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霸權主義、殖民主義對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一部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中華民族為反抗殖民主義而斗爭的歷史。而文化霸權主義無非是傳統(tǒng)的殖民主義形式在當代的“變種”,它所秉承的仍然是傳統(tǒng)殖民主義的侵略本性,是以文化殖民為主導的西方對東方殖民的新形式,是使用文化手段進行文化殖民、文化控制的思維方式和權力話語方式。文化霸權具有非強制性,是文化強勢方通過意識形態(tài)、生活方式、價值觀等的滲透,利用文化方式對文化弱勢方的控制,從而取得政治霸權、軍事霸權和經濟
2、霸權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它不以強奪領土邊疆或直接獲得經濟利益為目的,而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獲取”弱勢方的頭腦和靈魂,使弱勢方在不知不覺中自愿認同和接受強勢方的文化觀念,自愿接受強勢方的統(tǒng)治和控制,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 對于文化霸權問題的研究,國內外學者已取得了一定的理論成果。國內學者主要研究了文化霸權的含義、文化霸權的表現(xiàn)形式、文化霸權與政治經濟霸權的關系、全球化進程中的文化問題等。國外學者除了介紹、評述后殖民主義關于文化霸權的思
3、想以外,還從文化傳播學的角度論述了文化殖民、文化霸權現(xiàn)象,或立足于全球化的宏觀背景討論了世界文化、文化對話等問題。這些研究成果雖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但主體性視角溢出文化霸權問題研究的視域之外,文化霸權似乎成了某種不證自明的現(xiàn)象。實際上,文化霸權問題與主體性問題具有內在的邏輯勾連,文化霸權的產生不僅有重要的主體性根源,而且在主體性上還有許多表現(xiàn)形式。要理解文化霸權的實質,達到反文化霸權的目的,從主體性角度來重新解讀文化霸權是一項非常必要和
4、重要的理論課題。 文化霸權問題與主體性問題的遭遇絕非偶然,究其緣由是因為文化霸權問題與主體性問題的內在契合。在此方面,后殖民主義的致思路徑給我們以啟發(fā)。后殖民主義興起于20世紀70、80年代,作為一種有影響力的社會文化思潮,它將其分析和批判的鋒芒直指文化殖民、文化霸權問題。后殖民主義崛起的時代正是主體性哲學式微的時代,承續(xù)后現(xiàn)代主義解構主體性哲學的成果,后殖民主義理論家對主體主義的二元論、本質主義等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并通過批判主
5、體主義來達到解構文化霸權的目的。 本文是從主體性角度解讀文化霸權的,文化霸權與主體性的關系是貫穿全文的一條主線。本文認為,文化霸權與主體性的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西方的“自我主體”、“權力主體”、“身份主體”等方面?!白晕抑黧w”是文化霸權與主體性關系中的核心,“權力主體”、“身份主體”實際上是“自我主體”在不同領域的另一種呈現(xiàn),“權力主體”是對“自我主體”的另一種觀視,“身份主體”是“自我主體”與“他者”試圖建構的那種同一性關系中呈現(xiàn)
6、出來的主體,這幾種主體在現(xiàn)實世界中是不可能絕然分開的,它們是統(tǒng)一在一起的。西方作為主體,既是“自我主體”,又是“權力主體”、“身份主體”。自我主體是文化霸權的邏輯起點,在這個方面既可看到文化霸權的主體性根源,又可看到文化霸權的主體性表現(xiàn)。西方把文化霸權建立在自我與他者的二分之上:西方是“自我”,東方是“他者”。西方之所以把自己定位為自我、主體,把東方定位為他者、客體,這與笛卡爾以來的西方哲學傳統(tǒng)有很深的淵源關系。 西方建構自我主
7、體的哲學理據(jù)是同一性思維。同一性哲學是傳統(tǒng)的本體論哲學,它設置一個本體作為同一的支點。這種思維把同一性當作目標,并絕對化,形成了絕對的專制性的同一性邏輯。這種邏輯在處理自我與他者的關系時,把自我看作是本,兩者的同一以自我為支點。因此,同一性思維是歸并性思維:把客體歸并于主體、把他者歸并于自我。同一性思維也是一種奴役性思維、專制性思維、極權性思維。同一性邏輯中的總體化、普遍化必然排斥多元化和差異性。同一性思維必然導致唯我論,以自我為中心;
8、也必然導致二分思維:西方/東方、主體/客體、自我/他者、先進/落后、文明/野蠻……并把后者還原于前者。 正因持受這種同一性思維,在文化殖民的自始至終,貫穿著西方自我中心主義、東方的“他者”性。文化殖民主義者還把文化時間化,在文化的進化問題上采取歷史線性進步觀,認為自我是“源”,他者是“流”,有些文化在時間的上游,而有些文化在時間的下游,其目的就是要在西方人的時間與他者的時間之間拉開距離。于是,時間被意識形態(tài)化,時間關系被看成是排
9、斥性的關系,西方與東方、自我與他者在時間上存在差異。 文化霸權主義境遇中也存在啟蒙問題,文化啟蒙的過程伴隨著文化殖民。啟蒙開啟了現(xiàn)代性,現(xiàn)代性是啟蒙的結果。與此同時,啟蒙自身已日益具有意識形態(tài)性,啟蒙與統(tǒng)治、極權、獨裁、霸權、殖民的關系日益顯現(xiàn),“啟蒙變成了神話”。西方一直以啟蒙主體自居,認為它有資格、能力和義務來“使東方明亮”,從而使東方得到拯救,使東方具有理性,使東方擺脫愚昧、野蠻的境地。啟蒙成了蒙騙和欺騙。 權力主
10、體是文化霸權的基礎和源泉。西方之所以能對東方實施文化殖民,就在于西方是一個權力主體。這里所說的權力是一個具有廣闊的涵蓋性的概念,它既指馬克思主義意義上的政治、法權中的權力、宏觀權力,又指后現(xiàn)代主義意義上的話語知識權力、微觀權力,既指政治、軍事、經濟等所謂的“硬權力”,又指文化、制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軟權力”。權力具有不同的形態(tài),這些不同形態(tài)的權力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正因為西方具有權力,它才能夠“表述”、“建構”東方,表述與權力具有內在的
11、關聯(lián),它體現(xiàn)出來的是權力關系。表述并不是與物質利益無關的純學術性活動,有其“物質有效性”,有其特定的目的、效果和任務。西方既然是主體性和普遍性的代表,也就意味著西方的知識具有主體性和普遍性。這種具有主體性和普遍性的西方知識能夠“代表”、“同化”作為他者的東方知識,使愚昧變得文明,落后變得進步,傳統(tǒng)成為現(xiàn)在。殖民主義話語對兩方知識代表身份的確認,掩蓋了知識與權力、知識與統(tǒng)治利益之間的關系。知識的主體性和普遍性根源于權力的主體性和普遍性,知
12、識與權力具有內在的關聯(lián)。從權力的角度看知識,知識不是純學術性的研究成果,具有政治性和意識形態(tài)性。從內在性權力的角度看知識,知識本身就是權力,也是一種權力形式,知識中充盈著無處不在的權力。知識與權力不僅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是相互依存的。知識產生權力,沒有知識的生產、積累和流通,權力就不能建立起來并得到鞏固;權力也產生知識,沒有權力的維護,知識不僅不能形成,而且也不能持續(xù)的留存下來。 身份主體是文化殖民化與非殖民化爭奪的主要領域。如今
13、,身份已日益意識形態(tài)化了。以意識形態(tài)化的身份認同觀看文化身份,就不可避免地把文化人種化,認為種族決定文化,人種間的差別決定精神、能力和習俗等的差別,并把這一差別絕對化,從而強調身份的純粹性和同質性。實際上,身份不是靜態(tài)的,身份是構成性和流動性的。針對西方對東方民族文化的“妖魔化”,我們認為重建東方民族的文化身份是文化非殖民化的一種重要形式,但這種重建并不是“本土化”、“本土主義”的重建,不是基于狹隘的文化民族主義、文化原教旨主義之上的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文化轉向下譯者主體性之于抵抗文化霸權主義.pdf
- 文學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一種多視角研究.pdf
- 文化翻譯中的譯者文化主體性.pdf
- 女性主體性研究.pdf
- 譯者主體性.pdf
- 從主體性到交互主體性:從獨白到對白.pdf
- 論中國法律文化主體的主體性生成.pdf
- 譯者主體性觀照下的文化誤讀研究.pdf
- 跨文化語用翻譯中譯者主體性研究.pdf
- 翻譯主體性研究概觀.pdf
- 儒學與主體性文化建設
- 學生的主體性研究
- 文化語域下的譯者主體性.pdf
- 儒學與主體性文化建設.pdf
- 文化語境視閾下的譯者主體性.pdf
- 學生的主體性研究.pdf
- 新方言民謠文化邊緣與主體性
- 譯者主體性的表現(xiàn)和制約因素——譯者主體性的案例研究.pdf
- 試論譯者主體性.pdf
- 主體性原則探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