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論述:
第一部分 PCSK9與血壓關系的臨床研究.
目的:高脂血癥與高血壓是冠心病公認的危險因素。目前,已經證實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與新發(fā)高血壓風險增加密切相關。由肝臟分泌的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是LDL-C的主要調節(jié)因素,它通過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DLR)結合并使之降解,從而使LDL-C水平升高。然而,PCSK9與血壓水平之間的關系尚不明確,因此,本研究旨
2、在探討PCSK9與血壓及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的關系。
方法: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連續(xù)入選了805例阜外醫(yī)院血脂中心住院病人,這些病人均未服用降脂藥物。入選對象的臨床基線資料按病例信息采集表收集。血清PCSK9水平按高敏三明治酶聯(lián)免疫反應方法測定,利用B超評定左右側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分別分析PCSK9與血壓、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及其他代謝因子的關系。
結果:在本研究整體人群、高血壓及非高血
3、壓亞組人群中,均未發(fā)現(xiàn)PCSK9與收縮壓及舒張壓相關,而在非高血壓人群PCSK9卻顯示與脈壓差值呈負相關。根據(jù)性別分層,無論高血壓組還是非高血壓組均未發(fā)現(xiàn)PCSK9與SBP及DBP相關。此外,非高血壓女性人群中,PCSK9水平與脈壓差值呈負相關。在高血壓病人中,PCSK9與最大及平均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正相關(r=0.206,r=0.186,P<0.05),校正年齡后,這種關系消失,而在非高血壓病人中,PCSK9與IMT無關。此外,無論在高
4、血壓人群還是非高血壓人群,PCSK9水平均與LDL-C、apoB、apoAI和HbA1c正相關。
結論:本研究表明,PCSK9水平與收縮壓、舒張壓無關,提示阻斷或降低PCSK9表達可能對血壓并無影響,此外,在本隊列研究中,PCSK9與頸動脈IMT不是獨立相關,提示降低PCSK9表達或PCSK9抑制劑對頸動脈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可能受其他因素影響。總之,PCSK9與血壓及頸動脈粥樣硬化之間的關系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第
5、二部分 PCSK9與糖代謝關系的臨床研究——血漿PCSK9濃度與HbA1c的關系.
目的: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subtilisin/kexin type9,PCSK9)作為一種主要由肝臟表達的分泌性前蛋白轉化酶,可以通過降解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從而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盡管已經證實,PCSK9
6、參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調節(jié),然而,PCSK9與糖代謝之間的具體關系尚不明確。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血糖控制的金標準以及預測脂代謝異常與診斷2型糖尿病的重要指標。本研究選取連續(xù)入院的非降脂治療的糖尿病及非糖尿病人群旨在探討PCSK9與HbA1c之間的關系。
方法:連續(xù)納入了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阜外醫(yī)院血脂中心住院的非降脂藥物服用的病人共805例,其中包括糖尿病病人176例,非糖尿病病人629例。收集入選人
7、群的基線資料,用自動生化儀檢測生化指標。血漿PCSK9水平以高敏定量夾心酶免疫法檢測。采用單變量及多變量線性回歸模型分析PCSK9與HbA1c之間的關系。比較PCSK9三分位情況下HbA1c水平及糖尿病人群血糖控制好(HbA1c<7.0%)壞(HbA1c≥7.0%)情況下的PCSK9水平。
結果:在糖尿病人群及非糖尿病人群,PCSK9水平均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正相關。單變量線性回歸分析模型顯示,在糖尿病人群,PC
8、SK9與HbA1c正相關(β=0.255,P=0.001),而在非糖尿病人群卻不相關(β=0.061,p=0.128)。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揭示,在校正傳統(tǒng)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后,PCSK9與HbA1c獨立正相關(β=0.197,P=0.020)。高PCSK9濃度組的HbA1c比低PCSK9濃度組更高(P=0.042)。此外,與血糖控制好的糖尿病人群相比,血糖控制不好者具有更高的PCSK9水平(P=0.029)。
結論:研究數(shù)據(jù)首
9、次表明,在2型糖尿病人群,血漿PCSK9濃度與HbA1c正相關,提示PCSK9可能對2型糖尿病有某種潛在的作用。
第三部分 PCSK9與糖代謝關系的基礎研究——胰高血糖素樣肽-1類似物利拉魯肽對PCSK9表達的影響.
目的: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是主要由肝臟分泌的一種膽固醇平衡調節(jié)蛋白酶,可以通過降解低密脂蛋白受體(LDLR)從而升高循環(huán)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濃度。PCSK9除了參與脂質
10、代謝外,還可能與糖代謝有關,但具體關系尚不明確。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是一種腸道L細胞分泌的葡萄糖濃度依賴性促胰島素激素,不僅參與血糖調節(jié),而且還可以降低LDL-C。然而,GLP-1與PCSK9的之間的關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討GLP-1對PCSK9表達的影響。
方法:在細胞水平上,用GLP-1類似物利拉魯肽刺激HepG2細胞,用蛋白免疫印跡方法檢測利拉魯肽對PCSK9蛋白表達的影響。在動物水平上,24只7周齡雄性
11、db/db小鼠平均分為兩組,一組給予利拉魯肽皮下注射(200ug/Kg,2/日)(利拉魯肽組,LIRA組,n=12),一組給予等體積的生理鹽水皮下注射(2/日)(鹽水組,n=12);同窩野生型小鼠16只平均分為2組,一組給予利拉魯肽皮下注射(200ug/Kg,2/日)(利拉魯肽組,LIRA組,n=8),一組給予等體積的生理鹽水皮下注射(2/日)(鹽水組,n=8)。每周測小鼠體重、攝食量及空腹血糖。連續(xù)皮下注射7周后處死,采血分離血清,分
12、別以自動生化儀、酶標儀測血脂及PCSK9水平,留取肝臟組織做油紅O染色檢測肝臟脂質沉積,以免疫組組化、免疫熒光、蛋白免疫印跡、RT-PCR檢測PCSK9及LDLR表達水平。
結果:細胞水平,利拉魯肽抑制了HepG2細胞PCSK9蛋白的表達,且存在時間-濃度依賴性。動物水平,首先,利拉魯肽降低了野生型及db/db小鼠攝食量及體重,降低了db/db小鼠空腹血糖;其次,利拉魯肽降低了db/db小鼠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
13、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及LDL-C,但對野生型小鼠的血脂無明顯改變;第三,給予利拉魯肽注射的db/db小鼠血清PCSK9水平[27.00(19.34,35.50)]明顯低于給予生理鹽水注射的db/db小鼠血清PCSK9水平[38.87(29.73,49.80),P=0.021],但野生型小鼠LIRA組血清PCSK9水平[28.24(16.72,61.33)]與野生型小鼠鹽水組血清PCSK9水平[19.90(16.43,3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PCSK9與冠心病發(fā)生發(fā)展關系的臨床評價.pdf
- LDLR和PCSK9基因變異與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研究.pdf
- PCSK9、LDLR基因多態(tài)性與生活行為因素對高脂血癥影響的研究.pdf
- PCSK9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的關聯(lián)研究.pdf
- PCSK9 siRNA經線粒體途徑抑制oxLDL誘導的HUVECs凋亡.pdf
- PCSK9對小鼠肝臟細胞PUFAs的代謝及對巨噬細胞炎性反應影響的研究.pdf
- FGFRs在骨礦代謝中作用的臨床與基礎研究.pdf
- 代謝綜合征血小板活化的臨床與基礎研究.pdf
- PCSK9靶向重組疫苗設計及降膽固醇效果初步評價.pdf
- 縊蟶攝食與代謝的基礎研究.pdf
- 高脂血癥對新西蘭兔腦組織細胞凋亡及PCSK9表達的影響.pdf
- 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胰島素抵抗的臨床與基礎研究.pdf
- 血脂與糖代謝異常關系的隊列研究.pdf
- 硫化氫與維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難治性高血壓關系的臨床及基礎研究.pdf
- 糖皮質激素和小檗堿對低密度脂蛋白代謝及PCSK9作用的探討.pdf
- 糖尿病患者糖代謝與骨代謝的關系研究.pdf
- LASER通過HNF-1α-PCSK9調控膽固醇代謝及zonulin易化腸道細菌移位致動脈硬化的研究.pdf
- PCSK9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pdf
- 不同降脂藥干預高脂喂養(yǎng)大鼠后Pcsk9表達的研究.pdf
- 鲆科魚類滲透調節(jié)與代謝的基礎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