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師大版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整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學概述1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1、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五個要素:○1(1)學生。包括群體差異和個體差異(先前知識基礎、學習方式、智力水平、興趣和需要)。(2)教師。教師在教學中占主導地位,起關鍵因素。教師心理研究的主要內容有:敬業(yè)精神、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教學風格等。(3)教學內容。一般表現為教學大綱、教材、課程。(4)教學媒體。(5)教學環(huán)境。包括物質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三個
2、過程: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評價反思過程?!?2教育心理學的作用1、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實踐具有描述、解釋、預測、控制作用。具體體現為:(1)幫助教師準確了解學生問題(2)為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3)幫助教師預測并干預學生(4)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研究3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概況1、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標志著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2、1924年我國的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本
3、《教育心理學》教科書。第二章中學生心理發(fā)展教育1中學生心理發(fā)展概述1、心理發(fā)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發(fā)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學生心理變化有四個特征:連續(xù)性與階段性、定向性與順序性、不平衡性、差異性。2、學習準備是指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或心理發(fā)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即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時,那些促進或者妨礙學習的個人生理、心理發(fā)展的水平特點。3、關鍵期是指個體早期生命中的一個短暫時期,在此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
4、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2歲是口頭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4歲是形狀知覺形成的關鍵期,4到5歲時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2中學生認知發(fā)展與教育1、皮亞杰將嬰兒到青春期的認知發(fā)展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守恒的出現,即認識到客體外形發(fā)生變化,特有屬性不變)、形式運算階段(命題之間關系、假設演繹推理、抽象邏輯思維、可逆與補償、思維的靈活性)。2、最近發(fā)展區(qū)由前蘇聯(lián)的維果茨基提出,他認為兒童有
5、兩種發(fā)展水平:現有的和將要達到的發(fā)展水平。最近發(fā)展區(qū)指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幫助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自己獨立解決問題水平之間的差異,即兩個鄰近發(fā)展區(qū)間的過度狀態(tài)。2聯(lián)結學習理論1、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桑代克提出了“試誤說”。其基本規(guī)律:效果律、練習律、準備律。2、巴甫洛夫,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經典條件反射?;疽?guī)律:獲得與消退、刺激泛化與刺激分化。3、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疽?guī)律:強化、逃避條件與回避條件作用、消
6、退、懲罰。啟示:在教育過程中,多用正強化的手段來塑造學生的良性行為,用不予強化的手段來消除消極行為,慎重對待懲罰。4、加涅,信息加工學習模式。3認知學習理論1、(簡答)認知學習理論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區(qū)別?(1)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外部環(huán)境刺激下的被動形成的刺激反應連接,而是主動的在頭腦內部形成認知結構。(2)學習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是通過頓悟和理解獲得期待。(3)有機體當前的學習以來與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當前的刺激,學習
7、受主體的期待所引導,而不是為習慣所支配。2、德國格式塔心理學家苛勒提出了“完形—頓悟”學說,其基本內容:(1)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2)學習的實質是主體內部構造完形。此學說作為最早的認知學習理論,肯定了主題的能動作用,強調心理具有一種組織作用。但他并不排斥“試誤”,試誤是頓悟的前提,頓悟則是聯(lián)系到達某種程度的結果。3、布魯納是美國認知主義教育心理學家,他主張通過發(fā)現學習的方式,是學科基本結構轉變?yōu)閷W生的認知結構這一理論被稱為認知—
8、結構理論。(1)學習觀: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學習包括獲得、轉化、評價三個過程○1○2(2)教學觀:教學的目的在于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態(tài)度和方法)○1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方法(動機原則、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強化原則)○2(3)理論啟示:教師首先全面深入分析教材,理解學科基本結構,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1引導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在引導過程中,注意教學本身的新異性,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和勝任感,根
9、據學生經驗水○2平、年齡特點和材料性質,選取靈活的教學程序和組織形式來教學。注意提供有助于學生矯正和提高的反饋信息,教育學生進行自我反饋,提高學習自覺○3性。5、奧蘇貝爾提出了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根據學習方式,分為接受學習和發(fā)現學習;根據學習材料和學習者的原有認知結構的關系,分為機械學習和意義學習。他認為學生的學習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1)意義學習的實質:符號代表的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實質的和非人為的聯(lián)系。意義學習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