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CT1、ABCB1 mRNA水平及ABCB1基因多態(tài)性對伊馬替尼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療效的影響.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與目的:
   慢性粒細胞白血?。╟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慢粒)應用分子靶向治療當今已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方法,伊馬替尼作為一個靶向啟動白血病的Bcr-Abl酪氨酸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劑,已迅速成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chronic phase,CP-CML)患者的一線標準治療藥物。Interferon plus cytarabineand STI571(IRIS)的8年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無事

2、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高達81%,總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達85%。在取得較好治療效果的同時,伊馬替尼的耐藥率近幾年越來越受到關注。根據(jù)IRIS研究中累積最佳血液學和細胞遺傳學緩解率以及2009年European Leukemia Net(ELN)療效標準,有10%-25%的患者被認為對伊馬替尼耐藥,即3個月未達到血液學緩解(completehematological res

3、ponse,CHR)或18個月未達到完全細胞遺傳學緩解(completecytogenetic response,CCR)。由于伊馬替尼必須與Bcr-Abl激酶相結合,影響細胞內藥物濃度的因素可能影響療效,目前比較明確的是伊馬替尼是P-糖蛋白(PgP)外排泵的作用底物,但多個研究結果對三磷酸腺苷結合盒蛋白B亞家族成員1(ABCB1)基因編碼蛋白PgP過表達是否影響伊馬替尼的耐藥性仍存在著爭議,蛋白表達水平與其功能也并非一定相關。有實驗近

4、期評估了多藥耐藥基因序列的多態(tài)性,并且發(fā)現(xiàn)了3種不同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會導致對伊馬替尼的不同MMR率,這說明不同的序列可能導致藥物外排泵的功效發(fā)生改變,進而改變藥物的療效。近年,攝取轉運蛋白,特別是有機陽離子轉運蛋白1(hOCT1)被作為伊馬替尼耐藥的潛在根源進行了研究,多個實驗結果表明,該基因的表達水平和功能均可影響伊馬替尼療效。臨床上患相同疾病的不同個體在使用同一種藥物治療時,效果有時會有較大差異,表現(xiàn)為耐藥或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其中遺傳

5、因素是導致藥物代謝反應個體和人群差異的決定性因素。遺傳突變引起藥物代謝和反應差異主要來自于編碼藥物代謝酶、受體和藥物轉運蛋白的基因的遺傳多態(tài)性。分析基因多態(tài)性的試驗方法主要有: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分析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單鏈構象多態(tài)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6、polymorphism,SSCP)分析,序列特異性引物-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 PCR-SSP)、Southern印跡雜交方法、變性高效液相色譜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DHPLC)以及變性梯度凝膠電泳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enaturing

7、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等。本研究選取應用伊馬替尼治療獲得不同療效CML患者,分析骨髓細胞hOCT1和ABCB1基因的mRNA表達水平對伊馬替尼療效的影響。對ABCB1高表達患者,應用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分析法(PCR-RFLP)及序列特異性引物-聚合酶鏈反應(PCR-SSP)技術,分析其C1236T、C3435T、G2677T三個位點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對伊馬替尼治療CML療

8、效的影響。
   方法:
   1.hOCT1、ABCB1基因mRNA表達水平對IM治療CML療效的影響
   1.1.研究對象: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診斷并服用IM治療的CML患者90例,中位年齡40(11-77)歲,男性61例,女性29例。其中慢性期(CP)88例,加速期(AP)2例。診斷后至應用IM治療前的中位病程2月(7天-5年),應用IM中位劑量400(300-800) mg/日,中位療程

9、30(1-117)月。按臨床療效標準[9]評估療效,并依據(jù)結果進一步分析耐藥組17例(18.9%,其中原發(fā)耐藥12例繼發(fā)耐藥5例)、部分細胞遺傳學緩解(PCyR)組11例(12.2%)、CCR組62例(68.9%)分別與hOCT1和ABCB1 mRNA表達水平的關系。
   1.2.引物設計與合成:根據(jù)GeneBank的序列設計hOCT1、ABCB1基因及內參基因GAPDH引物及探針。
   1.3.提取白血病患者骨髓單

10、個核細胞,提取總RNA,逆轉錄成cDNA,進行實時熒光定量PCR。通過熔解曲線確定PCR產物的特異性。取兩管平均Ct值計算2-ΔCT值,作為各標本mRNA的相對表達量,ΔCT=(目的基因CT值-內參基因CT值)。比較CML患者耐藥組、PCyR組和CCR組間hOCT1和ABCB1 mRNA表達水平的關系,兩基因表達水平與IM療程的關系。以本實驗檢測表達水平中位數(shù)為界,將研究對象分為高表達組與低表達組,比較兩組間獲CCR時間及比例的差異。<

11、br>   1.4.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呈非正態(tài)分布,用中位數(shù)描述;兩組計量資料間分布比較用Kruskal-Wallis H法檢驗;兩變量間相關分析采用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曲線;檢驗水準α=0.05,雙側檢驗。
   2.ABCB1基因多態(tài)性與IM治療CML療效的關系
   2.1.研究對象:2008年1月至2

12、011年6月在我院診斷并服用IM治療的CML患者中經PCR檢測ABCB1 mRNA水平高表達者48例,中位年齡38(11-68)歲,男性32例,女性16例。其中慢性期(CP)46例,加速期(AP)2例。應用IM中位劑量400(300-800) mg/日,中位療程27(1-105)月。按臨床療效分為未達CCR組18例(37.5%,其中原發(fā)耐藥11例、繼發(fā)耐藥5例、部分細胞遺傳學緩解(MCyR)2例)、完全細胞遺傳學緩解(CCR)組19例(

13、39.6%)、MMR組11例(22.9%)。
   2.2.對ABCB1高表達患者進行基因多態(tài)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內切酶法(PCR-RFLP)分析ABCB1 C1236T、C3435T多態(tài)性;因ABCB1 G2677T位點無特異性限制性內切酶,采用序列特異性引物-聚合酶鏈反應(PCR-SSP)分析其多態(tài)性。對表現(xiàn)型反應產物進行純化測序,結合瓊脂糖電泳結果確定所擴增片斷為所需目的基因片斷。
   2.3.用專門

14、軟件(HWE)對檢測人群基因型頻率進行Hardy-weinberg遺傳平衡檢驗。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Pearson x2檢驗比較各基因型、等位基因頻率在伊馬替尼治療不同療效組間差異,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結果:
   1.RNA、cDNA純度和質量分析:所提取總RNA、cDNA經紫外分光光度計檢測,比值在1.8~2.0之間。
   2.任選一cDNA以10倍倍比稀釋,目的基因和內參基因的CT值

15、差(ΔCT)幾乎不隨模板濃度變化而變化,目的基因和內參基因的擴增效率基本一致。擴增后進入熔解程序生成熔解曲線,熔解曲線顯示銳利的單一峰,無其它特異峰,說明擴增產物均一,無非特異擴增及引物二聚體。瓊脂糖凝膠電泳顯示兩基因所擴增片段條帶單一,無引物二聚體和非特異性擴增。同樣的原理擴增ABCB1基因。
   3 hOCT1、ABCB1mRNA表達水平與疾病狀態(tài):耐藥組、PCyR組和CCR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別為x2=9.761,

16、P=0.008;x2=8.511,P=0.014。采用多重比較分析,CCR組hOCT1 mRNA表達水平高于耐藥組和PCyR組(P=0.047、0.019),耐藥組ABCB1 mRNA表達水平高于CCR和PCyR組(P=0.045、0.021)。
   4.療程與hOCT1、ABCB1 mRNA表達的關系:比較服用IM時間3~6、~12、~24、~48、>48月患者的hOCT1、ABCB1 mRNA水平。不同療程組間hOCT1、

17、ABCB1 mRNA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x2=5.178,P=0.270,x2=4.298,P=0.367。
   5.hOCT1、ABCB1 mRMA水平與獲CCR時間及其相互關系:hOCT1高表達組CCR時間明顯提前于低表達組間,x2=7.506,P=0.006;ABCB1低表達組達CCR時間明顯提前于高表達組,x2=3.870,P=0.049,18月內達CCR患者比例hOCT1高表達組、ABCB1低表達組均明顯增高(97% V

18、s89%,97% Vs88%),且在治療6個月時最為顯著(76% Vs53%,74% Vs53%)。應用Spearman相關系數(shù)法比較分析,兩基因mRNA水平呈負相關性,r=-0.655,P<0.001。
   6、人群基因型頻率Hardy-weinberg遺傳平衡檢驗,實際數(shù)與理論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大于0.5)人群均符合Hardy-weinberg遺傳平衡,適合進行群體遺傳學研究。
   7、ABCB1 C12

19、36T、C3435T、G2677T基因型分布在ABCB1高表達患者未達CCR組、CCR和MMR組間均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但在未達CCR患者C1236T位點T等位基因頻率高于C(x2=4.00,P=0.046),C3435T、G2677T中C和G等位基因頻率均分別明顯高于T(x2=7.111,5.444,;P=0.008、0.02)。
   結論:
   1.所提取RNA的cDNA純度高、質量好,可用于后續(xù)實驗。
  

20、 2.所設計的各基因引物特異性好、與管家基因擴增效率一致。
   3.CCR組hOCT1 mRNA的表達水平高于耐藥組和PCyR組;耐藥組ABCB1 mRNA的表達水平高于CCR和PCyR組。耐藥組伴有hOCT1低表達和(或)ABCB1高表達,說明藥物轉運蛋白是IM治療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4.IM治療療程不影響兩基因的表達水平,提示hOCT1和ABCB1 mRNA水平在IM治療期間的穩(wěn)定性可靠,不受用藥時間的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