這樣一個故事:羅馬有一家鞋店,門口掛著一個牌子,招徠懂英語的顧客。牌子上寫道: Shoes for street wa
10、lking. Come in and have a fit. 這個牌子引起許多懂英語的游覽者的注意,他們聚在店前———不是看櫥窗里所展出的商品,而是看牌子上的字,看后都哈哈大笑。店主是意大利人,會說一點英 語,但他不知道street walker 不是“逛大街的人”而是“在街頭拉客的妓女”, to have a fit 也不是“試穿”,而是“勃然大怒”。過路人看了這塊牌子當然感到滑稽可笑了。</p><p>
11、再次,由于政治、經(jīng)濟、科技的日新月異以及社會生活的飛速變化,在語言交流過程中必須創(chuàng)造新詞才能與之相適應。以英語為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牛津新詞詞典》收錄20 世紀80 年代到90 年代的英語新詞便達2000 余條。漢語也不例外,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修訂的《新華詞典》也新增加了新興、新潮、新奇的富有時代特征的學科基本詞匯和與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詞語 10000 多個。英語近年來出現(xiàn)的新詞有Euro,outplacement, dinoma
12、nia, multimedia, hacker,virtual reality,drug abuse,mad cow disease,genetic engineering,bungee jumping 等等;漢語里的新詞則有“中國特色、平反、一號文件、萬元戶、小康、倒爺、一國兩制、下海、生猛海鮮、減肥、分流、下崗、利改稅、費改稅、資產(chǎn)重組、回歸、東西聯(lián)動”等等。這些新詞在源語中是新創(chuàng)的,在目的語中自然難以找到現(xiàn)成的對等詞,在翻譯中便免
13、不了要采用“零翻譯”的手法。</p><p> 翻譯在未來社會生活中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零翻譯”的提出和運用有助于解決因語言表達差異、文化差異以及源語創(chuàng)新給翻譯帶來的各種難題,極大地提高了各種語料的可譯性,對指導日趨增多的翻譯實務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和現(xiàn)實意義。</p><p> 二、相關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動態(tài) </p><p> 零翻譯是一種新興的翻譯
14、策略,一經(jīng)邱懋如教授提出后就引起了翻譯界一系列反響。賈影發(fā)表題為《“零翻譯”還是“不可譯”》一文與邱懋如教授商榷,而劉明東、羅國青、袁斌業(yè)等教授也撰文對邱懋如教授的“零翻譯”贊同。大部分學者肯定了零翻譯的存在,并對它的背景、理論依據(jù)和歷史發(fā)展進行了分析,同時根據(jù)前人對零翻譯的理解重新進行了定義和分類,通過理論分析和實例闡釋了零翻譯存在的合理性。</p><p> 三、課題的研究內容及擬采取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及
15、研究難點,預期達到的目標</p><p><b> 研究內容:</b></p><p> Chapter 1 Introduction</p><p> Chapter 2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p><p> 2.1 Definition and classifi
16、cation of culture</p><p> 2.2 Language and culture</p><p> 2.3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p><p> Chapter 3 Theories of Zero-translation</p><p> 3.1 Untranslatability
17、 and translatability</p><p> 3.2 Basic theories of zero-translation</p><p> 3.2.1 Zero-translation and its motivation</p><p> 3.2.2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zero-translat
18、ion</p><p>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zero-translation</p><p> ·Full zero-translation</p><p> ·Part zero-translation</p><p> ·Zero-translation
19、and other terms</p><p> ·Zero-translation and untranslatability</p><p> ·Zero-translation and domestication, foreignization</p><p> ·Causes for emergence of zero t
20、ranslation</p><p> Chapter 4 Practices of Zero-translation</p><p> 4.1 Application of zero translation</p><p> ·Cultural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p><p>
21、3;Zero translation used in different media</p><p> ·Zero translation used in different literary styles</p><p> ·Reasons of zero-translation used in practices</p><p> 4.
22、2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zero-translation</p><p> Chapter 5 Conclusion</p><p> Bibliography</p><p> 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p><p> 本研究內容主要采用“文獻分析法”“歸納法”等幾種方法進行。本人想通過對零翻譯的背
23、景、理論依據(jù)和歷史發(fā)展進行分析,同時根據(jù)前人對零翻譯的理解重新進行定義和分類,通過理論分析和實例闡釋零翻譯在跨文化交際中的重要作用。</p><p> 另外,通過多媒體網(wǎng)絡以及學校圖書館資料,查閱各種文獻資料,獲取信息。</p><p> 研究難點與預期達到的目標:</p><p> 研究的難點在于零翻譯作為一個比較新穎的翻譯理念,概念本身并不成熟;對于零翻譯
24、到底可以實現(xiàn)怎樣的程度,翻譯界的學者們也各執(zhí)一詞,甚至仍然存在對于該不該提倡零翻譯這個問題的爭論。所以,對于要對這個尚未有定論的理念進行自主研究,這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p><p> 本文將在肯定零翻譯的存在的基礎上,對它的背景、理論依據(jù)和歷史發(fā)展進行分析,同時根據(jù)前人對零翻譯的理解重新進行了定義和分類,通過理論分析和實例闡釋零翻譯存在的合理性。第一章將論述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而翻譯作為交際的橋梁在當今社
25、會也逐漸顯現(xiàn)出它的重要作用;零翻譯作為一種新的翻譯策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二章將闡釋文化、語言和翻譯之間的密切關系。第三章首先從可譯和不可譯的理論出發(fā),以功能對等和最小省力原則對零翻譯這個概念存在的合理性進行了理論分析,并明確它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p><p> 四、論文詳細工作進度和安排</p><p> 選題 2010年9月30日----2010年11月5日</p&
26、gt;<p> 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 2010年11月10日---2010年12月30日</p><p> 論文初稿 2011年1月---2011年3月</p><p> 畢業(yè)論文答辯 2011年5月26日—2011年6月10日</p><p><b> 五、主要參考文獻</b></p><p>
27、 Eugene Nida. (1975). Language 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 [M]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p><p> Eugene Nida. (1964).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M] E.J.Brill</p><p> Peter Newmark (1988) A
28、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New York: Prentice Hall</p><p> Theodore Savery (1957) The Art of Translation [M] London: Jonathan Cape</p><p> 楊衍松,2000(9) 古老的悖論:可譯與不可譯[J ] . 外語與外語教學</p>&
29、lt;p> 邱懋如,2001(1) 可譯性及零翻譯[J ] . 中國翻譯</p><p> 左飚,1999(4) 實現(xiàn)文化可譯的目標與原則[J ] . 上??萍挤g</p><p> 彭保良,1998(1) 從文化差異的角度看英漢翻譯中詞義的確立[J ] . 中國翻譯賈德江,2000(2) 英漢詞語的文化內涵及其翻譯[J ] . 外語與外語教學</p><p
30、> 倉蘭菊,1999(1) 廠商與品牌名稱翻譯漫談[J ] . 中國科技翻譯</p><p> 張梅崗,2001(2) 論比喻型合成術語[J ] . 外語與外語教學</p><p> 陳宏薇,1996 新實用漢譯英教程[M] .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p><p> 鄧炎昌,劉潤清,1997語言與文化[M] .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零翻譯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零翻譯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文獻綜述】
- 零翻譯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畢業(yè)論文】
- 跨文化交際中零翻譯的使用.pdf
- 論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開題報告】
- 跨文化交際中的英漢禮貌語言差異【開題報告】
- 委婉語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pdf
- 從跨文化交際淺析國際商標的翻譯【開題報告】
- 順應—關聯(lián)模式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pdf
- 詩歌翻譯中的跨文化視角【開題報告】
- 論翻譯中的跨文化交際因素_0
- 中英酒文化對比及其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pdf
- 《跨文化非語言交際》翻譯實踐報告.pdf
- 中英茶文化對比及其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pdf
- 《跨文化交際翻譯》授課計劃
- 中美電影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空缺.pdf
- 公示語翻譯中跨文化交際意識的缺失
- 中日龍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對比研究
- 從“龍”的翻譯看中國英語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作用
- 《跨文化商務交際范例》(節(jié)選)翻譯實踐報告.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