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實踐理性的道德教育--基于對當下兩種德育理論的考察.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單位代碼10476學號1510183002分類號G40/燃㈣河南衙缸史孝碩士學位論文走向實踐理性的道德教育——基于對當下兩種德育理論的考察學科、專業(yè)研究方向申請學位類別申請人指導教師:教育學:德育理論與實踐:教育學碩士:石曉倩:宋曄教授二。一八年五月摘要人是生物界中一種特殊的存在,除了作為靈長類動物所具有的一些生物類屬性之外,人類還有一個明顯區(qū)別于其它動物的屬性,即人是一種具有理性的存在。人類的認識和實踐活動包括理性和非理性兩種形式。從

2、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智慧,到康德對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的兩種分野,再到黑格爾、馬克思對實踐理性學說的進一步補充和發(fā)展,人類關于理性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道德,本身就是理性的一種產(chǎn)物,沒有理性,人類就不會有德性,不會有道德,因而也就更談不上道德教育。正是因為人是一種理性的存在,才讓道德教育成為可能,也才有了我們對德育理論的探索。作為當下占據(jù)非常重要地位的兩種德育理論——知性德育和生活德育,其對應的分別是理論理性的認識活動和非理性的認識活動。知性

3、德育側重道德知識的獲取和道德認知能力的提高,其最大的特點是德育內(nèi)容知識化,道德教育課程化。雖然知性德育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nèi)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其與實踐、與生活的割裂使其缺乏活力,難以保有長久的生命力。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生活德育理論應運而生,它主張讓德育回歸生活,以真實的生活情境、具體的生活事件、鮮活的生活體驗為“教材”,讓道德教育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但在過程中卻將德育泛華為全部的生活,完全混淆了道德教育與生活的界限。同時,這兩種德育理

4、論都沒能解決“知德而不行德”,甚至是“故意失德“的問題,實踐理性德育正是為彌補這一不足而提出。亞里士多德提出要將“至善”作為人生終極的、最高的目的,要達到這一目的則要在“實踐智慧”的指導下去行動,培養(yǎng)自己的德性,辨別善惡,循于“中庸”??档乱嗍菍ⅰ爸辽啤弊鳛榻K極追求,但他借助的是實踐理性的概念。他進一步指出,討論道德問題必須進入實踐理性的語境,并提出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的分野,兩種“實踐”學說以及自然因果性和自由因果性的概念。人,作為一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